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

會污染到子孫心靈的錢(租借執照之黑心錢)要不要賺(貪)、政治獻金應存在或廢止?

會污染到子孫心靈的錢(租借執照之黑心錢)要不要賺()、政治獻金應存在或廢止
        莊子達生篇:「祝宗人元(玄)端以臨牢筴,說彘曰:汝奚惡死?吾將三月豢汝,七日戒,三日齋,藉白茅,加汝肩尻乎雕爼之上,則汝為之乎?為彘謀,曰不如食以慷糟而錯之牢筴之中。自為謀,則苟生有軒冕之尊,死得於楯之上,聚僂之中則為之。為彘謀則去之,自為謀則取之,所異彘者何也?」。祝宗人:主祭官也。元端:元通玄,黑色也。主祭官穿黑色祭祀禮服。臨:走近。牢筴:有欄杆之豬舍也。豢:豢養也。齋:齋戒也。藉:襯墊。肩:前腿的根部。尻:臀部。俎:豬公架。錯:通措字:放置也。腞楯:現代之靈車也。聚僂:棺材也。古時候祭祀時要殺豬公祭神,豬公要送去屠宰前,主祭官會穿黑色祭祀禮服先到豬棚、寮對要捉去宰的豬公說:你為什麼要怕死?我再把你餵肥三個月,為你守戒七天,作齋三天,主祭位置替你鋪白茅草會很潔淨,把你的兩肩與臀放在雕滿紋飾之豬公架上,嘴還給你咬個鳳梨,給人觀賞,這樣你願意嗎?如果為豬的利益打算,人們會說那不如放置在豬棚、寮裏餵他餿水。如果為自己利益設想,有生之年能享受榮華富貴,先賺錢享受再說,死後能裝在棺材內,房仲在靈車上與當豬公成祭品,供人觀賞也無所謂(隱喻:縱然是賺黑心錢被抓去關也無所謂)。為豬設想,人們會為豬拒絕當祭品。為自己設想,卻同意這麼做。替豬與替自己的設想為什麼會不一樣?為迷惑顛倒,非達生之性也。文言文解釋為白話文,意思大概如此。
        此故事之意境是在說明世人可不可以貪圖富貴、不勞而獲、唯利是圖?人難免有私心,人不自私,也是怪怪的。與養生主篇之:為惡無近刑之義相同,必要之小惡,不會抓去關,是社會所容許的。人自私,只會被人批評,總不會因自私而被抓去關起來吧!但賺錢超越法律所劃之紅線就變成為貪,那就會被抓去關起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學校老師也有教啊!天下事沒有絕對的對,也沒有絕對的不對,差別在於每人之生辰八字之不同所產生之不同之價值觀念所致。做生意的商人是在以賺錢為目的,但要花腦筋、出資本才有可能賺到錢,不可能不勞而穫,生意人為什麼不請你或我去喝花酒,為什麼不拿錢給你或我?因為沒有利用之目的,所以喝花酒、送錢,都會找掌權之官員,目的是希望他們能高抬貴手,他所花的錢才有代價,能省一點成本支出,好多賺一點錢,真正上道之生意人做生意,只怕官員不開口,那就不好辦事,只要開口,你要甚麼他就給甚麼,上道之官員,他吃你、拿你多少?他心裏有數,至少都會加幾倍的錢給你賺回去,如此盡在不言中,而你濃我濃,有錢大家賺。例如印股票換鈔票,專業人員出租執照讓非專業人員在執行專業人員之職務,才有地下會計師、建築師、技師、藥師,作假帳簽證幫業者逃稅、公共工程偷工減料,於樑柱塞油桶、保麗龍,興建中倒塌,或於地震中倒塌造成人命之死傷、承包醫療廢棄物、工程廢棄土,沒處理,趁夜間沒人看見,載去埋在新建道路、公園、運動場公共工程之地底下。將廢土、清潔土方清運,都不必支出成本,而兩邊都有錢賺,一魚二吃,是無本生意,錢很好賺,但危害到公共利益,這些錢該不該賺?該不該給(行賄)?該不該收(驗收放水-貪瀆)?如果是一般的社會交際,生意人也要精打細算,如果涉及不法,雙方所賺的錢就會影響到子孫之心靈,地下建築師、會計師租借執照,違害工程品質、幫忙逃漏稅…等等,所引申出來之政治獻金、官商勾結問題,依形影相隨、福禍無常之原理,老天看得很清楚的,於冥冥中在運轉,最終都會產生因果報應問題,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還會以為神不知鬼不覺,認為手法很高明,此故事就是在說明此道理。
