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修道德,能降低欲望-知足、守信用、不相爭、少思寡欲、無思無慮-忘言、收斂利欲之心,和諧相助,天下太平。

       修道德,能降低欲望-知足、守信用、不相爭、少思寡欲、無思無慮-忘言、收斂利欲之心,和諧相助,天下太平。
        知北遊篇:「知謂無為謂曰:予欲有問乎若;何思何慮則知道?何處何服則安道?何從何道則得道?三問而無為謂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問,知以此言也問乎狂屈。狂屈曰:唉!予知之,將語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不得問,反於帝宮,見黃帝而問焉。黃帝曰:無思無慮使知道,無處無服始安道,無從無道始得道。知問黃帝曰:我與若知之,彼與彼不知也,其孰是邪?黃帝曰:彼無為謂真是也,狂屈似之;我與汝終不近也…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也,今已為物也,欲復歸根,不亦難乎!其易也,其為大人乎!…黃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知也,以其忘之也;予與若終不近也,以其知知也。狂屈聞之,以黃帝為知言。」、老子第19章:「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第28章: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第67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捨慈且勇,捨儉且廣,捨後且先,死矣。」;此幾則立言,為修道之最高層級,欲知某人是否為得道高人?以此幾則立言去判斷之。道者,天地之祖,萬物之宗也。德者,道之用也。兩者,一也。人合於道則德,物合於道則序。反之,則背(悖)、則逆。所以說天下之所以會大亂,在於欲望之無止境,不能利人利己,而在害人害己、為名利,在相爭而損人利己。能得老莊修道德之道,能降低欲望(知足),少思寡欲,能和諧相助、和睦相處,是為走雲端之高人,快樂如神仙,天下太平。同理,身心和諧,身體就不會有病,社會和諧,豈有大亂之理!所以想爭取皇帝大位者,首要任務是要重誠信、守住仁義禮智信之五常,要能愛其子民,不能高抬傾聽民意之大旗來騙選票,不守誠信,滿腦筋都在想權、想名,教壞囝仔大小,不論有多少財富?不守信用,就是妖,人模人樣,表面是人,但心是妖魔鬼怪之心,以土話罵人:不是人!選上時,對人民是福還是禍?選民自己要能判斷。不能以為我選上了,不然要怎麼辦?雖然皇帝最大,可以亂搞,有刑事豁免權,選後可翻臉不認人,可以財政為理由來鬥爭軍、公、教退休人員,砍其退休金、沒收黨產,而讓自己從政黨員亂搞,動則編幾千億、幾百億之預算在花,大官大A,小官小A,通通沒事,財政也沒受影響;軍公教變成替死鬼、老百姓也一樣,稍加批評政府就要被查水錶,厲行高壓統治,人民縱然無可奈何,敢怒不敢言,但皇帝下台後,老天就有能力讓皇親國舅、皇后、公主、公子、駙馬爺,通通都進去土城看守所深造、悔過的,與其知道會如此,不如不要去爭大位,才不會因當了皇帝,幹了好事,引發民怨,而讓自己祖宗八代所幹的好事,通通被挖出來攤在陽光下,於下台後,愧對祖先、連累子孫,那就可憐哉!讀者知道了此道理,是否也想當神仙,不要去淌渾水?
        要知老子,須先讀莊子一書。老子一書,很多人都會解釋,但其意境相當高,是一本修心法之書,也是一本化書,武功高強,因世人處世()沒有一定的準則或標準答案,如能修得其心法,就能同時修得太和氣,也才能知其答案,不是那麼容易懂,所以莊子於齊物論第14節道出: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大聖難找,即使是萬世之後才出現此一高人,也不算遲)。坊間有關老、莊著作之書籍都是教科書或學術研究之用,但能用之於實務日常生活中之書籍則未曾見過,須藉此等書籍來讀、研究,慢慢去領悟,才能得知其所說的每一句話的真意。
        知北遊的故事中,知、無為謂、狂屈、黃帝四人都是修道高人,知與無為謂、狂屈、黃帝四人之間對於道的解答方法都很妙,讀者可自己來慢慢解讀領悟,因國學造詣高,同時可順便測試自己修道的功力有多強,此處就不再說文解字,謹就老子的樸散則為器與莊子的今已為物也,欲復歸根,不亦難乎!其易也,其為大人乎!二高人文字使用法不同,但意思相同,就此部分予以引申、比喻,點出其意境,供讀者參考。道是混沌一團,稱為樸,代表自然、純樸真常的本性;樸散掉就成為各式各樣的器皿、工具。與今已為物也意思相同,今:指世人。為物:指人失去真性。聖人用之,則為官長:聖人用樸(真性),不用器()。故能長天下、官天下,又謂之官長。故大制不割。大制:指聖人用樸,官天下、長天下。所以不會離道。世人把樸打散了,變成了物,因失去了真性的結果,以名利為追逐對象,故事事向錢看,成為禍患之來源。欲復歸根,不亦難乎!其易也,其為大人乎!要想回復真性是很難的!要容易回復自然的真性,只有修道高人才辦得到了!
