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道學與醫學之見解不同,用之於日常生活之穿衣、吃飯不挑剔,才是修道(社會生病,人人有責;精神病患殺人無解)。
天地篇:「人卒雖眾,其主君也。君原於德而成於天。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適者猶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則勞而不至,惑者勝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余雖有祈嚮,不可得也。不亦悲乎!…厲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視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庚桑楚篇:「民之於利甚勤,子有殺父,臣有殺君,正晝為盜,日中穴阫…大亂之本,必生於堯、舜之間,其末存乎千世之後。千世之後,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駢拇篇:「天下有常然…故古今不二,不可虧也。則仁義又奚連連如膠漆纆索而遊乎道德之間為哉?使天下惑也!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自三代以下者,莫不以物易其性矣。」、人間世篇:「醫門多疾…且若亦知夫德之所盪而知之所為出乎哉?德盪乎名,知出乎爭」。老子第27章:「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此幾則立言是在說明不講道德而迷惑,講仁義又摻雜道德,掛羊頭賣狗肉,以仁義之名行善、營利,似是而非,為追逐身外物,卻改變了人之本性,時間久了,就會自討苦吃之醒世語,即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有一人是善人,有一人是惡人,不管事是善人、惡人其善行、惡行都是我效法、借鏡之對像。行:有二解。1.解:力行悟道。2.解:走路、行走。第1解:三修行人中,自己是一人,還有善人一人(修正道),有惡人一人(修邪道-走鐘),共三人,只要其中有一人是善人(修正道),就會導引另外二人走向人生正確的修行(修道)路,就不會走鐘。好的要去學他,不好的就當借鏡,不去學他。第2解:想要去目的地,但不知路途要怎麼走,只要其中有一人識路,就能走到目的地而不會迷路之謂也。世人不可不知此二種」行」字正與邪之道理。現在地球之自然生態遭破壞,生病了,其原因出在世人的欲望之妄想心太重,自性生病了,世人必須把自己的毛病,病因找出來,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對症下藥,才能把病治好,去除妄心,不貪,心就能放下,能放下,地球才有得救,不然世界就有得亂了,道理就在於此!
道德經之結語是: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人總是會死的,但死的種類有:老死、病死、橫死(意外事故而死)…等多種死法。老子的理想是要「老死」,也就是以至德之世為標準,人老了,自然會凋零,一天就壽終正寢,嗚呼哀哉!不要病死、橫死、意外死、死於他鄉…等等死法,不會去牽累到子孫。能壽終正寢者,都是清淡寡欲,不會相爭,與欲望不相往來所得之福報;莊子南華經之結語是:窮響以聲,形與影競走,悲夫!對世人迷惑,失去真性而不知本源,一輩子迷惑,為了追逐身外物而顛倒行事,就如同形(身體)與影(人影)競走(比賽慢跑),追到了身體生病、身體搞壞了,人病倒了,送至太平間,才願休息、放下之感歎與無奈。一般人大多是因病而死(醫門多疾)、意外事故而死。此就產生一生努力賺錢,到老時所賺來的鈔票是要用來供養醫生、供養看護、供養外傭、供養職業修行人、供養自己的心靈才是正確的選擇之有趣話題,這些供養方式也無一定標準,每個人之價值觀念不同,只要世人高興,也沒有什麼不可以。