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8日 星期日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不造惡業,不求善報(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做事不能只看眼前,要看長遠之目的);違背又跨越倫理、道德紅線,因果報應,逃也逃不掉的。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不造惡業,不求善報(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做事不能只看眼前,要看長遠之目的);違背又跨越倫理、道德紅線,因果報應,逃也逃不掉的。
        天運篇:「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為辯;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養生主篇:「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徐無鬼篇:「夫民不難聚也,愛之則親,利之則至,譽之則勸,致其所惡則散。愛利出乎仁義,捐仁義者寡,利仁義者眾。夫仁義之行,唯且無誠,且假夫禽貪者器。」、至樂篇:「至樂無樂,至譽無譽。」、老子第39章:「至譽無譽」。此幾則立言是在點醒世人,做事不能只看眼前,只看眼前,因為看眼前是手段,目的是為惡,手段雖然是行善,但仍算是惡行;如長達之目的是在為善,縱然手段為惡,但目的是為善,仍是善行。要自自然然不造作之行善,不要為了行善而加入人為因素(自己的見解),掛羊頭賣狗肉,戴假面具行偽善、假慈悲、假仁義、宗教商業化,佛家稱為:不造作惡業,以避開惡果,驕柔造作所產生之結果稱為:業力;連善業也不造,不求善果,好、壞事,也會因每人之立場、看法不同,而產生不同之評價,明明是在作好事,但也有人批評是在求名;社會上大多的人認為是壞事,但也有人認為是好事。不作會被人罵、作了也被人罵。所以社會上才有:好事、壞事,不如無事,才不會有煩惱之歎-善、惡,兩邊都不執著,就出道了。有挖苦以修道、學佛之名,正道、正法不學,行假道學之邪道、邪法,而趁機混水摸魚,在賺錢的職業修道、修行人(邪道),稱之:為善無近名,即白話所說的偽善,行善是有目的的,或是為了節稅而行善捐獻,不是真心在行善,內心還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善包括口善、心善、行善。口善,心與行都要善,才是真善;口善,心不善或行不善,都是偽善;為惡(白話稱為:神棍、佛棍),最終是會被抓去關、得到報應的-自創善、惡(13、12)因 ,自食善惡果(13-食善、12-食惡)果,是為果報,這叫業力,業力是業因所引發之果報,稱為因果報應。為小惡或必要之惡,於刑罰學稱為:微罪不舉,或雖被起訴,法官衡量後認為是微罪,社會尚可容忍,給予判決易科罰金或緩刑。善與惡區分之標準是以利益自己、利益眾生為斷的,利益自己為惡,利益眾生為善。有盡孝道,心善,行善事,才是慈悲;不盡孝道,心不善或行善而等待公開表揚,想由無人知變成公告周知之善,是為假慈悲,行善一經表揚,陰德即轉變為福德,善事即被抵銷了,等於沒行善。不是自己認為是善,就是善,而是以老天說的心善才算為善。不能以小善而不為,小惡而不在意-即莫輕小過,以為無罪;須知積小善可成大善,積小惡可成大惡之道理。不能不知恥,持續作惡而醒不過來,那就麻煩了!易經繫辭傳: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是為入世法,主張要成名就要行善,做善事;為惡要到為大惡才會死,為小惡還不至於說會死。但尚無法避開虛偽、掛羊頭賣狗肉、因果報應。道德經、南華經為入世兼出世法,注重實質,不重表面,其中心思想為自然、無為,故不能有心而加入人為因素(自己的想法、作法)進去,變成有為、不自然。特別明示出:善行無轍迹、為善無近名。名:出名也、善果報也。要世人不要為了成名、想求善果報,而以修道、學佛之名而去行善,卻在掛羊頭,實際是在賣狗肉,混水摸魚在搞名利,正道、正法不學,卻學了邪教、邪法,變成在為惡了。莊子知道世人積息已久之毛病難改,但也不忍心講出重話來,但世人至少也要能體悟出其講的話的意思,把毛病改過來,到老的時候才不會百病纏身,問題一大堆,不然只能自討苦吃,誰也救不了誰的。足供世人參考!
