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能遊心於淡,合氣於漠-恬淡、寂靜,順物自然,等同當皇帝之享受(兼論損有餘以補不足、損不足以奉有餘之天道、人道、錢道之不同)。

能遊心於淡,合氣於漠-恬淡、寂靜,順物自然,等同當皇帝之享受(兼論損有餘以補不足、損不足以奉有餘之天道、人道、錢道之不同)
        老子第4章:「道冲而用之」、第42章:「冲氣以為合」、應帝王:「無名人告訴天根曰:汝遊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鄭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若神。鄭人見之,皆奔而走。列子見之而心醉,歸,以告壺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壺子曰:吾與汝既其文,未既其實,而固得道矣?眾雌而無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與世亢,必信…列子自以為未始學而歸,三年不出。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於事無與親,雕琢復朴,塊然獨以其形立。紛而封戎,一以是終。」、在宥篇:「何謂道?有天道,有人道。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與人道也,相去遠矣,不可不察也。」;此幾則立言與故事都是在說明修天道與人道;自然與反自然之不同。
        莊子一書,從內篇至外篇、雜篇,其所說的故事都與修道有關,唯獨於應帝王終結篇第5節、第6節中突然冒出與修道不是很相關之神巫相命的故事,自有其用意,有關列子與神巫季咸替壺子相命之過程,請讀者自行參考坊間之教科書,於此不做論述,以免占用太大篇幅,僅於此故事中就杜德機、善者機、衡氣機比較深奧部分做說明,合先敘明。內篇中之終篇取名為「應帝王」,不能望文生義,其意境為應帝王:應者,該當、相當、等同也。不是當真正的皇帝,也不是指至歡樂場所當皇帝,每一朝代真皇帝要每天臨朝,接臣相之奏摺,國事如麻,從早忙到晚,也很苦。而是:不必當真皇帝,而其修道之層級已達到當真皇帝之水平,其神職之官位等級已達到相當等同於當真皇帝之等級,能享受到與真皇帝應有之待遇之謂也。是比喻修道能順應自然,有修至無極層級,得到太和氣者,其心靈能享受到如同當真皇帝之享受之化境,猶如神仙之天堂世界,有仙樂可聽、仙果、青豆可吃、有仙女陪伴、金山、銀山…盡在眼前,要什麼有什麼。也可去遊神仙世界,享受神仙居住島嶼之風景,潮汐退潮時有魚可以抓,漲潮潮水漲到門前,可享受心靈快感及欣賞環境之美,凡間世界之度假海灘及風景是難以與其相媲美的,美的難以形容,真正體會到當神仙真的是快樂到不必吃飯之情境,去玩一趟,就會終身難忘,其心靈逍遙快樂無比,此化境就是修道高人將來要回去報到時,其靈魂所要住的地方,也就是極樂世界也,此屬於知者不言之層級,因不能直接洩漏天機,而以應帝王說故事的方式,世人可間接悟出天機。冲者:虛氣也。即人間世篇所言之:唯道集虛。老子第20章所言之: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世人注重於取實(看得到的名、利實體),修道者注重於取虛(看不到的無形體:德)也。道冲而用之:即修道要用虛。人生之真時相-虛空(空空如也、什麼東西也沒有、一切化為微塵),才是真有。身體、身外物是假相、是幻有,不能長存,所以說是暫時、假設性之辭,不是真的。冲氣以為合:陰氣與陽氣(靜與動)合而為一,皆符合自然,身、心和就不會生病,不和就會生病,身、心相當和順,就是大和,才能得到此氣,此氣即是太和氣,為天地自然之元氣,所以古時皇帝辦公之處所叫太和殿。無名人告訴天根曰:汝遊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淡:恬淡、淡泊也。漠:寂然、寂靜也。故淡與漠,都是無為自然。無名人(具仙風道骨的人)要天根能以淡泊的心遊世,以寂靜的心,修天地自然的元氣。順著自然行事,吹吹自然風,就能享受自然。所以躲在冷氣房並不是享受 ,因為不能排汗,身體反而沒有抵抗力,能順著自然,就能降低物欲之需求,治理好天下。此處之天下二字:用之於人,是指能管理好自己的心;用之於家,就能齊家;用之於鄰、里、鄉、鎮、縣、市、國家,都能管理好。也就是應帝王的宗旨。
