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8日 星期日

凡事要順應自然法則(順天、無為),隨自然之理,不能反自然法則(逆天、有為)而行,道與德才能相應、人不能勝天,人心不能被外在境界所轉,知:「以是日徂-人生過程(生、勞、佚、死)好生、好死」、老年無病痛就是幸福之道理。

        老子第58章:「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矣。第70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大宗師篇第4節、第8節:「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第7節:物不能勝天久矣」、田子方篇第2節、第3節:「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無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仲尼曰:惡!可不察與!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東方而入於西極,萬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後成功。是出則存,是入則亡。萬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形,而不化以待盡…知命不能規乎其前,丘以是日徂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寓言篇第5節:「眾罔兩問於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而今也被髮,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止,何也?景曰:搜搜也,奚稍問也?予有而不知其所以。火與日,吾屯也;陰與夜,吾代也。彼來則我與之來,彼往則我與之往,彼強陽則我與之強陽。強陽者,又何以有問乎?」。此幾則立言及故事是在闡述無形之大道很玄,順著自然法則,也就是道(天道);隨自然之理,就是德。道與德能相應,此原理、原則,合稱:道德(即佛家所言之:不可思議),此道德之力量,世人是無法改變大自然(天道)的運作(天運)法則的,讀者可參考之。

        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無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仲尼雖不開口,而人家却自然信服(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比,親熱,親近也。對人雖不表示親熱,而情意却自然周遍(白話為:有情意,吃水就甜)。無器而民滔乎前:器,權位也。滔,聚也。謂夫子雖無權位,而百姓自來歸附。不知所以然而已矣:謂顏回我到現在還搞不清楚為什麼無權位而人民還會親近你的道理,就只是這樣子而已啦!故事中,仲尼曰(此處之眾尼是故事的人名,不是孔夫子,而是作者莊子本人)。惡:感嘆詞。猶:唉呀!怎麼可以不明察呢?最悲哀的事莫過於心死(絕望了),而身死還在其次。心存人存,心亡人亡。人死雖可哀,還可投胎轉世;心(靈臺)死了,就沒靈魂了,也就無法投胎,故心死為哀之大也。比方:比,順也。方,道也。即有2含義,1.順從日(太陽軌道)之東西向,以定方向。2.萬物之化生皆順著太陽之軌道。日,即太陽。以日比喻心;以萬物比喻形體。太陽從東邊昇起,到西邊落下,萬物無不順著這個方向(莫不比方)在進行。有頭眼有腳的人,都要順著太陽運行之方向運行,才能辦好事情(此處是在比喻:這是老天規定的自然法則,萬物剛出生時就像太陽剛要東昇,啟發生命氣息,慢慢昇起,逐漸旺盛,到中午(中年45~55歲時)來到頂峰,生命力最旺盛,過了中年以後(55歲),體力就慢慢消退,到老年,就像夕陽西下,夕陽落下時,人就死去了,萬物之生生死死必須順著此自然法則進行。不能自作聰明,想盡種種方法,改變太陽能從西邊昇起,從東邊落下,這是不可能的事-物不能勝天之道理,世人迷信科學,以為發展高科技武器就可控制全世界,人比老天爺還偉大,殊不知此觀念是錯誤的,反而是此錯誤觀念是造成世界大災難之根本原因之所在,科學如有那麽厲害,為什麽不以科學方式將大地震、颶風、颱風、暴風雪、乾旱、極端氣候調節為風調雨順,以免除災難,來造福全世界呢?道理至明!何須等到躺在病床上,才知道觀念錯誤,有錢不能買到健康,則為時已晚矣。有目有趾(同天地篇:有手有趾者),指人類。待是而後成功。是,指日。謂人類須依靠太陽才能生存。是出則存,是入則亡。存:謂動作。亡:休息也。是出:太陽出來。是入:太陽下山。文義為:日出而勞作,日入則休息。比喻:人活者就要工作;死了就是要休息。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有的待隱,將趨於死亡;有的待顯將待以出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盡(與齊物論:一受其形,不亡以待盡有所不同):謂我一旦接受了自然賦與我形體,就不再自作變化,而等待自然消亡。不知其所終:不知何時是自己生命之終結(不知死期)。知命不能規乎其前:即使是知命之人,也無法在成人形之前,對自己的命運預作一番規劃(即不能事先規劃含金湯匙出生之八字命)。是日徂:是,指日。日,即太陽也。比喻:大自然。徂,往也。日徂:文義上,日解釋為每天,徂,與變俱往。一天天的參與變化。而「日」與「是」皆指太陽,是在說與化(自然)俱往。往,即循日(太陽、自然)之出入。以是日徂之白話為:就是順隨著自然之變化而行(白話為:除非有相當修為可改變自己命運外,命運是依八字在進行,逆天而行而想改變命運,也改變不了的)。同理,男與女結婚成家生子傳宗接代是自然法則,人類偏偏非得亂搞,搞成男與男、女與女也可結婚,想改變老天所規定之自然法則(亦稱:天律、自然律、無字天書),將天地、陰陽給反轉,無天無地,世人如有此本事想去改變自然法則,那天公伯、阿門、阿彌陀佛豈不是要換成世人來當了嗎?所以世人不能無法無天。世人違背自然法則亂搞的結果就是違背道德,違背道德會有怎麼樣的後果及有何苦頭可吃呢?可參閱2014、8、30符合自然法則就不必看醫師;2015、5、20身外物之利害,皆無定則二文,此處不再贅述。吾終身與女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交一臂,臂與臂這麼接近並立而站,意即我(指大道)一直與你(比喻修道學佛者)這麼接近、親近在周旋、打滚(仲尼與顏回相處那麼久),你卻沒有了解宇宙運轉的這個道理,可不悲哀嗎?此處交一臂而失之,文義是:謂當面錯過,猶如對面不相識。表示:不能真正認識我。我:指的是大道(老子第70章:夫為無知,是以不我知-不認識大道),是在比喻修道學佛人在教導剛要修道學佛之眾生,整天講得長篇大論之大道理要度化眾生,要弟子要如何修道,將來才能上西天,但自己連這些宇宙運轉之道理都不懂,連自己都度不了自己,那要如何度化眾生上西天、到極樂世界去呢?這不就很悲哀嗎!世人自以為聰明,會認為古聖先賢之觀念LKK,太落伍,趕不上時代朝流,所以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先幹先獲得利益再說,確不知道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的道理。從最基本的組成家庭要素來說,既然命中注定成為夫妻,結婚生子,為人父母的就要盡養育子女的責任,不能不安於室,女人紅杏出牆,男人拋家棄子,逃避責任,動輒個性不合離婚,與古人所遺留下來的三從四德嚴重違背,涉及違反倫常,此倫常就是老天規定之自然法則,既成為夫妻,就如同在學校讀書,要能通過學校之期中考、期末考、畢業考,才能取得畢業證書,就要能共修相互學習對方之長處、相互容忍對方之短處,以教育、養育子女至結婚,才能了結當父母之責任,只要一離婚,讓小孩失去父、母任何一方,成為單親家庭,小孩於成長過程就沒安全感,身心受傷苦不堪言,外人是無法體會的,於社會化過程中很容易走偏,讓父母不管小孩、管不了、不敢管,讓小孩淪落為社會邊緣人,成為問題人物,為什麼會有殺人、放火、販毒、走私或自製槍枝、車上之博愛座不讓老弱婦孺坐而打架、惟恐天下不亂,而在媒體造謠生事之怪事?原因就出自於此!父母親還是不承認自己有錯,還怪小孩結交到壞朋友而學壞,都是別人的錯。如再說更白一點,可能又會得罪到人:就是社會一些為非作歹,危害治安之歹徒,世人可以別的方法,側面去打聽其父母是為何人?家庭是否健全?父母是何種德行?答案就出來了。以轉個彎的方式來說,不要直說,也許比較那麼刺耳而顧人怨,但這是故事說的,不是作者說的喔!是其父母親受到社會環境之污染,心定不下來,寧願拋家棄子,以個性不合為離婚之理由來使自己能脫離苦海,但沒考慮到子女因父母離異,其身心會受創的,自己雖然是爽了一時,暫時脫離苦海,等同在吸毒,麻醉自己而已,是要付出代價的,到老的時候,被客兄(於大官稱為主任)、伙(夥)計(於大官稱為秘書)一腳踢開 ,孤苦無依,或想回去找老東家被拒於門外,有家歸不得時,才來後悔,已來不及了(見秋水篇第14節:鴟得腐鼠之故事)。就如同通不過學校之畢業考被退學,拿不到畢業文憑,妄想心揮之不去,無法修到白頭偕老,逃避修心養性之機會,竟隱瞞離婚之事實,照常繼續結婚下去,本性不改,不論結了幾次婚都是一樣的。父母親自己不承認自已有錯,不論什麼原因,就等同無法通過學校之畢業考,被學校退學,就無法繼續升學了,只能放牛去,其餘的就根本不必談了;於職場上,於當掌權時,為培養政治菁英,得了幻想症,製造假的碩、博士學位來從政,跟作夢一樣,把假當成真,欺騙社會,個個紅透半邊天,但紅久了,假的碩、博士學位會被密告而遭撤銷,幻想破滅,失去了權位不打緊,還教壞囝仔大小,老天能同意嗎?學位被撤銷,敢跟老天抱怨嗎?有後悔心嗎?少數被撤銷者沉迷於權位太久了,因存有妄想心,權力揮之不去,貪污、舞弊,警察、大咖政治人物與黑道一家親,在享受權力之快感,選舉選輸時就起蝦龜(屁面、痚昫、哮喘),還是放不下、不認錯,仗著其權力,將當選者已就任,利用網軍、不良名嘴,造謠生事,顛倒是非,蠱惑民心(見2015年3月5日與2018年11月22日窮響以聲,以聲窮響迷惑顛倒-猶如老翻顛之文章),不將民怨之癥結點找出來,而以壟斷媒體方式,對於不利於己之事隱藏不報導,而以側翼來發動罷免,將已就職者罷免掉而重選,很好用,也可以這種方法繼續對付政敵,將剛當選上者,於尚未就職前,也可想盡辦法使她無法就任,或就任後也要因被判刑而下台,就可進行補選,以免以前執政時所存在之弊端被掀開,那就麻煩了,選民也奈何不了公權力之追殺。民怨不解決而留個火種在,放任火種在悶燒,看不見著火就好,但時間久了,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政治動作如果太大,打過了頭,氣氛要達到天怒人怨時,那是會遭受輿論之壓力、批判,如果選民看不下去而生憤慨;或是當選者就任後來個怪招式,投個變化球,雙方來以同樣之道德標準來相互檢視對方,雙方都來查弊案,都把對方之弊端通通掀開來攤在陽光下,讓人民檢驗,你不怕我死,我就不怕你沒命,相互毀滅對方,讓星星之火燒起來,著火了,那就很精彩,以後政治就清明了,不就發生政治現世報現前嗎?此類政治現世報於癸卯年會很精彩,種何種因,就會得何果報。如此就能實現政治是在謀人民之福利而不是在謀政黨之利益,也是人民之福。因反撲之反作用相互毀滅之力道很大,雙方都要承受是否會輸掉選舉之風險,所以要搞政治也要有智慧才能解決問題,外在境界要隨心性轉,不是心隨外在境界轉,不能憑藉權力與人民對幹;這些造謠生事之網軍頭頭、不良名嘴、側翼,報應就在眼前,不是正值壯年就被閻王爺召回;不然就是自己也同樣會遭受到罷免或落選之命運,讓自己嚐嚐罷免人與被人罷免、當選與落選之滋味,而尚未遭到報應仍倖存者,將來回去報到時也是要跟閻王爺說分明的,這些因果循環定律(即形影關係,寓言篇第5節之故事及意境請可參考2013、11、8談善惡之報,如影隨形;2013、11、9人算不如天算二文,於此就不再贅述),恩恩怨怨就沒完沒了,年輕人懂得此道理嗎?

