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與世陸沉(居士-在家修),無須托身巖穴(隱士-出家人),同樣可修大道,修出清靜心(無形而心成-修心法道場也會修成隱世高人)。

與世陸沉(居士-在家修),無須托身巖穴(隱士-出家人),同樣可修大道,修出清靜心(無形而心成-修心法之道場,也會修成隱世高人)。
        在宥篇第9節:「獨有之人,是之謂至貴」、則陽篇:「孔子之楚,舍於蟻丘之漿,其鄰有夫妻臣妾豋極者。子路曰:是稯稯何為者邪?」、「仲尼曰:是聖人僕也。是自埋於民,自藏於畔;其聲銷,其志無窮,其口雖言,其心未嘗言,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是陸沉者也,是其市南宜僚邪?…莊子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遁其天,離其性,滅其情,亡其神,以眾為」。此二節故事是在說明不論隱士(在山中修-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居士(在家修)都能修道、回返真性,修出清靜心,清靜心就是道場,均為身強體壯之道,心無法定下來,再興建何等華麗的硬體建築物來當道場,也是無法修成道的。故道場有形式與實質之不同,香火鼎盛,生意興隆,是為注重形式;以悟道人士多寡來區分,則為注重實質。故居士在家修道,也會修成隱世高人。
        老子在講相對論,故與世陸沉、托身巖穴,二者是相對存在,修道不一定要蓋硬體建設之修道場才可修道,只要心沒有妄念就是道場。只要有硬體建築,就會有人起妄心,想爭權位,也很麻煩。所謂陸沉是比喻未離家、避世之人中隱者,自隱於市朝(民間,佛家稱居士、在家修),與離家而避世托身巖穴(即山洞也,現代語文為出家住在山林修行之隱士)之士,譬如無水而沉,沉不在水而在陸也。在家修與出家在山林中修,二者皆可修行,差別在於有無妄心?應否必須出家而已,故真正之道場是清靜心,不是妄心。與世陸沉者,未逃避修行之名,但在民間照常能修行,心清靜,就不會被紅塵環境所污染,表示已覺悟了;在山林中修行,表面上是為修行須出家避世,逃避世俗之名聲,離家至山林中修行,募款來蓋寺廟修行,似乎韜晦甚深,如其實意在軒冕,自以為修行人,韜光養晦甚深,不願顯露而出家避世,真正目的是在求顯貴,還是有妄心,迷而不覺,須藉修道之名為之,一樣被環境所污染,則與披著羊毛的狼或掛羊頭賣狗肉無異,本應修天道,實則以寺廟為修錢道來賺錢、謀生,成為營利之工具,不修還好,越修越迷、越邪,又可不必經過國家考試驗證,可自封為上人、大法師、天師、國師,反以修道而盜取名聲,成為假的修道人或假尼姑、和尚,來欺騙社會,又可免繳稅捐,比政治為高明之騙術更高明,那就糟糕了,與失真性並無不同,而民間有傳說:出家吃素人不必服侍父母,心肝比較壞,所以藉吃素來掩飾其壞心腸之言論。與田子方篇第6節莊子所說之:君子有其道者,未必為其服也;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自抬身分,掛羊頭賣狗肉之理論相同。於亞洲各國寺廟佛堂林立,山中蓋大廟、平地開小神壇,也無開設之條件或資格限制,阿狗、阿貓都可開設,收支免稅,也沒政府機關在管、也不敢管、不會管、不能管,已尾大不掉了,至於是否藉此當成無本之營利事業?信眾是否受騙?姑且不論。老莊已將世人在玩何種修行把戲看得很清楚的,否則就不會寫出此則故事出來醒世!
