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北遊:「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紀!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老子第76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養生主篇:「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然。然則弔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無入而弔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之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至樂篇:「莊子妻死,惠子弔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而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陰符經:「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此幾則立言及故事是在闡述天地、陰陽運作之原理,不要刻意去追求身外物而不知足、不知止,人之生命在一呼一吸間,人生變化又無常,當那一天突然忘記呼吸了,就會死翹翹,要回去報到的。連這些身外物也是無常的,沒有好處的,不可能長存,總須要更換主人的,所以世人必須依老天所規定之自然法則行事,才能解脫被無形看不見繩索所捆綁之執著、煩惱、牽掛,返回真性。讀者可參考之!
老聃死的時候,他的朋友秦失去弔唁,只哭了三聲就掉頭而走了。老聃的弟子問他說:你不是我們老師的朋友嗎?秦失說:是啊。弟子又問說:弔唁只哭三聲,什麼話也沒有說,這樣可以嗎?秦失說:可以的。始:起初也。剛開始我以為他是至人,現在知道他不是至人。向:剛才也。剛才我進去弔唁,有老人在哭,好像在哭自己的孩子一樣;有年輕人在哭,好像在哭自己母親一樣。會:相處之感觸也。蘄:求也。希望也。不蘄:即情不自禁也。是說:這些人的感觸會那麼深,一定是你的老師(老聃)讓他們情不自禁的稱頌他,情不自禁的痛哭。遁:逃避也。倍:悖也。違逆也。這種做法是違背自然之天理,在逃避自然,忘記了人之所稟受(指:人之生,氣之聚也)是什麼,古人稱之為逃避老天的懲罰(今人稱為報應),你的老師偶然來到人間,是應時而生;又偶然離開人間,是順命而死。安於時機而順應變化,哀樂就不能進入心中,古人稱之為解脫。帝:指造物者、老天也。縣解:牽掛、煩惱、執著,有如刑具套著人的手腳,是為束縛;把刑具拿開,就是脫離,解開縛與脫,合稱為解脫也。今人也如此稱之。這句話怎麼去解釋呢?是秦失在挖苦老聃之弟子(隱喻世人如此哭法,是還未到達至人之層次,心中還有執著、牽掛、煩惱,好像被繩索綁著,結無法打開,這些問題都是自己找來的,不能怨天尤人。而修道之至人知死生是造物者給予之變化,繩索之心結老早已打開,不會執著,沒牽掛、煩惱,放下了、有修成道者,就解脫了;沒修成道,最遲於死亡時就自動解脫的,人一死,執著、煩惱、牽掛就解脫了,算是好是一樁,所以修道人死亡,是沒人在哭的;未修道之人,看不開、放不下,認為一切都沒有了,也帶不走,所以會哭的死去活來的)。勸世人要避開老天之報應,只有修道達到至人層級,把執著、煩惱、牽掛給修掉,放得下、看得開,死不必哭,也沒人在苦,以歡喜心送往者最後一里程,才是正辦。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弔唁,莊子則正蹲在地上敲盆唱歌。惠子說:你與妻子一同生活,她把小孩養大了,自己卻年老身死,你不哭也就罷了,竟然在敲盆子唱歌,這不是太過分了嗎?莊子說:不是這樣子啦!當她剛死去的時候,我又怎麼不難過呢?可是我想了想,察覺她本來就沒有生命;不但沒有生命,而且沒有形體;不但沒有形體,而且也沒有氣…她人已安息睡在天地之大房子(現代語為棺材)裏,而我還在旁痛哭,不是在吵死人嗎?自己認為這樣是不明白生命演變之道理,所以才停止哭,不是不哭啦!「死沒人哭」是修道人回老家之見解,所以人死後不哭,以歡喜心送別(見大宗師: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慼,居喪不哀),是很正常的。未修天道或僅修人道之俗人,觀念上會仍停留於將人之身體、身外物認為是自己所擁有,人死時,很捨不得失去,死後其子孫、親朋、好友應該會痛哭流涕才對,如果又沒人哭,則表示為人徹底失敗,此句俚語那就變成很難聽了(有詛咒他人無後代,行事很絕,恨不得他早死之意味)。指:脂也。薪:臘燭也。人生就像一條蠟燭,一條點完,換另一條來點燃,比喻一代傳一代,蠟燭快點完時,沒有蠟燭前,火焰就會跳躍,比喻人處於彌留階段,不省人事。差別在於所傳承之下一代火焰是傳智慧、德行給子孫或傳財產讓子孫打官司?如此而已矣。沒多久燭火就熄滅了,比喻:人就死去,再見了,江山就要易主了,但就是不知道自己已死去了。