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無字天書-天律(宇宙森羅萬象之自然律)在主宰萬物,天災人禍、傳染疾病發生之原因(兼論租借專門職業證照、是媳婦不孝順婆婆或是婆婆不孝順其婆婆之因果關係)。

無字天書-天律(宇宙森羅萬象之自然律)在主宰萬物,天災人禍、傳染病發生之原因(兼論:租借專門職業證照、是媳婦不孝順婆婆或婆婆不孝順其婆婆之因果關係)。
        德充符篇第6節:「仲尼曰: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飢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天地篇:「夫王德之人,素逝而恥通於事,立之本原而知通於神,故其德廣。其心之出,有物採之。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視乎冥冥,聽乎無聲。冥冥之中,獨見曉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與萬物接也,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大小、長短、脩遠。」、齊物論:「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奚?」、老子第14章:「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第21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第51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秋水篇:「夫物,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 終始無故。是故大知觀於遠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無窮…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此幾則立言是在說明無字天書-無法用(不用)文字寫出來的書籍(即真理),是指宇宙森羅萬象之自然律高於一切,須能領悟出大小、長短、數量-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飢餓、寒暑,事之變,命之行,這些就是自然(鴻鈞聖祖左手握著那本書就是無字天書,其左右童子-劍童、印童),每個人都要去適應,去瞭解其變化之真正意趣,如神龍見首不見尾一樣,變幻莫測,很難捉摸,不能去適應、瞭解,不知其道理而與自然(老天)對抗,總是會有苦頭可吃的。懂得這些道理,也等同知道了金剛經、華嚴經所說的:願解如來真實義、宇宙人生之真相。讀者可參考之!
        前文已闡述過:無形的真君在主宰有形人類的生靈。本文更進一層來闡述:無形的真君是由何人來負責此項主宰的工作?此一答案闡述後,莊子一書的謎底(故事的意境)差不多都已揭曉。必竟老莊無為(自然)的思想、理論都是屬於人眼所看不見的,所以才稱為:無形。必須是王德之人,能通天、地,感而後應,才能知道其道理,因為是看不到而又真實存在,才稱之為:玄、玅。一般世俗之人或修道只修到人道層級之士,是不可能知道此原理的,頂多是知道有因果關係之概念存在,但不知其原因、原理。不管世人是否相信世間有因果關係存在?但多少都有聽、看過因果關係之言論或相關書籍之論述,然此論述是屬於言者不知的層級,而老莊的無字天書則是屬於知者不言層級,因為是天機,不能外洩,故不能明說,僅能以說故事的方式為之,此方式等同是間接的在洩題,由世人去領悟。因為天書是老天所制定的自然律(法則),人眼又看不到,所以人間才稱之為無字,合稱無字天書。莊子愛說笑話,於齊物論中說: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奚?白話文為:我試著為妳隨便說一說話給妳聽,那妳就隨便聽一聽,怎麼樣呢(可以嗎)?這句話是修道高人所用的客氣話,才不會使人認為修道人說話都占上風,有不輕易讓人知道他是修道高人,其實莊子隨便說說,你隨便聽聽,這才高竿,隨便這二個字其實都是天律(真理),人生一生的結局都是依照莊子隨便說說的話在進行,世人不可錯過莊子隨便說說的每一句話,否則會喪失契機,後悔時已太晚了。