        前文已言及世俗之人與修道之人對於觀念、事情的看法迥異,其間也沒有對與不對的問題,但就是有些人持修行、行善、慈悲的大旗,廣收會員,成立基金會宣揚其理念,以為善來宣揚其善行、值得驕傲,以示清高,實則趁機在營利,混水摸魚,為善不值得驕傲,要行善後若無其事,才是行善,有目的之行善則非善也。如同不孝子在教人要孝順、打人在喊救命、賺黑心錢在教人道德、貪官在教人清廉、入老鼠會名為投資卻在吸金…,因為是處於為善無近名,模稜兩可之灰色地帶,會讓人有如在霧裡看花,似是而非,令人難以辨認,是否會讓人啼笑皆非?為惡,不論是做壞事,有形之違法,被法院抓去關;或雖未違法,不必被關,但無形中違反道德或爭財產,須受老天之懲罰。稱之為刑。刑:即白話所說之報應也(詳2013、11、8:以庖丁解牛故事體會人生之文章)、佛家稱為:受業力之牽引。不要以為人不知,但老天卻看的清清楚楚的;所以於駢拇篇已交代得很清楚:「多方乎仁義而用之者,列於五臟哉!而非道德之正也」。類此掛羊頭賣狗肉肉之假仁義不是道德所需要的,故最終必須由自己的五臟來承擔罪過(業力之牽引),人會生病,病因就出於因妄想心所生之名利病毒—源頭為欲望,世人不可不知!
        莊子之:為善無近名、假仁義與老子之:至譽無譽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名為行善、行仁義,而嘴巴卻說是不為名、不為利,但最終還是為了名、為了利、為了榮譽,如同光頭戴假髮、年紀大了頭髮白了,染黑髮掩飾其年老一樣,來欺騙社會,如此就落入為善無近名、虛偽、帶假面具的圈套,違反自然而不自知。所以老莊才會說最高的榮譽是沒有榮譽,並於駢拇篇結語很謙虛的道出: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為仁義之操,而下不敢為淫僻之行也,謹守分際,如此才不會你爭我奪。
        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為辯;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人的本質很難改變,善良就是善良,邪惡就是邪惡,黑想要漂白,就像烏鴉的黑羽毛整天跟他漂白,久了忘記漂白時,又現出原來的黑色羽毛,黑就是黑。名譽一斤值多少錢?也沒一定標準,有如裝飾品,新的時候很好看,人見人愛,久了,退色了,就不好看了。以此比喻當你賺大錢或當權、在位時,很有名氣,讓人羨慕,人人想巴結你、親近你,但當失勢、不在其位,沒甜頭可吃時,就沒有人理你了。也就是徐無鬼篇所說的:夫民不難聚也,愛之則親,利之則至,譽之則勸,致其所惡則散。這就是人間冷暖。所以說不要:愛利出乎仁義,捐仁義者寡,利仁義者眾。夫仁義之行,唯且無誠,且假夫禽貪者器。不要為了一個貪字,利用假仁義之名,掛羊頭在賣狗肉來賺錢(詳天道篇第10節:形名聲色—名利病毒,世豈識之哉!),最後還是要由自己的五臟來承擔病痛,莊子如是說,到底是鈔票最好,還是身體健康最好(道德影響五臟)?因為無形在主宰有形之法寶就是由老天所創造發明出來的五形,來管理眾生之五臟,把眾生管理的好好的,也不必費力氣。所以會得到五臟之病變之眾生,就要好好反省自己的那一行為違背自然法則(即天理、天運-自然運作之法則),不必怪東怪西,也可去找閻羅王理論看看能不能解決?至於世人要怎麼作,就由眾生自行判斷來作抉擇,也沒有強制性,但不能不知道老天管理眾生所制定之標準-順自然與反自然之原理、原則(由老天之五形來管理眾生之五臟),老天以無形箭在侍候眾生,逃也逃不掉的,世人也不必懷疑的,而且比飛彈打飛機還神準(見德充符第3節-遊於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的)-[紅靶心]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出生來人間當人如同到人間來遊玩一趟,而人所居住的地方被人眼所看不見之天網覆蓋著,只要為惡過頭,后羿這位神射手(主宰者)的箭要射誰?就百發百中,如同在靶場打靶,正中間之五分紅靶心[喻五臟],一被后羿的無形箭射中,不死也難,就要嗚嗚呼哀哉!要回去報到了,例如人好好的,突然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剝離而猝死,即是中了后羿之無形箭,人眼也看不見,但就是要回去報到的,也不必說理由,如果沒被射死,就是命大。如箭射到紅心靶心邊緣四分、三分、二分、一分之紅靶心範圍邊緣,就是會得到癌症、怪病,慢慢死亡)。莊子如是說!願人人能平安無病痛,國泰民安。

