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與世陸沉(居士-在家修),無須托身巖穴(隱士-出家人),同樣可修大道,修出清靜心(無形而心成-修心法道場也會修成隱世高人)。

與世陸沉(居士-在家修),無須托身巖穴(隱士-出家人),同樣可修大道,修出清靜心(無形而心成-修心法之道場,也會修成隱世高人)。
        在宥篇第9節:「獨有之人,是之謂至貴」、則陽篇:「孔子之楚,舍於蟻丘之漿,其鄰有夫妻臣妾豋極者。子路曰:是稯稯何為者邪?」、「仲尼曰:是聖人僕也。是自埋於民,自藏於畔;其聲銷,其志無窮,其口雖言,其心未嘗言,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是陸沉者也,是其市南宜僚邪?…莊子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遁其天,離其性,滅其情,亡其神,以眾為」。此二節故事是在說明不論隱士(在山中修-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居士(在家修)都能修道、回返真性,修出清靜心,清靜心就是道場,均為身強體壯之道,心無法定下來,再興建何等華麗的硬體建築物來當道場,也是無法修成道的。故道場有形式與實質之不同,香火鼎盛,生意興隆,是為注重形式;以悟道人士多寡來區分,則為注重實質。故居士在家修道,也會修成隱世高人。
        老子在講相對論,故與世陸沉、托身巖穴,二者是相對存在,修道不一定要蓋硬體建設之修道場才可修道,只要心沒有妄念就是道場。只要有硬體建築,就會有人起妄心,想爭權位,也很麻煩。所謂陸沉是比喻未離家、避世之人中隱者,自隱於市朝(民間,佛家稱居士、在家修),與離家而避世托身巖穴(即山洞也,現代語文為出家住在山林修行之隱士)之士,譬如無水而沉,沉不在水而在陸也。在家修與出家在山林中修,二者皆可修行,差別在於有無妄心?應否必須出家而已,故真正之道場是清靜心,不是妄心。與世陸沉者,未逃避修行之名,但在民間照常能修行,心清靜,就不會被紅塵環境所污染,表示已覺悟了;在山林中修行,表面上是為修行須出家避世,逃避世俗之名聲,離家至山林中修行,募款來蓋寺廟修行,似乎韜晦甚深,如其實意在軒冕,自以為修行人,韜光養晦甚深,不願顯露而出家避世,真正目的是在求顯貴,還是有妄心,迷而不覺,須藉修道之名為之,一樣被環境所污染,則與披著羊毛的狼或掛羊頭賣狗肉無異,本應修天道,實則以寺廟為修錢道來賺錢、謀生,成為營利之工具,不修還好,越修越迷、越邪,又可不必經過國家考試驗證,可自封為上人、大法師、天師、國師,反以修道而盜取名聲,成為假的修道人或假尼姑、和尚,來欺騙社會,又可免繳稅捐,比政治為高明之騙術更高明,那就糟糕了,與失真性並無不同,而民間有傳說:出家吃素人不必服侍父母,心肝比較壞,所以藉吃素來掩飾其壞心腸之言論。與田子方篇第6節莊子所說之:君子有其道者,未必為其服也;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自抬身分,掛羊頭賣狗肉之理論相同。於亞洲各國寺廟佛堂林立,山中蓋大廟、平地開小神壇,也無開設之條件或資格限制,阿狗、阿貓都可開設,收支免稅,也沒政府機關在管、也不敢管、不會管、不能管,已尾大不掉了,至於是否藉此當成無本之營利事業?信眾是否受騙?姑且不論。老莊已將世人在玩何種修行把戲看得很清楚的,否則就不會寫出此則故事出來醒世!
        市南宜僚此修行高人,自埋於民:獨自混迹於民間;自藏於畔:獨自藏身於田園;其聲銷:他聲名隱匿,沒沒無聞;其志無窮,其口雖言,其心未嘗言:他的至向無窮,他的嘴巴雖有在說話,但他的心是寂然的,悟透了人生(即寓言篇之言無言,終身言,未嘗言),未嘗說話。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他的作為(行為)與世俗相反,與世俗同流,一樣能葆其真,其內心不屑與世俗合汙。苟喪其真,則居住山林出家來修行,一樣是在欺世盜名。
        世人只知貪圖名利,追求富貴,致使本性蔽塞,瀕危而不自知,形體不能自保,因此應以得道者為榜樣,認真體悟大道,與世陸沉,不為俗所拘,達到是非雙遣。對自然運化之道,萬物生滅之理,不去妄議,終身不言,未嘗不言,就可使本性復歸。至於治其形,理其心,更不可遁其天,離其性,滅其情,亡其神,以眾為。就能保持身強體壯,不會生病,就不必經常看醫生、住院,醫院就不會一床難求,人滿為患,自可悠哉遊哉,無往而不自得。既然修道(學佛)有此好處,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自可參考之。莊子如是說,願人人都能神體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