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

修道能挫銳解紛,和光同塵(形就心和—不受污染,塞兌、閉門,做好榜樣給世人學習,為不生病之養生之道)。

        老子第52章: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第56章:「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養生主篇:「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全生(性)、養親、盡年」、人間世篇:「顏闔將傅衛靈公太子,而問於蘧伯玉曰:有人於此,其德天殺。與之無方,則危吾國;與之有方,則危吾身。若然者,吾奈之何?蘧伯玉曰:善哉問乎!戒之,慎之,正女身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為顛為滅,為崩為蹶;心和而出,且為聲為名,為妖為孽。彼且為嬰兒,亦與之為嬰兒;比且為無町畦;比且為無崖,亦與之為無崖。達之,入於無疵」。此三則立言及賢人與修道人對話之故事,是在闡述於處亂世時,修道人要經過被毀謗、陷害、折磨之磨練程序,磨到亮晶晶為止,才能消掉以前的業障與不良習氣(銳氣、貪求、煩惱與妄心),與世俗之人相處在一起,表面上是一同汙染,其汙染是在度化眾生,能讓其覺悟,故其心境很清凈,不受到任何汙染,不但能不被世俗污染,還能做好榜樣給世人學習,來制百毒,顯現大慈悲心(和其光,同其塵-儒學稱為:只同流不合汙),才能返回原來之真性,如不經過身、心雙重擠壓磨練,業障與不良習氣要怎麼消得了?所以於受過雙重擠壓磨練後,一不小心吐一口水洩氣,被雞吃到,連雞也死掉之苦難,走頭無路而沒有倒下來,過了有如陸戰隊天堂路之大考驗,就要感恩以前瞧不起你、打壓、糟蹋、嘲笑、排擠你的這些人(或許是前世之冤親債主),也是給世人在職場上之磨練機會,不然就無法精進,大死一翻,脫胎換骨而修成道,把前世之不好的習性(知道前世自己所幹的那些好事)所帶來之欠債還清,以後就無糾葛了,如雙方戰起來,那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學佛者稱之為:在消業障。不然還是一樣停留於流浪生死,常沉苦海,受命運支配,被折磨到死,無法修成道,永遠扯不完。於修成道後,有定性了,與凡夫生活在一起污染,但身心是不會受污染;能忍受凡夫之貪瞋痴、慢、疑,也能跟他們打成一遍,不會高高在上,惹人討厭而被排斥,但自己就是不會與凡夫一同學壞,形就心和,和光同塵,一點也不動心,不被社會大染缸所污染,而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與一般人沒兩樣,從外表看起不很起眼,像是個無三小路用(槌槌、憨憨)的人,看不出是個修道高人,這叫和光同塵。才能全身免禍、也是免於病痛之養生之道,因已修成道,最苦的生活已嚐過,最壞的結果也不過如此,覺悟了,其定力是很強的,足為世人參考。
        出生來當人,如懂得修道,早日返回真性,有修成道,積陰德,就完成來當人之目的,逍遙來人間遊玩一趟,帶著陰德回去報到,可庇蔭子孫;如不懂得修道,事事違逆天理,眼睛長在頭上看高不看低、不是用嘴巴講話,而是用用鼻孔講話,講些違背良心的話,橫材入灶,年青時拼命以生命來換取名利、金錢,年老整身都是病;如果把身體搞壞了,老年時須以金錢來換取醫藥、看護以保命時,確實很不值得。手腳皮皮剉,不良於行、插著鼻胃管,有口難言,錢存銀行,自己卻不會用,拖累子孫,雖然是活著,沒有死,那活著有什麼意義(齊物論:謂之不死,奚益)呢?回去報到時,兩手空空,什麼也沒帶走,只帶著罪惡回去,人生一輩子等於白忙一場。那要怎麼樣才能免除病痛呢?