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竭而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民調輸就翻桌)、提前來談之政客分贓政治之因果關係(邪知、邪見變成正知、正見-顛倒是非、黑白,提名詐騙集團首腦來當不分區立委,詐騙就會停止)。
胠篋篇:「跖之徒問於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觀之,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跖不得聖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脣竭而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聖人生而大盜起。掊擊聖人,縱舍盜賊,而天下始治矣。夫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淵實。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徐无鬼篇:「夫仁義之行,唯且無誠,且假夫禽貪者器…夫堯知賢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賊天下也」。此則故事及立言,是莊子借盜跖之口說出,其用意是在諷刺、醜化、挖苦政治人物,是為凡人而自認是聖人(假聖人),以凡濫聖,盜用五德,欺騙社會的假聖人(指統治者-滿口仁義道德,實則男盜女娼,用之於台灣,以白話來說就是:我要出來選舉,一定要選上,民調一定要贏對方,輸了就要翻桌重來,搞到民調贏為止),而此話由盜跖說出口,就等於不是出自莊子之口所說出,這才高竿,而實際上是莊子所說的話,僅借盜跖之名在說故事而已。此句話即俗話所稱之:欺世盜名。以修道立場言之,是在比喻修正知、正見的人少,修邪知、邪見的人多,時間久了,邪知、邪見就變成了正知、正見,顛倒是非、黑白,把整個社會都搞亂了。政客、中央、地方民代、名嘴、詐騙集團及首腦,以公平正義之名,要利益天下百姓,實則在謀求自身利益而害天下,在行高明的騙術,愚弄選民,就如同學生於上課時姿勢坐的很端正而眼睛在偷看故事書相同,以為自己很高明,老師不會看到他在偷看故事書,其實老師站在講台上,以講台的高度就看得清清楚楚的,只是老師不想叫醒學生而已,所以說站得高,看得遠,老天在天上看世人在玩什麼把戲看得一清二楚的,假聖人是否在製造統、獨對立的兩極言論在分裂族群?假聖人自己不知道是凡人,還自以為是聖人,於幾千年前莊子就知道了,所以才說出此故事,此故事是在警惕政客不要做假聖人,在欺騙社會,執政黨也可提名一位有前科之詐騙集團的首腦來當不分區立委,讓他當上立委時看看他會繼續詐騙或是會改邪歸正?故事內容很精彩,因為詐騙集團首腦之所以會行詐騙,是師法於政客(盜取了聖人之五德、禮義廉恥,才能當上首腦),讓首腦當不分區立委,他懂得詐騙之手法,就會當得很稱職,會監督政府去如何破解詐騙集團詐騙手法,以後就不會詐騙了,就覺悟了,改邪歸正,變成在保護老百姓,看了故事內容,悟出其道理時,會讓人笑到流眼淚的。
莊子說:要當聖人要能實踐聖、勇、義、知、仁之五德。而江洋大盜名為盜跖的徒弟問他的老大說:大盜也有道嗎?盜跖回答說:怎麼能沒有道呢?要當大盜的人,有先見之明,能預知誰家中有寶藏,這就是聖德;第一個入內行竊的人,就是勇德的人;偷完東西最後出來的人,是講義氣的人,這就是義德;能判斷什麼時候屋主不在家才能進去偷?偷多久就要出來,才不會被人發現,能幹一票就幹,不能幹就停止,這就是有智德的人;偷完東西,分贓要分配得很平均,才不會鬧內鬨,這是仁德的人。故事是在隱喻政客之貪污、分贓政治,沒有具備這五種德的人,要想能成為大盜,天下不曾有過。從這裡可看出來,善人沒有得到聖人之道就不能立足,大盜沒有得到聖人之道,就不能偷遍天下。