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

艱苦的人生是為了什麼(人生百態)-出生來當人之目的是什麼?

艱苦的人生是為了什麼(人生百態)-出生來當人之目的是什麼?
        莊子齊物論:「樂出虛,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一受其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進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是以無有為有。無有為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莊子一書中齊物論篇為最深奧,亦最難懂。如以學說理論來解釋,讀者不見得能懂,故本文以白話文方式來解說較容易懂。
        樂出虛,蒸成菌。文義為世人之爭辯,如同樂器之聲音是由虛空之孔竅中發出,朝菌是由地氣蒸發而凝結而成,於短暫時間就會消失。是在比喻年輕、中年為了爭名、利,巧詐、狠毒、尖酸苛薄手法,都做得出來,話也都能說得出口,到老年時也是白忙一場,所望成空,什麼也帶不走。未修道,不能覺悟,且愈老愈不可救,是會躺在床上嘆氣的。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是說這些變化日夜輪流呈現在人們眼前,就是不知道到底是誰在支配(答案是無形在支配主宰,人不知道也感覺不出來,卻認為是自己才是主宰者)? 一受其形,不亡以待盡。是在說明自出生來當人時,就不可迷失真性,才能等得到盡年之到來(亡:是指迷失真性之意。待盡:是指養生主篇之盡年,等得到壽終正寢,不會橫死於外面,不會白髮人送黑髮人之意),與物相刃相靡,是在說明是人與外物(名、利、權、勢)接觸,人與人之間就會產生摩擦,相爭而失去真性。其行進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是說如人ㄧ生追逐名利、欲望,至死而不知停止,這不是很悲哀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功,是說辛苦了ㄧ輩子,卻看不到什麼真正的成功。苶然(累也)疲役而不知其所歸,是說一生累得要死,把身體都搞壞了,整身都是病,不知覺悟人生是為了什麼而苦、而忙,也不知人生之歸宿在何方。可不哀邪!是說這樣的人生,不是很悲哀嗎? 人謂之不死,奚益!是說像這樣的人,就算是活著不會死,也等於是活死人(與達生篇第1節:形不離而生亡者同義),等同祿盡人亡,福報已享盡,錢還很多,還要繼續享福,那就先得病,躺在病床由專人服侍照顧,繼續在病床上享福報,求生不可得,求死不可能,那錢那麼多有什麼用呢 ?只是會拖垮健保醫療費及拖累子孫而已。其形化,其心與之然。是說身體衰敗了,變成痴呆症,像三歲小孩ㄧ樣;心也隨著衰敗,變成失智症,話聽完馬上忘記,每次都說同樣的話,專門記憶過往的事,別人對他好的事都忘光光,對他不好的事,ㄧ輩子都不會忘,直到死才會忘掉。可不謂大哀乎?是說這不算是大悲哀嗎?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是說人生在世,本來就這樣迷惑嗎?是我一個人獨自迷惑,而別人有不迷惑嗎(答案為迷不迷惑,以有無悟道之標準決定之)? 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是說以自己心中之成見為效法、取法是非標準,誰沒有成見之標準呢?何必須懂得自然變化之理呢?從自己心中之成見去找就有了,就連傻瓜也是會有的。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是說沒有成心是不會有是非的,這跟今天到越國而說成是昨天到達ㄧ樣不好理解的。亦即先有成見,而後產生是非。是比喻人的是非都是成心先已形成,沒有成見存於心,即不會有是非。是以無有為有。無有為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這樣是把沒有的事當做有,把沒有的事當做有,就算神仙也無法理解,也沒辦法說清楚得,我又有什麼辦法呢! 此節如以白話文解釋則為:類如仗其權勢強行徵地、先通過都市計畫再補公告(都市計畫法第19條第3項之偷渡條款)不管你同不同意?反對也沒用,照常公告實施、劃地都更,提供政治獻金之來源…等等,應要壓死人,戴人帽子,以滿足其慾望,有如黑道,無中生有,等待天賜良機,受害人如果是氣死了,反而被譏為係畏罪自殺;將孝順子女、孝順寵物說成是孝順父母、公婆,迷惑顛倒在說反話。胡搞瞎搞,有理說不清,連神仙也無力回天之意也。