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

修北冥有魚(逍遙遊)-正而後行(應帝王),遠離禍患。

修北冥有魚(逍遙遊)-正而後行(應帝王),遠離禍患。
        老子第9章:「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天道篇:「知天樂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故無天怨,無人非,無物累,無鬼責…其鬼不祟,其魂不疲…」、養生主篇:「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全性、養親、盡年。」、人間世篇:「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方今之時,僅免刑焉。」、大宗師篇:「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應帝王篇:「夫聖人之治也…正而後行,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且鳥高飛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鑿之患,而曾二蟲之無知。」;此幾則立言在闡述世人為了謀生,必須懂得逃避禍患之方式才能活得下來,也就是人生之遊戲規則,如不懂得該遊戲規則終必躲不開禍患。此等立言,足供世人借鏡!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此魚,是修道者之代號,並不是我們所吃的魚(即佛家所稱之如來、阿彌陀佛也);北冥:是指修道積陰德也。鯤魚是代表、並隱喻莊子自己是修道高人。如依學理解釋成:北極海有一條魚,解釋是對了,但真意已失真、走樣了。故此一整句話之正解為:「有個修道積陰德的修道者」也。此真意已闡述多次,細項即不再贅述,讀者可自行下載文章閱讀。來世間當人真苦啊!所以有人自嘆:我命苦!來當人是要來接受磨練、成長,當修到大宗師層級(相當於無極境界),就知道生、老、病、死,知天樂(與天和者)、順天而行(天行-即自然法則、自然生態),隨物變化(物化-萬物之變化)此過程就是天道篇所說的:「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老天賜給我們臭皮囊(軀體),一輩子要勞苦,苦其心志,於挫折中磨練、成長,才能跳脫五行的支配,修成正道。過得了此關卡,老的時候,才能安佚休閒,終其天年,該死的時候就自然死,不會久病纏身,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了,拖累子孫,那就慘了(即齊物論所說的:雖曰不死,奚益)!所以說人生之勝負決戰點在於晚年。看人生的晚景就知道一個人有沒有修!至於為什麼會久病?問題出在不能「緣督以為經」,不能順著人的督脈之虛氣暢通的經常法則所引起!督脈的虛氣通暢,人就不會有病,不暢通時,今天這邊痛,明天那邊痛。此種病痛並不是人的肉體在痛,而是靈魂在痛,其原理就是:「無鬼責…其鬼不祟,其魂不疲」。鬼:即靈也。靈沒在作怪,他的魂就不會疲倦,雖然年紀大了,體力不會比年輕人差,一樣是一條活龍。當靈一作怪時,就會今天這邊痛剛醫好,明天換成那邊在痛,這個病醫好了,因藥的副作用,又換成別的地方在生病了,整天忙著看醫生,吃西藥來當進補,吃到洗腎也沒辦法解決。可是要知道此原理,必須有修至無極境界,未達此境界而想知道此道理,比登天還難,甚至會認為是怪力亂神,認為看得到的:有形鈔票、先身體檢查,吃藥醫好病才是真的,看不到的不算數,但老莊偏偏要說:看不到的無形,才是真的,生病的原因是人違反自然的真性而生,人能順著自然,不違背道德就沒有病。所以有修、無修,差別僅在此一線之隔而已,信不信?做參考,也不錯。