        道有天道,有人道。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主宰人者),天道也;臣者(被人主宰者),人道也。演變至今商業化重視功利主義,事事向錢看的社會,宜再增加一道為:錢道。有錢為高()者,無錢為卑()者。因老子第77章規定之: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之自然律,才有第9章規定之: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富貴輪流轉之自然律。如將易經之: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予以曲解,則卜卦也許會更貼切,更符合天道、人道、錢道之解釋!每人之價值觀念不同,對事情的看法也不同,並無對錯之問題,以天道、人道、錢道之組合,就如同手機群組之建立一樣,志同道合者都會相邀來建立群組連繫,於社會上會常聽說某某人不好相處,同一群組的人不好相處也許是對的,但不同群組的人不好相處,就值得探究了,涉及到底是修錢道之群組其中之某人與修人道群組的人不好相處?還是修人道之群組其中之某人與修錢道群組的人不好相處?是修人道之群組其中之某人與修天道群組的人不好相處?是修天道之群組其中之某人與修錢道群組的人不好相處?這就是學問,涉及知道道理與不知道道理的問題了,知道道理的人不會不好相處,反而是不知道道理的人不好相處,但又涉及誰才知道道理的問題,所以社會中整天都在吵吵鬧鬧,你爭我奪,是非之爭,永無終止之日。就如同精神病患因為生病了,不知道自己是精神病,已不知道道理了,正常的人罵他是肖仔,他也正經八百的回敬對方說:肖仔,原理相同。老天所管的僅管理自然律這一區塊,人道與錢道、德高而望重、德薄而位尊之區塊,老天不會管,也不想管,由世人的五臟自己來管理自己,所以每人有不同的晚景,有的人睡一覺就醒不來了,有人年老流落街頭,意外橫死在外、有人插鼻管餵食、有人提尿袋、屎袋,有人躺在病床兩眼望者人而不會說話,有人半身不遂,不良於行,有人得癌症、痴呆症、洗腎,受病魔折磨,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了,自殺…等等百態。原因在此。就是因為不懂自然的道理,而不知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錯的,而認為是對的,長期之累積,受到道之主宰,所以各有不同的晚景。人類違反自然太離譜,變成火車不走軌道時,來個氣爆、塵爆、地震、水災、新型傳染病,災難發生,世人即忙於救災,就沒時間爭吵了。
        老天在天冷眼觀看世人玩什麼把戲,並了然於胸,但老天不言,不能因其不言,就以為在人間躲在暗處做什麼缺德事,只要沒有被人看到就沒有人知道,但老天憑藉其陰、陽兩極即可接收凡人所幹的好、壞事,知道得一清二楚的,故有應帝王篇神巫季咸與列子替壺子看相之故事。要解釋故事前,杜德機、善者機、衡氣機,此三個名詞須先瞭解,否則故事會有看沒有懂的。齊物論之:形若枯木,心若死灰,已達到忘我的境界之高人,他可投變化球,調一調打擊手的味口,給他打不到他投的球,壺子就有此功力,所以季咸無法看出壺子的真相,故落慌而逃。江湖術士與神棍之賺錢術之四步驟為:1.先設法閒聊取得登門者之需求。2.以危言聳聽之方式誇大其辭,使登門者心有畏懼感時,獅子就大開口,要求天文數字才可解厄、改運、砍桃花,錢先拿到再說。3.沒效果時會跟對方說:再加碼價金,加強法力,一定有效。4.第二次做法、改運無效時,有感覺受騙,上門理論時,即採恐嚇方式說:如果我沒有替你解厄,你會更慘,會告訴對方如果在外面亂說話時,會有更大的災難來臨,使對方受騙、受氣而不敢說出口,說出反而會被人嘲笑。