莊子教世人要緣督以為經,順著自然界的規律,保持人體督脈虛氣之暢通,以為常法(不變法則),學得緣督以為經之道,虛氣暢通,身體就不會疲勞,記憶力就不會衰退,也不會耳聾、眼花,面色紅潤,體力充沛,精神愉快,身體比年青人還行,自然不會有病痛,就不必看醫生、住院;如欲望太強,事事計較,要取實的結果,虛氣就不會通,今天這邊痠,明天那邊痛,這個病醫好了又換另一個病,經常在跑醫院、吃藥,三餐以西藥當飯來吃,七分藥,三分毒,藥吃得進去,但毒是拿不出來的,西藥吃多了,會傷腎的,吃到最後如要洗腎時,就虧大了,所以世人是要爭名、利取實,或看空名、利之身外物,老年換來整身之病痛或無病痛來安享晚年?就由世人自己來選擇,只要高興就好。老子教世人要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兌,感官之出口(即一般人所說的七竅)也。門,指欲望之門。勤,借為瘽字,指病痛也(即莊子所說的緣督以為經,督脈之虛氣不通,就會產生病痛)。塞住感官的出口,關上欲望之門,終身就不會有病痛,不必住院、看醫生。開齊兌,濟其事,終身不救。如果打開感官之門,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形、名、聲、色)而沒修道,則病痛就沒人可救得了的,不要等到得到癌症才悟出形、名、聲、色會傷身時,閻王爺已經點到名了,隨時等候要回去報到時,才想要來修道,就來不及了,要修道就要等到下一輩子了。修道可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會走修道這條路之人,事先已經被磨得亮晶晶了,有的被磨身體、生病老是醫不好、有的被磨婚姻、有的被磨事業、有的被磨家庭,嚴重的會被磨到家破人亡,卻找不到原因,磨到走投無路,散盡家財,沒有被磨倒,最後才能去修道,於被磨練,有嚐盡苦頭,已知道最壞的結果也不過如此時,則銳氣已先被磨掉,才有可能走修道這條寂寞之道路,所以修道是門相當艱苦的事業。如生活一切很如意,而想修道,沒有被磨到,去修道,只是利用假日去道場、禪寺聽人說經、論道,也只是去度度假而已,沒親自去體悟,如此輕易可得到的道理,知道了道理,如不會去珍惜,一樣也是很容易忘記,欲望沒有被磨掉,所以有修也等於沒有修,因為未嚐到苦頭,不會去珍惜。白話就是把身上的銳氣個性磨掉,將心中的心魔所滋生的紛擾給予化解掉,就不會有太強的欲望,因為已被磨過,吃過了苦頭,知道最壞的結果也不過如此,心就能靜得下來,自自然然的可調和心德之光,光芒就自然不會外漏,不會自視清高,眼睛長在頭上,看上不看下,高高在上,而瞧不起別人,處處愛計較,到處得罪人,所以就能與世俗同處,同流而不合污,與人不會太計較,就不會刻意去分彼此,這是很高的境界,一般俗人是很難辦得到的,只有修道人才辦得到的。所以繕性篇:復其初,致其明之道理必須搞清楚,就沒有這些問題,這叫玄同,因為已混同了一切,很神奇的。
        老莊子除了教人免病痛之道外,還教世人為人處世(事)之道,故事中顏闔是個賢人,蘧伯玉是個修道高人,藉兩人的對話,而道出碰到只認為別人不對而不知自己不對之刻薄的老闆、長官要如何去面對之道,知道此道理,一樣可安然與其相處,此為為人處世(事)而能免於禍患的方法。蘧伯玉認為要小心謹慎,首先要端正自己言行!形莫若就。就:聽從、順從之意。表現於外在形體的動作、言行,不如就遷就於他,讓他把你當成自己人看待;內心要有自己的定見(即有自己調和誘導的能力),自已也有妻、兒要養,不能被長官牽著鼻子走,隨時能抽身,能保持距離,避開禍患,才可策安全,這兩種方法雖然很好,但難免還是有些後遺症。就不欲入,和不欲出。所以形就而入,要遷就他,表面是要遷就,但不能遷就得太過分,他要去做壞事,你不能跟著去做壞事,外表是要跟他一起去,但中途要找個理由開溜,給他知道你是他自己的人就好了,他要去賺黑錢或不義之財,你就不會去羨慕而保持自己的真性;心和而出,內心順從也不能太明顯相待。如果外在的遷就太過分了,會喪失自己的立場,本來要同流不合污,如果也跟著他同進去,就變成同流合污,沒有修,本來可同化人,同流不合污的心性反而被同化,就必定失敗。如果內在順從的真心相待太明顯時,自己很可能會被認為功高震主,想獲得名利以取代老闆、長官的地位,是會被炒魷魚的。最好的方法是如果他表現像孩子脾氣,你就隨著以孩子脾氣相伴,如果他像無威儀,無拘無束,很隨便(散形)的人,你就以無威儀、無拘無束、隨便(散形),來投其所好。能夠這樣,就不會有任何後遺症,於亂世中一樣能活得好好的,不會有禍患。