天下之善人較少,而不善的人較多,那麼,聖人利天下也較少,害天下卻很多。所以說:嘴唇反舉向上在譏笑別人的人,反而會使自己的牙齒受寒(是在形容嘴巴只會檢討別人、嘲笑別人、見不得別人好、幸災樂禍,不會檢討自己,所造的罪惡最終所有之苦難全部迴返到自己身上,遭受到報應而受苦);魯王送給楚王的酒太薄,引起楚王的不悅,趙王反而被掃到颱風尾,楚王卻出兵包圍趙國國都邯鄲(比喻眼睛長在頭上,瞧不起人、不鳥人,遭到被人整-白話為:被搞鬼、被竄洞、被修理,即無端蒙受禍害或莫名遭受牽累,如同被雷擊中一樣),真衰。以現代語言之文義來比喻:想升官、免拆違建、違規免被取締,就要提錢來談,比較上道的老鳥,有背景者,一聽到此話就知道意思,乖乖的去送錢朝貢,到時就很順利的升官、違建就免拆、違規就沒被取締;但沒背景的人,欠人提攜,找不到門路,聽到提「錢」來談時,就傻呼呼的一大早,於主事者還未起床就提「前」跑去拜託人家幫忙,結果反而吵到主事者,官沒升到、違建照拆、違規照取締,傻人如果批評主事者怎麽可以要「錢」呢?主事者會說提「前」來談,是要你提早提醒我,免得我忘記,怎麽可以曲解人意呢?那到底別人有沒送錢?主事者有每收錢?人家也不會說、既使有,也會否認?這樣之解釋就看得懂。有假聖人的出現,大盜就會興起。所以莊子才會氣憤的說:打倒假聖人(統治者自稱是聖人、聖治),把獄中的竊盜犯釋放出來,天下才會太平。河川枯竭時,山谷才會顯得空曠,丘陵夷平了,深淵才能填平,聖人死了,大盜就不會興起,天下就平安無事了。聖人如果不死,大盜就不會消滅(古代有大盜,依現代情事演變,大盜應解釋為詐騙集團之首腦才符合實情)。此為學理之文言文解釋為白話文的意思,讀起來也沒有什麼好讀,提不起讀者的興趣,但悟出其意境時就不一樣了。以下的意境才有趣。
老莊學說是在講天道自然,修道謹是在修個凡事順其自然而已,並沒有什麼高深學問,至於坊間之修行人說要如何修,將來才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天堂)去,這是他們的職業,只要知道並依老莊學說(道德經、南華經)的道理去做,其他的什麼經自然就能迎刃而解,自然就可以去天堂,否則嘴在唸經,手在摸奶,再怎麼修也沒有用,只是心靈存有妄想而已。相對的其他的經典認識很多,但道德經、南華經之真意不一定能懂,因老莊學說是最高的心靈指導指南,不論什麼經典,其經意及原理都出自於此二經典之故也(也就是道),○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道也。天下為善的聖人少,不履行五德,則無由立身行道;為惡盜跖之徒不資聖智等五德,豈得行其盜竊乎?夫善惡二途皆由聖智生也,伯夷宗廉潔者,道跖恣貪殘取利者,然伯夷之徒寡,盜跖之徒眾。故知聖人利益天下也少,而損天下也多,人無貴賤,事無真偽,苟效聖法,則天下聞者眾而服之,斯乃盜跖之所至賴,而以成其大盜也。天下莫不求利,而不能一之其所知,何其迷而失致哉!夫為大盜(詐騙集團首腦),必資(盜)五德,五德不備,盜則不成,是知無聖智而成大盜,天下未之有也。政客、民意代表、名嘴,皆為社會菁英,上流社會之人,於媒體上為追求公平正義、轉型正義在放言高論,一樣都具備有五德,但是是在實踐五德或在盜用五德?民意代表有言論免責權,如果是在盜用五德亦為合法的盜用,不算犯法,最多只是被批評為假聖人而已(詐騙集團)選前之協議或所立之契約,僅供參考,我民調贏,協議就有效,民調輸,協議就無效,就要翻桌;但大盜也學會了盜用聖人之五德,行竊被抓到時就要被抓進去關起來,不能免責,此為二者之大不同也。為什麼有人說社會是否生病了?其病因就出在此處,出在政治人物不守誠信,教壞囝仔大小(誤人子弟),做壞榜樣給晚輩學,要如何面對自己祖先及子孫,讓人於背後吐口水,罪孽深重。社會上名揚國內外假冒檢察官行騙之詐騙集團,其祖師爺是否源自民意代表?詐騙集團也學會五德,只是找不到好工作而淪為行騙而已,如果詐騙集團之成員能給他一個不分區民意代表的位子坐,他們的表現也會與民選出來的民意代表一樣,也許其演技會更好啊!也就一樣能成為聖人了,也不必淪為詐騙集團而被抓去關?是社會環境或假聖人之害天下使然?這就是莊子於徐无鬼篇所說的:夫仁義之行,唯且無誠,且假夫禽貪者器…夫堯知賢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賊天下也。此堯並非古皇帝的堯,而是借著堯的名辭來比喻在批評掛羊頭而賣狗肉盜用仁義之假聖人,合予說明,以免誤認為堯是假聖人。
