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身外物之利害,皆無定則;心性乖戾失常、金錢遊戲、利害交戰於心、殘生傷性、背骨、焦火內熾,天和盡焚,即逃脫不了中風、失智、得癌、插管之下場(病根、病源、病因、)。

 身外物之利害,皆無定則;心性乖戾失常、金錢遊戲、利害交戰於心、殘生傷性、背骨、焦內熾,天和盡焚,即逃脫不了中風、失智、得癌、插管之下場(病根、病源、病因)。
外物篇:「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戳,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行,則天地大絯,於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有甚憂兩陷而無所逃,螴蜳不得成,心若縣於天地之間,慰暋沉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眾人焚和,月固不勝火,於是乎有僓然而道盡。」、老子58章:「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矣。」、第9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此篇故事是在説明:福禍、榮辱、利害,皆無定則。白話為福慧不是可從天掉下來的,靠平常要修道才能得到,要世人去除迷失,有修道才能避得開禍患,也就是白話所說的要吃水菓要自己種,光靠錢買來吃,檢現成的,就不知道種水菓之苦樂。但世人不懂得這一道理,一味曲求妄想,致使利害交攻,背骨、焦火內熾,天和盡焚,終於逃脫不了中風、失智、得癌、插管之殘生傷害的可悲下場,這些因子才是得病之病因、病源、病根之所在,是很殘酷的社會生活現實面,天下希及之(很少人知道此道理)、世豈識之哉(天下人知道此道理嗎),但讀者知道了莊子這本救世之大奇書之道理,問題就可排除,亦可免於生病、受苦難了。
 山木篇各節之故事是在說明處世()無定則;外物篇各節之故事,是在說明身外物之利害,皆沒有定則。人世社會五花八門,三教九流,熱鬧非常,冷暖炎涼,酸甜苦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悲歡離合,真善美醜,應有盡有,世人究竟要如何才能應付此複雜社會之大染缸,而不必出家為僧、為尼,又可度過艱難之人生而不受累呢?如同於世路,走錯一步,與下錯一步棋一樣,全盤皆輸。的確身外物之利害是一門社會大學所必備之大學問,是本救世之大奇書,也是大學之道-教人如何修好德行的一本好書。讀莊子即可悟道,如能修至鯤魚(北冥有魚)之境界,就能跳脫三界外之苦難,不在五行中,悠遊自得,雖是活在複雜之社會人群中,乃如同活在極樂世界、神仙世界(應帝王:心靈有如皇帝級之享受),修道就是在修能否悟出莊子所說之故事之道理,並非要如何修,將來才可至極樂世界、神仙世界,或修如何才能賺大錢。因世人之迷失,不懂得這一些道理,一味曲求妄想,致使利害交攻,身陷人生之苦海中而逃不了殘生傷性之可悲下場。
理論上,為善必有善報,為惡必有惡報,聰明必然可恃,但有時好心並沒有好報,因福禍無定則之故也。先聖作詩立禮,以期教化天下,沒料到會被偽儒竊作盜墓之工具,神龜托夢,以期脫禍,反遭刳腸之禍,由此可見福禍、榮辱、聖智、利害等等…皆沒有一定準則,故外物不可必。外物:指身外之物,亦即非我性分內者,皆外物也。欲脫離苦難,也只有積陰德(北冥),風之積也深,負大翼才有力。水之積也深,負大舟才有力,就是此道理。至於龍逢誅,比干戳,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孝己憂而曾參悲。皆為故事之典故,於此不再贅述,讀者自行參考坊間之教科書即可。莊子寫出這些典故,是在比喻身外物之利害並無一定標準。以現在之政治情勢來比喻更容易瞭解,例如: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對長官忠心或背骨之利害也沒一定標準)。世人於社會之知名度雖然很高,平常心存僥幸,未繳黨費,遇到要選舉時,就不能參加黨內初選,也不可能被黨提名時,就乖乖趕快去補繳黨費,以示作臣子之忠心,依一般之社會標準來判斷,黨費繳了,被黨提名應該是十拿九穩,但還是會有不被被提名之風險,是何原因所造成?外物不可必也(自己之判斷標準與長官之見解不同、利害也不同,忠未必信也)。木與木相摩則然:木與木相磨擦就會燃燒,是在比喻人內心傾軋;金與火相守則流:金與火相接觸,就會溶化,心火就會上升,人就會生病,血壓、血糖、血脂肪就會高。健保局就會連帶遭殃之意。陰陽錯行,錯行:錯亂也。是比喻人性乖戾而失常、無大無小、長幼失序、不男不女…等等。則天地大絯,大絯:大受驚動。連天地也大受驚動。於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雷霆大作,雨中夾帶閃電,把大樹也燒死了。是在比喻災難就會來到。有甚憂兩陷而無所逃:兩陷,是陷入利害兩個極端。比喻世人常常無法避免而陷入利害兩端,而感到十分憂慮。害固害也,利者未必利也,故利亦害也,即所謂利害皆不可必也。螴蜳不得成,螴蜳:恐懼也。不得成:情緒不得安定也。是比喻人內心一恐懼,情緒就不能安定,會生氣、發狂。心若縣於天地之間:是比喻如玩股票,因一漲跌停板而心情就會七上八下,懸在半空中。慰暋沉屯:是比喻鬱悶、沉溺於股票或賭博…等。利害相摩,生火甚多:是比喻利害交戰於心,人就會生病。眾人焚和:是比喻世人燒盡老天所賜給我們的天然氣息。月固不勝火:是比喻清明之本性比不上利害之薰灼。於是乎有僓然而道盡:是比喻精神、身心頹廢,生理機能喪盡,形神敗壞不振。故利害之迷失,害死了一堆人,世人因不知此道理,而一味沉溺於金錢之利害遊戲,為莊子所嘆息的。
 無形之事物,世人很多是無法知道其所以然的,老子才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矣。福禍,可以正;相對也可以反;好,有時也可以變為壞,壞,有時也可以變為好,沒有一定標準,沒有人知道其極致之道理,是由道在運作,這是世人因不知道所產生之迷失。故老子勸世人要:功成名遂,身退。見好就收,沉溺是會出事的,這才是自然之道。是否如此?沒人知道,只有老莊知道,於事情發生時就知道,但為時已晚矣,但有修道,知道此道理,自可避開這些禍患,願人人能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