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北冥有魚、南冥、天池之正解為:有一位修道積陰德之高人。化而為鳥,逍遙自在(積深厚之陰德,老天回報,引導他回南冥-天然之修道場、蓮花池-天堂,當神仙)。

        逍遙遊篇首:「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物論第7節:「道行之而成」。莊子一書,是教人自己要如何去身體力行、體悟,才知道要如何積陰德,造福子孫之一部大經典。該書,逍遙遊篇冒頭(文章之開頭、開端、開始)之開宗明義即釋明心要存善、修道積陰德(北冥),是最大的果報,有修成道,將來靈魂可怒而飛,不知不覺中,擺脫世俗之煩惱。徙於南冥(天堂),至天堂(逍遙遊第6節所指之冥海-修道積陰德所看不見之力量。海、洪、池、川皆屬天然,生命之動能(大運),力量廣大,莊子將其喻為大道之力量。海:借修道之力量,脫離人生之苦海(輪迴也),了生死-亦即佛家所言之:免於六道(出生來當人前之故鄉也-從六道轉世來當人,修得好,老了當神仙回老家去;修不好,老了則往地獄去)輪迴;老子第80章所言之:老死不相往來-往:死也。來:生也。即不必再轉世出生來當人而受苦,直接在天池當神仙之意。天池即宗教所稱之:天堂、極樂世界、天國、天園)居住(即天池-天然之大修道場-神仙居住地、天然之大修道場,也就是出生來當人前之故鄉也,佛家則稱為:天然之蓮花池也。魚、鳥,莊子皆喻為修道高人。將修道積陰德之高人,以魚來隱喻(很少人知道有積陰德,老天回報也厚之道理-即風之積、水之積也厚,能庇蔭子孫之道理),靈魂又化為大鵬鳥,鳥離棲息地,回到其出生地,以遷徙稱之,此處才稱為徙。凡夫於老的時候要回去報到稱為:回老家;學佛人稱:由此岸至彼岸,如同渡船過岸,如同回到家,比喻修道修得很圓滿,要想上岸就必須捨棄船,才能上岸,如想死守船就上不了彼岸,故想能到彼岸,必須能捨,心放得下,把船讓給需要的人。因不同道義,用辭就會不同,所以遵守倫理、道德,六極(又稱六氣,即陰、陽、風、雨、晦、明)、五常,即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帝王順之則治,逆之則凶(天運篇第1節);服侍年邁的老父母、公婆就是積別人看不見之陰德。至於其它宗教上所主張之性命、福慧雙修,及要怎麼修才能上西天、極樂世界?以及地獄,都是人心造出來、變化出來的,當下、眼前即是天堂、極樂世界、地獄的,那裡來的天堂、地獄?是個變現出來的化境而已。如果是想要將事項表現於外來積功,修給人看,而在欺騙社會,則是在修邪道,往地獄之門走,其效用都比不上修正道,積陰德往天堂之路走-莊子如是說。故任何有生靈的動物,只要有積陰德,能修成道,心胸廣大,其所獲得果報之能量,心性是大到無邊無際的[不知幾千里之大-佛家稱:無量無邊],老子第59章則使用:莫知其極。有此最大的果報後,心清靜(淨)了,你心中想求什麼 ?老天都給與,不但沒病痛,不必用到健保卡。求升官、發財、事業、求孫子,通通求得到,一切順心如意,什麼好康(洞)都能求到,甚至只要心中想什麼,經過心電感應(佛教稱:感應道交),老天就主動賜給你,如同整個國家的資源(根本也)都是由你自己在支配一樣。這叫:莫知其極,可以有國。國:當根本解]。