人生病的原因、要具備什麼條件才不必看醫生、要怎麼樣去預防疾病的發生?因莊子說的故事,意境及境界甚高,一般人對於莊子的文章,其意境是很難悟出故事的意境,作者為盡一點社會責任,於接到指令時就不敢懈怠,毫無保留的將莊子文章中所說故事的意境、真意,一五一十的於前面幾篇文章中告知世人,能在穿衣、吃飯中不挑剔,有什麼菜就吃什麼,不挑食、不必非名衣不穿、非豪宅不住、非名車不開,就能看破了世俗,超凡入聖了。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上網點閱或下載。如有疑問,就把故事當成笑話或老莊沒有說、去請教老莊也可以,稍具有修道基礎者閱讀後必點滴在心頭。於日常生活中有無尊師重道?孝養父母、公婆?搭車是否會讓坐於老弱婦孺?做錯了事有無廉恥心,勇於認錯改正?或是硬拗,死不認錯,都是別人的錯,自己沒有錯?於一般凡人會認為這是小事一樁,是小毛病而已;然於修道之理論、觀點觀之,這些小事才是大事,是修道之重點所在,這些小事辦不到,則怎麼唸經、拜佛、求神都沒有用,只能勉強說是修給人看、欺騙社會、騙騙小孩、騙騙鬼,如此而已。
莊子說:天下有常然。故古今不二,不可虧也。天底下之人間社會有真常寂然之性(法則),古今真常之理是相同的,並沒有二樣,真常之性是不可侵削的,若稍加以削之、侵之,就會失其常然,有虧於真常。則仁義又奚連連如膠漆纆索而遊乎道德之間為哉?使天下惑也!那假仁義又為什麼像膠漆繩索一樣摻雜於道德之間要幹什麼呢?膠漆纆索為古代用語,如以現代之語文就如土話之:屎與尿全部都攪和在一起,混水摸魚,講仁義又摻雜道德,掛羊頭賣狗肉,以仁義之名行善、營利,說仁義也對,仁義中又摻雜一些道德在內,以此迷惑天下人,差之毫里,則失之千里,以假亂真,相傳下來,後世之人以假仁義掛名為道德來行善營利,事事向錢看,成為普遍之社會現象。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易:改變、迷失也。小迷惑,迷失、改變了人生的方向;大迷惑改變了人的真常、寂然之性。人生的方向本來是正確的,但因小迷惑,卻改變了東西南北方向,但尚未至變壞的程度;大迷惑,心不正,就會改變了人真常、寂然之性,變成已為惡了,卻不知自己已為惡了,還認為是別人為惡。自三代以下者,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從夏、商、周以後,世人沒有不是以追逐身外物之欲望妄想而改變了人真常、寂然之性。且若亦知夫德之所盪而知之所為出乎哉?德盪乎名,知出乎爭。而且你知道流盪喪真而失德,虛假於名(矜名、嬌誇其名),放縱自己不務正業,故也。德盪乎名,知出乎爭。夫唯善、惡兩相忘,名、實雙遣,才能萬德不盪,至智不出,心清靜(淨),就不會相爭,相爭是會爭出病來的,也才不會醫門多疾,醫院病患一床難求(與地獄門前僧道多-修邪道者死後居住的地方相同理論)。而今也以天下惑:而現代天下的人都迷惑了。余雖有祈嚮,不可得也:莊子雖然公開導引世人至正確的方向至極樂世界,將來才能回老家,回到出生的本原地去見老祖先,來世(下輩子)不必再轉世來當人而受苦(老死不相往來),也無能為力了。故莫若釋之而不推,不如放下,不要去管他,才能逍遙,日子才會比較好過。厲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視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厲:醜女人、惡女人、心腸不好的女人也。醜女人雖然知道自己厲、醜、惡之迷,還能想到要求美、棄惡從良,改邪歸正,於半夜生子時,怕小孩也跟她自己一樣,就快速拿火把去看小孩,怕小孩跟她自己一樣的醜,何況只是迷失方向,而尚未達到為惡程度之人呢?所以世人如有迷失了真常之性,須早日回頭是岸。厲之人之故事是在隱喻說明:天下父母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小孩將來學壞,即使是十惡不赦之殺人犯,臨終前也會交代其小孩不能學壞,以免再步入其後塵之意。