故事中杜德機、衡氣機、善者機,三個名辭解釋如后:杜,閉塞、關閉也。德,生命之活力也。機,動也。德機,生命活力也。即將生命活力啟動之生機予以閉塞,德機來讓自己休息,僅留一些氣息足以活命,面相就會顯現出如病人無生機。善者機為:生機開始萌動而有氣息。衡氣機為:處於動靜各半,靈魂可一半在睡覺,一半在與天地感應,醒後精氣神飽滿之機。此三名詞搞清楚了,再下來就可開始說故事了,古代鄭國有個神巫(話虎藍高手),名叫季咸,他能知道人的死生、存亡、禍福壽夭,算出人的出生年月日,鐵口直斷,神得很,鄭國的人看到他就如同看到鬼,避之唯恐不及,怕被他的烏鴉嘴說中,就衰死了,但列子(壺子的學生)很崇拜他,並沉迷於此種相術,壺子(應為莊子本人的故事名字)為修道高手,知道江湖術士的賺錢術,他們所玩的花樣,就跟列子說:請他來替老師看看相,壺子就吃剩粥,以杜德機在家等他來,果然第一招就應驗江湖術士之賺錢術之步驟,先說得很嚴重,一看到壺子的面相,就跟列子說:你的老師快要死了,活不過十天,害列子哭得要死,就把這個消息告訴壺子,壺子知道季咸中了他的圈套,就告訴列子說:季咸替我看相時,我使出杜德機之招式,當然像是個快死之人的面容,改天你再叫他來看相,第二次要看相時,壺子使出了善者機之招式,季咸一看,告訴列子說:你老師有生機不會死了,壺子就罵列子說,我教你的道術僅教你一點皮毛而已,還沒將真功夫傳授給你,你吃不到三把饔菜就要飛上天,以為自己已經是個修道高人,竟然與季咸搞在一起,在外面話虎藍,招搖撞騙,改天你再找季咸來看相,看看誰比較會看相,壺子耍出第三招:衡氣機,季咸一看到壺子的面相,竟然嚇壞了,知道自己碰到高手了,二話不說,就落慌而逃,壺子叫列子跑出去把他追回來,列子說:已跑到不見人影了。列子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真功夫沒學到,就告辭回鄉,三年不出門,替老婆煮飯做菜,把餵豬當成款待客人一樣的真誠,閉門思過,回歸樸實生活,超然獨立於俗塵之外,守住本性而過一生。此故事是在提醒世人,一山比一山高,人在世間不可亂亂來,不要以為自己的功力、法力有多強,老天才是真正的高手,他擁有大筆一揮之絕活(天地一指,即俗話之:天一劃),季咸碰到高手會落慌而逃,人間之夭魔鬼怪也一樣,當碰到太和氣時,就如同狗碰到鬼,一樣落慌而逃,且跑到直尾溜,並吹起狗螺。等到夭魔鬼怪跑掉時才會停吠狗螺。
        媒體這幾年來,陸續報導大財閥死後家族爭家產之訊息,老天為什麼不等到大財閥將接班人安排好,才讓他死?也才不會爭家產?此一爭就會變成遺傳,不但基因、生病會遺傳,連爭家產之行為也一樣會遺傳的,此應證老子的: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金玉滿堂,莫之能守之自然律。如果要知道老莊為什麼知道這麼多?會寫出七萬餘言之故事呢,如果他們會說話,他說的話世人也聽不到,如果聽得到,他一定說:我什麼也沒有說,是故事所說的;如果說你為什麼不說,他會說我什麼都說了,怎麼會沒有說呢?其實第三世界的景像就跟人間一樣,只是磁場不同,因道已超越時間、空間,只要經介面轉換,將氣()予以轉換,第三世界(天堂、地獄、鬼、神)的景像就在人眼前,未經轉換,人眼是看不到的(與網際網路連線於視訊時,不論在世界各地方、國家,影像都顯現在眼前,未連線就看不見之原理相同,人還活著的時候,不連線,人一死,就自動連線),只是人是有形體、摸得到,靈魂是無形體,摸不到,有所不同而已,獨有之人就知道此道理。有些修行人說是顯相或示現,用不著大驚小怪。此景像須於人死後才看得到,雖然看到了,但人已死了,不會說人話了,此為「知者不言」理論;活人還沒死,所以看不到此景象,活人之所言,則為「言者不知」理論。莊子稱為物化(氣之轉化),老莊如是說!但不知是否真的?要世人自己去悟才知道,結語為老天最大,世人不要違反自然而與老天對抗,才會有較美滿的晚景。莊子所說的話是為真理,是在提醒世人,未來的事眼前是看不到的,但當到來時已來不及補救了,只能等待來世才有機會,故事如是說。不論是真是假?信與不信?都無強制力,只要世人高興就好。願人人平安!