        故事中用在考慮豬之遭遇時,人都知道與其成為貢品,不如吃餿水,不要吃得太肥,才不會當成豬公被當成祭品。用在考慮到人的際遇時,想貪求榮華富貴,因當局者迷,與其生活過得不好,不如主動選擇吃好一點,先享受再說,當成祭品也無所謂。與不孝子自己不知自己是不孝子,不願自己成為不孝子,還會主動勸晚輩做人兒女要孝順父母之道理相同,與當官有機會就貪,吃、喝、嫖、賭樣樣都來,養小三、小四當白手套,住半買半相送的招待所,先享受再說,大不了被上銬抓去關或被槍斃也是一死,人總是會死的,只是早死晚死而已,何況現在貪污是很少在判死刑的,關幾年就出來了,藏在外面的錢可以慢慢享受,如果不貪以後就沒有享受之機會,就像豬吃餿水是不會長成豬公,要特別餵食、吃好、睡好,才能當成豬公之故事一樣。人到了無恥,則天下無敵!?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凡與老百姓做生意有接觸的單位,掌都市計劃變更生殺大權之單位,掌有行政解釋權,相鄰之店家相同事實之營業行為,有的解釋為違法使用,有的解釋為合法使用,是否與有無朝貢有關?則不得而知。既可解釋為白,也可解釋為黑,可以、不可以?都是官員在解釋、官員說的才算數。馬路要開在你家或我家門前?路要規劃為直線或斜線?公園要設在那裡?那裡要規劃為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也是官員說的才算數。傻乎乎的官員不知上級在玩何種政治獻金之把戲,想清高,要傾聽百姓的意見,會無緣無故被升官,升到別的單位,或調去阿里山觀風景、去外島吃海產,如要聽話一點,腳倉又會不乾靜,要怎麼辦才不會同流合污呢?就要讀莊子人間世篇各節之故事才能化解。
        從北部到中部各縣市所發生之貪瀆案幾乎都與都市計劃、違法徵收、測量鑑界、公共工程驗收案件、包娼、包賭、賭博性電動玩具店有關,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其長官事先都不知情?也無預防措施?案發後也都感覺很委屈,與為彘謀則去之,自為謀則取之之故事相同,貪瀆的真正問題出在政治獻金,而為什麼要制定政治獻金法成為合法的貪污而不廢止?讀者可依此故事慢慢去體悟,即可推知其答案!最後什麼也帶不走,這也就是人生。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物物而不物於物-要能利用錢,不能被錢所利用、不要出租專門職業人員執照(有福而不享福,才是真享福;先享福,後受苦)。

物物而不物於物-要能利用錢,不能被錢所利用、不要出租專門職業人員執照(有福而不享福,才是真享福;先享福,後受苦)。
        知北遊篇:「聖人處物不傷物。不傷物者,物亦不能傷也。唯無所傷者,為能與人相將迎。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樂未畢也,哀又繼之。哀樂之來,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為物逆旅耳!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能能而不能所不能。無知無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夫務免夫人之所不免者,豈不亦悲哉!至言去言,至為去為。齊知之所知,則淺矣。」、徐无鬼篇:「吾未嘗為牧而牂生於奧,未嘗好田而鶉生於宎,若勿怪,何邪?」。莊子文辭之造詣,天下無人可與其相媲美,可謂前無古人,而後無來者。