        大道之廣,從儉樸擴散出去,以儉致廣(儉故能廣),故本立而道生。也就是老一輩勸晚輩所說的:勤儉較有基礎。因今已為物也,觀之現今社會年輕輩捨儉且廣之生活豪奢、消費揮霍、開名車飆車,爭先恐後之程度,即可應證老、莊所言:捨儉且廣,捨後且先,死矣(死定了、死路一條、然後就死去了)之道理。知此道理,就能逍遙,平安無事,不然這三、四年會有苦頭可吃的。希望大家能平安無事!

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

陽奉陰違與自討苦吃-一報還一報之因果循環。

陽奉陰違與自討苦吃-一報還一報之因果循環。
        人間世篇:「葘人者,人必反葘之…且以巧鬥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大至則多奇巧;以禮飲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亂,大至則多奇樂。凡事亦然,始乎諒,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盜跖篇:「盜跖曰:吾聞之,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莊子舉了以巧鬥力及飲酒之例子來說明天下事,為兼具出世及入世之法,為其他學說家所未能提出的,世人須於社會大學修學分,學到經驗,才能知道此道理,繞了一大圈才能得到經驗,莊子無私的於人間世篇告知世人,希望世人體悟,才可免禍。世人不仿讀讀,以增加社會歷練。
        葘人者,人必反葘之。世人認為自己聰明,才會去害人,但天下事世人不要以為暗中害人沒人知道,但冥冥中迴返回來時,換成自己被害,也就是自討苦吃。莊子說以巧鬥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大至則多奇巧;以禮飲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亂,大至則多奇樂。 以智巧玩角力賽(有如摔角表演賽)的人,一開始的時候手段很光明,明著玩,但玩到最後為求能贏,就會使用陰謀,暗著玩、翻臉,過份時會以偷吃步的方式,詭計百出來陷害對方,當你發現到他偷吃步時,已經輸掉此場比賽了。以禮飲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亂,大至則多奇樂。 按禮節喝酒的人,開始喝酒的時候都中規中矩,但常常喝到酒酣耳熱,昏醉迷亂時,酒品就會顯現出來,大家一起發酒瘋,酒品不好的還會當場翻桌,把瓢瓜看成菜瓜,把女人當成男人擁抱,什麼荒唐的事都幹出來,較過份的喝酒回家就會打老婆、小孩,將大鈔看成小鈔來當小費在花。凡事亦然,始乎諒,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以舉巧鬥力及喝酒來比喻、形容天下事,重點在於「凡事亦然」四個字,世間事剛開始時會取信於對方,但常常到最後就會耍出卑鄙、欺詐手段;剛開始時很單純,但到最後就會惹出大麻煩出來。以做生意為例,剛開始要合開公司時,股東之間都很認真打拼,努力為公司賺錢,也都相安無事,但等到公司賺大錢時,股東間的問題就跟隨著而來了,大股吃小股,猛增資、合併他公司,資力不夠雄厚的股東就敗陣下來,甚至血本無歸,不論被合併或股東意見不合而解散,經清算後只領回一個辦公桌或一只沙發或椅子的大有人在,比較有錢的股東可當董事,比較沒有錢的股東就不懂事,最有錢的可當董事長,如果耍手段時,有錢真正懂事的大股東,明的說相信其他小股東的專業,請小股東來當董事長執行業務,大股東退居幕後但暗中在掏空公司資產,公司負債時由不懂事而擔任董事長的人來負責,實際掏空資產的董事長,荷包滿滿反而不必負責;選票也是如此,世人須知道此道理,須有自己的判斷能力,才不會被人賣了還不知道,卻替別人在數鈔票,選票被聳動的文宣給騙了還不知道,等到發現與選民的期待有嚴重落差時已來不及了,等同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要怪誰呢?這就是人間世篇的醒世語。同時要知道社會之黑暗面及避禍之道,則必須懂得盜跖之所聞: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之道理。社會中就有很多在演雙面人之故事。看看孔子有讀書之書生與盜跖無讀書之莽漢,二人如何對話?看結論是有讀書或無讀書的那一方贏?最後誰摸摸鼻子走路?有讀書的人喜歡講法律、訴願、打官司,依法解決;沒讀書的莽漢則善於蠱惑、煽動沒讀書但心地善良之人去抗爭,有事則直接以武力解決或包圍政府機關,自己才有機會取得領導權,而宇宙間生物鏈是一物剋一物:小偷怕警察,警察怕記者,記者怕流氓,環環相扣。讀了此篇的故事就會感慨萬千!