        市南宜僚此修行高人,自埋於民:獨自混迹於民間;自藏於畔:獨自藏身於田園;其聲銷:他聲名隱匿,沒沒無聞;其志無窮,其口雖言,其心未嘗言:他的至向無窮,他的嘴巴雖有在說話,但他的心是寂然的,悟透了人生(即寓言篇之言無言,終身言,未嘗言),未嘗說話。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他的作為(行為)與世俗相反,與世俗同流,一樣能葆其真,其內心不屑與世俗合汙。苟喪其真,則居住山林出家來修行,一樣是在欺世盜名。
        世人只知貪圖名利,追求富貴,致使本性蔽塞,瀕危而不自知,形體不能自保,因此應以得道者為榜樣,認真體悟大道,與世陸沉,不為俗所拘,達到是非雙遣。對自然運化之道,萬物生滅之理,不去妄議,終身不言,未嘗不言,就可使本性復歸。至於治其形,理其心,更不可遁其天,離其性,滅其情,亡其神,以眾為。就能保持身強體壯,不會生病,就不必經常看醫生、住院,醫院就不會一床難求,人滿為患,自可悠哉遊哉,無往而不自得。既然修道(學佛)有此好處,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自可參考之。莊子如是說,願人人都能神體健康!

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能修至無形而心成(心法道場之社會教育-在宥篇所言靈性高之獨有),悟透人生,則終身不言,未嘗不言。

能修至無形而心成(心法道場之社會教育-在宥篇所言靈性高之獨有),悟透人生,則終身不言,未嘗不言。
        德充符篇第1節:「王駘,兀者也,從之遊者與夫子中分魯。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孔子曰:弟子免之!夫無趾者,兀者也,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而況全德之人乎!…何謂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為法也,內保之而外不盪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離也。」、大宗師篇:「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小人,天之君子」、在宥篇第9節:獨有之人,是為至貴。此幾節之故事就是在闡述無形而心成,能獨立與天地相往往之心法道場,也是在落實到社會教育上。靈性高的人,其靈位也高,也有階級之分,靈性較低層者須服從靈性較高之領導,與長官與部屬之關係是相同的。讀者可參考之!
        德充符篇均是在舉例無腳、無趾之兀者,及形體殘缺之畸人,但故事中形體不全者,德全。社會中形體完全者,德行不一定完全。依莊子所言:夫無趾者,兀者也,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而況全德之人乎!之理論觀之,表示人出生或成長過程中得到殘疾,即代表前一輩子為人有極大之缺陷,再轉世為人時形體才會有殘缺或帶來罕見疾病或難治之病,必須修道積德以彌補前世之過,下輩子再來當人時才不會得到同樣之殘疾。故事中之殘疾人士王駘、申徒嘉、無趾、哀駘它、闉跂(跛腳)、支離(駝背)、無脤(無唇)均知自己殘缺,努力修德,而成為德全之修行高人,以補前過,何況是形體完整之人,更需要修德,以防來世殘疾!故事中無足之王駘、於魯國中所教的學生與孔子平分秋色,不相上下,因王駘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之功力,孔子還想去拜見他。所謂不言之教,當指身教、上行下效而言,並非指言教;無形而心成是說能以心電感應與無形之道(天地)相互溝通對話(即在宥篇第9節所稱:獨有之人-靈性很高,已練成心法),具有此心法能力即表示修道功力已達到無極之境界了。
        要能悟出莊子所說之每句話之真意,首先須了解北冥有魚、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是在比喻些什麼?其次須知道人與影子之關係!返回真性、不言之教、言無言之重要性,則幾於道矣。已悟透萬物之理(即宇宙人生之真實相),則終身不言,未嘗不言。於文義上你說他有說,他說我什麼也沒有說;你說他沒有說,他說我什麼都說了。是在比喻你苦口婆心說了半天,聽得進去的,表示他原來就知道了;聽不進去的,還是聽不進去,所以你有說等於沒有說。一切事了然於心,也不必多說,話說多了反而顧人怨之意。為什麼每個人都知道要孝順父母、公婆,有些人就是做不到,寧願將老父母、公婆放在安養院,不盡孝道,反而跑去做義工或跑去寺廟修行?在家養老父母、公婆,沒人看得到,寧願違反自然,不盡孝道,反而是要去做義工或跑去寺廟修行來做給人看,或在家養寵物,溜狗、溜鳥,很逍遙自在,有人看得到啊!問題是有用嗎?知道是知道,但不會做;也做不到;正法沒學上,而學上邪法,一心只想將來自己老了,兒女、媳婦能孝順她,有此可能嗎?你自己已先行不言之教,未盡孝道,給小孩子學,小孩子都學會了,你如果說兒女、媳婦不孝,兒女、媳婦回你說:爸爸、媽媽年輕時有沒有養父母呢?你要怎麼回答呢?縱然老淚縱橫也沒有用,這就是不言之教,也可稱為遺傳或基因,很可怕!