與今之一般人之文辭與司法官、律師、法學博士之文辭二相比較,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即知其國學造詣之高下之原理相同,題目之物物而不物於物僅七個字,其含意就足以以白話文寫一篇文章才能表達出此七個字之意思。第一個物字解釋為利用、第二個物字解釋為錢財、第三個不物於物解釋為不被錢財所利用,即俗話所說之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或不要被錢所利用之意也。此等立言是在闡述邪不勝正,於亂世中,與邪魔共處求生活,要有能力去影響邪魔,讓邪魔改邪歸正,自己不受邪魔影響,則邪魔也會尊重你的;如心不定,反而被邪魔(鈔票、名利、權勢)影響,改正歸邪,被邪魔(身外物)牽著鼻子走,則連邪魔也會瞧不起你的。要節儉、惜福,有福而不享福,才是真享福,留點福讓子孫享,以庇蔭子孫,須知出租專門職業人員執照錢很好賺,執照租人有一份薪水,本身又可在公營事業機構、公家機關、財團法人上班,有二份薪水可領,沒事時錢領得爽的很(先享福),但一出事,執照會被吊銷、財產會被扣押,嚴重一點,有造成公共危險時,還要去土城看守所深造、進修,後悔也來不及了(後受苦),福份享受盡了,禍害即隨後跟隨而來(先享福,後受苦),是不好玩的。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富不過三代的這句話,賺錢超越道德紅線,就會生出不肖子孫來敗家,古富人為富不仁,但至少還有讀一些聖賢書,勉強還可撐三代;今人則不然,不但不讀聖賢書,還認為聖賢書的觀念LKK,趕不上時代潮流,滿腦袋裡都是在想錢,讓果報不必等到三代,已自動進化到不到三十年就顯現出來毀滅掉富豪家族。所以世人不能認為有錢可賺就好,有錢就可住豪宅、開超跑、開私人飛機,盡量享受,有錢也要身體健康才行,不能違背道德、自然法則,如所取得的錢是黑心或不義之財、養小三、紅杏出牆,忘了由簡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之古訓,胡搞瞎搞,則災難隨後而跟著來,所以不能太貪,要守誠信,預留一些福份給子孫,才能庇蔭子孫。最讓人垢病的事,是主管機關只管理醫師、律師,不能租牌當密醫、司法黃牛,醫院、診所、律師事務所的負責人必須要具有醫師、律師資格才能擔任,藥房之藥劑師也不管。放任無建築師資格的人,只要有錢(一定資本額),即可開建設公司蓋房子、承攬營建工程,有無租借建築師、技師牌照在所不問,老闆只負責賺錢,出事時由專門職業人員負責,爽得很,才有地下室連續壁深度、厚度、鋼筋水泥不足,偷工減料,蓋房子挖地下室造成鄰房龜裂,層出不窮的損鄰事件發生,政府也不管,受害的是老百姓,受惠的是有政治獻金可拿的政客、國會及地方議員;也可租會計師執照開業,作假帳簽證,才有那麼多上市、上櫃公司,只要有會計師簽證就好,政府也不管是地上或地下會計師,就如同老百姓都知道那邊有新開設的八大行業、賭場,但只有管區警察不知道之道理是相同的,這些賺取不義之財者,人生結局都不會太好的,都是被錢所利用(物於物),最終都會殃及子孫,這是要修道層級很高的人才能知道此道理的,一般人是只知道錢,有錢可賺就好,管你義、不義,有、無道德,只要選舉時提供些政治獻金,就可保平安,相安無事,黑、白,官商共治,生活好過得很,所以政治獻金是貪腐之根源,黨、政高層如沉迷於政治獻金,而不去處理此亂源之問題,所造作之罪孽,都會顯現於人生晚年之結局,是很可怕的。
