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的人生是為了什麼(人生百態)-出生來當人之目的是什麼?
莊子齊物論:「樂出虛,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一受其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進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是以無有為有。無有為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莊子一書中齊物論篇為最深奧,亦最難懂。如以學說理論來解釋,讀者不見得能懂,故本文以白話文方式來解說較容易懂。
樂出虛,蒸成菌。文義為世人之爭辯,如同樂器之聲音是由虛空之孔竅中發出,朝菌是由地氣蒸發而凝結而成,於短暫時間就會消失。是在比喻年輕、中年為了爭名、利,巧詐、狠毒、尖酸苛薄手法,都做得出來,話也都能說得出口,到老年時也是白忙一場,所望成空,什麼也帶不走。未修道,不能覺悟,且愈老愈不可救,是會躺在床上嘆氣的。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是說這些變化日夜輪流呈現在人們眼前,就是不知道到底是誰在支配(答案是無形在支配主宰,人不知道也感覺不出來,卻認為是自己才是主宰者)? 一受其形,不亡以待盡。是在說明自出生來當人時,就不可迷失真性,才能等得到盡年之到來(亡:是指迷失真性之意。待盡:是指養生主篇之盡年,等得到壽終正寢,不會橫死於外面,不會白髮人送黑髮人之意),與物相刃相靡,是在說明是人與外物(名、利、權、勢)接觸,人與人之間就會產生摩擦,相爭而失去真性。其行進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是說如人ㄧ生追逐名利、欲望,至死而不知停止,這不是很悲哀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功,是說辛苦了ㄧ輩子,卻看不到什麼真正的成功。苶然(累也)疲役而不知其所歸,是說一生累得要死,把身體都搞壞了,整身都是病,不知覺悟人生是為了什麼而苦、而忙,也不知人生之歸宿在何方。可不哀邪!是說這樣的人生,不是很悲哀嗎? 人謂之不死,奚益!是說像這樣的人,就算是活著不會死,也等於是活死人(與達生篇第1節:形不離而生亡者同義),等同祿盡人亡,福報已享盡,錢還很多,還要繼續享福,那就先得病,躺在病床由專人服侍照顧,繼續在病床上享福報,求生不可得,求死不可能,那錢那麼多有什麼用呢 ?只是會拖垮健保醫療費及拖累子孫而已。其形化,其心與之然。是說身體衰敗了,變成痴呆症,像三歲小孩ㄧ樣;心也隨著衰敗,變成失智症,話聽完馬上忘記,每次都說同樣的話,專門記憶過往的事,別人對他好的事都忘光光,對他不好的事,ㄧ輩子都不會忘,直到死才會忘掉。可不謂大哀乎?是說這不算是大悲哀嗎?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是說人生在世,本來就這樣迷惑嗎?是我一個人獨自迷惑,而別人有不迷惑嗎(答案為迷不迷惑,以有無悟道之標準決定之)? 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是說以自己心中之成見為效法、取法是非標準,誰沒有成見之標準呢?何必須懂得自然變化之理呢?從自己心中之成見去找就有了,就連傻瓜也是會有的。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是說沒有成心是不會有是非的,這跟今天到越國而說成是昨天到達ㄧ樣不好理解的。亦即先有成見,而後產生是非。是比喻人的是非都是成心先已形成,沒有成見存於心,即不會有是非。是以無有為有。無有為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這樣是把沒有的事當做有,把沒有的事當做有,就算神仙也無法理解,也沒辦法說清楚得,我又有什麼辦法呢!
此節如以白話文解釋則為:類如仗其權勢強行徵地、先通過都市計畫再補公告(都市計畫法第19條第3項之偷渡條款)不管你同不同意?反對也沒用,照常公告實施、劃地都更,提供政治獻金之來源…等等,應要壓死人,戴人帽子,以滿足其慾望,有如黑道,無中生有,等待天賜良機,受害人如果是氣死了,反而被譏為係畏罪自殺;將孝順子女、孝順寵物說成是孝順父母、公婆,迷惑顛倒在說反話。胡搞瞎搞,有理說不清,連神仙也無力回天之意也。
凡有經歷過一甲子,60歲以上年齡之人,讀了此文會感慨良多,人生百態,年老了,千奇百怪的病都有,是要怪政府沒有做好照顧老人?還是要怪子孫不孝?或是要怪自己好事幹得太多?每個人多認為自己對,多認為別人不對,有沒有盡到為人子女、媳婦之天職?家家戶戶差不多都是為了財產,整天吵吵鬧鬧,作壞示範給兒女學習,而不認為自己有錯,搞得社會亂糟糟,倫理道德不見了,要怎麼辦呢?誰之過?讀者認為呢?依老莊無為自然之理論,人之所以會生病及社會之所以會亂,均係違反自然所造成,所以要世人保持虛靜之心,體內才會集虛氣,才能依養生主篇所規定之天律:「緣督以為經」。不會有病,可盡其天年。須先去除物質欲望,充實精神生活,才能靜得下氣來,心平氣和,心情起浮才不會太大,腦筋不要用錯地方,晚上才有好覺可睡,不必吃安眠藥。以心來吃齋(心齋),不必以口來吃齋,以口來吃齋,心腸也要好,不能狡、詐,才有用,如以口吃齋是在吃給人看,嘴巴在唸經,而手在摸奶,心在想鈔票,作作樣子給人看,假修行,欺世盜名,來達其私慾,則有吃等於沒有吃,平常要堅守五常(仁義禮智信)並力行,不能只是嘴巴說說而已,未遵守五常等於是掛羊頭而在賣狗肉,土話稱為:衣冠禽獸,外表長得人模人樣,心如禽獸,連神明、佛祖也在騙,這樣就糟糕了,所以說修道、學佛,只是在修倫常而已,有修、遵守三綱五常、倫理道德,才是修道極致之境界,其他都是在欺騙社會的,佛祖、神明也不會保佑的。但不容易做得到,一般人是只是會說,而卻做不到,但都說自己有在修,關鍵在於人願不願意去做而已,如同大家都知道須孝順,但把孝順用錯了地方,跑去孝順子、孫,而無法孝順父母,等到要為父母親把屎、把尿時,則一個推給一個,大家都說自己很忙,偶而回去探視一下,就說自己很孝順之道理相同。相信莊子之學說者就相信,不相信者就當參考,不要錢存銀行,人在病房,有口不能言,整身都是病,今天這邊痠,明天那邊痛,整天看醫生,吃藥當進補,病未癒,先洗腎,有錢自己卻無法花費,要請醫師、外傭、瑪莉亞來幫忙花,那可就麻煩了。奇怪!莊子怎麼知道那麼多呢?而且是幾千年前就知道的,他是如是說;而且不依照他所說的話去做,是不行的,最終是會自討苦吃的,為什麼要這樣限制人去追求物慾呢?因為是老天在當家,在當上帝,如有好奇之人,自可自己去問問老天 ,為什麼要規定「大仁不仁及天地不仁」呢?我也不知道;試試看就知道,於事情到來時則太晚了,來不及了。世人須先要能覺悟,到老時才不會怪天、怪地,怪老天怎麼如此不公平的對我,就好了。願人人都能身體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