        凡有經歷過一甲子,60歲以上年齡之人,讀了此文會感慨良多,人生百態,年老了,千奇百怪的病都有,是要怪政府沒有做好照顧老人?還是要怪子孫不孝?或是要怪自己好事幹得太多?每個人多認為自己對,多認為別人不對,有沒有盡到為人子女、媳婦之天職?家家戶戶差不多都是為了財產,整天吵吵鬧鬧,作壞示範給兒女學習,而不認為自己有錯,搞得社會亂糟糟,倫理道德不見了,要怎麼辦呢?誰之過?讀者認為呢?依老莊無為自然之理論,人之所以會生病及社會之所以會亂,均係違反自然所造成,所以要世人保持虛靜之心,體內才會集虛氣,才能依養生主篇所規定之天律:「緣督以為經」。不會有病,可盡其天年。須先去除物質欲望,充實精神生活,才能靜得下氣來,心平氣和,心情起浮才不會太大,腦筋不要用錯地方,晚上才有好覺可睡,不必吃安眠藥。以心來吃齋(心齋),不必以口來吃齋,以口來吃齋,心腸也要好,不能狡、詐,才有用,如以口吃齋是在吃給人看,嘴巴在唸經,而手在摸奶,心在想鈔票,作作樣子給人看,假修行,欺世盜名,來達其私慾,則有吃等於沒有吃,平常要堅守五常(仁義禮智信)並力行,不能只是嘴巴說說而已,未遵守五常等於是掛羊頭而在賣狗肉,土話稱為:衣冠禽獸,外表長得人模人樣,心如禽獸,連神明、佛祖也在騙,這樣就糟糕了,所以說修道、學佛,只是在修倫常而已,有修、遵守三綱五常、倫理道德,才是修道極致之境界,其他都是在欺騙社會的,佛祖、神明也不會保佑的。但不容易做得到,一般人是只是會說,而卻做不到,但都說自己有在修,關鍵在於人願不願意去做而已,如同大家都知道須孝順,但把孝順用錯了地方,跑去孝順子、孫,而無法孝順父母,等到要為父母親把屎、把尿時,則一個推給一個,大家都說自己很忙,偶而回去探視一下,就說自己很孝順之道理相同。相信莊子之學說者就相信,不相信者就當參考,不要錢存銀行,人在病房,有口不能言,整身都是病,今天這邊痠,明天那邊痛,整天看醫生,吃藥當進補,病未癒,先洗腎,有錢自己卻無法花費,要請醫師、外傭、瑪莉亞來幫忙花,那可就麻煩了。奇怪!莊子怎麼知道那麼多呢?而且是幾千年前就知道的,他是如是說;而且不依照他所說的話去做,是不行的,最終是會自討苦吃的,為什麼要這樣限制人去追求物慾呢?因為是老天在當家,在當上帝,如有好奇之人,自可自己去問問老天 ,為什麼要規定「大仁不仁及天地不仁」呢?我也不知道;試試看就知道,於事情到來時則太晚了,來不及了。世人須先要能覺悟,到老時才不會怪天、怪地,怪老天怎麼如此不公平的對我,就好了。願人人都能身體健康!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算命僅能算得到別人的命,而算不到自己的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算命人與修道人之觀念、見解不同);性別是老天所賜的(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修道有跳脫三界,就算不到他的八字命)。

算命僅能算得到別人的命,而算不到自己的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算命人與修道人之觀念、見解不同);性別是老天所賜的(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修道有跳脫三界,就算不到他的八字命)。
       外物篇:「宋元君夜半而夢人被髮闚阿門,曰:予自宰路之淵,予為清江使河伯之所,漁者余且得予。元君覺,使人占之,曰:此神龜也。君曰:漁者有魚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會朝。明日,余且朝。君曰:漁何得?對曰:且之網得白龜焉,其圓五尺。君曰:獻若之龜。龜至,君再欲殺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殺龜以卜吉。乃刳龜,七十二鑽而無遺筴。仲尼曰:神龜能見夢於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網;知能七十二鑽而無遺筴,不能避刳腸之患。如是,則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雖有至知,萬人謀之。魚不畏網而畏鵜鶘。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嬰兒生無石師而能言,與能言者處也」。現在來聽莊子說故事,稍有國學基礎或造詣較高者,此文言文之故事內容會解釋為白話文,且每個人的解釋都對,但解釋有無進入其意境?竅門在於能否悟出此故事是在比喻或隱喻什麼呢?