        依「凡事亦然」之原理來引申,反對黨挖洞並設陷阱給執政黨往下跳,執政黨對軍公教退休金制度及年終慰問金的問題,竟不考慮後果而傻乎乎的聽反對黨的話,無預警、也不採漸進式改革,對國家財政支出龐大,不得已須進行改革,先取得軍公教人員的諒解,而卻靠其權力蠻橫的砍掉軍公教之年終慰問金、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一夕間就輕易將軍公教之尊嚴給毀了,不考慮國家與軍公教之任用、任職、免職之特別權力義務關係,法律對軍公教人員須服從、不得經商…等種種與一般職業不同的限制,在為國家執行公權力,一有違法就會被抓去關,與其他行業不同,所以能安全退休下來領到退休金是已相當不容易的,此為國家與軍公教人員之公法上契約關係、雙方不得違約,國家以武力做後盾,猶如山中之大磐石、汽車底盤之大鋼樑,大支柱、房屋之主結構體,須牢固不可破,如今因退休之年終慰問金問題,公務人員一身對國家的奉獻,最後換來的是其所領的18%退休金會拖垮財政的臭名,但對天災人禍、傳染病毒之補償則無上限,也就不會托垮財政,二者相比,情何以堪?軍公教對政府之信賴保護之基礎既已動搖,就如同房屋之主結構體鋼樑鋼柱、汽車之橫樑、大山之鎮山石動搖,基礎不穩而受重傷,已難以彌補或復原至如初之完美,執政黨無法保護其軍公教黨員之權益反而去傷害其自尊,那黨員票投給執政黨有何用?黨高層又搞權力鬥爭,黨員為求有一口飯吃,不得已就會產生陽奉陰違,以後將後患無窮,有如一個健康的人突然得了心臟衰竭症,會產生軍公教不知為何要效忠?效忠的結果最終會不會再換來臭名?為統或獨而戰?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等同大樓隨時會倒塌、大山隨時會發生土石流、大車隨時會解體?干脆耍脾氣而不去投票,使反對黨輕易取得執政權,此因果關係也順便讓執政黨自己毀掉自己,黨高層等同自作自受,自討苦吃,新政府已執政了,但同時也必須面對以前如何批判軍公教人員,以後要如何修補與軍公教間之關係,取得其信任與諒解才是大學問,但如無法實現自己對選民承諾之競選政見,又處理不好軍公教退休金問題時,一樣也會面臨同一問題的到來,此為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之原理,故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中國的歷史是分分合合,政治人物鬥來鬥去,倒霉的都是小老百姓,故會有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執政者於當權時,大官之言都為金言玉語,當失去政權時,諸侯大官就無仁義可言,其所說的話也沒人會在聽之醒世語,故有閒暇時可多讀莊子一書,此書為最高之心靈指導妙方,保證有利無害,可免除禍患,不然這四年內天干、地支對我們不利,也是長期人民累積下來的共業,尤其庚子年一到就會有苦頭可吃的。戒之!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