       要修至應帝王層級(神仙級),能享受到其神職有如當皇帝級之待遇,就知道「夫聖人之治也…正而後行,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且鳥高飛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鑿之患的道理,而曾二蟲之無知。」修道高人管理自己的方式是:正而後行。凡事順著自然而行。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即凡是每作一件事,須先確認是否有違反自然或道德(即正而後行),如此而已。鳥高飛以避開鳥網之害,鼷鼠在小山丘挖地到怕被火薰到,這也是自然的本能,也不待教。而:你也。曾:難道也。以世人(你)的智能難到不知道(另一解為:比不上)鳥、鼷鼠此二蟲而逃避禍患之方式嗎?所以說:君人者以己出經式義,庶人孰敢不聽而化諸(即統治者、管理者制定法律要百姓照章行事,老百姓那個人敢不照辦,不照辦就抓起來關,但法規、制度已拂亂了人的真性)?如嚴刑峻罰,動輒得咎要受重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因為違反人的真性,逃不過法律,就要去土城看守所受訓或到醫院住院(引發民怨,最後就會失去政權)
       世俗上眼見他人起高樓,又眼見高樓垮,其原理就是: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人間世篇所說的: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方今之時,僅免刑焉。拿孔子的招牌來當挖苦世人之語來當成故事、經典,來喚醒世人不可違反自然真性,不可不安於室、不能有仇恨心、不玩階級及意識型態之爭。每人的工作都很辛苦,可是同樣的辛苦付出,但所賺的錢卻差很大,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受了八字命所定格之故也。也就是要如人間世篇所說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前輩子德薄,未修好,這輩子才來當人繼續再修,如又出生於亂世,更須要修,才能免禍。五根手指不一樣長,但各有其功用,不能認為同樣是人,為什麼大官、民意代表、專業人員,董事長、總經理的薪水那麼高?基層人員薪水那麼低?軍公教與勞工的退休金差距那麼大?這是因法律、制度使然,也不能責怪軍公教人員,名律師打一件官司酬金幾十萬、幾百萬?名會計師查帳簽證只簽個名字就可拿到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名醫師薪水每月幾十萬、幾百萬?公營機構董事長、總經理的薪水比總統、院長還高,是隻大肥貓,每人羨慕,每個人有選擇職業的自由,都可以去參加考試、選舉啊!問題出在於考試的題目看得懂嗎?要選舉,有錢嗎?總不能說我能力很強、腦筋很好、也很會讀書,是出題教授題目出得不好,害我不會作答,考試才考不上,讀不上台大,是國家對不起我啊!九三年金改革大遊行,這些退休軍公教人員要走上街頭,連警察也要參一腳,表達其一輩子奉獻於國家,年老時退休領個退休金卻被鬥垮、鬥臭,成為米蟲,有如過街老鼠,情何以堪?其上街頭所要表達的是要為自己爭個尊嚴,不是忍無可忍,讀書人是不輕易走上街頭的,既出生於亂世:方今之時,僅免刑焉。只要不去土城看所受訓或跑去醫院住就不錯了,也就是白話所說的:只求平安,不添福壽。如有修就知道: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之道理,下一輩子會轉世成什麼動物?是不能期待的,上一輩子幹了什麼好事?也無從查證(與言者不知之意思相近)。既然來當人了,就須體悟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其意境很高。好好修,才能雲遊四海(逍遙遊),讓世人慢慢的去吵,自己卻能快樂如神仙(應帝王),這才是修道的快樂。這就是修道之人與世俗之人的不同。只是觀念問題,也沒有誰對誰不對的問題,只要人高興、年老時不怨天尤人就好。也就是你修道修得多好,政府也不會像影、歌星一樣,頒個金馬獎、金鐘獎給你;不頒獎給你,也不會去爭。這就是老子第39章所說的:致譽無譽,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也。這也就是道理!多知道一些道理也不錯。