        這一、二年,天下已夠亂了,是非、正邪、善惡已經顛倒了,已搞到不倫不類、無陰無陽、不男不女,天地也已反覆了,社會上不斷的殺人分屍,酒駕、販毒、吸毒、車禍撞死人、詐騙、因廢除、反廢除死刑之爭議懸而未解,給世人造成錯誤之認知,殺死一、二個人沒關係,只要說後悔,可教化,也不會判死刑,故命案一件比一件大條,於此亂世中,要能免禍,也只有修道才能避開禍端,老莊已將無形之道在主宰一切萬物之道,以說故事的方式間接告知了世人,最終由世人決定修或不修?也無強制力。有修道就懂得人不可能勝天的道理,退休金是在職人員政府依法於其薪水中扣除一定金額,於退休時供其養老之用,是憲法及法律所規定,不管你同不同意都必須強制扣繳,政府是保險人,在職人員是被保險人,於退休時,保險公司就必須付退休金,如認為退休金領太多會拖垮財政,就要修法提高保費或降低退休金請領成數來解決,不能以非我族群就去製造階級鬥爭溯及既往,以無情的方式去大砍政府興建高速公路時向阿拉伯舉債,無力還債,先向軍公教人員借款來還債,而未支付利息給人家,而約定於其退休時,政府所積欠的錢,於其退休時由政府編列預算按月還18%的利息,怎麼政府會毀約背信,賴帳說不給就不給?就如同參加人壽保險,被保險人辛苦繳了幾十年的保險金,期滿時保險公司可不必經被保險人同意,就以公司業績不好為理由,主動砍其滿期金,會不會被告呢?縱然政府有武力及大法官不解釋法律是否違憲來當後盾,但民怨造成又不退去時,就有形影相隨之問題存在,如把砍掉的退休金移作治水預算,也要老天同意啊!老天如果不同意,治水預算分配越多的地方,炸彈雨就下得越大,越淹水,水怎麼治都沒有用,則對退休人員及老天,二邊都不討好,就會變成天怒人怨的…,其它事項則類推適用。只要當權者及選民高興就好,違逆自然,以為人可勝天的結果,就會吃到苦頭的,道理就是如此。不然,往後之三年內,問題會更多,皮就要繃緊一點,天災、傳染病毒,一次比一次嚴重,尤其庚子年會很麻煩的,當問題到來時,怪誰都沒有用,要怪世人為什麼要違逆自然、倫理道德?眼中還有沒有老天存在?而自做聰明呢?願大家平安!


2018年8月3日 星期五

統治者心性出問題,帶頭作偽,是導致百姓走向犯罪道路之根源(政治凌駕司法),人民須知天下猶是也是道理。

        則陽篇:「柏矩學於老聃,曰:請之天下遊。老聃曰:已矣!天下猶是也。又請之,老聃曰:汝將何始?曰:始於齊。至齊,見辜人焉,推而強之,解朝服而幕之,號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菑,子獨先離之!曰:莫為盜,莫為殺人?榮辱立,然後覩所病;貨財聚,然後覩所爭。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爭,窮困人之身,使無休時,欲無至此,得乎!」、胠篋篇:「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義生焉。」、盜跖篇「:小盜者拘,大盜者為諸侯,諸侯之門,義士存焉…誰惡誰美,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此三則故事,道盡世上之所以會出現盜賊,就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那些勝者自稱為聖人、聖智的統治者自己造成的,統治者心性出了問題,帶頭作偽,能騙就騙,想怎麼搞就怎麼搞,為犯罪之根源,但一點事也沒有;百姓效法作偽,就要抓去關起來之無奈,也只能安之若命,不然我已選上了,要怎麼辦呢?淡水河、台灣海峽、太平洋也沒加蓋,如不高興,隨時都可以去跳啊!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區別在於此,歷代皆然,此為老百姓之悲哀!