民之於利甚勤,子有殺父,臣有殺君,正晝為盜,日中穴阫…大亂之本,必生於堯、舜之間,其末存乎千世之後。千世之後,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從古代開始就有兒子殺父親,臣子殺皇帝,叛變、造反,竊國者為諸侯,改朝換代的事情發生。民之於利甚勤:人民勤於追逐身外物,事事向錢看的結果,就變成大白天光天化日下搶劫,挖牆壁偷銀行的提款機、保險匱,這些亂象起源於堯舜時代講仁義開始,只以為仁義可以利天下,殊不知仁義正好足以賊天下(徐無鬼篇:愛利出乎仁義,捐仁義者寡,利仁義者眾。夫仁義之行,唯且無誠,且假夫禽貪者器),其後果、禍害將發生於千世之後,依時間來換算,也差不多是最近之年代會發生,所以這幾年來光怪陸離的事一再發生,由偷搶拐騙、吸毒,升級到精神病患隨機擄人、殺人、割喉事件,莊子於幾千年前就已說了,不是現在才說的。千世之後,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人與人相食:是古代用語,古時為農業社會,人民勤於務農,受推行仁義的影響,民之於利甚勤,就開始追逐身外物,不想務農,除殺人魔才會殺人來吃外,依現代語言宜解為:世人事事向錢看,不事生產,取巧取財,將良田綠地予以劃入區域計畫,農地被徵收了,又將工業區土地變更都市計畫為商業區,換取政治獻金,農地都拿去蓋房子了,最後沒土地可生產,糧食自然會不足,毒食品、疏果殘留農藥就拿來賣給人吃之問題就接踵而來,其結果、得癌症、隨機殺人的禍患會日增,最後必天下大亂之意。因受人卒雖眾,其主君也:人的靈魂受無形的真君(道)在主宰,君原於德而成於天:真君又本於道德成就於自然之牽制,世人迷惑又無法返回真性,社會生病了,其結果必須由全民一起承擔,人人有責。不幸若被瘋子殺了,精神失常者,刑期得減輕,也不會判死刑,把他抓去槍斃他也不懂自己殺人是不對的,也不懂得自己殺了人,所以只能找鬼賠,精神病患(以前稱為:精神分裂,現在改名為:思覺官能失調症),病未發作,人看起來是好好的,與一般人無異,與正常人之差別僅在於眼神呆滯一線之隔而已,就是不會做事,只會要錢花,要不到錢,病就會發作,俗話稱為:懶惰病。病患病未發作,在外流浪,也不會作壞事,將他強制就醫也會被罵成侵害人權,不強制就醫也被罵違害社會,社會亂相已至此,所以怪誰也沒有用,於宗教上稱之為共業,也只能自求多福,靠自己的造化了!尤其家中只要有一個小孩得到精神病,全家就會墮入愁雲慘霧之中,此種病醫也醫不好,只能住瘋人院或住在家中由專人照顧,才不會跑到外面隨機殺人,製造社會問題,於目前之醫學只能靠吃鎮定劑來抑制,藥的劑量越吃越重,吃到流口水,人像機器人一樣,走路人斜一邊,目光呆滯,面部發青,眼神兇悍,就是不能根治,只能吃藥吃一輩子,吃到死為止,也是吃不會好的,此種病是為因果病(佛家稱業障病),得到此種病,比中了大樂透還慘,除非由自己父、母親修道、學佛,把前世所帶來的千頭萬緒之恩恩怨怨之帳化解掉,了結前世仇恨帶來之冤業債,病才有可能好轉,如父母親不懂此原理、道理,找專業修行人與纏身之前世陰魂談和,還是生活於事事向錢看,只相信醫學,努力賺錢來醫病,將責任轉嫁推給醫院,把病患關在醫院,不要出來闖禍,花錢消災就沒事,有此種觀念,那就無解了。此問題又涉及到道學與醫學、科學與迷信,見解之不同(道學是無形無狀-齊物論第16節所言之:罔兩;道德經第21章所言之:杳兮冥;庚桑楚篇第5節所言之:明乎人-有肉體、身軀,有形有裝狀、明乎鬼-無形無狀,即看不到、摸不到、打不到之靈魂也),但原理、原則是相同的,是很難抉擇又難纏之病,是要靠智慧的,如能靠病患與其父母共同修善積德,慢慢的把前世帶來恩怨的結慢慢打開,病才會有好轉之可能,結這輩子沒打開,他發瘋殺你,或雖沒殺你,他在住瘋人院;下輩子換你殺他,或你沒殺到他,但換你住瘋人院之角色,生生世世都在演此種戲碼,相當難纏。莊子講的故事對或不對?是真理?還是寓言故事,等到庚子年到來時就見真章。願人人能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