        老子第58章:人之迷,其日固久矣、第70章:吾言甚易知,甚能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在闡述大道(自然法則)的道理,世人差不多都知道,但是人心受到環境污染,迷失了,不知自己有真性(見性),還要往外去求真性,所以變成知道這些道理的人很少,能效法老子所說的這些道理的人就是很尊貴的人(則我者貴-即無器而民滔乎前之道理。比喻不應仗勢權位,不顧民意,須知道「以是日徂」之道理,施政是要照顧人民的利益,不是只顧黨的利益,人民反對就要查水錶或以社維法移送法辦,這些政客如不以橫行霸道,有如黑道之手段施政,而以親近選民方式施政,人民要請在位者下台也不太容易的,下台是自己所召來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軍公教人員於在職時扣繳提撥退休金,供自己於退休時能養老,有經濟能力於退休金中拿來顧用外傭照顧,政府強行改革軍、公、教退休人員退休金,剝奪其財產,減少其退休金,使退休老人於年老行動不便時,無能力聘僱外傭照顧,這些費用須轉嫁由自己子、女來支付,子、女莫明的要承擔這筆費用,壓力不可謂不大,政府不但不提出長照費用之預算,來服務老人,分擔老人長照費用,反而在惡整老人,此改革一開始就種下禍根(為滿足政客口味,來鬥爭老人-福兮禍所伏),老人及其兒、女都會仇恨政府的。如仍不知檢討問題之所在,繼續吃相太難看、太過份,動作太激進,小案大辦、大案小辦,累積惡行惡狀(見2018、1、30政治人物之政治行為-小盜者拘,大盜者為諸侯,諸侯之門,義士存焉…論則賤之,行則下之…孰惡孰美,成者為首 不成者為尾),做的太絕,與人民處於對立面對幹,不顧民怨,只顧政權之維護,如再引發選民憤慨,讓人民反撲時,仇恨值會升得更高,那就更難辦了,也會讓選民看熱鬧,反而不好收拾殘局,以後就不必選了,最好是要有智慧,找出問題癥結點,設停損點,以化解僵局,如要繼續蠻幹,以維持既得利益,但是要考慮老天是如何在看待世俗之事,所以要衡量利、害、得、失,也沒一定之標準答案,真正之答案是禍福相生,惟人自召,如此而已矣(報應-自己幹的好事報應到自己,是罪有應得;如罪孽深重不足以抵債,子孫也被連累拖下水一同抵債,禍及子孫,那要如何對自己祖先交代呢)!世界強權國科技那麼先進,人可以跑到太空去看有沒有嫦娥了,那為什麼不能將太陽由東升起,由西降落,改為由西升起,由東降落?將寒帶地區改為溫帶地區?將颱風、颶風趕走?不要讓地牛翻身?將人影趕走,不要讓人影跟前跟後,礙手礙腳,很討厭而形與影競走,就是因為這是老天所規定之自然法則,世人是奈何不了老天的,這就是道理,所以,凡事須順著自然,不要亂搞,搞到男人可娶男人為妻,女人可嫁女人為夫。無陰、無陽,天下豈能不亂?!