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紀!徒:有二種意境,1隨從其後也。2相同的。紀:有二種意境,1紀綱倫常也。2次序也。3從何人來轉世也。整句之意境為: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生轉為死,死轉為生。生即是恩,死即是害,相互為根。身體是老天所給的,依靈魂不滅定律,同一條靈魂隨輪迴轉世不同之身體,所以身體會死,靈魂(人)不會死的,如果靈魂會死,那要怎麼附身?怎麼轉世呢?如果仍轉世為人類,只是換個12生肖之不同生肖而已,但德行仍然與前世相同;如果為惡,轉世為其他動物(如:虎豹獅象),那就慘了。故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誰能知道自己是由何人?何動物轉世來當人呢?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文義之解釋為:人與萬物都是一樣,出生時身體都很柔軟,只是動物死後,身體硬棒棒的;植物死後,枝葉是枯槁的,也是硬棒棒的。其意境為:人處世,要想能持續活命,身段就要柔軟一點;做人如果太無情,又做得太絕,不留一條生路讓人走(釋家稱之為放生),就是在自找死路,最後就是死路一條(即: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道家只講生、老、病、死,氣聚則生,氣散則死,為自然之現象。但佛家對此自然現象,將凡人稱為有情眾生,有生老病死,且前滅後生,老一輩死了,晚一輩出生了。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如此循環,生生不息;將植物、花草樹木稱為無情眾生,也有成住異滅;將礦物、山河大地也要經過成住壞空、植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自然法則之循環階段。為道家與佛家不同之區分法,讀者順此也可參考不同之分類!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道是混沌體,靜止不動,稱為0,一動即變為無極,稱為一,再動,即生太極(陰、陽二極),再動則生萬物。為造化者之自然律,白話為老天所規定之天律,無法改變,所以稱為一。萬物都不能違反天地、陰陽、男女之此自然法則,否則就會有苦頭可吃。天為陽、為乾,地為陰、為坤;男為陽、女為陰。為紀剛、倫常。前世為惡,有缺陷,靈魂變成妖、魔,不該轉世來當人,卻又轉世來當人,變化成不男不女、或雙性之陰陽人,就要早日修道來返回原有真性,下輩子才有機會成為正常之人,如不修道,無法區分為男或女,男人可娶男人為妻,女人可嫁女人為夫,變成天地反覆,無陰、無陽,無天無地,陰陽失衡。因自然之道靜;天地之道浸。陰陽相推,變化才會順。搞亂了男女、陰陽、倫常及次序之結果,變化就不順。天災、人禍、新型傳染病就會不斷,天下也就會大亂。民意公投的結果是:一男一女之婚姻制度,也是自然律所定之不變法則,世人如果太聰明,以為人可勝天,政府硬是要開放同性也可結婚而修改法律,逆天行事,已搞到天怒人怨,要選舉時,寺、廟也不必去拜了,國運籤也不必抽了,也抽不到了,老天也不允許的。接續下來衍生之問題,如親等、稱謂,無後,愛滋病…等等問題,就等同亂倫,贊成修法的這些國會議員及其子孫所應負之因果關係責任,將無所逃於天地間,逃也逃不掉。同理,依法參加考試,或任用為公務員,其退休金也是依法受法律保障,政府以基金會破產,要進行改革,並非不可以,但要循序漸進,讓退休人員有調適的時間,才不會引起大反彈,退休後體力差了,也無法與政府對抗,如冒然說砍就砍,而且是大砍其退休金,則等同是搶奪退休人員財產,也只能任人宰割,又越抗爭要砍得更兇,搶退休人員之財產搶到天怒人怨,不留一條活路讓人走,與當年之228事件,殺死那麼多菁英後,殺人魔王之下一代之下場是如何呢?二者有無不同?老人年老行動不便時,沒退休金可請看護照顧,此費用勢必要由子女來承擔,子女要增加此負擔,必先緊縮消費,存一點錢備用,如此,消費減少,則店家必定會一家家關門,政府也不在意, 但又設置一些不需經考試即可擔任高官之公務員,將來政府必須增加這些黑官之退休金支出,則基金又不會破產,二相矛盾,不留一條生路讓老人走,硬是要趕盡殺絕時,則等同在自找死路,為老子:堅強者死之徒;寓言篇:生有為,死也。勸公以其私,死也有自也之明訓。是否如此?也沒人知道,要試試看才知道答案,現在已經試下去了,就可應證人間世篇所言: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於是並生心厲。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苟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明年1月11日以後庚子年到來有無災難就知道答案了。願天佑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