2016年8月6日 星期六

君原於德而成於天(天地自然,為性命之學,人生之遊戲規則-人不能迷惑顛倒,違背自然法則而逆天行事)。

君原於德而成於天(天地自然為性命之學,人生之遊戲規則-人不能迷惑顛倒,違背自然法則而逆天行事)。
        天地篇:「人卒雖眾,其主君也。君原於德而成於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故通於天者,道也;順於地者,德也。」、知北遊篇:「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為也,義可虧也,禮相偽也。故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禮者,道之華而亂之首也…今已為物也,欲復歸根,不亦難乎!其易也,其唯大人乎!」。此二則立言在闡述世人行事要符合自然,而天地是依自然律(自然法則)在運作,四時(春夏秋冬)有序,人也要依長幼、先後、次序行事,行星依軌道運轉,天為陽、地為陰,男為陽,女為陰,要國泰民安,就必須要講道德,修五倫,道也;不違反自然法則德,德也。道德即五倫,五倫也就是自然法則,自然法則就是天理。不講道德,怎麼修道都無濟於事,道德為道之本原,此道理如不懂,就會如同庚桑楚篇所言之:「譬猶飲藥以加病也。」孝順之次序是下侍上(兒女、媳婦)孝順父母、公婆;如顛倒行事,變成上侍下(父母、公婆孝順兒女、媳婦);男女結婚,符合自然法則,如顛倒行事,男人娶男人為妻,女人嫁女人為夫,即違反自然,天下必定大亂,天災、人禍,反常之極端氣候也會跟隨而來,如不改正,災害則一次比一次嚴重,世人必須承受這些苦難,故世人不可不知此道理也。
        相信醫學、科學的人,都以眼見為憑,看得到的才是真的,說看不到的無形事物,為怪力亂神,此為世俗之看法。但以修道之角度觀之,無形看不到的東西才是真的,而無形卻又是在主宰萬物之心靈,這才是玄。而世人因迷失真宰,自以為是由自己的腦袋在主宰,此為世俗與修道之不同觀點,也沒有誰對誰不對的問題。由莊子齊物論之:「知止其所不知」,此六言絕句,道出人類腦力所無法知道的事可多呢!,幾千年前莊子於知北遊及德充符篇即道出:「魂魄將往,乃身從之,乃大歸乎!」、「遊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的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世人以為人停止呼吸就是算死亡,殊不知死亡前人的靈魂先前一步被收回去,靈魂被收回去時,連神仙也救不了,更何況是醫生?肉體器官功能就跟隨著漸漸衰竭(此稱乃身從之)。一斷了氣就再見了、嗚呼哀哉了,然後就死去了(此稱乃大歸乎)。人在世間遊玩的地方都是在於后羿神射手之射程範圍內,當后羿將靶心對準誰,誰就非死不可,因靶心是對準獵物(遊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的也),當人被后羿的無形箭一射,靈魂就被收回去,就乃身從之,嗚呼哀哉了!此無形箭也看不到,而且又是真的,連醫生的眼睛、儀器也看不見,也檢查不到,癌細胞起初也是無形的,健康檢查時儀器也檢查不出來,是因為后羿的無形箭的紅心還沒瞄準,等到紅心一對準獵物時,無形的癌細胞就轉換為有形的癌細胞了,就可檢查出來了,但為時已晚了,牛頭、馬面就要帶走此人的靈魂了,就準備要再見了,此無形才是真的。所以齊物論才會道出:「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都是世人自己害自己,自作自受,怒者其誰邪:誰在主宰呢?答案是無形的心靈在主宰。