        仲尼曰: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飢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此句話故事中是由孔子所說的,因故事是莊子在編輯,其實每句話都是莊子說的,就如同戲劇中居自導自演,一個人同時演二個演員的角色一樣。人一生中起起浮浮,是事之變,命之行也(是世事的變化,也就是命運)。此變化的主宰者是大小、長短、脩遠(也就是無形之道)。修道有修至無極境界,即為王德之人,具有大小、長短、脩遠的功力。而王德之人,素逝而恥通於事,立之本原而知通於神,故其德廣。其心之出,有物採之。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視乎冥冥,聽乎無聲。冥冥之中,獨見曉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與萬物接也。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王德之人:字義為盛德之人(意境為修道高人)。其功力讓人莫測高深,即老子所說的:孔德之容,惟道是從。修道高人以道為依歸。如同學佛之人以佛祖為皈依,道理相同,只是境界不同而已。素:真也。逝:往也。恥:羞愧也。素逝而恥通於事:即不驕不矜,任素而往,抱樸而清高,羞通於俗事也。立之本原而知通於神:立守道之源頭,而他的智慧(功力)可通天、悟性達到使人莫測高深之境界。故其德廣:所以他的道德廣博,天賦得以發揮。其心之出,有物採之。心:心法也。出:應也。採:感受到也。即由於外物之感應,其心法就會起作用。因其心法能通天,所以他說的話就能直通天庭,不必經過燒香、拜佛秉告上天之程序,但外表看起來就與普通人一樣,看不出是修道高人,但就是具有此功力。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形:七尺之身也。生:命也。德:能澄之智也。即道能生萬物,德能鑒照生命之理原,故非德不明。也是老子所說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與萬物接也。物:主宰萬物。精:發出精氣。因道體深藏,深之又深,所以能主宰萬物;神之又神,能發出精氣,所以能與萬物接應。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 供:供應也。要:聚合也。宿:歸宿之會也。即道體至虛,確能供應萬物的需求 ,能馳縱伸長,又能聚合收縮,退回幽深之處,成為萬物之歸宿。大小、長短、脩遠。因道體至無,所以隨求稱適而不滯,能或大或小,乍短、乍長,乃至遠、近,超越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所以有給世人摸不到邊的感覺。因小而不寡:如微中子最小,但威力最大,爆炸威力驚人,可變為原子彈;須彌山(中國傳說中銀河系黑洞之中心是為須彌山。地球繞太陽之軌道稱為黃道)最大,但威力至小。所以不能落入大小、長短、數量之比較。用極渺小的生命和智慧,要去了解無限之空間,就是迷亂而不能自得啊!莊子所說的故事中,以此篇最深奧,一般人是有如丈二金剛摸不到邊的,世俗之人或許會認為是鬼話連篇,實則正如莊子所說的:我隨便說說,你隨便聽聽,沒有拘束力,但結果就是如此。玄的很!所以此篇文章看得懂的讀者,如不算成仙,也算是半仙了。讀者不仿參考!參考!有百利而無一害。
        天地篇有言:人卒雖眾,其主君也。君原於德而成於天。眾生雖然眾多,他的主宰者是其真君(元神、真宰)。真君又本於(依據)道德,而成就道德的又是自然。所以說道德的力量無窮,凡事符合自然就是修道,也符合道德。老子第51章所說的: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道生父母,父母生子,母子相依,小時父母養育我們,父母年老時換我們服侍老人家,這就是自然,對父母、公婆不孝,就是違反自然、逆天,而跑去修道、學佛、拜神是沒有用的,所以現在為人子女、媳婦的人,不要以為自己年輕,可改變孝順的價值觀念,將孝順父母、公婆之美德扭曲成孝順子女、孫子,老人家也拿年輕人沒辦法,但沒多久,一轉眼,自己很快也會變成老人家了,此時,子女、媳婦也是一樣會以此方法來對付老人家,此時就後悔莫及了,現在為人父母、公婆的人,如有碰到子女、媳婦不孝時,也不必嘆氣,靜下心來以反推法反推回去,想想自己年輕時是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公婆?