        台灣俗話有句:「青瞑(瞎子)不驚()(魚不畏網而畏鵜鶘),該怕的不怕,不該怕的卻又害怕」,比喻事情不知輕重。凡事不知道日子比較好過,事情知道越多則顧慮越多,掛念在心,如判斷錯誤,反而容易出事。故事中漁夫余且是以網捕獲五尺大的白神龜,白神龜不是被鵜鶘抓到的,白龜犯了要命之失誤,出錯於不怕網而怕鵜鶘所致,如以正常人之判斷,不會去算命,不必用腦筋想,用肚臍想也知道網才是決定是否會被抓之關鍵,鵜鶘雖大,不ㄧ定能抓起巨大之白神龜,還可與其搏命,頂多是受傷而已,也才不會被漁夫抓到。我們的老祖先大多沒讀書,不識字,古時候科學不發達,故人比較迷信,遇到事情會去找有讀書學卜卦的人指點迷津,易經很準沒有錯,神龜也很神,被殺後,龜殼被拿來卜七十二卦,都很應驗,喻算命的人替別人算命算得很準,但算不到自己的命,而收到麵包蟲,如同神龜ㄧ樣雖然很神,但神龜就是沒有算到,自己會被漁夫抓去獻給宋元君宰,用來卜卦(神龜與卜卦者均可比喻為為小知.小聰明,亦隱喻世事難料)。以此在闡述算命人雖然很會算命,常會在媒體大膽預言什麼時候會世界末日?什麼時候會有大地震或什麼大事發生,但都沒有發生,反而是洩漏天機,引起人民恐慌,其應付的因果責任難逃,因算命人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只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但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其不知災難與人心性有關,人心性不善才會帶來災難,人心性有將錯誤的觀念改正,人生之方向朝修善積德在進行,則可化解災難,修道如果有修至跳脫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修道人,算命師再怎麼會算命,就是算不到他的八字命。這就是算命人與修道人之觀念不同。命好、命壞是果,為什麼會有好命、壞命?必有其因。所以不必找人算命,自己算的比找別人算的還準,因為自己幹了什麼好事、壞事,自己比算命仙清楚啊!此算命之故事是在比喻人之智巧是有限度的,聰明也有所不及的地方,更隱喻人算不如天算。此故事相對的也是在隱喻世人喜歡算命、看風水,再怎麼算也沒有用。中國人喜歡找算命師、風水師來算命、看風水,但俗話說: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心性善的,就會住到好地點,心性不善的,好地點讓他住,也變成風水不好,與佛家所說的境隨心轉道理相同。別人住的房子或祖先的風水不好,要遷祖墳、換好風水之房子來住,舊地點換成別人去住,不是住的好好的,什麼事也沒有。那又何必找算命師、風水師來算來、堪輿,由自己來算還比別人算的還準之意。與前幾篇故事所說的眾生須受如影隨形(因果理論)之規範,再大的智巧,或神算(萬人謀之),都比不上老莊之ㄧ劃、一撇,故只有老莊說的才算數,故事內容雖不同,但意境則相同。
