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出生來當人時所稟受之氣-性、德之不同,命就不同)-合喙鳴,喙鳴合(天律不可違,不可迷惑顛倒行事;想改變命運,要修心養性,從性、德改起,回復到初生之德)。
老子第65章:「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天地篇:「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同乃虛,虛乃大。合喙鳴;喙鳴合,與天地為合。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謂玄德,同乎大順」。此二則立言,是在闡述修道修至何種境界才算符合自然。也是在闡述今生之命運是前世所修來的,因為出生來當人,只有四種條件:來1.討債。2.還債。3.報恩。4.報怨。是定數,所以是改變不了的,子女孝不孝順都與前世欠債多寡有關,欠債多,要還債,就非常孝順;欠得少,就只供應物質生活,讓老人能活,不會有進一步之精神享受供應。所以要改造命運(化解恩怨)唯有從改變性德改起,把前世所帶來之恩恩怨怨化解掉,下輩子就不必出生來當人來討債、還債、報恩、報怨,直接當神仙享受去,快樂得很,不必再來當人而受苦,否則恩恩怨怨糾纏不清,生生世世沒完沒了(儒家四書之中庸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率:按照、依照也。按照性德去修,為大眾服務,就能改變命運,回復原來的本命,這叫修道,修道是要提升性德,性德無距離 再遠的距離都在眼前,佛家稱為:神足通。不必坐飛機,心想要到那裡?靈性就已到達。也不是在修如何賺大錢?買豪宅、開名車、穿名排衣服),否則如何改名、改運,就是改變不了命,永遠受命運在主宰的(見天道篇第8節:忘記是非、物我,認為是非無一定標準,毀譽隨人而定,罵也好,稱讚也好,都不會去計較。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任人呼叫,但認為我還是我。所以名字是假設之名,會變化,為無常;性德才不會變化,是真常。如果改名就可當皇帝或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則可改改名,改了名字不改性德,那與取名馬、牛、阿花、阿珠、阿明一樣,又有何不同)。提供給讀者可供參考!
莊子的南華經是在解釋老子的道德經,同時也在闡述要如何修道、積陰德,以造福子孫。而老子的道德經境界相當高,不是一般人以文言文解釋為白話文的方式,會解釋就以為已懂得或悟出道德經之真意,所以真正要懂得道德經不是那麼容易的。後世之人對道德經真意的闡述沒有人能說得準,必須以莊子所解釋的才算數,而莊子是由唐玄宗皇帝賜封為南華真人,故其所著莊子一書,又名為南華真經;而南華真經不是直接在解釋道德經,而是以說故事的方式間接洩漏出天機(如直接洩漏出天機,就算違反了天律,等同人間之違反刑法,須受法律之訴追,但間接洩漏,可阻卻違法),須修道人親自去領悟,才能悟出故事中的天機出來,不是以讀書的方式,知道了文言文解釋為白話文之內容就可知道其道理的,所以比道德經不知難上好幾倍?此書可謂既難讀又難懂,為救世之一大奇書,又是道家修道之最高之心靈指導指南,故不得不讀,否則會虛度人生。天地依自然法則在運作,有次序、先後,男女有別,行星才能自然運作,四時(春夏秋冬)才有序,不會乖離,人如果顛倒行事,將孝順父母顛倒成孝順兒女、嫁女兒變成嫁兒子,把次序、先後顛倒,而且男人可娶男人為妻(也算是嫁兒子,此處係指兒子娶老婆後,沒多久就搬到娘家或附近住,不跟父母住,等同嫁兒子)、女人可嫁女人為夫,天地就會亂了套,不天下大亂、天災、人禍,才是怪事!老子於第47章、第77章、第81章;莊子於在宥篇中,將道區分為天道與人道,老子更將人道區分為常人與聖人之道(有修得人道,將來成聖人;未修得人道,仍為凡夫)。社會一般人之觀念,有人會誤將自己的宗教信仰認為是在修道,其實宗教是個人的信仰問題,修道只是修其中心思想而已,如依此錯誤之認知,於現代社會環境中到處都有寺廟、神壇、教會,則常人之道更可將其區分為:利用神佛之名來賺錢的錢道,與利用法力替人改運、斬桃花斂財,或男女在床上修行騙色之妖道,此道與盜亦有道之歪理相同,同樣也是在修道,故二者不可混為一談;故老莊之道,當指修天道而言,不等同於人道、錢道、妖道,不可摻雜在一起,混為一談。