以及天道篇第4節之:君先而臣從,父先而子從,兄先而弟從,長先而少從,男先而女從,夫先而婦從;春夏先,秋冬後之尊、卑、先、後秩序(倫常秩序)之自然法則。此自然法則就是大小、長短、脩遠之無字天書在主宰萬物的原理,也可解釋成遺傳或因果關係都對,此原理是人眼所看不到的,依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飢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之原理,於人年老時都會顯現在每人眼前的,建設公司、營造廠、專門職業人員,有少數因心貪,會出賣自己靈魂,將執照租給營造廠商,自己確在公家機關上班,將其應負監造、施工安全責任工作,都由工地主任負責,自己領乾薪,工程沒出事時,薪水領得爽得很;建商與建築主管機關間須保持良好關係,租借牌照、工程層層轉包,才有能力支付政治獻金,但到有一天,不幸發生工程坍塌,造成公共危險時,那就吃不完兜著走,準備跑法院,問題大條一點的,可能連自己的財產也會被假扣押、人被收押看守所、執照也會被吊銷,那就麻煩大了,尤其要注意癸卯年(見:人生決戰於晚年之道理)-佛家曰:這些現像是由性體變化出來之現相,凡一切相都是假相,而世人將這些假相認為是真實,所以產生相爭,爭至死掉為止,才無法相爭,如爭的不過癮,下一輩子換另外一個不同的生肖(同一條靈魂)繼續爭下去,如此一代傳一代,永無終止。由此原理、原則,觀照世人會不會爭家產,來判斷有修道與未修道之標準,這些爭點,都是道在作怪、在主宰,所以說人是無法自己當主宰的,如果能自己當主宰,那就沒有生、老、病、死之問題,則我不想死,就不會死了嗎?事實上是不可能的。莊子的故事是如此說,所以說人生的遭遇(婚姻、事業、身體健康、婆媳關係、家庭和不和睦、小孩乖不乖、意外變故身亡等等之不順遂),也是如此,所以不必求神、問卜,自己幹了那些好事?問問自己最清楚,也不必怨天尤人,就是大小、長短、脩遠,因道是超越時間、空間之限制,就像無限電視臺所發出之頻率、網路一樣週遍於每人身邊,開關一開,電視及人之影像即隨時都可看得到,有感道交,隨時在變化在作怪的結果,所以世人幹了什麼好事,老天都清清楚楚的,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讀者可姑且聽之,但結論就是如此。世人因妄心而迷惑,是非、正邪、善惡、次序、利害都已顛倒了,本來應該是兒女、媳婦要孝順父母、公婆的,卻將次序顛倒,變成父母在孝順兒孫、媳婦;嫁女兒變成嫁兒子,媳婦娶進門,沒幾天就搬回娘家住,變成兒子嫁出去了;男人可娶男人為妻,女人可嫁給女人為夫,亂了陰、陽之道…,人權亂了倫常,父母不能管子女,老師不能管學生,一管就變成虐待兒童,被群體圍攻、殺人者有人權,不能判死刑,被殺者活該?媒體由監督執政黨變成在監督在野黨、老師考核學生變成學生評鑑老師,年輕一輩之老師可能也不知道什麼是倫理道德了,如由年輕一輩之老師、網軍、媒體、名嘴來教倫理道德,豈不變成什麼都不缺,只是缺德之社會,則與禽獸有何無異乎(儒家孟子滕文公篇上: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也持相同見解)!?世間人如到了倫理道德淪喪,沒有禮義廉恥觀念不知羞恥時,則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的(人的三魂-生魂、覺魂、靈魂中之覺魂已生病了,但自己不知道,很可憐),不管別人怎麼勸,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一切都亂了套,也不知道錯了,那要怎麼辦呢?人如不依倫理,不考慮善、惡之因果循環時,因倫理道德這一區塊是歸老天在管,而人又不能勝天,世人違反了自然法則,就有苦頭可受了,天即不依天理,天災(地震、水災、火災)人禍、傳染疾病,一次比一次嚴重,看看是世人厲害還是老天厲害?看看世人能承受得了嗎?改正過來還來得及,如執迷不改,庚子年是災難年、辛丑壬寅年是麻煩年,癸卯(2023)年是考驗年,很是麻煩,時間一到,因果報應會一一顯現出來,是否會如此,就只能拭目以待了,願人人平安!