       綜上,莊子外篇田子方篇所論:「以是日徂」之自然法則之理論、道理,於內篇大宗師篇:第4節、第8節中講得很清楚,莊子只說:人生是依照太陽軌道運行之自然法則(人生旅程):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生、勞、佚、死)四個階段,1.老天賦與我們形體來出生當人-生。2.給身體是給我們勞動,賺錢養家能過生活-勞。3.老的時候就給我們享清福,含飴弄孫-佚。4.該死的時候就會壽終正寢的回去報到,就讓我們休息去-死。年輕時勞苦 ,老年沒有病痛,不必看醫生,這才是幸福。人生只有此4階段,並無包括生病之階段,因老天所規範之人生旅程中,並未規範「醫我以病」這一階段。因為病是世人自己召來的,出生來當人,是要來修正前世帶來的壞習慣,壞習慣有修掉,修成道,心清靜(淨)了,體內細胞正常,都是好細胞,就不會生病,也沒有生不治之症之理由。所以莊子於人生旅程中,對於死,只規範老死-自然死亡;並未規範病死這個階段。老的時候(已退休了)如不能享清福,含飴弄孫,煩惱的事一堆,是未修成道(見齊物論第4節: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要死,死不了,要活,病痛纏繞不會好,又活得很痛苦,成為活死人之道理);有修成道就能享清福之故也。故造物者賜給我們好生(七竅、五臟六腑、五官、形體健全,無殘疾),也會賜給我們好死(老死-壽終正寢,不會臥病在床而拖累子孫),那就必須修至無為、自然層級,才能享受到此種利益;未修至此層級,大都是病死-會拖累子孫及拖垮健保、橫死或意外死、自殺死…等等死亡方式(見2013、11、8修道之快樂、2015,、1、28藏天下於天下人文),捐獻器官,表現大愛,讓自己形體不全的回去報到,相對的也會讓子孫面子不太光彩,與此節立言之意旨不符(即立言所說的: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莊子所說的故事是真?是假?是要親自去應證才知道真、假,年輕時如何奮鬥、於同行中、職場同事中如何相爭?如何排擠同事或逼迫部屬離職,安插自己的人?事業經營得多大?只要是損人來利己者,兄弟姊妹、家族間如何爭家產或霸占祖產,業因果報在後頭等著自己老年之到來,報應也會很慘烈的,故其成功不見得是算成功(齊物論第4節:終身役役未見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等到自己70歲以後就會慢慢體會出身體健康,沒病痛,不會拖累子孫,才算成功。領悟出為什麼俚語會說:富貴人家,自己開醫院,有醫師、護士照顧,諷刺坐著吃,躺著放(拉屎、拉尿),是在享福,其實這種享福也很痛苦。但是能坐著吃還好,有的人得不治之症,瘦的連坐都不能坐,還要躺著吃或用灌食,吃、喝、拉、灑、睡都躺在病床,由專人、護士輪班照顧其拉屎、拉尿,受老苦折磨,要想死,時間未到,閻羅王不收,只剩一口氣斷不了,要活,活的相當痛苦,度日如年,不能壽終正寢,那才慘呢!所以不論是有錢、無錢,到要回去報到時,一毛錢也帶不走,縱然是子孫偷偷塞一些錢在袋子內,讓亡者能買些糖果來吃,也是沒有用的,因為陽間使用鈔票,陰間使用銀紙,紙幣不同,不相流通。所以空手出生來當人 回去時也是空手回去,一樣東西也帶不走,只是由世人自己選擇要順著自然行事,修個好死(能老死,壽終正寢,無病痛-有修成道),以造福子孫;還是要反自然行事,不怕殃及子孫,先幹再說,不怕老苦,躺在病床,無法善終(未見成功,不知歸鄉之路),如此而已矣,這就是人生。所以執政者應為百姓利益服務,解決貧富差距、房價、物價、薪資、老人安養問題,使年輕人敢結婚,有能力養育小孩,也可造福自己的子孫。如連高薪之上班族群也無力買房,那底層之百姓更不必說了,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要如何結婚生子養小孩、老父母呢?生活要怎麼快樂呢?曾幾何時,這5、6年來,世間人因生活及工作之壓力,大都夫妻二人都要上班賺錢才能維持生活,沒有多餘之閒暇時間可從事人際關係及交誼,人心、親情、道義就越來越淡薄,連兄弟、姊妹也很少往來,老人家年老缺人力可照顧,就送去養老院,第一個月繳錢了,第二個月就拖拖拉拉的才繳,第三個月乾脆不繳了,連父母親都不要,這種人也有啊!這是老人之悲哀!每個人的命運不同,出生之時代不對,苦樂也不同,當人就很苦了,難怪老子會說:老死,不相往來(能壽終正寢,死後不必再來當人,直接上西天去)。人之迷,是指不知自己有靈性(或稱真性、見性、自性),但要能覺悟,才能往內求,不必往外求真性(自性-同佛家所言:何期自性,本性具足。佛家之:何期二字,似為文言文之虛字,起始語,無意義,不必解釋,也不能以文義來解釋,因為怎麼解釋都不通,應該是口頭語、起頭語、帶入辭句語,與道家之:夫、且夫、嗚呼、哀哉,之用語一樣,應該不必解釋,也沒意思可以解釋);除不能迷,也不能惑,如腦筋不清楚(失智、癡呆症、躺病床不省人事),不知道人生之方向,而無法找到回家(歸鄉)之路(連太陽軌道之東西向也搞不清楚,要如何往目的地走呢)?必淪為遊魂(無主鬼魂)。想下輩子不要再來當人,只有老死才能直接上西天、天堂去,可免除病死、橫死、意外死…種種之苦難,所以想要能老死-壽終正寑(好死),須要修行修得很好才能辦得到,不然生生世世都在當人爭權奪利,到老就只能病死、意外死、橫死、或自殺死亡…等等不好死的不同死法,就看個人之抉擇了。佛家所說的:末法時期;道家所說的天地尾,妖魔當道,大魔王指揮小魔王亂舞,以保持權力,道德淪喪,把天地搞成反轉,不男不女、無陰無陽、事事向錢看、顛倒是非,教壞囝仔大小、把人民的納稅錢動輒幾百億、幾千億拿來亂花兼綁樁,這些為權力假公濟私而亂搞,將債留子孫的政客、國會議員,將來於下台後被清算黨產,算是對自己錯誤決策共同負責,算是共業,用來還債,那倒也還好,如果報呈現出來是影響到自己或子孫之家庭或身體健康,那就是很悲哀的事!故須懂得盜跖篇第7節莊子所說的故事:孰惡孰美,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之道理,才能於此複雜之社會中能勝物而不傷(應帝王篇第7節)。能覺悟,才有能力判斷是與非、佛與魔,不會於大人物之政治惡鬥中傷到自己,人人生活才能快樂。願人人身體健康!

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

於人年老生病、行動不便、失能(少年袜曉想,呷老毋成樣)時,才來領悟用「心」聽與用「耳」聽、用「心」吃齋與用「嘴」吃齋、老死與病死、意外死,形影相隨之道理時,是否會太晚?

      人間世篇:「祭祀之齋,非心齋也。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之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齊物論:「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達生篇第7節:「祝宗人元(玄)端以臨牢筴,說彘曰:『汝奚惡死?吾將三月豢汝,十日戒,三日齋,藉白茅,加汝肩尻乎彫俎之上,則汝為之乎?』為彘謀,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錯之牢筴之中;自為謀,則苟生有軒冕之尊,死得於腞楯之上、聚僂之中則為之。為彘謀則去之,自為謀則取之,所異彘者何也?」。此二則立言及一則故事,是在闡述有修道與未修道,對於事理之看法、見解完全不同,道出社會之真實面與黑暗面,人為求生存,都要嚐盡酸甜苦辣,此酸甜苦辣就是經驗,能借鏡他人之經驗,處世就能不傷身,可免於患,才不會跌跌撞撞,撞得滿頭胞還不知道原因。例如買外國香菸、高鐵車上遺失幾百萬再找回來、市長、首長、高官警察上黑道經營之俱樂部、黑道到處開槍,沒背景的馬上就被抓到,有背景的抓不到,還可潛逃,敢仗義直言、批評者,以造謠之名,先依社維法送辦、家裡失竊幾百萬也不必追查小偷是何人?媒體敢報導批評者先關台再說,欺善怕惡、除良安暴,幾億的工程竟然可追加到幾十億之預算,如工程好好施工,把幾十億當成零星錢在花,倒也還好,反正是人民的納稅錢,但出事了,也沒關係,既不必查原因,也沒有人須負責任,那就說不過去了。完全不考慮民意,把選民當成傻瓜,想怎麼搞就怎麼搞,於權力在手時,種了這些因在先,以後失勢時就要慢慢享受果報,到時就不能怪天怪地,誰也救不了誰,找老天爺幫忙,老天爺偏偏就是出國去玩,也幫不上忙,這些道理是為社會大學必修之學分,不能選修,道理就如同達生篇中所說:要不要當豬公的故事意境相同(即俗語所言:少年袜曉想,呷老母成樣),讀者可參考之。