老莊之中心思想:無為。即是無心、自然,依老子第2章之相對理論,其相對則為有為(有心)、不自然(虛偽);中國文字一字多解,於不同的場合可做不同之解釋,老莊之文章功力很強,不論用於正面或負面,只要能解釋出來,答案都對,常使老莊背黑鍋,如老子第36章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視人心之正與邪,可做出截然不同的解釋。於文字上之解釋,不論怎麼解釋都對,但其真意是在說明自然之現象…等等。所謂天道,是指自然之道。天:作自然解釋,與老子、太上老君(即鴻鈞聖祖)所言之: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系出同門。觀:看也、順也。執:持也、行也。要世人順著自然之道,順著自然去行事,為人處世(事)不要去違反自然。這就是修道的最高極至,也是無為的最高中心思想。泰初有無,泰:同太字。即太初:元氣之始也、元氣剛剛開始萌動之時也。知北遊說:人之生,氣之聚也。人要轉世來當人時,氣剛開始萌動之時,此時,祇有無(白話為:什麼也沒有,只有靈魂,看不見)。無有無名:沒有有,也沒有名稱。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一:即無也、無極也。起:動也。形:形跡也。元氣開始萌動後,大道雖已開始創生萬物,但卻沒有形跡。物得以生,謂之德:萬物得到這個一,便開始生成,這就稱之為德。德者,得也。即得一也(同老子第39章:萬物得一以生),字雖不同,但意思則相同。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未形:指無形之道。有分:有陰、陽之分也。且然:白話之但是也。無間:渾然不可分也。謂之命:這叫做命(天命之謂性)。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留動:也可稱為流動。留:靜也,為陰;動:為陽。即造化之流行也,流行中,稍一停留,便生萬物,此造化便是萬物之根柢,造化無間斷,稍一停留,萬物就有生機,為天地合和氣盛氤氳之氣升降,分佈三才(天地人),化生萬物。萬物得成就,生理具足,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
體:質也。保:守也。萬物稟受形質,保守精神,而形有醜、有美;神有愚有智,依儀則而行,各自不同,視、聽、言、動,各有各的法則,素分一定,更改不易,這叫做性(本性如此:白話為牛就是牛,牽到北京也是牛,先天本性老天給註定了,就改不了)。德、形、性、命四者,因變而立名,均原於一。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性:依所稟之性。反:回返。德:初生之德。人先天本性被老天給註定了,就改變不了。要能改變本性,須依所稟受之性,加強性之修養(也就是要修道來修心養性),回復到初生之德,德能修到最完美的程度,如此就可以與泰初渾同為一體之境界,本性才會回復,所以算命、改運,改名,就是改不了本性,須修道才改得了其本性,其道理在此。同乃虛,虛乃大:能同於太初,心就能虛靜;心既能虛空,就能包容廣大(包羅萬象)。合喙鳴;喙鳴合,與天地為合。喙:小鳥之口也。修道能修至同乃虛,虛乃大之境界時,說話也能像鳥的叫聲,啾!啾!啾!那樣出於無心,無心之言,合於喙鳴,則喙鳴亦與之合天地之無心;說話能與鳥叫之無心相合,也就能與天地相合,因老天無言(不會說話),能忘言,則天地合為一體了,能修至此層級,其無心之言,就是符合自然。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謂玄德,同乎大順。緡緡:合也、物合無跡的樣子,既合喙鳴,又合天地也。既若愚迷,又如昏暗,無心而自合,如是之人,可謂深玄之德,無端倪可見,所以謂之玄,無為而自然,德之至也,所以叫做玄德。完全順乎太初自然之理,順勢自然,這叫大順,也就是老子所說的: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只差一句:與物反矣。即玄德之人(修道人)的看法與世俗之人(凡人)對事情的看法截然(完全)不同,但與道則大順,其妙理為如此。
近日媒體吵的沸沸揚揚的大事,不論是首都市長民調直線下滑與台灣的詐騙集團遠至肯亞犯案,跨國的詐騙犯於中華民國領域外犯罪,不論是屬國主義、屬地主義,行為地、結果地之法院有管轄權的問題,大陸與台灣、媒體與國會吵的沸沸揚揚的,每個人都以自己的角度來看事情,也都對,都是對方不對,也沒有誰對,誰不對的問題,只是價值觀念的問題,老莊於幾千年前就講過的故事,現在一一應驗,就是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與性修反德之問題,其所稟受的氣就是如此,如未能修道改變其本性,無分辨是非、善惡、正邪、次序之能力,一切均以鈔票為認知之標準,事事向錢看,誰給錢就選誰?一個命令,一個動作,鈔票最可愛,倫理、道德不值錢,可將其棄之而不顧,則問題還是無解,好戲會繼續演下去的,所以老莊要世人處於亂世時,要如何趨吉避凶,以免禍患之發生,否則會有苦頭可吃的。民主政治的可愛就是如此,只要人民喜歡,沒有什麼不可以的,人民自己的決定,又能怪誰呢?當受苦時發現不對,已來不及了,不聽人勸,寧願受鈔票騙,被騙得很高興,這叫因果循環、自作自受。道理就是如此!所以要符合自然,就不能違反道德,如有踩到道德之紅線,必須止步,如超越了紅線,老了就會有苦頭可以吃,此篇之意境為如此,世人如未以清靜、平等心處世並修心養性,就須導正回來,不要等到業力到來時 ,再來怨天怨地,已為時已晚,尤其迫在眉睫之庚子年很快就要到來,到時不要哭餓(夭—叫苦連天),高興就好,讀者可參考之。願人人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