2016年2月20日 星期六

以心捐道、以人助天,與老天對抗,世人勢將自食其惡果。

以心捐道、以人助天,與老天對抗,世人勢將自食其惡果。
        齊物論:「百骸、九竅、六臟,賅而存焉,吾誰與為親?」、大宗師篇:「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有親,非仁也;天時,非賢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應帝王篇:「南海之帝為鯈,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鯈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鯈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此二則立言及故事,是在闡述世人不可以有為之心來違害自然。
        齊物論以人之形體是由老天所賦予,故形骸、七孔、五臟,亦是天生自然,人體有百個骨、環節、有七孔竅(連肛門、尿道一併計入,總共有九竅)、有五個內臟(因腎臟有二顆,合計為六臟),與天地自然為同一原理,人與禽、獸類之形體結構均相同,人與家畜之雞、鴨、鵝,同為二腳著地,人頭朝上,眼直視;家畜的頭也朝上,所不同在於嘴朝下、兩眼橫視;獸類、畜生類則為四肢腳著地;臟器官在體內居中、皮膚、毛髮在體外,上下內外,尊卑貴賤,各有所司;此為人與其他動物之不同,各有不同的智慧,亦均為天生自然之形體,無法改變其自然,如以人為、有心之方式改變其自然,將人體倒立,頭朝下、腳朝上,於西門町耍猴戲,倒立以手及頭走路,腳卻朝上,不知變成了什麼動物了?或以基因改造、施打生長激素方式,將雞養成多支翅膀、牛吃草,改以灌食飼料;小黃豆基改成大黃豆,以滿足人類的食欲;發明高科技飛機、飛彈、潛艦、航母、氫彈、生化武器去殺害別國的人民…等等,都是違反自然!人違反天地自然之原理,久了,就會引起大自然的反撲,極端兩極氣候、地震、龍捲風、颱風、冰雪、新型傳染病…等等,都是人類違反自然的結果,最終還是要由人類自己來承受,說人類自討苦吃、自作自受、拿石頭砸自己的腳、自食惡果,都對。這些都是看不到(老子14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不到(聽之不聞,名曰希)、摸不到(搏之不得,名曰微),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此無形的道在運作的結果。所以人類對於道(白話稱:老天)是拿它沒辦法的,下雨也有人罵、出太陽也有人罵、但老天有沒有在聽世人在罵他?有沒有聽到?也沒人知道!當一再乾旱不下雨,沒水可吃或颱風大水、地震一再的來,造成大災難,人類又要求老天保佑蒼生,這就是自然(白話稱為:天意)。所以人不能違反自然,以人為、有心在幹壞事,與老天在作對,最後吃虧的還是眾生,齊物論說的已夠清楚了,不知是世人看不懂?不知道這些道理?此類型者,去修道,求能知道此大道理是對的;但如果是已經知道了,就是做不到?既然做不到又要修道,此類型者,那修道是要修給誰看呢?則豈不怪哉!豈不偽哉?道運作的結果所產生之天災、人禍,人們總是沒辦法去找老天算帳的,即使氣死也沒有用。那要怎麼辦呢?只有乖乖的聽老天的話(遵守自然律),因為老闆是老天在當,不是眾生在當之故也,就與人民每天要工作,要面對老闆,如碰上與其上司主管或老闆個性不合時,除非你有能奈,能將你的上司老闆調走、罷免外,也只有忍氣吞聲或自己走人一條路而已,別無他法之原理相同。故世人必須安於本份做份內的事,百骸、九竅、六臟,賅而存焉,吾誰與為親?此意境是在說明世人不要去拉攏誰或成群結黨去抗爭、惡鬥,不要人心出了問題。