        新冠病毒及變種病毒奪走了多少人命,製造出多少悲劇?對經濟、商業、生活造成多少損失?欲哭無淚,世人嚐到了真實之苦痛,那到底是什麼原因所造成呢?有修到社會大學經世之道學分者,才會知道其道理、原理的,不然連怎麼死的、為什麼災害不是發生在別人身上而要發生在自己身上?都不知道原因,那就很可悲!。就如同世界各國都在因新冠病毒之防疫在帶口罩,俄羅斯、烏克蘭戰爭,也不必帶口罩也沒事,台灣一邊防疫,一邊阻擋疫苗進口,採7加7之隔離防疫日期,確診而死亡也只有3、4千人,為世界各國防疫之優等生,是否因優等生而自滿也不可得知,但竟然有不知天高地厚之天才國會議員,建議中央將防疫隔離日期由7加7,改為3加11,結果反而吃緊弄破碗,讓防疫因此出現破口,以致變種病毒之疫情迅速擴散傳染開來,確診及死亡人數一發不可收拾,疫情無法抑制下來,也同樣無因應之對策,就迅速改成與病毒共存之政策,每天都有二位數字,幾十個確診者死亡,至目前因確診而死亡之人數已達一萬餘人,如依人口比例換算死亡人數就相當高,直接由防疫優等生之前段班掉到末段班,作成此種錯誤之決策,造作這些罪惡之官員不知應否向這些亡者交代呢?如與228事件死亡的人數比一比,那一方死亡的人數多?原因是無法解釋,也無法給死亡家屬交代的,如此倉促之決策造成這麼多人死亡,決策官員應否承擔罪惡?或比照228事件死亡人員家屬給予賠(補)嘗、道歉、於公園立紀念碑為紀念公園?只能問閻王爺才會知道的!唯一可以知道、確定的是:倒楣的一定都是老百姓。嗚呼!莊子說祭祀之齋以現代語來說是:用嘴巴吃齋。俗語稱:嘴唸經,手摸奶。成語稱:掛羊頭賣狗肉。那什麼叫心齋:用心吃齋。指的是修清淨(靜)心。吃葷食、素食?乃天性也(儒家稱:食色性也),不必有心。如為凸顯慈悲而刻意用嘴巴去吃素,而心不素,變成反效果。若:妳也。專一妳的心志:即刻意篇末節:純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與神為一也。故素也者,謂無所與雜也;純也者,謂其不虧其神(攝受性很強-能使心定下來)也。故心齋為: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以嘴巴吃齋,心無法清淨;以心吃齋,心才能定得下來、靜得下來,如此而已矣。心有知覺,會起攀緣;氣無情慮,虛柔任物。故去彼知覺,取取虛柔。聽止於耳:止於心聽,不著聲塵。符:合也。遺耳目,去心意,而符氣性之自得,才能虛以待物也。集虛氣之妙用在此,也是玄;佛家稱為:不可思議。

       在學校上課時,老師講到重要的地方都會說:要用心聽課,沒有說用耳聽課,心定得下來、靜得下來,就不受外在環境的影響;心定不下、靜不下來時,耳朵一聽到聲、塵,就會影響心情,讀不好書;於社會為人處世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作出直接的反應,這一反應,就會產生不良影響(有患-與易經之動而有悔同意思)。形影(因果)關係(白話為:廻力鏢。以前如何對待人、嘲笑人、侮辱人,到最後都廻反回來,跑到自己身上來-說更明白一點,稱為:報應),逃也逃不掉,急促年改來鬥爭退休軍公教人員及沒收政黨財產,雖然滿足了一些人之政治欲望,種下此因,後遺症漸漸顯現,單就業者哄抬物價問題,就沒有公務員想管(有出國去西方先進國家住過的人,就會知道國外與國內之物價相差多少的),不得不管時,也是消極被動的勉強去應付一下,沒有人想會去得罪選民,最好都是討好選民,認真工作的結果,退休生活沒保障,會被砍退休金,那事務官於在職時就不必太認真,有機會就弄一點財源當退休金才是上策,所以就比較少人會勇於負責,主動積極去為民服務,等上級政務官之命令才去辦事,以免自討苦吃,有功無賞,反而打破要賠,那到最後受苦的還是選民自己,誰也怪不了誰的,受苦的大多是沒經驗之年輕族群,被騙到東南亞國家想賺高薪,交出存摺被拿去當人頭帳戶,成為詐騙犯,還被囚禁,求救無門,那就會很慘。看看國內貧富差距之大、房價、物價直直漲,沒人在管,也沒人想管,生意人想怎麼漲就怎麼漲,好像無政府狀態,這樣就很明顯可看出政策是要延續或因不同黨執政,想改就改?最後都是選民自己要承擔,誰也怪不了誰的。道德經第77章所言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所以聽政治語言時要用心聽,不能用耳聽,不論是什麼政策都是相對的,照顧到這一族群,就會損到另外族群,也沒誰對或誰不對之問題。用耳聽的時候如反應不當或過當,或許以自己的角度看事情起了反應,自己認為自己才對,或許沒有錯,但以執政者之角度視之,會影響到其政權,所以不是被查水表,就是用「社會秩序維法」先移送法辦再說,太不聽話就通緝或撤銷護照,讓你回不了國,嚇嚇馬威,給你收收驚,以發揮寒蟬效應,不管最終之結論如何?說錯話是會撞得滿頭胞的,到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所以不能逞強,硬要與執政者對幹,才有民不與官鬥這個勸世語,也只能留到政權輪替,讓新執政者清算才能解決,自己才不致受災殃;於社會上對方講話,自己用心聽就好,不要表示意見,只要一表示意見,一定會得罪到正、反不同意見之任何一方,是會吃力不討好的,要不然說話就要婉轉一點,才不致得罪任何一方,此道理就是: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這就是為什麼修道人的話不多,就是這個道理,這些都是讀社會大學有修過學分的人才會知道的道理。