        世人迷失真性久矣,要如何回返真性、如何才能身強體壯不會有病?就要讀則陽篇之故事,就能言無言,終身言,未嘗言。悟透人生!因為莊子所說的話很有意境,而且是人間之遊戲規則,玄的很,這部份則待下回看莊子如何說?所以說要怎麼修道、學佛都是觀念、見解不同,而產生出迷惑與覺悟之不同而已,重要是要做出來、作個樣子出來給晚輩學習,引導晚輩往人生正確方向走,不要讓下一代學壞,如此而已。其他攏是假,都是假的,修到最後才知道是空空如也,什麼東西也沒有。到死的時候,什麼東西也帶不走,留下美名或臭名讓子孫承受而已,這就是人生!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去除人為,人心向善,以自然之方式處世(事),來拯救天災、極端氣候。

去除人為,人心向善,以自然之方式處世(),來拯救天災、極端氣候。
 齊物論:「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號。而獨不聞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冷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刁刁乎?…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秋水篇:「夔憐蚿,蚿憐蛇,蛇憐風,風憐目,目憐心。…」、老子79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此幾則醒世語與故事均在闡述人心。
人會生病之原因,莊子於駢拇篇已點出病源了,即:多方夫仁義而用之者,列於五臟哉!而非道德之正也。簡單之分類,天下約有四類型的人,一為:有錢人怕死,會事先做身體之健康檢查、預防疾病;二為:窮光蛋,三餐不繼,沒做工沒飯吃,沒有時間生病,縱然生病,也沒有時間看病,亦以自然療法為之,能拖則拖,拖到不能拖才去看醫生,那有時間住院健康檢查;三為:人活得好好的,為何要去住院觸霉頭,沒病為什麼要去住院找病,有病時再去看醫生就好了;四為:怕去醫院,認為人生雖有壽夭,相去幾何?早死、晚死,總是會死,何必吃藥來毒害自己的身體,病雖然好了,但藥吃多了,會產生副作用,吃到變成要洗腎,洗到腎衰竭、心臟衰竭,也是死。四類型的人觀念不同,但結論相同,最後都是死,即天地篇所言之死生同狀,光著屁股來出生當人,死時每個人都躺著直直的,不想呼吸了,什麼也帶不走,留下財產讓後代子孫打官司。明此道理,就不會破壞或違反自然,而去賺黑心錢、不義之財、為非做歹。人生如夢,人迷失真性,不會清醒,將夢當成真,才會你爭我奪,至於要到何時作夢才會清醒呢?,死了就清醒了,但清醒時,人已死了,不會說話了,此即知者不言也。莊子所說的每句話都隱藏無限之意境及天機,要世人自己去悟。所以莊子於齊物論、寓言篇、天下篇一再重申:言無言,終身言,未嘗言。終身不言,未嘗不言。你說:這句話是莊子你所說的啊!莊子說我什麼也沒有說;你說:莊子你怎麼不說話啊!莊子會說:我什麼話都說了,連人之生老病死都說了,怎麼說我沒說話啊!那到底莊子是有說或是沒有說呢?莊子有說等於沒有說;沒有說話也等於有在說話。這就是莊子修道之功力,天下具有此功力,僅莊子一人耳。也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故莊子一書是修道者最高心靈指南。