可讓子孫受眾神仙保佑,能功成名就,其直系祖先也沾光(風之積、水之積也厚,則其負大翼、負大舟也有力),這就是積陰德之大福報。能逍遙、瀟灑、自在遊戲於天堂、人間,這些果報,不是金錢、名利所能買得到的,而且有包容心,容納不同意見,能將狹窄心胸、心性變為寬廣肚量,這才是修道之快樂!與佛家所說的:不可思議之道義是相通的,大到魚可變化為大鵬鳥(比喻可以變化人的氣質、能讓心胸、心性廣大),翼之蔭可庇蔭子孫乘涼,免於受熱而受苦(比喻可造福子孫。逍遙遊所舉出之5則故事也正是在闡述有修道與未修道之人,其對於觀念、見解、看法,對於同一事理亦因智慧之不同,用法不同,產生之結果也不同)。但坊間書籍皆為從事學術研究或當教課書使用之教材,以取得學術學位或社會地位之用,書店也找不到從事實務研究陶冶心靈之書籍。莊子一書又名南華經,但沒有人對於用之於日常生活之實務,經義要如何解釋,皆從學術研究上來作解釋,則解釋的對或不對,也沒人知道,只有老子一人知道,而老子第59章只教人要重積德,此德包含功德、福德,有無包括陰德在內?則不得而知,而莊子對於積德,則直指要積陰德,海水潮汐運動的力量相當大(海運,海字比喻:廣大,是在說要脫離人生之苦海,就須修道,才能了生死),以海運來形容、比喻行善,果報之力量最大(同理,惡果報輪迴之業力也相當大,只是一條通往天堂,一條通往地獄,受業力牽引往前走向該走的路)。可徙於南冥,南冥:即天池。江、湖、淮、海,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皆名天池,即修道人之天堂、神仙修行地也,是為天然之大修道場。冥海者,天池也。指南天門也。天池者,帝鄉也。天堂有雲霄飛車式之電梯,可躺著乘坐,很享受。而不同宗教信仰對於天池,都有不同之名稱:如天堂、極樂世界、西方、天國、天園,所以要能讀得到莊子一書之實務,則等同有機會可以去遊天堂,是用金錢也買不到之至寶,能到天堂,人生就不會虛度。

        回憶神仙剛教作者南華經時,一開始作者也是一頭霧水,被搞昏了頭,直接就發問:魚與鳥是不同物種,一隻是在水裡游,濕生動物;一隻是在天空飛,卵生動物,魚怎麼可能會變為鳥呢?魔術師有無此能力?他笑笑的回答說:此經不是普通的經,沒有那麼容易懂的,要作者先往後讀,他會慢慢的教我,等到把經內所說的故事之道理搞通時,回頭再來探討此問題,就會知道答案的。只是為了此問題,就被搞了七年半的時間,經過靈修訓練,開悟(即具備有能辨別正邪、是非、善惡、利害之能力)了,搞通了,才知道原來物化即為靈魂出竅,身體中之靈魂會離體出遊,跑去玩,可跑去天堂(西天)玩一玩,靈魂出竅出去玩時,都不必坐車子、飛機等交通工具,太麻煩了,其靈魂直接幻化為一般的鳥或大鵬鳥,整個人之靈魂就在天空中飛翔,一山飛過一山;要飛到外國遊玩時,會展現超越時間、空間之力量,人奮力一飛,就到達目的地,與網際網路視訊(視頻)兩端一連線時,雙方就見面了(等同視訊會議),怒而飛,玩過癮了,靈魂又回來歸位到靈體,人的身體一樣還是在床上睡覺,靈魂之幻化(變化)具備有高科技之力量,神得很!最後終於搞懂了,原來北冥有魚,這條魚,是修道人之代號,不是我們所吃的魚,此魚非彼魚也,修道人的心量、肚量都很大,靈魂幻化(變化)出遊時,能量也很大。