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

良庖歲更刀,族庖月更刀與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之關連-不可以惡為能。

良庖歲更刀,族庖月更刀與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之關連-不可以惡為能。
       養生主篇:「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胠篋篇:「跖之徒問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盜跖篇:「小盜者拘,大盜者為諸侯,諸侯之門,義士存焉…言行之情悖戰於胸中,不亦拂乎!故書曰:孰惡孰美?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此三則立言是在說明處於亂世,應如何修心養性,才不會傷身失性,處世()圓滿就不會惹禍上身,足供世人參考。
       前文已言及解釋道德經、南華經,不能完全以國文系之學生以解釋儒家四書、五經,將文言文解釋為白話文之方式為之,否則有些地方之解釋會失真、走樣!如養生:不能解釋成吃千年靈芝、人蔘、雞精、補腎丸、大補丸、生技藥品來補身體,延長壽命。生:為性之古字,故應解釋為:養性才對。養生主篇庖丁解牛的故事並不是教世人要如何屠牛,而是牛體與人體的結構相同,只是牛是四支腳,人二支手、二支腳,牛四腳著地,人二腳著地之不同而已,以牛的骨骼、關節、經絡複雜,廚師宰牛應小心謹慎應對的故事,以此來比喻人處於複雜的社會中,須修心養性,養其性命的主宰者(無形的元神)的真性,沒迷失真性,圓滿處世,就不會有禍患發生。良庖之文義是善於解牛體的廚師,其意境是在比喻有修心養性的人也善於為人處事。族庖之文義是不善於解牛體的一般廚師,其意境是在比喻沒有修心養性的人,處世尚不能圓滿,比較容易惹事。良庖歲更刀,割也。更刀:文義是更換牛刀。歲更刀:比較會用刀就比較不會傷到刀,所以一年換一把牛刀就可以。其意境是比喻修道人善於修心養性,所以比較不會有禍患發生,比較不會迷失真性,所以就比較不會生病住醫院,也比較不會進入看守所住。月更刀:比較不會用刀就比較容易會傷到牛刀,所以一個月要換一把牛刀。其意境是比喻未修道人不善於修心養性,所以比較會有禍患發生,比較容易會迷失真性,專門在做壞事,還以為自己有智謀、能幹,小時偷葫葫蘆,以為沒什麼大惡,長大時就會偷牽牛,到無惡不作或壞事作盡,甚至竊國也以為正當。所以比較會容易生病住醫院,也比較容易進入看守所住。割:用刀劃開牛筋。比喻處事圓融,不會傷和氣。折:用刀砍牛骨。比喻處事比較魯莽(俗話稱為:土性、野蠻)。養生:修心養性也。主:主宰者。養自己的心性,心即神,亦即洗心。心是生命的源頭。上游源頭的水乾淨了,下游的水自然跟著乾淨。上游的心不洗,只會換血、洗下游的腎,洗到腎衰竭也沒有用。也比喻善於修心養性的人,心清靜,如同開車子一年保養一次就可已;不善於修心養性的人,煩惱多,一個月車子就須進廠保養一次,有的人甚至醫院、看守所進進出出;但修道有修至無極境界者根本不必保養,吃天地自然之氣-清靜心(即靈氣)就是最好的補品,常吃清湯掛麵填飽肚子身體就很健康,不必吃千年靈芝、人蔘、雞精、補腎丸、大補丸、生技藥品來補身體,延長壽命,該死的時候就一睡不起,自然死亡,不會躺在病床或插著鼻胃管在呻吟,看著錢在興嘆或意外死亡之意。
       不論是黑道、白道都是道,盜跖是黑道,孔子是白道。所以盜跖的徒弟問盜跖說:大盜也有道嗎?盜跖回答說:怎麼能沒有道呢?雖然是歪理,但以盜跖的觀念來說,不能說全無道理。世人處於亂世時,就必須讀盜跖篇孔子與盜跖的對話內容,探討其對話內容的意境,否則就會虛度人生。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此用語是戰國時代的用語,以現代的用語是在影射、醜化政客、詐騙集團及首腦、奸商、掛羊頭賣狗肉…之徒,在賺一些歪哥七斜(不正利益)的錢,因權大、勢大、錢大之關係,他們所說的話滿口都是仁義、道德,實則男盜女娼,但百姓敢怒不敢言(言行之情悖戰於胸中,不亦拂乎)之意。處於亂世,什麼奇奇怪怪的事都會發生,只是人的年齡頂多不過是一百來歲,但只活到五、六十歲或六、七十歲的人就看不到八十年到一百年前所發生的事,所以會覺得很奇怪,實則一百年前都已發生過,此即逍遙遊篇所言之: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因為從來沒有看過,所以覺得很奇怪。但於看過了,再看一次時就不奇怪了。
