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人不宜違反自然之常性—不能有分別心來區分美、醜、好、惡,性長、性短,要安於本分、知足,放任其自然(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人不宜違反自然之常性—不能有分別心來區分美、醜、好、惡,性長、性短,要安於本分,放任其自然(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駢拇篇:「長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故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無所去憂也。…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不仁之人,決性命之情而饕富貴。…天下有常然,…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老子第2章:「天下皆之美之為美,斯惡矣。皆之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齊物論:「物無非彼,物無非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此幾則立言是在闡述凡事要安於本分、知足,放任於自然,不要有區別心、分別心去區分美、醜,順其自然,不要加入人為方式去求美、求善,反而帶壞社會風氣(相關原理、道理要以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東施效顰之故事闡述才會清楚,容後續之文章再來說明)。白話為:大家都想要好的,那麼壞的要留給誰?不要以人為方式去爭論是非,不能都認為自己對,別人不對,如此才能齊物,白話為如此才能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天下才不會亂。
        天下篇:「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皆以其有為不可加矣」。以莊子著此書當時之時空環境,研究道術之學說家很多,有儒家、墨家、法家…等,每家多認為自己之道術最好。以此理,用之於現代之時空環境言之,研究莊子學說之學者、修道者,多矣。而每位學者於其研究之領域,各有其專精。修道者,亦各有其名師相傳授,每人都認為對莊子一書很有研究、很有悟性!但已研究、悟了幾百年,僅能就其理論與文義去發揮,但對逍遙遊第1節之: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以及秋水篇最後1節之:魚之快樂;魚為什麼會變為鳥?魚要怎麼樣才會變成大鵬鳥?以及魚為什麼會快樂?其意境又為何?沒人知道,有修道,覺悟了就會快樂;莊子又行不言之教、不辯之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一本無字天書,但該書卻又有字,並約有七萬多字,既玄、又妙,這叫自然。同樣,自然也是看不到,但又是天律,是由理天之老子所制定之無字天書,並非由人間之立法委員所制定,也不能修改,故至現在為止,也還沒有人能研究、悟出一個結論來,而且一切結論,都要以老子所說的話才算數,人是無法與自然之天律相抗衡的,而莊子一書是在闡述老子一書之意境真意,足證莊子一書之意境相當高,讓人摸不到邊,非有二、三把刷之境界,而要研究該書(又名南華經),想悟出其意境,有如瞎子在摸象,因眼睛看不到到大象,只能憑感覺,摸到什麼,像什麼,就認為什麼,也都認為對。也很高興,總算有摸到。但有摸到總比沒摸到好。多少也有點悟性,能保身、常性。
        天下有常然(天下之人有其寂然之常性—性長、性短),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長者,不能將它割斷,短者,不能將它補長。這樣人生就沒有什麼可憂愁了。是在比喻人出生時八字命盤所定格之內向、外向性格,內向之人較文靜,不喜歡拋頭露面,要內向性格之人去從事演藝事業,比什麼還痛苦;要外向性格之人去從事研究工作,不能表現其才藝,則全身不自在;坐辦公室的人,要他去做工或種田,是件苦差事;要農夫或工人去坐辦公室,寫公文,拿一支筆比拿一把鋤頭或鐵鎚還重,很難過。亦在比喻庶民與權貴之價值觀念不同,二種人之觀念都對,並無誰對誰不對之問題(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有錢人過有錢人之生活,窮人過窮人之生活,才能安於本分。不能作非分之追逐,窮人學有錢人追逐財富,開名車、住豪宅,反而變成虛偽不打緊,更會帶壞社會風氣,也會追逐成經濟犯、貪汙犯的(亦即小惑易方,大惑易性)。此二則故事是在解釋老子之:天下皆之美之為美,斯惡矣。大家都想要好的,那麼壞的誰要呢?皆之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心不要有一定要行善不可之觀念,才不會因怕未行善不如人,而以作表面功夫之偽善充當行善,實際是在賺錢,以欺騙社會,那就變成不善(為惡)了。此為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無所去其憂也。長短相形、高下相傾:是在比喻人自然之常性,有長有短,要相互包容,相互依靠。居高位或權貴不宜有凌物傲世,瞧不起下位之庶民;居下位之庶民不宜不安其下,想打倒權貴欺上而要推翻權勢,須高下相依賴,各安本分。高就高,低就低,相互依靠,能沾到一點邊就好了,不可勉強,不可嫉妒,要順應自然,否則會惹事端,走法院、住看守所的。
        作者於前幾篇文章一再提及人不可與大自然對抗,為什麼大風暴都發生於強權國家?其道理在此,不信,可去請教老、莊,因天律是他們所制定,老天又不言,冷眼在看凡人在搞什麼花樣,只要莊子之無形劍一揮,凡人是受不了的(見悟老莊之領導統御哲學一文)。天下事沒有絕對的是與絕對之非(物無非彼,物無非是)。你說他不對,他反而說你不對(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那到底是誰對呢?這就是相對論:彼是莫得其偶(不要有對立性),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平衡點),以應無窮。要取得軸心(環中),把握平衡點,雙方都有台階下,才不會有儒、墨是非之爭(藍綠對抗),才是國家之福。每個人都從自己做起,做個樣子給晚輩學(行不言之教),至於別人對或不對?就不要去管別人,自己的腳步站得穩,就不必怕大風吹。最怕是大人自己已走歪了,不知改正,還駡別人,下一代也學起來,跟著也走歪了,那就很麻煩的一件大事。每人都能勇於改過,改邪歸正,不能再繼續亂搞下去了。不然,庚子年到來時,就有苦頭可吃了,很麻煩的,願人人能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