由此原理,即可得推知:於世人或修行人口中所說的天堂(極樂世界、西天)或地獄(惡鬼道),也是人死後,自己的靈魂所幻化出來的,就在自己的眼前,並不是另外有實體之第三、第四世界,與電視頻道原理相同,想看什麼節目,一轉不同頻道,就可欣賞,人也是在家裡看電視,並沒有跑去電視台看節目啊!由此說明,讀者即知道天堂與地獄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就是因為沒有實體物存在,才會有信者恆信,不信者永遠不信。如果有實體物存在,人類現在已可到月球去玩了,就租一包機,載一些人到西方極樂世界或東方天堂、地獄去參觀一下,並拍照錄影存證回來播放給世人觀看,就可杜爭執。無形與有形是同一地方,但是不同之空間,無形看得到我們(有形),我們看不到他們(無形),所以無法與有形的實證方法去證明無形之實體存在,但是靈魂是真實存在的。積德有善報時,人往生後,自己靈魂(眼睛)只能看到天堂快樂之境界,而看不到地獄受苦難之境界;為惡不積德,有惡報時,眼睛也只能看到地獄受苦受難,在受懲罰之境界而已,無法見到天堂境界之相。簡而言之:即壞人見不到天堂,好人見不到地獄。所以說天堂、地獄都是靈魂幻化顯現出來的相,並沒有實體,只是與轉換個電視頻道相同道理,如此而已。光著身體出生來當人,死時不論大官、小兵、總統、皇帝、總理、董事長、總經理、乞丐、羅漢,通通躺著直直的,古時候是由子孫將其送往山頭埋葬,大體讓蟲吃,現在是現代化,由子孫將其送去火葬場火化,大體讓火吃,這叫:死生同狀(一律平等,這才是真平等,其他之平等都是假平等,莊子將此平等稱之為:齊物。所以人生沒什麼好爭的,要爭,就只是爭個善與惡而已)。人一不想呼吸或懶得吃飯,則一切化為塵,返回自然,也不能帶任何東西回去,空空如也,什麼東西也沒有(自性、本性本來無一物-心裡乾乾淨淨的,沒有欲望這個東西啊!所有之欲望都是起源於妄想,都是虛妄,但是有些人會把妄想當成是真的)。冥代表陰德,比喻積陰德,陰德是看不到的,看得到的是陽善,只能享福報,尚無能力庇蔭到子孫(風之積也不厚,則負大翼也無力也)。所以世上有人會抱怨,好人無好報!認為有些人都在行善,但一樣會得癌,家裡一樣不平順,於知道此道理後,才知道原來是如此,就能釋懷!梁武帝建廟無數,深怕沒人知道,問達摩祖師說有無功德?答曰:一點功德也沒有,也沒有陰德,梁武帝氣壞了。故陽善與陰德不同之道理就在此。北代表陰晦,比喻:臣子,南代表光明,比喻:皇帝。古時皇宮之座向為坐北朝南;臣子的房子座向為坐南朝北,以為君、臣有別;主人坐東邊,賓客坐西邊。南是象徵智慧、天然道場。當作者悟出此道理時,再請教神仙,是不是這樣解釋?可是他不說話,只是笑笑,並沒說不對,這樣就表示對了。修道最大的力量就是要積陰德,有積陰德,將來老的時候才能回出生本源地之老家-南冥者,天池也。天池指的是天然的修道場。天然的美麗蓮花池堂(即宗教上所說的:天堂、天國、天園、極樂世界)也,即白話所說的-上西天。天池(天堂、天然修道場)有仙樂、天堂鳥聲、仙女、仙菓…種種之情境,美不勝收,前文均已談過,於此就不再贅述。一般修道人是要等到回去報到時才能回到此故鄉,有修至無極境界(類似北冥有魚)之高人,平常就有機會去天堂玩,逍遙自在。逍遙遊篇主要是在說明:年輕有修道,年老時就能找到美好光明的歸鄉之路之意,則人一生來去人間逍遙自在的玩一趟。如未積德又胡搞瞎搞一通,將來找不到歸鄉之路,淪為遊魂,就可憐哉!所以讀者能讀到作者所寫的文章,等於免費賺到七年半之修行期間,俗擱大碗,受慧(惠)無窮!