        聖人指修道高人與萬物相處而不傷萬物,不傷萬物之人,萬物也不會傷害他,就是因為不會傷害萬物,才能與人相往來,自己也不會有所傷。一有所傷,則福禍就跟著來,俗人整天羨慕別人有山地有田園、別墅,很快樂的追逐錢財想買山地、田園、別墅,但快樂還沒追逐完成,家中不幸又跟隨而來,悲哀與快樂之來臨,一般人是無法推卸的,離去時也一樣是無法阻止的(不能相將迎,將:送也、阻擋也。迎:迎接-見繕性篇:物(指身體、身外之物)之儻來(忽然來),寄者也。寄,暫時寄在你那裡保管,最後都要還給老天的。寄之,其來不可圉,其去不可止。白話為:對過去不留戀、對未來不期待,即佛家所言之:三心不可得-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可得)。可悲啊!世人只不過在人生旅程逆境中想追逐錢財來滿足物慾罷了!世間事本來是要順勢而為,為何要違反自然逆向操做!只想賺錢,不顧人情義理,只知道自己命苦,卻不知道命苦是活在幸福之中,要做可以做的事,不能做不能做的事,甚麼錢可以賺,甚麼錢不可以賺,要能做出判斷。亦即在比喻天下窮人一大堆,只是自己沒看到而已,卻以為只有自己是窮人、命苦之意。無所知,認真做份內事,這是做人的本份,想逾越做人的本份做缺德事,賺黑心錢,於逆境中來滿足人生之物慾,不是很悲哀嗎!最有用的話是不要說話,不會得罪人,最有作為是不要違反自然(無為)。與至譽無譽、至樂無樂之原理同。天下事,俗人不知道的多得很,凡人未修道也一樣與修道人一樣想知道一切,實在太醜陋了。意謂世人所修的道是正道還是邪道(修鈔票) ,修到成邪魔,最終被魔給綁架而不自知之謂也。就如同媒體是第四權,以中立立場來監督執政者,變成正邪、是非、善惡迷惑顛倒,變成整天都在評論在野黨,是否為名利、鈔票、政治獻金在作怪,被邪魔所綁架,物於物?讀者青出於藍,可思考之!所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即吾未嘗為牧而牂生於奧(西南角),未嘗好田而鶉生於宎(東南角),我沒有養羊,而房子西南方會有羊出現,我沒有在打獵,而房子東南角卻有鶉鳥出現,你不會覺得很奇怪嗎?是在比喻商人只怕官員不拿錢、喝花酒,只要拿了錢,去喝花酒那就好辦事了,就可掐住官員的喉嚨,為什麼商人不拿錢給你和我,而要拿給官員呢?拿錢給你和我當然就沒有對價關係,商人不會那麼傻吧!那拿錢給官員則為有所圖,當然有對價關係,就會被商人牽著鼻子走,官員也不敢吭聲,最後死在商人手中之意。
        錢財為身外之物,莊子稱為外物,人要能利用錢,不能被錢所利用,不論是在印股票來換鈔票、開賭場、簽樂透、炒地皮、炒房、炒股票、包工程偷工減料、非法增加徵收農地變更都市計畫以獲取選舉經費、販毒、走私、賺黑心錢、拉皮條、詐騙、搶奪、坑殺他人、當官耍官威在整老百姓、專業人員出賣靈魂,把執照出租給非專業人員之借牌營業,才有地下會計師在作假帳簽證逃稅,賺取不法利益。建築師、技師執照出租給營造業,讓非專業人員來從事專業人員職務,才會有興建中之公共工程倒塌,蓋好的房子遇到地震就倒塌,造成人命之死傷,藥劑師、醫師、律師出租執照,賺取不該賺的錢,讓租牌照人員在營利…等等,價值觀顛倒了,雖害死一堆人,此種錢一樣都有人在賺,主管機關也不管,就讓這些專業人員賺取出租牌照費,由租牌照之非專業人員冒充專業人員在危害公共利益,主管機關為什麼不管?是否在包庇?從事魚幫水,水幫魚之不法勾當?不要以為此種價值觀顛倒在賺錢之行為沒人知道,可是老天看得清清楚楚的,關鍵在於於此種錢應不應該賺?賺了會不會污染到子孫之心靈,而影響到其身心發展?如此而已!這才是真正問題所在。到老回去時一樣東西也是帶不走,只留給子孫臭名,並無法庇蔭子孫而已。嬰兒一出生,一生之四柱八字命已註定,而子女之命運是拜子女之阿公所賜,變也變不了,阿公行得正,孫子的命就會好命,人之一生中有順境也有逆境,當碰到逆境時要如何化解?唯有以寂然之心充實精神欲望以彌補物質欲望之不足,不可走入邪徒,更不可羨慕別人有錢,開名車、住帝寶,否則會出事的,有錢也要身體健康才能花得到錢,有錢但須請外勞來看護、坐輪椅、插管,望錢興嘆在流眼淚也不是辦法,小孩不乖到處闖禍,是要怪誰呢?是父母親之觀念偏差或學校老師沒教好呢?老師合理適當的體罰學生,家長會不會去告老師或找民意代表開記者會譴責老師呢?殺人犯有人權,不能判死刑,被殺者沒人權?