        過去的已過去,人不可能無過,但有過要改,但現實功利社會,處處在競爭,看在鈔票的分上,有錢才是老大,倫理道德已經不值錢了,所以很少人會去考慮這些問題,等到果報現前時才來怪天怪地,但為時已晚(即:少年袜曉想,呷老毋成樣)。尤其近幾年來網路、科技發達,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家庭及人際關係,社會結構變化的相當快,政府放任炒股票不管,股票上漲,房價當然也同時跟著上漲,沒錢炒(玩)股票的人吃虧就大了,三餐不繼了,要如何結婚、養小孩、買房子?年輕人為了生活,出外謀生,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物價、房價一直漲,生活壓力很大,貧富差距懸殊,靠薪資過生活之上班族不敢結婚、有結婚不敢生孩子、嫁女兒已變成嫁兒子,男女結婚後大都搬至與女方父母一起住或住在其附近,與女方父母相處時間較長,逢過年過節、假日才回家探視男方父母,父母親對於同一輩分的親屬還有來往,但對於晚一輩或許連見面時沒有經人介紹,也都不認識了,現存之老一輩老大人到年老時面臨安養、照顧之問題確實是個大問題,除富貴人家有能力顧傭人、司機、管家可照顧老人外,一般靠薪資過生活之家庭,都為事業而忙,連自己及自己小孩都養不起了,要如何養老人?連自己的兄弟姊妹聯絡的時間也不會太多,各人都有家庭要養,到年老時,要兄弟姊妹間相互照顧可能也不太容易,所以這一代之老人家的身體健康及照顧問題確實是一大問題,這就牽涉到老死與病死之問題,能終其天年(壽終正寢),一睡不起,一了百了,兒女、媳婦就省掉很多負擔;如得不治之症、失智、失能、行動不便、有口難言之老人,要死,也死不了,閻羅王不收,因要回去報到的時間未到;要活,又活得很痛苦,整身都是病,等同活死人(老苦、病苦),拖累到子孫 (老一輩之嘆息聲:少年祙曉想,作歹失德,呷老才來毋成樣),而其晚輩子孫自己生活已很忙碌,於職場工作壓力很大,精神也很緊張,也已自身難保了,還要為父母、公婆照顧問題傷腦筋,也是相當苦悶的。每個老人都想年老時有兒女、媳婦照顧,不要生病,都能老死(好死-壽終正寢也)觀之齊物論第4節: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自明。但能老死的人也不多,除平時有修持的人(大宗師篇第4節、第8節:大塊佚我以老-有修道者,老年時,老天會賜給他很安逸,可享受天倫之樂,不會得到奇奇怪怪的病,來世也會好生)以外,一般未修道修至清淨心者大都是病死、意外死(橫死),所以人活到70歲以後都會想到將來老的時候要如何度過晚年之問題而惶恐不安(67歲以前就回去報到的人就更不用說)。這就涉及到:老死不相往來(佛家所言之:脫離六道輪迴)之問題,誰也救不了誰,只能自己救自己,這就是人生,有什麼委屈、不服,也只能將來講給閻王爺聽囉!這些道理只有莊子這本書(又稱:南華經)有交代,其它的書都沒交代,宗教書籍也有一些,但只講出問題,沒講出道理,這就是自然之道理。所以說要怎麼修才能上西天,都是妄心,只要能行孝道、積功累德,就不必擔心老年之問題,領悟莊子整本書之理論、道理及大宗師篇第4節、第8節連續說了二次: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引號內這16個字就是有修大道,老天即能賜給我們壽終正寢(老死而不會老苦),其所強調的「善」,指的是心善,言行就一定善,其結果也是善報,其意境就是如此。也就是人生決戰於晚年,但是否如此?要靠每個人自己的造化去作抉擇,領悟達生篇第7節祭祀官穿著黑色禮服來到豬圈要選豬公時,對著豬說:豬為什麼不想死的故事(文義可參閱2014、6、19會污染到子孫心靈的錢要不要賺之文章),此處之祝宗人是比喻選民、彘與人之立場,是比喻執政黨與反對黨、老闆與伙計、富人與窮人間,對於是非、善惡、美醜看法之不同。貪圖榮華富貴之人,當他為豬的利益、際遇考慮時,就說與其讓豬成為祭品,不如活得平凡,吃餿水就好,不要吃的太好,太肥當了猪公,會被捉去宰,當成祭品,寧願辭却祝宗人的豢養而選擇吃餿水就好,以免為了當猪公而要特別豢養;但當他為自己的利益際遇時,因當局者迷,反而看不清楚,却寧願為獲取軒冕,賺黑心錢、貪污而身陷囹圄之中。有錢可賺就先賺,當豬的時候要特別豢養,養肥才能當豬公,先享受榮華富貴再說,以後被當成猪公捉去宰,當祭品也甘願,因為豬沒有特別豢養是不可能變成豬公。同樣一個人對於同一件事,因立場不同,看法就會不同,由你執政,政黨就必須退出媒體、校園、縮短兵役疫期,由徵兵制改為募兵制、言論、學術及新聞必須自由、中央機關必須縮小編制,減少人員、不能與黑道掛勾,政治要清明、不能貪污,不然我就天天罵你;但由我來執政,政黨就可以不必退出媒體、不必言論、學術、新聞,可擴大中央機關編制,增加政務官人數也沒關係,也可恢復徵兵制或延長兵役疫期、可上黑道所經營之招待所、貪污可合理化,就沒有貪污之問題、公共工程要如何招標、採購由我自己決定,人民不准批評執政者,不聽話時我也可以卡校長之就任、報導或評論不利於執政者之新聞,也可撤照關掉電視台、也可查一查水表…,使用此種橫行霸道方式才可維持政權、才有榮華富貴可享受。由此則故事,可以讓我們領悟出:當人擁有權力時,對於同一件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社會價值錯亂,搞些錢來享受榮華富貴,也不覺得可恥,但福享受盡了,到選舉時政權就會受到影響(依天地一指之理論,政治人物不論多厲害?多會算計?多蠻橫?如何舞弊、賄選?如違背天理而不改過,惹毛了老天,老天一打個噴嚏,選舉就會輸到脫褲子-即人不能勝天)、老年就有苦頭可吃(即老苦-想要死也死不了,閻王爺拒收,一口氣就是斷不了;想要活著又很痛苦,慢慢的被折磨,一直被整到不成人型時才會死去,看看眾生怕不怕),世人要選擇利益眾生、庇蔭子孫,循規蹈矩不求榮華富貴去作缺德事,或為了追逐權力享受榮華富貴,賺黑心錢先幹一票,先享受再說,縱然壞事作絕的結果,最後出事了,被發現而抓去關或判死刑,就像豬公一樣先養的肥胖的,再捉去宰,嘴咬一顆鳳梨,當祭祀品也甘願,不必考慮眾生或子孫之利益,那持此種想法、看法,因利益不同有別之人與彘有何差別(因為豬沒有像人那麼聰明,是不會自己拿榮華富貴作為判斷是非、美醜、善惡之標準的,只知道有得吃就好了)?同理,生意人不怕政治人物要多少政治獻金,只要拿了,就表示魚已上鈎了,想要逃掉也難,他們一定要回本的,拿錢的人不搞點甜頭回饋他們也不行,萬一拿了人家多少政治獻金被講出來了要怎麼辦呢?可參考此則故事作抉擇,不能強求的,縱然要以螃蟹走路橫行霸道之惡霸方式來享受榮華富貴,是個人之德行問題,但也不能違背天理(自然法則),不然種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果,而且果報在晚年,人民以心聽話,不表示意見,當連講也沒用,講了又怕被查水表,就只能默默承受,留到選舉時以選票說話就不會得罪人,所以貪求富貴是件很麻煩的大事。所以說:莊子一書外篇、雜篇都是在說故事,其實是不能洩漏天機,而以說故事方式為之,才不會觸犯天條,於刑法學稱為阻却違法,有修道者才知其所的說故事意境,沒有修道,只讀學理,是會把它當成故事來看,那就會失掉趨吉避凶、免除老苦、病苦的機會。今年12月至明年癸卯年底,一些掌握權力、勢力在為惡,毀掉倫常,與黑道、詐騙首腦掛勾,拿人錢或政治獻金之政客,而認為沒人會知道、也沒人會看到,還自認聰明之失德、缺德紅人(人面獸心之妖、魔、鬼、怪)將會因種什麼因而得到什麼報應,一一現出原形來,而且報應會是相當精彩而慘烈的,信不信都無強制力,但可留眼睛來觀賞政治因果報應是真?是假?有讀莊子一書,能領悟其道理及故事之意境,就不會迷惑顛倒,能明辨是非、善惡、正邪,就能達成古聖人所言:邪不勝正、人不能勝天之古訓。人的心性正了,就能抗邪保台,心術不正,只想靠武器保台,不考慮倫理道德,政策違背天理,男人可娶男人為妻、女人可嫁女人為夫,倒行逆施,有利於執政者之公投,公投結果通過了就說是人民的意見;但公投結果人民不同意,但執政者又認為是好的政策,照常執行其認為是好的政策,可把公投結果當參考用,你講你的,我作我的,那辦理公投有何用?社會價值錯亂,如此是會把社會搞亂,會害到年輕人上戰場的。因為邪惡與老莊之無為自然(天理)的道理相違背,所以老天也不會讓邪惡勢力得逞,人民福祉才是真的,政治人物的把戲都是假的,懂得老莊所說的故事意境,台灣就安啦。願天祐台灣,人人平安!