        自然法則是天道、天律,父母生小孩無法決定小孩之器官,五臟、六腑是天生自然,男女、性別是由道(老天)在決定(見德充符末節:道與之貌,天與之形),依自然法則出生之小孩身心最健康、健全。但現代科學進步,要生男生女,有錢人比較聰明,會違反自然法則去找醫生做XY染色體性別選擇,但總比不上老莊之聰明,他大筆一揮,只要畫ㄧ劃或畫一撇,生辰八字給不對,小孩的命運就完全改變,本來計畫長大時可以當總統,沒想到卻是來敗家產、、身心不健全或敗門風的,那到底誰比較聰明?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道理在此!故人不要太自認聰明、智巧,不要刻意去行偽善來充當真善,是沒有用的。孫子的命運是阿公所賜,阿公做得好,孫子的命就好,阿公做得不好,孫子的命運就不好,大概就是如此,至於大人本身之命運起起浮浮,在於自己之所作所為,也不必怎麼算,問自己則最清楚,老莊如是說,神得很,神到會吃糕仔,大人本身如有修道修至無極境界,拿其生辰八字給算命師算,則與其本身應有之命運完全不一樣,因其已跳脫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必受命運之支配之故也,此謂之玄。且人生之決戰點在於晚年,有人年輕時拋家棄子,另尋新歡,而晚景淒涼,流落街頭,有家歸不得、有人子孫滿堂,孝順服侍至其至壽終正寢,又很少有病痛、有人敗盡家產不打緊,又拖累子孫、有人家財萬貫而久病在床,不良於行,有口不能言,錢存銀行、有的人為財產,父母告子女,或子女告父母,告得理直氣壯,告得不亦樂乎、有人子女一堆,就是沒人想養父母,一個推一個。晚景各大不同,何以故?嬰兒沒有名師教導,但就是會說話,是因為嬰兒與會說話的人生活在一起,自然會說話,真性並未受到污染,故嬰兒之笑聲最可愛,天真無邪,也不會走錯路,此稱為自然,長大後受到社會大染缸之污染,就容易違反本性,為非做歹,走邪路,爭得你死我活,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無止境,但是到了閻羅王那邊報到時,則又乖得很,吭聲也不敢,屁也放不出來,都必須回返其自然之真性,雖如十惡不赦之槍擊犯,面目再狰獰,回去報到時,縱使送一把槍、百元美鈔或保時捷、法拉利跑車陪葬,但肉體必須腐化或火化成灰,回歸自然,槍、錢與超跑,是有形的,死人是不會拿有形的槍去殺人的,也只能用銀紙,不能用美鈔、新台幣或人民幣,也不會開車,故有槍、有錢、有超跑,也不會用,也不能用、也不會開車,也不會相爭,也沒得爭了,故告別式之輓聯會寫:反樸歸真。面容也必須轉換為安祥,回復應有之真性、面貌,乖乖的接受如新兵分發至部隊一樣,分發到天堂或地獄,就必須去部隊報到,沒得選擇,道理在此。故事中才會以嬰兒做比喻,老莊就人之出生、死亡、死後會去何處?都交待得很清楚,只是沒交待會轉世為何種動物?須看個人自己之造化而定,只是凡人看不懂其故事之真意而已,故順其自然就是王道。老子第81章曰:「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之故也!不知是否真會如此?也沒人知道,但故事是如是說。並無強制力,到老年時,好好享受自己一生之所做所為所得到之晚景。但等到發現不對時,老淚縱橫,要改正也已來不及了。所以凡事順其自然,不但要觀前,還要顧後,眼前的名利眼睛是看得的,未來的因果眼睛是看不到的,不要加入人為因素,太會精算,就不會惹來不必要之麻煩,也才能庇蔭子孫,快樂的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