       齊物論第7節指出:道,行之而成。行,體悟也。修道,於知道道理、原理、原則後,就要身體力行,不能光說不練,只談理論、學理,說空話,大家都會說,不去力行(從實務上自己親自去做、去體會,才會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就是空話、妄想,根本無法修成道的。道家之中心思想為無為,無為,即自然之意。自然:即不知所以然而然;有為:即知其所以然而不行,凡事加入人為因素進去,變成有心而不自然,成為虛偽、驕柔造作,在欺騙社會。故修道有正也有邪,修正者為正道;修邪者為邪魔。善也有真善,也有假善。有以眾生利益著想所行之善,與以自己利益著想之善之區分。行善不為人知,為真善,即積陰德是也;行善後又惟恐天下人不知,又大肆宣傳、表揚、敲鑼打鼓,即非真善,是為陽善,一敲鑼打鼓,即把原來所行之善抵銷掉了,等於沒有行善,故僅能享福德,不能積陰德庇蔭子孫。其原理為: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於養生主篇中已闡述過,為了自己的名利,掛羊頭而在賣狗肉所行之善,即非真善,已屬於為惡了;同理,大事不犯,小事不斷,或是胡搞瞎搞,搞到最後都會有報應(刑)的。此為善、惡區分之法則。

        魚化而為鳥,是為物化。化:變化也。於齊物論末節有闡述莊周夢為胡蝶,胡蝶夢為莊周之情境。佛家則解釋為由性體變化為相,性、相一體。金剛經不曰:一切有為法皆為夢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是一個是用中文直接闡述;一個是外國傳進來的,以印度文翻譯闡述,文字義當然有落差,但經義是相通的。所以說不論是阿門、阿拉、阿彌陀佛、玉皇大帝、瑪莉亞,都是同一尊神,都是道所幻化出來的,就如同雙重或多重國籍的人,他在不同的國家,都有取不同之名字,名字雖不同,但人是相同。故不同國家有不同之信仰,才能符合當地之國情。信仰不同,要吃肉或吃素,也不同,也都是正味、美味。才能世界大同,不會相爭。原理就是如此!這些道理搞通了,就不會事事向錢看,相爭之結果縱然當上皇帝、世界首富,富可敵國,死的時候都一律躺的直直的回去,並沒有因階級不同而有所不同,稱之為:死生同狀-一律平等(真平等),而且一毛錢也帶不走,帶美鈔去也不能用,那錢多又有何用呢?只是留下美名與臭名給後人評論而已,以蓋棺論定其善、惡,這就是人生。錢再多、官再大、社會地位再高,如活的不快樂,又未積德,則一點用處也沒有的,一樣跑去地獄報到,想到天堂,則門都沒有,只有這兩條路可以走,這就要靠每個人自己的抉擇,看要選那條路走了,沒有標準答案的!願大家都能開竅,去除迷惑,生智慧。腦筋不能只想鈔票、名利、權勢,還須要考慮到倫理、道德,有倫理、道德之觀念存在者,縱然是為非作歹,還是會有底線在,不會跨越底線,如沒有此底線,事情就難辦了,也只有等著吃苦頭一條路了,誰也救不了誰,今年的傳染病毒已算嚴重了,世人仍無法覺悟,還是事事向錢看,只想辦奧運賺錢,不考慮病毒傳染,那就繼續與老天鬥法,再玩下去,看看最後誰倒楣?如再來個變異病毒,或其它災難,看世人受得了嗎?也只有能覺悟,才有可能救得了眼前天下大亂之亂象,唯有能降低一點物質欲望之享受,以精神糧食來補其不足,人才能過的快樂!不然等到災難到來時,怪天怪地、求上帝保佑也沒有用的,這是自然法則(天運),不知所以然而然,是改變不了的,不然,上帝(天公)豈不就可由凡人來當也可以嗎?願人人能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