2022年1月28日 星期五

人生決戰於晚年(到老年才見真章),故應去知與故,循天之理,修個好死,不要拖累子孫,認識夢與覺、道學與醫學之不同。

        道德經第1章冒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56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第64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民之從事,常幾於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第80章: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逍遙遊篇首:「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齊物論第4節:「百骸、九竅、六臟,賅而存焉,吾誰與為親?」、養生主:「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大宗師篇第4節:「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天地篇第8節:「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刻意篇第2節:「去知與故,循天之理,故無天災,無物累,無人非,無鬼責…其神純粹,其魂不罷。」、天道篇第2節:「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萬物服。」、知北遊第5節:「舜問乎氶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無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順也;孫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蛻也」。道本無名,強名為道。這個強名,也是假設的名,故道無名。世人所談論之道,是道體轉化出來的相,依相來取個假設之名,從外圍來探究、比喻、引申,來領悟(覺悟)一些道理出來,當修成道、佛家稱為修成佛;不覺悟稱為:凡夫。所以道本來就沒有名字,是人們跟它取的名字,免強叫它的名字為道;名相也是一樣是世人跟他取的名字,相隨時會變,是短暫存在,不會久留。領悟出道理,返回真性時,才知道體是一團渾沌,什麼也沒有(真性空寂),什麼東西也得不到。人的心是虛的,不是實體。心是有的,但是找不到,因為心性是圓的,必須是空虛體,才能動得了,如果是實體,是動不了的(見人間世篇: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而且心是一切動態之主宰。心清靜了,一切病不生,心惶恐、不安、煩惱,病就一大堆,所以鍊心最重要。人類之生活必須順隨自然生態(也就是自然法則),如違反自然法則,就會破壞湛寂(湛然常寂之心-湛然是像水一樣,靜到極處,沒有波浪,可以當鏡子照物),能順隨自然,才不會像凡夫想求出眾,用心(用了實體)想去控制別人。心是虛,虛是靈,靈是智慧,所以用心要虛,不能用實,故不能執著有,也不能執著無(空),有與無二邊都不執著,就自然了,一自然就靈了,靈生智慧,虛靈就通達人生。用虛心所得到的是看不到之陰德(妙有),在庇蔭子孫而已,古人、修道人知道人有來世,所以須積陰德、行善,不但可造福子孫,而且是在為自己的來世過好日子著想;今人、未修道者,不相信有來世,所以想怎麼搞就怎麼搞,二者之大不同也。與佛教金剛經所言:空空如也、本來無一物(指的就是心),是相同理論的。世人只知道或聽說凡事要求圓滿,這是相;但原因為何?是出自性體。有修道之好處是知道人生無智亦無得,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見2020、2、4無心自然與人為有心之不同一文,人本來什麼都沒有,即知北遊篇第5節所言:汝身非汝有,是由父母之精卵喑醷之結合體,氣所聚之物而來,由無變成有,人的身體是屬於物質,人死後,物質是消滅了,身體燒成灰,什麼也沒有了,由有變成無,但思想不會消滅,永遠跟隨靈魂走,這就是質量不滅或物質不滅定律、精神不滅或靈魂不滅定律。人之生死,與天地鬼神息息相關,應知道在宥天下(2019、5、14所闡述形影關係),順應自然本性去生活,不可加入人為因素進去,使自然本性遭受破壞,而導致天下大亂之道理。世人如胡搞瞎搞或取得權力後,爛用權力、狐假虎威、仗勢欺人、欺善怕惡、除良安暴、法律之規定或公投之結果也僅供參考,無違不違法之問題,無惡不作,想怎麼搞就怎麼搞…等等敗壞價值觀念、喪失倫理道德、廉恥,不信邪之匪類政治人物(政客),得罪了鬼神,麻煩可大了,因為鬼神與政府各機關組織相同,都會管到老百姓的,得罪他們,就會隨時被找麻煩的[不能違反老子第64章: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刻意篇第2節:去知(智巧)與故(偽詐),循天之理-到老見真章之警示語],這是答案。但要知道所謂:圓滿,其答案為:看不見之所得(得無所得,又無所不得-陰德也),想要知道什麼叫做圓滿?莊子明示世人曰:保身、全生(性)、養親、盡年。只是道家以中國文言文來闡述;釋家以外來文翻譯而來,用辭略有不同,但道理是相同的。人一出生,即被八字命所定格,須於八字命中做修心養性之功夫,把前世所帶來的習性(壞習慣)改掉,才能回復到自己的真性,習性不改,生生世世永遠在12生肖中打轉,反復當人而在受苦;習性有改掉,返回真性,至年老,自然死亡(不包括病死、意外死、加工死亡…等等之非自然死亡),即可上天堂、天園、天國、極樂世界,免於再來出生來當人而受苦,能好生、善終,就是成功。老年就是現世報,有的人人能善終,得好死之果報(對得起天地鬼神,神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迷惑顛倒的回去報到,是最大的福報);有的人老的時候得到老苦,不得好死,回去報到時,神智不清,昏迷不醒之果報,此為道德經80章: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之境界;大宗師: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之境界,所以修道只是修個好死,不要拖累子孫、浪費醫療資源,如此而已矣!人生現世報在晚年,最怕不能老死,而是病死,而不能自然死亡,久病在床,不能不注意的。已知道人會於什麼時後生?什麼時候死?這是個人的命,就像白天變為晚上,晚上變為白天,很自然。老天給我們形體(人身),活著的時候就要為生活而勞苦,老年時就能安閒,死了就是要給我們休息,不必再那麼勞累。以及身體不是我的,但身體可以換,死後可投胎,換一個新的人身,只怕原來是人身,轉世換身體時,換成豬、狗、獅、豹…等等之獸身,那就麻煩了。所以修道人死了,送別的人於告別式時不哭,未修成道的凡人,以為身體是自己的,當失去人身時,不知道會再換一個新的形體,轉世到富貴人家或窮人家之道理,其後代子孫、親友會哭的死去活來。但有讀齊物論、大宗師之文章,能體悟出人生如夢、一場空之道理、原理,人生才會活的很自在,不會你爭我奪,不論再怎麼爭?怎麼奪?到最後都是江山易主,一切歸零,回歸自然,換來一甕骨灰,化為塵,放在納骨塔或當肥料,還是餵魚,豎立神主牌,供奉在神桌上,當祖先,給後代子孫祭祀,靈魂再行轉世,從頭再來,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