       老子的徒弟柏矩說:請老師准他到天下各地玩一玩。老聃說:算了吧!天下各地都是一樣的。柏矩再次請老師准他出去走走,老聃說:你要先去那裏?柏矩說:先去齊國。他到了齊國,看見一具受刑示眾之屍體,他就把屍體擺正,讓他正卧,再脫下他自己所穿的官吏衣服將其覆蓋,然後喊著老天爺而痛哭,說:你啊!你啊!天下有大難,你偏偏先遭殃(離,罹也),你遭到斬首示眾,是因為竊盜呢,還是因為殺人呢?統治者(居上位者)不能忘榮辱,然後老百姓也學會不忘榮辱了,就會看到弊病(即逍遙遊之: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竟、老子地28章之:知其榮,守其辱);統治者喜好積聚貨財,然後老百姓也學會了,就紛紛往貨財而爭。現今之統治者(居高位者)立於榮辱之上,處於貨財之中,以名利困擾百姓,使之永遠不得安寧,想不要遭受到斬首示眾,有此可能嗎?
        中國歷史中,不管是那個朝代,那個國王、皇帝出現,不管是靠武力、軍事、宮廷鬥爭、選舉而取得政權,都是有一批人為其效忠、賣命,合力取得政權,再分官封爵,這就是政治,政治學者說的比較文雅,將政治說成是一群利益相同之集合團體。取得政權後,軍隊、警察、特務、法院都掌控在其手裏,百姓都必須要聽他們的話,不聽話或造反時,就會被抓去關起來,是不是貪污?有沒有違法?統治者說了算數,檢察官、法官也要聽統治者的話,不聽話,一樣是會被調去離島吃海產的,故事之意境是在說明這些政治現實。不然人家那麼賣命在選舉,用盡各種手段,有大金主及政治獻金主,出錢投資並押寶,就是為了能將來選贏押對寶而獲得一些政治利益,沒有做此投資,就無法得到此種利益,選贏了,整碗捧去,選輸了,摸摸鼻子走人,講什麼話都沒有用。年輕一輩,不可傻乎乎,必須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能判斷出什麼可以學?什麼不可以學?看到這些政治人物、國會議員、民意代表都是在騙選票保台灣,也想學騙術來當詐騙集團,以此為業求生活,但被捉到,一定會被送去土城看守所深造的。雖然心中會憤憤不平,認為政治人物或政客、政治騙子才是最大的詐騙集團,他們騙就沒有事,我們只是當個車手領錢、打打電話騙一些錢來過生活,只是小小的詐騙集團,騙的錢也沒政治人物那麼多,也是為了要顧肚子啊!但就要被關起來。是因為年輕一輩不懂得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選舉舞弊);小盜者拘,大盜者為諸侯(小案大辦-殺雞儆猴、大案小辦-家醜不外揚)這二個故事的道理,才會有禍患之發生,知道了統治者在位時不管如何橫行霸道,因有刑事免責權,居高位者有政黨庇佑,只能等到選民以選票請下台,受清算才能追究其刑事責任;老百姓要叫誰庇佑啊?有此判斷力就能保身、全性、養親、盡年,盡管政治人物對百姓如何進行思想改造、洗腦,聽歸聽,自己必須要有自己的中心思想及判斷力,不然會連怎麼死的也不知道,人家做壞事就沒事,你一做壞事就有事,但多行不義必自斃,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所以政治人物怎麼貪污?百姓不必眼紅,因為超票是流動的,只是輪流跑到不同人的口袋而已,回去報到時也帶不走,所以不必眼紅,其道理在此;下台被抓去關,百姓也不必同情,這是因果報應。則陽篇、盜跖篇、胠篋篇所寫的這些故事,必須要懂得其道理才行。