        一般讀書人會將道德二字解釋成修道之所得或人應遵守的德行、倫理、行為法則;但以修道並修至無極境界之修道高人之解釋則為:通於天者,道也;順於地者,德也(合稱道德)。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為也,義可虧也,禮相偽也。致:得到也。道不是靠言說就可得到。至:到來、達到也。至德之境界是不能憑借心智、言語而勉強達到或到來的。仁愛祇能誘發人們的有為之心,所以是有害大道的。義祇能虧殘全真之大道,非大全也。中國人最喜歡講禮,但禮多必詐,是因為世人不講道德,退而求其次來講仁義,沒仁義了,退而求其次來講禮,禮祇能助長虛偽的東西。而禮又是道之華而亂之首也。華:偽裝也。禮是假道學,是道之偽裝。首:開始也、根源也。是一切禍亂之根源。故曰: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現在的世人已失去真性,事事向錢看,所以要想回復原來的真性,實在太困難了!如果說要能容易回復原來的真性,大概只有對得道的高人而言吧!所以現今之得道高人應該是沒幾個人,世間才會流傳一句笑話:到現在還在講道德,有資格講道德的人只有二個人,一個死去了,一個還沒出生。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拜其老師鴻鈞聖祖(老子)主修道德,賜封道德天尊,但已死掉了,另一個應該已經出生,只是不知是何人而已。
       人卒雖眾,其主君也。君原於德而成於天。眾生雖然眾多,他的主宰者是其真君(元神、真宰)。真君又本於(依據)道德,而成就道德的又是自然。所以說道德的力量無窮,凡事符合自然就是修道,也符合道德,如不服侍老父母、公婆,婆媳不合、老師合理的體罰學生,家長找民意代表施壓或去告老師、警察執法,民代施壓,合法使用槍執法自衛,衰小時又會被判刑,法律無法保護警察,而保護了特權…等等,都是違反自然,現今社會為什麼那麼亂,問題出在問題學生的家長,但家長不認為自己有錯,錯在老師,引起老師不敢真心教學生,只要學生能畢業離開學校,不要給老師帶來麻煩就好,畢業後於社會大染缸中越污染越嚴重,製造刀、槍、毒品、殺人、放火事件層出不窮,誰之過?人心及道德出了問題,而教育當局於廢除公民與道德科目聯考後,這幾年來學生畢業長大成人了,壞事就會越來越多,忙壞了基層警察,強力執法又會被施壓,反而變成壞人的公敵,試想當沒人想當警察時要怎麼辦呢?也只能自求多福了,要能免於禍,只有講道德,修道才是上策!如不講道德又想修道,就會走火入魔:譬猶飲藥以加病,越修越糟糕。慎哉!所以說天律(自然法則也)不可違,違反了就有苦頭可吃,這是老天所規定的,不能不信,也不能去試著去碰碰看,只要違逆道德,超越紅線,最後老天都會找上門的,這就是君原於德而成於天之道理,能悟得出其道理來,就可免於禍患。願人人平安!


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善行無轍跡-最高段數之布施(不要偽善,掛羊頭賣狗肉)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不孝順父母者,告別式排場多大,也都無濟於事。

善行無轍跡-最高段數之布施(不要偽善,掛羊頭賣狗肉)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不孝順父母者,告別式排場多大,也都無濟於事。
        大宗師篇:「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莫然。…忘其肝膽,遺其耳目;反覆終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彼又惡能憒憒然為世俗之禮,以觀眾人之耳目哉!…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慼,居喪不哀…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於丘也。」、天下篇:「老聃曰:人皆取實,己獨取虛;人皆求福,己獨曲全,曰苟免於咎。以深為根,以約為紀,曰堅則毀矣,銳則挫矣。常寬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謂至極。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彼其充實不可以已,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生死無終始為友。」、德充符:「擇日而登假…」。此幾則故事及立言,是在說明有為、有心;無為、無心行善之不同,一為求得有形之名、利,一為求無形之積德,二者相去甚遠矣。讀者足供參考!