       最近鬧得滿城風雨的罷工案、收費員補償金案、島礁岸、院長提名再撤回案、年金改革案、一例一休案、即將登場之九三大遊行、遊覽車業…等等,古代的商鞅變法、戊戌變法、義和團、滿清割地賠款、八國聯軍、武昌起義、文化大革命都已發生過,只不過是歷史重演而已。依老莊之相對論,天下事沒有什麼可以、不可以,可能、不可能,人民的選票決定一切,只要人民喜歡也沒有什麼不可以,但票一投下去,如政客的嘴臉現出原形時,後悔就來不及了,也就是識人不明,自討苦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縱然是被氣死,還會被嘲笑是畏罪自殺,要怪誰呢?學法律、行政法的人都知道什麼是誠信、不溯既往、信賴保護、損害賠償原則及法律之安定性,只要有人提及,一點就通,最怕是政客、訟棍,知法玩法以及只具有一點法律知識,未達法律專業之士,律師、司法官考試考不上或連考試題目都看不懂而自稱自己法律很內行之士,對法律似懂非懂,而把法律拿來東扯西扯,不懂裝懂,於媒體上口無遮攔,放言高論,弄狗相咬,無形中在製造對立,嘴在唸經,手在摸奶的假清高之士。要建立一個制度不容易,但要毀掉一個制度很容易,也很容易回到古時的皇帝、女皇制,皇帝、女皇所講的話就是聖旨,就是法律,不聽話就抓去砍頭。不論是支持或反對年金改的人,以自己的觀點都認為自己對,這也沒錯,但先決條件是要考慮政府對軍公教人員之任用、所設定種種之特別權力義務關係之限制,經雙方同意才訂立之公法上之契約,政府須先考慮到誠信、不溯既往、信賴保護、損害賠償原則及法律之安定性…等諸問題,否則打起官司來連最高法院或最高行政法院就過不了關,大法官會議解釋就更不必提了,國家如以政治力掌控大法官,則法律也不必解釋了。如政府可以單方之行政行為把法律當成僅供參考,以政府財政之理由,隨時可已砍退休人員的退休金,帶頭違法,則以後參加人壽保險的被保險人,於繳滿保險期間的保險費後,於可領保險給付時,保險公司是否也可以公司營運業績不好而單獨通知被保險人給付要打折?政府可以,民營公司怎麼不可以?民法第148條所定之:權利義務行使之界限也可廢除,私法契約也不必訂了,訂了也沒有用,雙方都隨時可違約也不必損害賠償?豈不就會天下大亂?政府每年的預算那麼多,而且可流用,保險怎麼可能破產?要砍退休金前政府是否應先考慮是誰把國家的財政搞成如此?是否政治人物所造成?先砍肥貓、民意代表的薪水,助理的人數,將六都回復為一都,廢除里長選舉,鄉鎮代表與縣市議員功能重疊,予以合併,所省下的人事費、業務費;不當黨產清算後以及國際洗錢案所洗出的錢予以追回、沒收,彌補退休金,就不會因年金改革而鬧得滿城風雨?因每人所持的理由都對,那就要看主其政者的智慧,這就是:孰惡孰美?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白話為: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在位者講的話就對,不在位的講的話就不對。此就是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以及小盜者拘,大盜者為諸侯,諸侯之門,義士存焉之意境,讀者可供參考,如處理不好會很麻煩,當火車不走軌道之場景會是如何?似可想像而知,最終受苦的是老百姓,吃香喝辣,吃的肥吱吱是大官,人民經濟、生活,全部被國家機器控制時,那那要怎麼辦呢?選民就要有智慧以選票來選擇了!此為良庖、族庖(有修道、未修道)對世事的看法不同之故也,讀者可自己去領悟,希望人人能快樂成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