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6日 星期三

是火車撞到人或人撞到火車(如何分辨似是而非之言論)?

        齊物論:「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是以無有為有。無有為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吾聞諸夫子:聖人不從事於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無謂有謂,有謂無謂,而遊乎塵垢之外。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為奚若?長梧子曰:是黃帝之所聽熒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鴞炙。」、人間世篇:「孔子適楚,楚狂接輿遊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也」。此三則立言是在闡述世人只想攀緣大道(求佛、學佛),想求名相。卻不知真正修道、學佛者是要離名相,才能反回性德,去分辨似是而非、正邪之性與相。未離名相,將假的當成真的,而去混淆視聽,迷惑顛倒,帶風向毁滅價值觀念,教壞囝仔大小之言論,雖能滿足欲望了,但此不正之念頭一產生,自己這一代上樑不正,下一代之下樑就會跟著歪,衝擊到下一代之造業不正念頭言論不能。須知道道是一體的,死生、真心,妄心,止水(靜水)也是一體的,所以什麼事都要談條件,造就出一些無謂之仇殺、冤枉事件,把社會秩序搞亂了,誰應負責?只要能將錯誤之觀念轉正,就能由邪念轉為正念,回復到清靜自然之本性,就可避開災難。也就是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之道理,自己召引而來的。

        今日適越而昔至,講時間、空間是個抽象概念,並無一定標準。於109年7月1日之:通於一而萬事畢一文已闡述過,於此不再贅述,讀者可自行點閱。本文是為闡述瞿鵲子與長梧子對話之意境,須將前文引入,才能連貫起來,合先說明。瞿鵲子、長梧子為故事中假託之名,演孔夫子學生、莊子的角色,兩人對於修道層級、境界不同,沒修成道之凡夫剛想要修道,就急於知道妙道的道理(即台灣諺語:吃緊弄破碗)的對話內容,主角名字是故事名字,並非真實之人名,不可信以為真。不同時代出生的人,都會受到不同時代政治因素之影想,有喜劇也有悲劇,如國共內戰 ,國軍邊打邊逃,逃了二萬八千公里,逃到台灣避難,有多少家庭妻離子散?才有「我現在要出爭」之這首愛國歌曲;日據時代世界大戰,台灣兵被徵召至南洋當軍伕打戰,很多人去當炮灰回不來,讓家庭破碎,獨留妻兒守空閨。才有一首:「望你早歸」之思夫悲歌。孔子之時代也有悲情,如人間世篇:孔子適楚,楚狂接輿遊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也。感嘆怎麼會那麼衰小,是於亂世才來出生當人!為什麼不是在太平世才來出生當人之無奈。現代有現代之悲情,核四蓋不蓋?建建又停停,建好了又封存;又有統、獨之爭 ,台灣人的祖先是中國人?日本人?美國人?整天忙於統一及獨立建國,去中國化、改課綱、親美日化,政策不能連貫,反反覆覆,變來變去,槍械、毒品泛濫正事不辦,都忙於內耗、內鬥,浪費掉多少預算?所影響的是下一代的子孫能否過著正常人的生活?人民之中心思想為何?思想健康純正,身體就會好;思想不健康,妄想心一堆,整天胡思亂想,身體怎麼會健康呢?同理,思想純正的人,身體健康,不必吃藥;整天靠吃藥進補的人,思想就不純正的。不純正,就有妄想,有妄想就有煩惱,有煩惱就有牽掛,憂愁、痛苦…等等之問題就一大堆,到老的時候身體怎麼會好呢?不整身都是病,那才是奇怪的;價值觀念錯亂,上樑不正,下樑就跟著歪,下一代之子弟沒中心思想,國家認同呈現兩極化,如同浮萍長在水上,隨風飄逸,六神無主,去找刺激來麻醉自己,不但是人格會分裂,連精神也會分裂,才有精神病殺死人要判死刑或無罪之爭議。是乎?非乎?現在年輕人的薪水與三十年前的薪水相同,物價又高漲,迫使年輕人不敢結婚、不想生育、要想生小孩非得要父母親都要上班才有能力養小孩,年輕人日子越來越難過,如果沒內耗,把以前所浪費掉的預算省下來,用來獎勵生育,薪水就會提高,年輕父母才有能力養家,不然年輕人的壓力會日增,未來日子必會越來越難過,生活也會越不快樂,也是悲歌!?

