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不造惡業,不求善報(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做事不能只看眼前,要看長遠之目的);違背又跨越倫理、道德紅線,因果報應,逃也逃不掉的。
天運篇:「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為辯;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養生主篇:「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徐無鬼篇:「夫民不難聚也,愛之則親,利之則至,譽之則勸,致其所惡則散。愛利出乎仁義,捐仁義者寡,利仁義者眾。夫仁義之行,唯且無誠,且假夫禽貪者器。」、至樂篇:「至樂無樂,至譽無譽。」、老子第39章:「至譽無譽」。此幾則立言是在點醒世人,做事不能只看眼前,只看眼前,因為看眼前是手段,目的是為惡,手段雖然是行善,但仍算是惡行;如長達之目的是在為善,縱然手段為惡,但目的是為善,仍是善行。要自自然然不造作之行善,不要為了行善而加入人為因素(自己的見解),掛羊頭賣狗肉,戴假面具行偽善、假慈悲、假仁義、宗教商業化,佛家稱為:不造作惡業,以避開惡果,驕柔造作所產生之結果稱為:業力;連善業也不造,不求善果,好、壞事,也會因每人之立場、看法不同,而產生不同之評價,明明是在作好事,但也有人批評是在求名;社會上大多的人認為是壞事,但也有人認為是好事。不作會被人罵、作了也被人罵。所以社會上才有:好事、壞事,不如無事,才不會有煩惱之歎-善、惡,兩邊都不執著,就出道了。有挖苦以修道、學佛之名,正道、正法不學,行假道學之邪道、邪法,而趁機混水摸魚,在賺錢的職業修道、修行人(邪道),稱之:為善無近名,即白話所說的偽善,行善是有目的的,或是為了節稅而行善捐獻,不是真心在行善,內心還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善包括口善、心善、行善。口善,心與行都要善,才是真善;口善,心不善或行不善,都是偽善;為惡(白話稱為:神棍、佛棍),最終是會被抓去關、得到報應的-自創善、惡(13、12)因 ,自食善惡果(13-食善、12-食惡)果,是為果報,這叫業力,業力是業因所引發之果報,稱為因果報應。為小惡或必要之惡,於刑罰學稱為:微罪不舉,或雖被起訴,法官衡量後認為是微罪,社會尚可容忍,給予判決易科罰金或緩刑。善與惡區分之標準是以利益自己、利益眾生為斷的,利益自己為惡,利益眾生為善。有盡孝道,心善,行善事,才是慈悲;不盡孝道,心不善或行善而等待公開表揚,想由無人知變成公告周知之善,是為假慈悲,行善一經表揚,陰德即轉變為福德,善事即被抵銷了,等於沒行善。不是自己認為是善,就是善,而是以老天說的心善才算為善。不能以小善而不為,小惡而不在意-即莫輕小過,以為無罪;須知積小善可成大善,積小惡可成大惡之道理。不能不知恥,持續作惡而醒不過來,那就麻煩了!易經繫辭傳: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是為入世法,主張要成名就要行善,做善事;為惡要到為大惡才會死,為小惡還不至於說會死。但尚無法避開虛偽、掛羊頭賣狗肉、因果報應。道德經、南華經為入世兼出世法,注重實質,不重表面,其中心思想為自然、無為,故不能有心而加入人為因素(自己的想法、作法)進去,變成有為、不自然。特別明示出:善行無轍迹、為善無近名。名:出名也、善果報也。要世人不要為了成名、想求善果報,而以修道、學佛之名而去行善,卻在掛羊頭,實際是在賣狗肉,混水摸魚在搞名利,正道、正法不學,卻學了邪教、邪法,變成在為惡了。莊子知道世人積息已久之毛病難改,但也不忍心講出重話來,但世人至少也要能體悟出其講的話的意思,把毛病改過來,到老的時候才不會百病纏身,問題一大堆,不然只能自討苦吃,誰也救不了誰的。足供世人參考!