唇竭而齒寒,竭:嘴唇反舉而向上也。其意境為:世人有嘴巴可說話,但嘴唇反舉在嘲笑別人離婚、得癌症或不治之疾,因為遭遇不幸的人內心已很難過了,你還嘲笑人,時間久了,自己的牙齒也會因此而受寒。此話是在隱喻到老時,以前你所嘲笑人的諸問題都會回返回來轉而發生在自己身上,也叫做自作自受、自討苦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換自己嚐一嚐受苦難的滋味之意。魯酒薄而邯鄲圍:故事典故為戰國時期,群雄群起,而有五代十國之歷史,楚國最強大,楚王於會小國時,小國都必須獻酒給楚王,以換取不受強國攻打,等於現在弱國向美國超級強國繳交保護費相同的道理,楚王平時就愛喝烈酒,當時趙國出產的酒較厚,魯國的酒較薄,其主酒吏到趙國想要一些厚酒,準備拿回去孝敬其主子楚王,未料趙國認為自己也是強國,就不答應楚國主管酒的官員之要求,使主酒吏吃憋,回國後利用各國朝貢楚國時,主酒吏就整趙國的冤枉,將趙國的厚酒與魯國的薄酒調包,以貍貓換太子的方式於趙王面前奏上給楚王,楚王看到趙王送的是薄酒而大怒,誤認趙國你有厚酒不送來朝貢本大王,竟然送薄酒來,遂興兵圍攻趙國國都邯鄲,教訓趙國一下,使趙王嚇得半死。會引用此典故,是在隱喻、比喻各小國或弱國不可誤判情勢,認為傳統的主流媒體報導某人會選上,就直接押寶誰會選上的一方,因主流媒體的民意可由其少數菁英來操作,要拱誰上來,就把誰的民調捧的高高的;要拉下誰,就整天醜化他、罵他,把他鬥臭,使他的民調高起不來,只考慮到想要拱上台的後選人之利益,不會去考慮中下階層百姓的心聲,真正能反映民意的後選人,主流媒體之民調反而落後,而憨百姓又隨著民調高的在起舞,被民調牽著鼻子在走,但選舉出爐,往往就會隨傳統民調在走,真民意才是人民的心聲,不是被操控的民意,因而會跌破主流媒體、菁英或專家的眼鏡而翻盤、變天或選上了就翻臉而不認人,他愛怎麼搞就怎麼搞,既使抗爭遊行、自殺、絕食也沒有用了,也就是自討苦吃,要怪誰呢?也可比喻為敬酒不吃而吃罰酒之意。要看你從何種角度切入進去悟都可已,這就是莊子文章高明的地方,不管你怎麼解釋都對。聖人生而大盜起:假聖人一再興起在搞他們自己小團體的利益而不算違法,於學校剛畢業的學生找不到工作,眼看假聖人們在吃香喝辣,雖然氣得牙癢癢的,但也沒辦法,只好走入歧途,學習假聖人冒用檢察官之名(盜用五德)來行騙或行竊,幹一票,成功了就能吃香喝辣,不幸被抓就進去吃免錢的飯之意。所以說適度的來打擊假聖人,不能再繼續讓假聖人來做不良的示範,在會場做秀打架,會後喝酒哥倆好,演戲給選民看,每位民意代表都是超級大明星、大演員,天下才會太平(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死,息也。假聖人資五德在愚弄百姓如果不平息,大盜就不會停止(以前比較獨裁或現在比較獨裁?以獨裁炒作議題無止期,繼續炒、繼續騙),有樣學樣,社會就生病了。統、獨,藍、綠,永遠對立,非人民之福之意。不知讀者認為莊子講的故事有沒有道理?但答案就是如此,任何人也改變不了天意,也拿老天沒辦法,而天律又不能修改,如果放任這些假聖人繼續再玩下去,於媒體放言高論,且語不驚人死不休,認為天下大亂,情勢大好,既可提高收視率,又可增加廣告收入,名嘴的通告費收入荷包滿滿,為自己謀福利,製造對立而不自知,那百姓只有自求多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