        現代正面臨少子化趨勢之社會,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錢人之子女要上建中、北一女才公平,由窮人家之子女來讀就不公平,固為人之常情,以後長大每人都可當市長、當總統?雖無可厚非,而面臨12年國教教改之遊戲規則,作文分數之比重增加,孩子能否上明星學校,作文一科就會一試影響到其填志願之學校,引起作文考不理想之不少學生家長之抗議,那作文考好之學生家長有沒有一起出來抗議呢?教育部是否可研究就作文分數之因素錄取第二志願之學校改名為建國中學××分校,北一女××分校,如此看看可否滿足抗議不能讀明星學校之家長之慾望?故修心之道無他,獨置力於倫常而已,不要事事向錢看,心才能寂靜,才不會被錢所利用而誤入岐徒,也能免除災禍,如果仍事事向錢看,欲望永無止境,而將倫理、道德擺二旁,違逆天理行事,不知返回真性時,庚子年到來時就會有苦頭可吃的,是否如此也不知道,悟道德經、南華經所得的道理是如此,信不信?要試試看才知道,但碰到時要後悔已來不及的,讀者可參考之,但願人人能平安!

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身外物,帶不走,帶走也不能用—嘴唸經,手摸奶(守財奴,死後之陪葬物,遇到儒者盜墓,仍是空)。

身外物,帶不走—帶走也不能用,嘴唸經,手摸奶(守財奴,死後之陪葬物,遇到儒者發冢,仍是空)。

莊子外物篇:「儒以詩禮發冢。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詩固有之曰: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接其鬢,壓其顪,儒()以金椎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徐无鬼篇:「愛利出乎仁義,捐仁義者寡,利仁義者眾。夫仁義之行,唯且無誠,且假夫禽貪者器」。此篇野和尚盜棺之故事,功力沒有很強的人,要了解其故事真意,確實不容易。但作者以最夯之時勢話題人物來比喻,讀者一看就懂。

故事中連續用了三次儒字,儒、大儒、小儒,均是指偽儒而言,並非指真儒,看了此故事會令人拍案叫絕,並會讓人笑到流眼淚,晚上會多吃一碗飯!古時之儒者,就類似今之和尚,故事中之和尚,是指假和尚而言。故事中儒之地位,類似今之和尚頭頭,和尚之大統領(首長、酋長級)、大儒則類似主管、小儒則為承辦人員。以最夯之時勢話題人物來比喻,儒指大貪官和珅層級(最大咖,尚未現形)人物、大儒則指政府首長級之貪官(已收押)、小儒則指營建業務之承辦人及其主管。棺木中之亡者,則指行賄之營造業大老闆、如此定位後,讀者一看就懂了。偽儒以詩禮發冢:詩禮猶如今之佛經,發冢為在盜墓,即盜墓前野和尚先放佛經給亡者聽,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何若?和尚之主管臚傳:傳大統領的話下來說:東方作矣,事之何若?太陽快出來了,事情辦的怎麼樣呢?小和尚聽大和尚諷刺的說: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褲子與短衣尚未脫下,口裏還含著一顆珠子。是在比喻盜墓之徒弟怎麼笨手笨腳,動作那麼慢。詩固有之曰: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經文上面早就寫著:青青的麥穗,生長在在山坡上。生前不肯布施,死後口中含顆珠幹什麼呢?於是命令小徒弟,接其鬢:抓著他的鬢髮。壓其顪:按著鬍鬚。儒()以金椎控其頤:你用鐵錘敲敲下巴。徐別其頰:慢慢的搬開兩頰。無傷口中珠:不可將口中的珠子弄壞!青青之麥,生於陵陂:是比喻麥本來是長在平原裏,才會茂盛,就代表亡者生前比較不吝嗇,較慷慨,有行布施,才有福報;而這些麥是長在山坡或石頭坡,就不會茂盛,代表亡著生前很吝嗇,一毛不拔或病死,捨不得布施,沒有福報(嘴唸經,手摸奶。