前文已言及世俗之人與修道之人對於觀念、事情的看法迥異,其間也沒有對與不對的問題,但就是有些人持修行、行善、慈悲的大旗,廣收會員,成立基金會宣揚其理念,以為善來宣揚其善行、值得驕傲,以示清高,實則趁機在營利,混水摸魚,為善不值得驕傲,要行善後若無其事,才是行善,有目的之行善則非善也。如同不孝子在教人要孝順、打人在喊救命、賺黑心錢在教人道德、貪官在教人清廉、入老鼠會名為投資卻在吸金…,因為是處於為善無近名,模稜兩可之灰色地帶,會讓人有如在霧裡看花,似是而非,令人難以辨認,是否會讓人啼笑皆非?為惡,不論是做壞事,有形之違法,被法院抓去關;或雖未違法,不必被關,但無形中違反道德或爭財產,須受老天之懲罰。稱之為刑。刑:即白話所說之報應也(詳2013、11、8:以庖丁解牛故事體會人生之文章)、佛家稱為:受業力之牽引。不要以為人不知,但老天卻看的清清楚楚的;所以於駢拇篇已交代得很清楚:「多方乎仁義而用之者,列於五臟哉!而非道德之正也」。類此掛羊頭賣狗肉肉之假仁義不是道德所需要的,故最終必須由自己的五臟來承擔罪過(業力之牽引),人會生病,病因就出於因妄想心所生之名利病毒—源頭為欲望,世人不可不知!
莊子之:為善無近名、假仁義與老子之:至譽無譽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名為行善、行仁義,而嘴巴卻說是不為名、不為利,但最終還是為了名、為了利、為了榮譽,如同光頭戴假髮、年紀大了頭髮白了,染黑髮掩飾其年老一樣,來欺騙社會,如此就落入為善無近名、虛偽、帶假面具的圈套,違反自然而不自知。所以老莊才會說最高的榮譽是沒有榮譽,並於駢拇篇結語很謙虛的道出: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為仁義之操,而下不敢為淫僻之行也,謹守分際,如此才不會你爭我奪。
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為辯;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人的本質很難改變,善良就是善良,邪惡就是邪惡,黑想要漂白,就像烏鴉的黑羽毛整天跟他漂白,久了忘記漂白時,又現出原來的黑色羽毛,黑就是黑。名譽一斤值多少錢?也沒一定標準,有如裝飾品,新的時候很好看,人見人愛,久了,退色了,就不好看了。以此比喻當你賺大錢或當權、在位時,很有名氣,讓人羨慕,人人想巴結你、親近你,但當失勢、不在其位,沒甜頭可吃時,就沒有人理你了。也就是徐無鬼篇所說的:夫民不難聚也,愛之則親,利之則至,譽之則勸,致其所惡則散。這就是人間冷暖。所以說不要:愛利出乎仁義,捐仁義者寡,利仁義者眾。夫仁義之行,唯且無誠,且假夫禽貪者器。不要為了一個貪字,利用假仁義之名,掛羊頭在賣狗肉來賺錢(詳天道篇第10節:形名聲色—名利病毒,世豈識之哉!),最後還是要由自己的五臟來承擔病痛,莊子如是說,到底是鈔票最好,還是身體健康最好(道德影響五臟)?因為無形在主宰有形之法寶就是由老天所創造發明出來的五形,來管理眾生之五臟,把眾生管理的好好的,也不必費力氣。所以會得到五臟之病變之眾生,就要好好反省自己的那一行為違背自然法則(即天理、天運-自然運作之法則),不必怪東怪西,也可去找閻羅王理論看看能不能解決?至於世人要怎麼作,就由眾生自行判斷來作抉擇,也沒有強制性,但不能不知道老天管理眾生所制定之標準-順自然與反自然之原理、原則(由老天之五形來管理眾生之五臟),老天以無形箭在侍候眾生,逃也逃不掉的,世人也不必懷疑的,而且比飛彈打飛機還神準(見德充符第3節-遊於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的)-[紅靶心]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出生來人間當人如同到人間來遊玩一趟,而人所居住的地方被人眼所看不見之天網覆蓋著,只要為惡過頭,后羿這位神射手(主宰者)的箭要射誰?就百發百中,如同在靶場打靶,正中間之五分紅靶心[喻五臟],一被后羿的無形箭射中,不死也難,就要嗚嗚呼哀哉!要回去報到了,例如人好好的,突然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剝離而猝死,即是中了后羿之無形箭,人眼也看不見,但就是要回去報到的,也不必說理由,如果沒被射死,就是命大。如箭射到紅心靶心邊緣四分、三分、二分、一分之紅靶心範圍邊緣,就是會得到癌症、怪病,慢慢死亡)。莊子如是說!願人人能平安無病痛,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