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耳目鼻口,不能相通,但皆有所明,來闡述不物於易與莫多之迷惑-政治力介入專業,五院間職權不能分際而相爭,洽不洽當?
徐無鬼篇:「知士無思慮之變則不樂,辯士無談說之序則不樂,察士無凌誶之事則不樂,皆囿於物者也。…錢財不積則貪者憂,權勢不尤則夸者悲,勢物之徒樂變,遭時有所用,不能無為也。此皆順比於歲,不物於易也。馳其形性,潛之萬物,終身不反,悲乎!」、知北遊篇:「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安化安不化,安與之相靡,必與之莫多」、天下篇:「天下大亂,聖賢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因耳目鼻口不能相通,會有所明(耳聽、目視、鼻嗅、口食),是因為心靈(心性、心意識-或稱靈性、心靈,才是真正的我)所起的作用,性清淨所起的作用耳聽、目視、鼻嗅、口食之功能就正常、性不清淨時,功能中就會有障礙,其所起之作用就會產生耳、目、鼻、口之疾病,所以世人追逐外物應有所分際、節制,要能利用錢,不能見到錢就昏了頭,而被錢所利用,才不會惹禍。
喜歡利用聰明的人沒有思慮變換之思量,就不會快樂,善辯之人鬼頭鬼腦,反應很快,未辯出高下,就不會快樂,喜歡明察苛責別人之人,沒有罵到別人,就不會快樂,故爭論永遠不休,都是囿於物,局限於自己一方,而不能相通也。錢財積得不多,貪婪的人就會煩惱,權勢不出眾,權力慾強的人就會傷心,附勢貪物之徒喜歡變詐,天下大亂反而是大好時機,逮到好機會有政治獻金就大搞一番,黨不提名我,就脫黨參選,有奶便是娘,黨提名我就公平,不提名我而提名別人就不公平,此種人是不可能順其自然的。這些都是一年到頭,追逐物慾在等待時機,無法擺脫外物之束縛,見風轉舵的人。題目之不物於易,是不易於物之倒裝句法,物、易,古之通用字,是囿於物,而不能相通,不為外物所利用之意也。他們皆溺於本業,潛沉役於物慾,傷身失性之徒,終身不能回頭,莊子認為這些人很可悲!所以教世人不能被名、利、權、勢所利用,傷了身,失了性就花不來。
莊子於齊物論中說:莊周與胡蝶必有分矣,此謂之物化。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安化安不化,安與之相靡,必與之莫多。靡:順從也。莫多:求恰到好處,不會追求多也。心靈已能幻化之人,已能順著自然,心情必已很平靜,已知足了,內心就不會交相作戰,就必然已看得開、放得下、想得通了,就不會想求多,也不會相爭,其心靈已成仙、成佛了,雖未能成仙、成佛,也已成為上人了,不會居於中人、下人之地位。俗人因有求多、相爭之迷失而不自知,俗人必於媒體上相爭不已,成為競技場。天下大亂,聖賢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各執一端,自以為是。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各自之功能、作用),不能相通(無隸屬關係,誰也不聽誰的,又不能互相取代其功能、作用)。如司法院基於其職權而不能尊重立法權,動輒以大法官解釋權來解釋立法院所立之那一法條違憲,無形中就侵犯了立法權;立法機關如因立法權經常被司法權侵犯,也仿效司法機關,也來修法規定大法官解釋法律要有出席人數及作成解釋時之人數限制,相對來限縮司法解釋權時,因職權相爭之身體各器官之機能運作不能協調,讓耳目鼻口生病,眼睛失明、耳朵重聽、得了鼻咽癌、口腔癌,那要怪誰呢?有此情節發生,就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各種技藝,都有他的優點、專精,在適當之場合也可用得上。寓言篇莊子說卮言日出,因以之曼衍,所以窮年。其無心而順自然所說出之真情之言,給世人有無限之體悟空間,所以能長命百歲,不會有病痛,天下篇對當時各派思想家所作之評論,因以之曼衍,從社會上各職業之角度切入去體悟,則可得知各職業有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隔行如隔山,耳目鼻口各司聽、視、味、食之官能,每個官能都很重要,如其中一個官能受損,必影響其他官能,所以必須相互合作無間,人才不會生病,各職業均有其社會功能,各有其專精,職業並無貴賤,以每行業之角度看事情都認為自己行業之看法是對的,既然都對,就不會於媒體相爭了,其所以會相爭,係因耳目鼻口相爭其官能比較重要,爭到整身都是病,最後由健保局、醫院來承擔病痛之苦難,醫師為了救人,有時還會被打、被罵、被告,那就很衰!最好是耳目鼻口都各能同時兼具耳目鼻口之官能,如此就不必擔心任何耳目鼻口之官能受損,而影響官能了,但造物者也不可能違反自然去改變人類之官能的,故於齊物論中早就說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生是一場大夢,到老才發現是白忙一場,把身體都搞壞了,吃藥當成進補,吃到洗腎就慘了。
人也須像候鳥、野牛一樣需要遷徙,由北冥遷徙至南冥,必須有其中心思想,儒、釋、道、耶、回各教均源於一,均是由道幻化而來,各教均適合其國情,各有其教義中心思想,每人都有其信仰之自由,但其老闆同為道,如要修道,就須知道北冥有魚之魚,到底是什麼魚?鯤魚是什麼魚?魚要具備何條件才能變成大鵬鳥?能不能完成遷徙回出生之本原地之真性?才不會像流浪漢流浪在外,找不到歸鄉之路,成為遊魂。也才不會被妖魔鬼怪牽著鼻子走,走火入魔而不自知。本文意境很高,讀者無須急於點閱想瞭解,先從簡單的讀起,到具備一定基礎後自然會懂,不必急者想當上人,只要莊子所說的故事之道理能懂得百分之四十以上,將來自然就會成仙、成佛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