比喻心裏妄想一堆,修道、唸經是修給別人看的,放不下時,再怎麼修?怎麼唸經也枉然)。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是比喻盜墓者之勾當,心智極為偏頗,小偷狀元才(古代科舉制度之進士,相當於現代大學畢業取得之學士學位、舉人相當於碩士學位、狀元相當於博士學位),把腦筋用歪了,既要盜墓,又要挖有錢之亡者之苦說:生前不作善事,死後嘴巴含著龍珠要幹什麼呢?如同做小偷還喊捉小偷,打人還喊救命,自己卻趁亂逃跑是同樣歪道。無傷口中珠:是在比喻金玉滿堂,莫之能守,而亡者卻當守財奴,以為財寶是他自己所擁有,只想死後能將金銀財寶一併帶回去陰間繼續使用,不知錢財是身外物,死後是帶不走的,縱然偷偷的帶走,也因陰、陽財貨不相流通,也不能使用,想要拿去買個糖菓來吃,也不能買,必須使用銀紙才能買,不然就是將不能帶走的身外物偷偷帶走,最後被盜墓者盜走,還是一樣空空如也;但盜墓者更聰明,他也想要錢,腦筋動到死人身上,偷你帶回去的珠寶,亡者也不是一樣什麼也沒帶走之意。此文是一種反諷法,諷刺亡者以龍珠陪葬,以為龍珠永遠是他的,但萬萬沒料到龍珠最後還是被偷走,變成別人的,還被盜墓的野和尚揶揄:你看,我沒有把你的龍珠弄壞喔!現在變成我的喔!其意境為:人到死了,什麼都沒有了,縱然以龍珠為葬品,但最後還是被盜走,一樣是二手空空,只有善惡隨行,告知世人不可太聰明,錢財是老天暫時委託世人保管使用,於死後通通要歸還給老天,不可能永遠占為己有之意。
        回到以最夯之時勢話題人物來比喻,政府之大貪官,他想要貪,就會學盜墓者之那一套手法,不會眼睜睜看著營建業之大老闆在賺錢,也會利用權勢刁難老闆,使大老闆乖乖拿錢來朝貢(提錢來談),一有來朝貢,則你濃我濃,有錢大家賺,在高檔的餐廳談生意,由評審委員穿針引線,評審委員是由貪官指派,萬無一失,貪官自己不必向大老闆拿錢,由評審委員提行李箱去裝錢回來朝貢,大老闆為求隱人耳目,也學盜墓者之手法於媒體接受訪問時會表明自己是反對炒高房價,以示其清高,於案發後卻證明他自己就是炒高房價的推手,表裏不一,與做小偷還喊捉小偷,打人還喊救命之道理相同,亦與賺黑心錢的老闆平常會教人不能賺黑心錢的道理相同。愛利出乎仁義,捐仁義者寡,利仁義者眾。拿仁義來奉獻的人少,以仁義來謀利的人多。夫仁義之行,唯且無誠,且假夫禽貪者器。講仁義的人,很多人是在行假仁義,以仁義之名,行賺錢之實。偽仁義不但是不誠實之表現,而且提供給貪婪的人做為謀利之工具,均與盜墓之野和尚心態偏頗之道理相同。此即為嘴唸經,手摸奶。表裏不一之天才狀元。
        當今社會之爾虞我詐,貪官掌握盜墓者:「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之反諷法,表面罵別人在賺不義之財,自己卻在大貪特貪之歪理,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於未破案前,以為貪官是正人君子,青青之麥,生於平原,很茂盛,能當大官;案發後,才發覺是大貪官,則變為青青之麥,生於陵陂。困在牢中,茂盛不起來了之貪官之寫實。外國之政治獻金於西方可行,用在講倫理道德之我國,是會變質的,成為貪污之溫床,故政治獻金法不廢除,講肅貪是在服口號,欺世盜名之手法,抓一些小蝦米來充數而已,未有政治獻金法前是選賢與能;有政治獻金法以後就變為選錢與能,沒有錢,連被提名之機會都沒有,要如何選?如何服務選民?莊子幾千年前就知道凡人在玩何種把戲?所以寫此節儒者發冢之故事來提醒世人,不要口是心非,嘴唸經,手摸奶,在欺騙社會,騙鬼神,只認為別人不對,認為產、官、學、民代、諸侯掛勾,才是賢才,最後出事被抓去關,則名譽掃地,殃及子孫,這也就是形影相隨之原理,此儒者發冢的故事,很有趣,也很有意境,很有啟發性,世人可不慎乎!