         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是在闡述道體-知者不言;名相-言者不知,僅做原則性之訓示,並無細說,是為體,是為所以然之理論(學說);莊子一書又名南華經,是將老子於道德經所言之五千言,用之於日常生活,屬於細說,是為實務當然耳之運用,也是屬於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以然)之道理、層級,均是在闡述人一生中生、老、病、苦、死之大經典,須讀者自己去體悟,才能知道其道理的,是為用(佛家有言:不孝二親-即父母、這世只享福而不修福,來世出生於貧困家庭當奴、婢,沒社會地位而受苦,至於是否如此?也沒人知道,可參考之,也可試試看,但試下去,下輩子如出生於貧困家庭,就不能後悔的)。故只知體(學理),不知用(實現於日常生活),無法修成道。所以真正有修成道,不會只見到、知道當然如此,而也會知道其所以然(為什麼會有此現象、結果);必須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現象、結果)?才能體用合一,不然,則有修也等於沒有修,與凡夫並無不同。故齊物論第4節言:百骸、九竅、六臟,賅而存焉,吾誰與為親?汝皆說之乎?其有私焉?之道理與原理就非懂不可,才能不生病,百骸、九竅、六臟都相互合作,順應自然法則運行,身體就不會生病;如各器官間不能相互合作,反自然行事,相互爭功,不能合作無間,那身體的器官不能協調,久了就會出毛病,以此來比喻為人處世不能耍狠、狡詐,認錢不認人。心性沒有出問題,體內自然會產生免疫力可抵抗病毒,也就不必去擔心是否會確診新冠病毒-自食惡果(創意為:自12果)之問題,只是世人不承認而已(見2015、3、4無形之真君在主宰有形人類之心靈、2017、11、21拿石頭砸自己的腳二文章)!道德經只講清靜、自然(無為),要世人凡事順著自然法則,就能避開任何災難、疾病,而自然法則是按倫理道德之規範在運轉的,所以說,有遵守五倫、三綱、五常、倫理道德的人,身體就不會生病,至於要如何才能修成道,是對初學者而言的,以便由淺入深,一層層往上爬(道德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當領悟到什麼東西都是老天暫時給人使用、保管,最後都要還給老天,什麼東西都帶不走,縱使是被帶走也不能用(陰、陽界所使用之貨幣不同,不能流通),一場空,修道高人了解形體之善、惡是隨靈魂一起走的。所以年輕時之成就或受苦,不見得能代表晚年之景象,不必高興或悲傷,即俗話所說的未見(到)頭,也未到(見)尾,不能斷定為人成功或失敗。年輕時事業如何成功?家族多富有?官作得再大?都是不能損人利己,同行間相爭、職場間同儕間相互排擠、長官高壓部屬,逼到部屬離職,中年失業,無力養家、兄弟姊妹或家族間相互爭家產、霸占祖產,娛樂界之演藝人員、政論節目之名嘴,其言論有帶頭及示範作用,如朝正向面示範,可以改變善良之社會外在環境;如朝負面方向示範,教壞囝仔大小,可把社會給搞亂掉,如只想賺錢,只要能達到損人利己,得到名、利為其目的,以這些不當手段相爭所得到之利益,雖然是紅透半邊天,但不見得算是成功(見齊物論第4節:終身役役不見其成功),仙拼仙之結果就是拼死善變的猴齊天,業因果報就會於自己年老時呈現出來,報應會很慘烈的,何苦來哉?必須到老年無病痛、兒女、媳婦很孝順或行動不便,臥病在床,兒女、媳婦不關心時,晚景是淒涼還是幸福?才能論輸贏(成功與否)!知道體與用、性與相、因與果、是與非(庚桑楚第7節:臘者之有膍胲,可散而不可散也-祭祀時牛的四肢、五臟以不可分散為是,肢解為非;祭祀後則以分散肢解為是,不肢解為非;觀室者周於寑廟,又適其偃焉,為是舉移是-參觀宮室的人,繞行寑廟殿堂之後,還要使用廁所。以白話來說,是在形容、比喻上廁所也要看場合啊!不能於開會中,主席致詞時要去上廁所啊!還是結婚迎娶之大喜日,婚禮會場,新娘急著要上廁所啊!忍也要忍到致詞完,或入洞房後找空擋才去上廁所,不然會是會多難為情之場景啊!故是與非之用法與判斷標準是因時、因地、因場合不同之變化而決定的,並無一定標準)、有與無之變化關係,領悟出其道理出來,就有能力去判斷是非曲直,不會去相爭,不必求於人,也才不會被人牽著鼻子走,什麼事都會很圓滿,沒有缺陷、遺憾,才能造福子孫,至於說要怎麼修才能出道?那是講給初學道的人聽的,修道最終就是要知道此道理的;未修道之凡夫搞不懂這些道理,拼命的去追逐名、利,求升官、發財、身體健康,爭、求到將是視為非、將非視為是;以正視為邪、以邪視為正;以利視為害、以害視為利;將孝順父母、兒女之次序顛倒迷惑,凡事都以利益關係為衡量標準,不會去考慮親情、感情、友情…等等,一遇到與利益相違反就翻臉不認人,不是不相往來就是告上法院,無倫常觀念,自作自受(自創惡因-12因)那就很麻煩了,到最後住進醫院或看守所,那就很可悲了!故不論年輕、中年多風光?社會地位多高?權力多大?多富有?過著何等豪奢生活?都不能行詐、騙手段,以免老年才來受苦,更要考慮到當自己年老,至行動不便時,無兒女或兒女遠走高飛,不在自己身邊,要如何應對之問題,而這些問題都與不誠實、詐騙、欺騙之因果(自食惡果-12果)有關,尤其居上位者更須要注意此問題,上樑不正,下樑要如何正呢?負面教育,影響深遠,其反作用力是會很大的,報應會很慘烈的,不可不信邪。與易經繫辭傳第13章第12節所言: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心為惡,就會有惡報,於因果報應一顯現時,就無解,災難逃也逃不掉。是件很麻煩之大事!道理都相同的。這些都是道體之作用,變化出來(物化)的,是假相,不會長存的,到最後都必須回返自然(歸零),只要心性不為惡,或由惡轉善,就不會有災難,或將災難轉變到損害最少的程度,才會有解。這就是佛家白話文所稱之:萬物平等;莊子一書文言文稱之:齊物,有齊物論專篇在談論是非之辯,同一件事情,因每人之見解、觀念之不同,所產生是與非之看法完全做不同之解讀,所以會有你說他不對,他說你才不對,法院才有打不完之民事官司。到底是統一才對或獨立之見解才對?就觸及此問題!當人生邁入老年時都會出現種種以前認為不是問題之問題,於邁入行動不便時,通通變成大問題,這些問題有沒有事先防範?或根本沒想到這些問題?是年輕時之看法對?還是老年時之看法對?就必須把齊物論、秋水篇兩章著作搞清楚,人生就不會有遺憾!人於年輕時體力旺盛,吃苦無所謂,但如果老年時才來受苦就很可憐了,因年老沒體力了,所以必須趁年輕時做點好事,以改善老年的生活環境,免得年老時才來受苦,就覺悟(理解到應否修道之道理)了。衆生已碰上了新冠病毒及其變種病毒之侵襲,不論是因確診而死亡,還是沒確診,因怕被感染病毒而嚇死,為了防疫,而把經濟搞慘了,都是不懂得不能違逆自然法則及齊物論第9節所言之: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萬物一體),要與變種病毒、癌細胞平等、和平共存之理論、原理之道理,卻只知道要發明新藥來殺死病毒或癌細胞,而病毒與癌細胞也要活命,萬物只要不違背自然法則而去違逆天理,就不會去觸犯病毒或癌細胞影響到它們的生存,能與其和平共存,它們也不會去傷害萬物,只要念頭善,病菌、病毒都能化解,也不會變種,如違逆天理不改正自己錯誤之行為,仍然我行我素,不知和平共存(齊物論-萬物平等理論)之原理、道理,等到病毒與癌細胞也翻臉反撲時,則同歸於盡,要死大家一起死,死了,就不會相爭了,就天下太平無事了。因為道學是在講如何預防疾病發生之道理、原理其所醫治的是人之靈體(靈魂);而醫學是在講得了什麼病要用什麼藥來醫,醫學謹能醫人的病,其所醫治的是人的肉體(身軀),不能醫人的命,只有修道才能醫人的命,故道學與醫學均有其理論依據,差別僅在於知不知道萬物一體耳,至於是不得病重要或是等到得了病才來醫比較重要?則無一定之標準。如果修道的人多,生病的人相對就會減少(因為有修成道的人不會生大病,頂多是得些小毛病,藥到病除),醫院沒病人可醫,醫師可能就會失業;如修道的人少,重功利主義的人多,腦筋整天在想鈔票、權力,不曉得積善修德,以造福子孫之道理,則生病的人相對的就會增加,醫院、醫師就會賺翻了(醫門多疾之道理-得不治之疾之大病,藥到會命除的),此方面就涉及每個人之觀念、見解、性向之不同,也沒標準答案,是要靠智慧去決定的,須了解醫學謹能醫人的病,不能醫人的命。只要世人高興就好,如此而已矣!如仍不能覺悟,不能安其居,樂其俗,守誠信,不遠徙,不去知與故,循天之理。如果還是繼續想怎麼搞就怎麼搞?則到壬寅年就會很麻煩,當不幸發生戰爭,及種種的身體健康、家庭問題、無兒女或兒女不在身旁,種種之因素圍繞在身旁,須自己一人獨自去面對時,不管是富可敵國,到老年之人生會是出現何等場景?是幸福?是淒涼?這些問題都必須每人到了老年,行動不便或臥病在床時才會顯現出來,才發覺至親、好友、童年之玩伴已漸漸離我們而去,回去報到了,連聊天、說笑的對像都沒有,相當寂寞,領悟到人生是一場空(寂然),再多之榮華富貴也沒用,錢存銀行,要醫師、看護幫我們用,用不完,躺在病床,不能動的時候,肚子餓了可以拿錢來吃(古人稱賺不正當的錢、貪污為歪哥、吃錢之反諷),要死也死不了(閻羅王拒收)、要活又活的很痛苦;豪宅、別墅留給外傭住,一點辦法也沒有,故曰:人生決戰於晚年。人生勝負關鍵就在於此!也無法後悔的,後悔也沒有用的,這就是人生(参見2016、8、25正而後行,遠離禍患一文有觸及人生決戰於晚年之論點)。也就是觸及圓不圓滿(保身、全生、養親、盡年)之問題。保身:能避開災、禍(不會意外的因車禍、火災、空難、山難、海難或其它之種種意外)傷害到自己身體;全生:生與古性字同義,能回復到真性,不會離婚、養小三、貼小白臉、拋家棄子,求自己的享受;養親:為人子女的能奉養老父母、翁姑,送老人上山頭,自己不會比老父母、翁姑早回去報到,讓白髮人送黑髮人,留著黑髮人無人奉養而受苦,父母親都能盡父母養育子女長大成人至婚嫁,不會私心丟下子女,自己先走,逃避責任;盡年:能壽終正寢,活完自己應有之壽命,安祥的在自己之床鋪、枕頭上回去報到,不會病死、意外死於床鋪外之異地、他鄉、他國。這四條件都得到時,就叫圓滿;只得一、二,也不算圓滿 ,人生還是有缺陷。世人到老年時想要此種圓滿?或想求名利?就靠自己選擇所走的人生道路,沒有人能強制要求世人的。