        在宥篇將道區分為:道有天道、有人道,天道無為而尊,人道有為而累。二者相去甚遠矣,不可不察也。莊子一書將人一生的生、老、病、苦、死交代得很清楚。故有修天道之修道者,行為以道德為重,無心而自然,居喪不哀;修人道者以名利為重,有心而虛偽,做表面功夫,以觀(做給世人看)眾人之耳目。所以生前不孝順父母,於父母死後,將告別式場面搞得很大,以彰顯自己的孝順,來欺騙社會,是一點用處也沒有的。故於養生主篇道出: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以解釋老子第27章之: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同樣是為善,一個是有為,行善後怕人不知,又廣為宣傳,以提高其知名度(如收取善款來賑災,結餘款拿來買股票、土地…所以成員中會爭著要管財務、會計),其最終之目的還是為了名、利;一個是無為,重德行,是有在行善,但行何種善?不會說出口,受幫助的人,感覺到有人在幫助他,但不知道何人在幫他,但老天知道(即相與於無相與:即相交出於無心,相為於無相為:相助出於無為),無相與之心,無相為之跡,是最高段數之布施,且朋友相交是莫然:即君子之交淡如水。莫然:淡漠無心、淡交、淡若水也。田子方篇所言:有修為得道之人,不一定要穿道服、法服(穿道服、法服者不一定得道),此種無為自然之善,才符合天道。修人道須由最基本的ABC唸經、拜神佛、苦行、做法會做起;修天道者層級已達無極境界,走雲端,持拂塵,修道段數相當高(即登天遊霧,撓挑無極,且無極之外復無極,能相忘以生,無所終窮,靈魂能登假:即昇天。以德為循,以深為根,以約為紀,其精神能獨自與天地往來),兩者的功力差距懸殊。
        老聃說:人皆取實,己獨取虛;以有為之心行善,求名、利,為善無近名,屬於取實;善行無轍跡,以無為之心行善,不求回饋,所以行善後也不會宣揚,好像車子走過馬路不會留有痕跡、人照鏡子,照完後不留相於鏡子內一樣,無心而自然,屬於取虛。為什麼要取虛呢?他說苟免於咎:怕最後被人批評是為善無近名也。所以說要怎麼修道才會得道,都是職業修道人謀生之道,能一切順其自然就是修道,所以莊子說:關尹老聃是古之博大真人,是修道段數最高的人。
        老莊學說中其所說的每一句話,不論世人如何解釋都對,也都不會得罪於人,這就是他的修道功力。馬蹄篇、秋水篇是莊子絕妙之文心, 以馬、蹄,分 (無常),做了很多比喻,知道了此二篇文章的意境就不會失真性,歷史上的許多典故及故事之意境大多源自此二篇文章,沒有相當高的功力是不解其意境的。又如齊物論所說之: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蝍且甘帶,鴟鴉嗜鼠,四者孰知正味?應該此四種動物所吃的食物都為正味。此立言是在比喻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對,也就是天運篇第7節所言之:其猶柤梨橘柚,其味相反而皆可於口。每人有每人的嗜好,所以個性不同,品味、口味也不同,那到底是要吃葷或吃素,修道、學儒、學佛才對呢?不要去批評對方,只要良心順著自然,不要為惡就是行善,行為符合道德,就符合天道,老年時也就不會病魔纏身,拖累子孫!而且死後還能庇蔭子孫,莊子如是說。因每人的口味不同,也就沒有對與不對的問題,所以世人說:人生勝負決定於晚年,道理在此。只要世人高興就好!這些話,莊子於幾千年前就講了,迄今都要一體適用,無人能例外,而且百分之百應驗,無所逃於天地之間,也就是禍、福自取,很可怕的,讀者可參考之,但並非人世間之法律,並無拘束力或強制力,但是一定有一天會到來,福到,可庇蔭子孫,禍到,除自己得到報應,也可能殃及子孫,但後悔已來不及了,要等到下一輩子才有機會改正。願人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