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之所作所為負責之自然法則-不言之教(醫藥醫不了冤業病)與同聲相應,同類相從(物與類聚、人面獸心-獸面人心)之原理與關連。

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之所作所為負責之自然法則-不言之教(醫藥醫不了冤業病)與同聲相應,同類相從(物與類聚、人面獸心-獸面人心)之原理與關連。
        老子第58章:「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其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矣。」、第75章:「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莊子漁父篇:「同聲相應,同類相從,天之理也。」、胠篋篇:「跖之徒問於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盜跖篇:「古者禽獸多而人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耕而食,織而衣,民無有相害之心…黃帝不能致德,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堯舜作,立群臣;湯放其主,武王殺紂。自是之後,以強陵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寓言篇:「人而無以先人,無人道也;人而無人道,是謂之陳人。盜跖可謂有人道乎?」。老子之道德經,意境很深,但每人都會解釋,且都解釋得頭頭是道,但解釋的對不對?有沒有走樣?沒人知道,唯一之標準答案,只有莊子解釋的才對。但莊子之南華經意境更深,有如天馬行空,更難懂。可能解釋得牛頭不對馬嘴,使人笑到掉了大門牙,非得有玄字輩高人來解釋,才能接近其意境。人一生中,都要與親朋、好友、同事、長官、部屬互動,生活才會多采多姿,有緣才會相聚,而這些緣中,包括了善緣與孽緣,古代話稱為同聲相應,同類相從。在社會化互動之過程中都會種下善因與惡因,年老時就會享受到善果與惡果,此為天之理也。天:自然也。理:法則也。所以每個人都須為自己之行為負責,這是自然法則,誰也拿老天沒辦法的!觀之醫院及看守所為何人滿為患?世人就必須要有覺悟,有些病生理疾病是要靠藥物來醫治才醫得好的-例如吃壞肚子,某部位發炎,吃藥就會好的;有些冤業病例如三毒,是要靠道學、佛學才能治得了的,醫學對於這些冤業病一點辦法也沒有-例如癌症、精神病患,是前世冤家死對頭找上門來,要用無形力來調解,才有辦法解決的,調解成功,則冤家走開了,病就好了;如調解不成,那就麻煩了,只能吃藥吃到死,死了,換下一輩子繼續再扯下去,沒完沒了的,所以要設法找出是何種冤讎?原因找出來,才能以調解來醫治,原因未找出,不論是標靶、雙標靶,鎮定劑之劑量用得多重?也只是產生暫時抑制之作用,只能吃藥吃到死為止,病因根本不能治好的。所以凡事須三思而後行,還是愛怎麼搞就怎麼搞?想怎麼搞就怎麼搞?先搞再說,反正也沒人看到,也沒人知道,但這一切,有老天所創造發明的光、影在監視,都看在眼裡,而且看得清清楚楚的,只是老天不語而已,每個人之所作所為都決定或影響到每個人之晚景或下一代,不可不慎,也稱之為:人生。
        政務官無資格限制,靠選舉分配官位,事務官須靠考試才能取得任用資格,而政務官領導事務官,事務官不能有太多意見,不聽話會被調職,要聽話,升遷就很快,但上級在搞什麼花樣?下級無從知悉,所簽之公文如符合長官之需求,則批如擬,如不符合長官之需求則退回重擬或再酌,簽到長官滿意為止,出事時,上級會把責任推給下級,大官、民意代表、民選諸侯之敏感度很高,又可應酬,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去搓掉,有關係就變為沒關係,下級沒關係又拿不出證據證明是上級交代,必須背黑鍋變成有關係,開標前一二天有辦法將容積率由300提高至450,總是有人簽公文,最後由首長批可,出事了須辦到底,此底當指承辦人而言,與升官要提前()來談之原理相同,故承辦人除能拿出證據證明是上級交代,則責任逃也逃不掉,這下可慘了,故升官是福,但福中暗藏禍端;配合度不高,被調職,是禍,但以後不會發生貪污案而被捲在一起,禍中已依靠了福。沒有人知道其中之極致之道理,它沒有ㄧ定之標準答案,禍可變為福,福可變為禍,世人之迷惑很久了,誤以為升官就是福,貶官就是禍,而不是現在才開始迷惑也。