        瞿鵲子(演孔子學生的角色)問長梧子(隱喻演莊子本人的角色),我聽孔夫子(夫子)說過:聖人不追逐於外物之俗事,不貪圖利益,不違逆於天理而去做不利於人、己之不對的壞事,會以自然的方式應之(所以無利也無害),不喜歡妄求(不會有肖想心,該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強求而來,反而害己之意),不攀緣大道(學佛者稱佛法),不刻意去求道,沒有行道之痕跡,一切順其自然(隨緣)。有攀緣的想法,就會虛偽。無謂有謂,有謂無謂:沒有說等於有說,有說等於沒有說(道法、佛法無邊,只能意會、體悟,不可言傳,即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之意。寓言篇第1節則說成:言無言,終身言,未嘗言;終身不言,未嘗不言),一切以心電感應得知(即易經之感而遂通),而逍遙遊乎三界(塵垢)之外,孔夫子以為是無稽之談,無邊際之話,而我卻認為是有領悟(行也)到道的妙理才能有的表現(作為),不知你(長梧子)認為如何呢?長梧子說:這番話連黃帝聽了都會感到迷惑,孔夫子又怎麼能明白呢?而且你的心未免操之過急(大早計),才看到雞蛋就想要知道小雞的父親(時夜:公雞)是誰?才看到彈弓,就想到有烤鳥肉(鴞炙)可吃(台灣諺語為:吃緊弄破碗、毋捌做著乾家搦搦剉)。要知道妙道之行之道理、原理,依養生主篇第3節、在宥篇第4節、天運篇第8節、列禦寇篇第3節所載,最快也要修19年才能修成道,修3年、12年也是無法修成道的,這些高深的道理有如波浪理論,止(靜)水與波浪是一體的,有波浪時是看不到止水(靜水)的,沒有波浪時,靜水就出現了。總不能為了要看到止水(靜水)而把波浪拿掉,波浪一拿掉,水也沒有了,要去那裏看靜水呢?道是一體的、死生也是一體的(德充符第4節、大宗師第6節)理論,不是凡夫或初學道(佛)者所能了解的,知道了道是一體的、真心與妄心,是一不是二,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浪,要有能力將波浪拉大範圍,使波浪減小,沒波浪了,水就平了,天下就平靜了,人生就不會相爭的了。

        今日適越而昔至,今天去越國,理論上是明天才會到達。而借時差來自圓其說,也不無其道理在,但就是變成把話顛倒講了,將沒有的事說成有,是會讓人不能理解的。與名嘴、網軍之帶風向,搞成似是而非,外國人入境要不要普篩?想以媒體帶風向來影響輿論,將不確定性來決定輿論走向,就如同火車是在軌道上司機依ATS自動控制號誌系統在操作行駛,行人或車輛不遵守交通規則去闖平交道,火車煞車不及,撞上行人或車輛時,媒體第一時間的報導就是火車撞到人或火車撞到汽車、貨車,觀眾第一感覺就跟著認為是火車撞到人或撞到汽機車。古人對於去撞火車自殺,稱為:舉火車輪。火車是在軌道行駛,不可能駛到平交道時突然脫軌,衝出軌道跑去撞正在等待火車通過之行人或汽機車,如把話顛倒說成是火車撞到人、車,豈非司機於發現有人、車闖入平交道時必須緊急煞車到不能撞到人、車,而讓火車翻覆?而不顧火車上乘客之生命安全才對?衡量公益大於私益之原則,司機當然要緊急煞車,但總不能以火車不能撞到人、車,須緊急煞車而讓火車翻覆。如有緊急煞車的處置,煞到停止時,火車還撞到人,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如硬說成是火車撞到人、車,同樣是不可理喻的,此種說法與今是適越而昔至之似是而非之說法相同,一樣是讓人無法理解的,那到底是火車撞到人、車,還是人、車跑去撞火車呢?如能依天下篇第9節成:說今日適越而昔來,則問題就連環而解,不會因似是而非產生迷惑之道理相同。名利會讓人沖昏了頭,權力很好用,可以救人,也可以逼死人的,就要看掌權人的欲望來決定,利益眾生不為私,則為善;利益於黨,不能利益於百姓,為私,則為惡。既然於亂世中出生來當人,就要有心理準備,對於如何於亂世中求生存,而又不會傷害到自己,只有修道(學佛),於日常生活污染之環境中學清靜(淨)心,於極不平等中學平等心,於有超過19年,把大道之道理,為人、處事、接物之原理、原則搞通,有顆清靜(淨)的心就可辨別是非、善惡、正邪之能力,不被外在環境所誘惑而迷惑顛倒,覺悟了,才不致不會分辨而被人牽著鼻子走,被騙、被賣了還不知道,又很高興的替人家在數鈔票,豈不哀哉!如無此判斷力,死生、福禍、得失又是無常(秋水篇第3節),而人生又決戰於晚年(刻意篇第3節、第9節、繕性篇第3節),到老時百病纏身,才發覺不對勁,才想要來懺悔,則已太遲了,也不是辦法的。尤其是為人父母的,要以身作則,作個好榜樣給自己的兒女學習(行不言之教-身教重於言教),不能讓小孩走到邪路,如發現自己的小孩行為、舉止與正常人有異時,應即時予以關心,將其導入正路,不能只顧賺錢,放任小孩在外鬼混,而將責任推給學校沒教好、結交到社會壞朋友,小孩才會變壞,都是別人的不對,為人父母的一點責任也沒有,那社會生病就步入膏肓,正常人與不正常人之比例相差懸殊時就很難醫治了。關鍵只在於觀念之「迷」與「覺」,一字之差而已,念頭一轉正,才能解決問題的。願人人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