 風本來就沒有聲音,也看不到,但僅有風具有折大木,蜚()大屋之能力,像蘇迪勒颱風一樣。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號。而獨不聞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宎者、咬者。依文義之解釋:風是由大地吐氣而來,本來寂靜無聲,須憑人之感覺或看到樹葉之搖動,才知道有風在吹動,遇到狂風在吹動時,碰觸到樹木之各種不同之孔竅或山谷之高低不平而會產生不同之回音,人之耳朵才會聽到風會產生如同不同之樂器吹出不同之咻咻的聲音。當強風吹過後,所有之孔竅又回復寂靜無聲,只剩下草木之枝葉在自然搖動。其意境是在闡述世人內心不能寂靜,總是喜歡搞小圈圈,小圈圈所發出之聲音,才是我的同類,大圈圈所發出之聲音,不是我的同類,別人的意見則聽不進去,也不能聽到自己內心之聲音。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冷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是在比喻在複雜之人際互動關係中,有樣學樣,前面的風怎麼吹,後面的風也一樣學著吹,人家去抗爭,他也學著去抗爭,以發洩怒氣,怒氣消去時,就須摸摸鼻子退場,如怒氣消了還不退場,還繼續吵下去,或許得到你想要的,目的雖然是達到了,但後遺症(司法問題)也跟著來。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風本來是沒有聲音,是因人多嘴雜,碰到各式各樣之孔竅(碰到各式各樣奇奇怪怪的人),就產生不同之心聲,這些心聲是由人民之孔竅發出來而又會使它們自己停止的。一切問題之惹起都是世人自己所發動所造成的,但主宰者又是誰呢?當然是無形之道在主宰,世人不知道而已,課綱之爭議就是如此,也就是人類違反自然,加入人為因素所產生之結果。人可羨慕別人之環境條件比他自己還好,但僅可羨慕,不可非要追逐達到所羨慕之人之環境條件才甘罷休,是會出事的。就如同夔憐蚿,蚿憐蛇,蛇憐風,風憐目,目憐心。一人羨慕一人,主宰者是人心,也就是羨慕是人心在作怪,人心沒有在作怪就不會羨慕。人比人是會氣死人的。
 近幾年氣候逐漸反常,事實上氣候之反常是人心之反常所造成,人類違反自然之方式,以為可人定勝天(大宗師篇第7節),事事加入人為因素,像開發深林遊憩區、蓋民宿、飯店,發觀光財、排放廢氣,污染環境…;錢是賺到了,但違反自然律,日積月累之結果,造成北極冰層溶化,天空破洞,臭氧層越破越大洞,產生極端冷、熱之氣後,颱風一個比一個強,土石流越來越嚴重,是誰所造成(怒者其誰邪)?當然是人類違反自然所造成。亦即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人類再不去除人為因素,回返自然方式,人心向善,最後最壞就是山崩地裂,連陸地都會下沉,於海中浮出新島來,人類也跟著毀了,誰之過?如人心向善,臭氧層就會慢慢補起來,老莊早已發出醒世語,就看世人迷失之真性能否回返而定,災難是眾生違反自然所造成,故最終還是要由眾生自己共同來承擔。莊子說物不能勝天,而世人硬是要與老天唱反調,於花蓮立個人定勝天紀念碑,與老天爭老大的地位,老天看不下去,來個蘇迪勒颱風將紀念碑吹掉,以事實證明人能否勝天?亦證明老莊所說的話是自然之天律,世人是違逆不得的,否則會引來大自然反撲,世人是會有苦頭可吃的,看看是老天是老大,還是眾生是老大?所以說要去除人為因素,事事按照自然走,就不會有事,信與不信或作參考均可,老莊在天上觀看眾生在玩何把戲?就會以何招式對付之,很可怕的,提供讀者參考,世人不可不信邪,願人人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