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飢是指老百姓之日子不好過而言;上食稅之多,是以飢,食稅之多是指大官將預算拿來亂花,國庫沒錢了,只好加稅,老百姓之日子就會不好過而言。同聲相應,同類相從,天之理也。是指愛打麻將、喝酒、跳舞、粉味、貪污者聚在一起,趣味(臭味)相投,這是很自然的道理,沒出事前,每人都一本正經,滿口仁義道德(假的),出事了就現出原形來而言。盜亦有道乎?是醜化大盜之假修道、假仁義而言;何適而無有道邪!是指盜跖自己往臉貼金,說自己是有道,此道當指僅止於人道或錢道而言,非指天道。人而無以先人,無人道也;人而無人道,是謂之陳人。盜跖可謂有人道乎?只做人如果沒有比別人優秀,就趕不上時代潮流,作人如果趕不上時代潮流,就算LKK。如此說法,則盜跖算有人道嗎?此諷刺之言,令人啼笑皆非。
        古者禽獸多而人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耕而食,織而衣,民無有相害之心,為古人之真性,與禽獸共處久了,臉也長毛了,人看起來也很像野獸,但無相害之心,此即為獸面人心。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指湯武以後,人就有相害之心,奸巧狡詐樣樣都來,都是壞人,此即人面獸心也,此寓言是在醜化政客之無恥。題目之不言之教所要說明者在於貪污要不要教,還是看了長官如何貪,部屬就會效法去貪污,而且會青出於藍而青於藍,只是貪的錢財不會比長官多而已,上樑不正,下樑歪。上樑正,下樑不敢不正。故大官、民意代表、民選諸侯應為表率,貪污只抓小咖,貪得不多,被抓去吃免錢飯,但大咖沒在怕,小咖自然會感覺委屈;因大咖長久以來有關係就沒關係,頂多抓幾個點綴點綴,抓給老百姓看,作作樣子表示有在抓貪污,看看A7合宜住宅是否會抓到大咖就知道了,貪污貪得太不像話,又抓不到大咖,只要老天之拂塵一揮,裝鈔票之行李箱就會現形。作者自前年起即二次點出都市計畫法第19條第3項之偷渡條款不願修改,以配合護航違法擴大徵收農地謀取暴利,使老農民自殺,大官無動於衷,老天已看不下去了,營建、地政官員首長、諸侯要出事了,最後會換成主其事之官員自殺,多說會顧人怨,看得懂的官員就知道要退了,但這些和珅之徒弟們照常我行我素大貪特貪,如今換成他們被抓去關,預言是否成真?抓起來關只是剛好而已,此種人神共憤之貪官是否要直接捉去槍斃而不必問理由呢?並非事後諸葛,現在才預言。因福禍無常,官也不好當,故當官者要好自為之。
        中小企業面臨商業競爭,而國家之法令嚴苛,政府為提高國家之競爭力,行政院採納監察院之建議,廢除營利事業統一發證辦法,於廢止前經過七八年之開會研商,相關單位應配合法令之鬆綁,經濟部所主管之法令已鬆綁,甚至連公司法第15條所規定公司不得經營登記以外之業務及取消刑罰之規定。由申請營利事業改成商業登記,只要一申請,一天就可拿到登記證,簡政便民;唯獨營建單位就是要保留戒嚴時期施行至今之都市計劃法不願意鬆綁不打緊,更變本加厲來鉗制商業活動,與行政院對抗,對於82年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發佈實施前合法營業繳稅之小商業店家,天天稽查,找店家麻煩,把客人都嚇跑了,又一再行文要求店家遷移,否則要罰款、斷水斷電,要消滅合法店家,但對於同地區之大學校舍出租營業,違反都市計劃,則又視而不見,老百姓要自殺是你家的事,管你大法官會議釋字第400號、第402號如何解釋,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法令不得溯及既往,你判你的,我就是要這樣的幹,以此來扯馬腿,陷馬於不義,使其民調一再下滑無法回升,讓國家競爭力流失,人民也拿營建官員沒辦法,最終由馬概括承受,倫常盡喪,老天都看在眼裡,只是尚未動手而已.你既然要做生意,還敢告到行政法院,法院竟敢亂判,判市政府敗訴,我就給你來個秋後算帳,天天給你到店家去稽查,干擾你店家做生意,看你生意做得下去嗎?此種官員與黑道擁槍自重並無二致,其長官也無所謂,放其手下之紅衛兵去凌虐店家,老百姓繳稅,連合法討個生活養家之機會也不給,故意將建築物合法使用認定為違法使用,就是要由紅衛兵連續稽查,把客人趕走,逼你搬家,請注意,下次老天之拂塵再揮下來時,就輪到你們進去吃免錢飯之適當時機了。如回頭,現在就放下屠殺老百姓之屠刀還來得及救自己,否則就要與大貪官住在一起了,這就是天理(自然法則)運作之結果,所以世人必須覺悟,不能與老天對抗,否則會吃不完兜著走的,願人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