        修道最簡單的解釋就是要修道德,不是在修名、利,故修道,不能將宗教劃成等號;宗教是信仰,每個人都有信仰自由,要信什麼教都可以,是心靈之寄託。修道是在修這些心靈寄託之道理、原理、原則,稱為:一,是正道。倫理道德是道之根基,故人不能違背倫理道德,以欺騙方式,逆天行事而不擇手段。宗教也是正教,但不知道理、原理、原則,而將宗教信仰拿來吸收信眾,以欺騙信眾之方式將信仰當成營利事業在經營、賺錢,那就變質了,也就變成邪教了(左傳言:人棄常,則妖興。常:指倫理道德、五常-失去了人道。妖:指外表長的人模人樣,但未具備仁、義、禮、智、信之五常觀念,沒有羞恥心,內心就像妖、魔、鬼、怪的心一樣(白話為:不是人),迷惑顛倒的在製造是非,為非作歹,還自以為人不知,鬼不覺,所以這些人不論社會地位多高?官當得多大?再怎麼有錢?雖富可敵國,不守誠信,都是屬於妖、怪,也就是罵人的粗話:不是人。就是因為不是人,棄善向惡,才稱為妖、怪,才會把社會搞成那麼亂)。人須知道此道理才行,不能知道了,又在掛羊頭賣狗肉,亂搞一起;或不知此道理,修到最後變成走(著)火入魔,住進瘋人院或整身都是病,躺在醫院,望錢興嘆,那就很可悲了!

        天下之所以那麼亂,出於眾生相爭的太嚴重,違反自然法則而不自知,或知道是違反,而照常我行我素,不信因果,所招來之天災、人禍、傳染病毒(瘟疫),自然必須由眾生自己來承受或共同承受苦難,只有眾生自己能救得了自己,老天也救不了的。這些道理於2020、2、4及2020、2、8之無心自然與人為有心之不同、含德之厚,比於赤子二篇文章都已提過,為何於此處又再重提叮嚀呢?眼見新冠病毒及其變異病毒越搞越嚴重,政治人物之行為模式不同、強國間之利益衝突之爭端、政治之野心不同,已達到快要興起戰爭邊緣,一但發生問題,眾生會繼續受苦難,希望眾生不要繼續在作夢而不能覺悟,能體悟出北冥有魚:修道積陰德,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想得通。因陰德無量,有修道德、盡孝道,把兇、狠、險、詐,妖魔鬼怪的心性(盜跖篇第10節)去除掉,才能漸漸減輕苦難,也能避開瘟疫。風之積也厚,水之積也厚,積功累德,平時可庇蔭子孫,其祖先也可同時沾其光,心靈才可化為大鵬鳥,年老時老死前才能飛回老家(天池、天堂、天園、天國、極樂世界),落葉歸根,回到自己的故鄉。如無法達到造福、庇蔭子孫之境界,至少也要把錯誤的觀念修正過來,做個好榜樣給兒女學習,不能為所欲為,當失去倫常、廉恥觀念,就天下無敵,什麼事都幹得出來時,是會殃及子孫的。人至老年無家可歸,住公園、車站,行動不便、臥病在床,得了一些奇奇怪怪之病或不治之症,無子女照顧,無錢請看護,也無錢繳住長照機構之醫療費、或很有錢,兒女吵家產,不顧老人。要活,活的很苦;要死,閻王爺不收,心靈無法找到歸宿,晚景悽慘,那就很麻煩了,這就是人生之真實相,但是修道係個人之自由,並無強制性,每個人都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把過去所容易犯的錯誤行為改正過來,個自選擇、追逐人生的方向(則陽篇第10節:禍福淳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自殉殊面,有所正者有所差-参見2018、3、5禍福、榮辱、是非無定則二.一文),修道德、積陰德、盡孝道,老天有長著無形的眼睛看世人之言、行,這就是莊子一書(南華經)中所說的北冥有魚(積陰德),陰德無量-物化之道理、原理、依歸之所在(也就是白話所說的:自作自受),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想得通,行善積德,不宜事事向錢看,違反了自然法則而不自知,故應早日覺悟,去(拋棄、甩開)知(智巧)與故(偽詐)-即不耍小聰明、偽詐-例如得妄想症,搞假碩士、假博士學歷來滿足虛榮心,欺騙社會,取得高位,來獲取不正利益、騙選票…等等之偽詐(騙),須循天之理(順應自然法則),就能無天災、無物累、無人非、無鬼責,神(心靈)純粹(純淨而不間雜)、魂不罷(疲)-靈魂不疲倦,就不會生病(其鬼不祟,其魂不疲),靈不作怪,魂就不會疲勞,故不必擔憂病毒傳染之問題(見刻意篇第2節、天道篇第2節、網路名稱為:天選之人。老天衡量世間凡人是好人?壞人?是以倫理道德-天理為評分之標準,並不是以學問知識、科技、醫學技能為標準,有達到老天要求之標準者,沒有煩惱-即佛家所稱之貪、瞋、癡,則知神-守護神佑之,心清淨了,就不會生病,平安無事,什麼事也沒有,這才是真正的福報),這就是莊子於齊物論中所言:夢與覺之物化原理、道學與醫學、科學與迷信之問題,見解雖不同,其原理則相同,至於要如何作抉擇,是要靠智慧的。希望讀者家庭、事業能圓滿、身體健康,順此向大家拜個早年,祝新的一年,人人能平安、事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