        小盜者拘,大盜者為諸侯。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文義上是當個小偷就要被抓去關起來,當大盜竊取政權可在地方當諸侯,可搞都市計畫變更圖利,反正我就是要變更,妳要去喝農藥自殺、墬河、墬海是你家的事,我可開推土機利用清晨去將你快要收割的稻田鏟平,管妳同意不同意?也可趁你去抗爭不在家時,給你偷拆房子,還認為是天賜良機,在位時所作所為都對,但垮臺時,什麼都變成不對了,新政府還要把被拆的房子蓋回來還給老百姓,由此就可應證前後的統治者講的話都對,拆也對;建也對。對與不對,都對。沒一定標準,法律是由執政者在解釋,並不是由在野者或百姓在解釋。諸侯的意境是在比喻中央及地方之首長及大小官吏,統治者可小案大辦,以顯現出維護國家法令,才能成為民主法制國家;但如果顏色不對,只要說出不中肯或統治者不想聽的話出來,就可於媒體先公審,或先停職,送懲戒再說;也可大案小辦,先將你鬥臭;冒貸、詐貸案,大至能動搖國本或影響國安之層級,人民的聲音是要統治者嚴辦不法,但牽涉到政治現實,表面上剛開始嚴辦時動作很大,要辦給百姓看,到最後雷聲大,雨點少,辦到變成不了了之,百姓雖然氣死也沒有用,道理就在此。莊子有先見之明,於幾千年前就把這些道理,以說故事之方式告知世人了,到現在還是為不變之法則。凡事都是一體之兩面,你可說政治不能干預體育,是沒有錯;但利用體育賽事在搞正名,是否政治干預體育?不管怎麼說,政治人物或大官,有二可口,百姓只有一個口,所以老祖先有明訓,民不與官鬥,更不可與統治者鬥,不然到最後,不明不白,就死去了,那又能如何?誰在位,誰講的話就對,在野,怎麼講都不對。你也可說要維護憲法及法律,法律不能說改就改,政府不能沒有誠信;但統治者卻可說是以前的法律不合理,不為選民所接受,政權才會輪替,既然新政府接受選民所託付,對以前不合理的法律當然要大力改革,怎麼可將改革說成是政治鬥爭呢?那到底是以前的統治者對,還是現在的統治者對?如果是以前的對,怎麼會失去政權呢?如果是現在的對,怎麼抗爭會如影隨形呢?這就是莊子則陽篇、盜跖篇、胠篋篇故事之意境,不論到那個國家,老百姓永遠只有被管的份,所以老聃才會說:算了吧!天下都是一樣的(天下猶是也),何須出遊?這句話。世人須好好體悟故事中之這些道理,反正政治就是這麼一回事啦!不管誰當家執政,百姓都是要繳稅的,一欠稅就要被追繳、不繳,就會被移送法院強制執行,不可能說我支持那個顏色,他選上了,我就不必繳稅?所以誰當家都是以名利、財貨(稅收)列為優先考慮的,知道此道理,才不會惹禍上身,必竟人間社會之黑暗面,五花八門,要如何應付這些複雜的社會現實,才能度過艱難之人生,這些道理是門頗深之學問,知道這些道理,日頭赤燄燄,隨人顧生命。過得了關就沒事,過不了關就回去報到,知道了此道理,雖然是處於亂世中,也能安然度過,此為免除禍患之道。莊子所說的每一節故事,意境都很高深,有空多多去體悟其道理,人生會無比的快活,於未曾聽過莊子所說的故事榮辱之意境前,世人還有理由推說不知此道理,情尤可原諒,但知道其道理了,還把他當成鬼話連篇,不值一信,故事事向錢看,乃認為有錢最好,不考慮道德層面也沒關係,沒有做,沒試試看,也不曉得,也就不能應驗,那就高興怎麼做就怎麼做,先做了、試試看再說吧!當問題到來時,才後悔說早知如此就不該如此做,為時已遲了,世上什麼藥都有,只缺一種後悔藥研發不出來。當參考也不錯,願大家都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