軍公教之退休金及老農津貼,是法律規定及舊制度的問題,不要以此問題拿來鬥爭、撕裂族群,如果單獨因以前法律所留下的18%問題,政府的財政就會垮,則每次所發生之自然災損、天災、人禍、氣爆、塵爆、地震房子倒了,都要政府賠償或補助,偷工減料之治水預算,政府單就這些災害之支出,不知高過18%及老農津貼之多少倍?那政府的財政會不會垮呢?里長與鎮民代表、議員之功能重疊,不但不改革,反而一遇選舉就加碼演出,用來綁樁腳,每年不知浪費多少薪水支出,政府的財政會不會垮?也要不要改革一下?所以說能悟出莊子所說的故事的真意,能學理與實務並用,讀莊子一書才有用,如果僅會單獨以文言文解釋為白話文,未能悟出其真意,就會變成讀死書,有讀等於沒讀。
        有親,非仁也;天時,非賢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萬物都有其天生的仁性,刻意去講仁性,就不是仁性;逢好時機,運氣好,去卜卦、改運、算命,賺到大錢,乃算小智,不是世人能幹。只知眼前利,不知結局之害,就不是君子;嬌行其名,失去真性去追逐名利,乃是流俗之人,不是有道之士;迷失真性搞壞身體的人,只能被人管的份,不能去管人,要管理人,就不會存有追逐名利的基因。所以說古時的聖人是獸面人心,不會死讀書,知書達理,不但會活用,而且會知道轉彎,腦筋不會硬棒棒,不知轉彎而成為書呆子(俗語稱:策不會讀到尻脊骿),以有為的心(欲望)去離經悖道,不會以有為的心去改變老天所賜予之自然壽命,不以心捐道,捐:損害也。真人知道用心則背道,助天則傷生,故不以人助天,才不會人面獸心,意外死在外…。所以莊子說了:南海之帝為鯈,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鯈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鯈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的故事,來提醒世人。南海之帝鯈,代表有形、有像、有心,表示光明,與逍遙遊之南冥同意思;北海之帝忽,與北冥有魚同一意思,代表無形、無心,表示陰晦。取名鯈與忽,是代表神速。是隱喻世人須循序漸進,不能不事耕耘,只想動歪腦筋,操捷徑,求收穫,而賺取偷工減料、基因改造食物…等之不義、缺德之財;亦比喻本來是好心,所以以有為的心,要別人更好,沒料到沒幫沒事,幫了卻害死了對方之意。例如工作不好找,薪水也不多,要幫忙對方做生意,對方就要去貸款,剛開始時,資金不足,先當個不懂事的人頭董事長,真正懂事的董事長躲在幕後掏空公司資產,公司倒了,就查封人頭董事長的財產,不得已就要跑路;或勸人去選民意代表,以求名、利,沒想到卻落選,負債了,想不開而自殺…等等。也就是台灣話所說的:別人的囝(小孩)死未了之意。中央之帝為渾沌,以合為貌,是比喻道。道體為渾沌,似有似無。代表無為,比喻世人應順乎自然。渾沌對鯈與忽二人都很好,因鯈有心、忽無心,有無之二心會於非有、非無之境,渾沌能合二偏之心,執而為一,故曰:渾沌待之甚善。鯈與忽二人認為每人都有七孔,而渾沌卻沒有,認為這樣對渾沌不公平,所以每一天替渾沌鑿一個孔,以正其視覺、聽覺、呼吸才對渾沌公平,以資回報,但鑿到第七孔,渾沌卻死了。渾沌死,是失去了道,不能順應自然,強開其耳目,反而使其染塵,鯈與忽二人不能和會,妄嫌渾沌之無心,須鑿孔才對渾沌有益,殊不知這樣是違反自然的,就如同蛇天生自然,沒有腳也會走路,也走得很快,不能怕蛇沒有腳不能走路,而替蛇裝四支義肢的腳讓蛇能走路,反而會把蛇搞死的道理相同,此即老子第64章所說的:為者敗之。此故事是在闡述世人不要以有心害了無心之意。所以道是人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手摸不到,而確實是在主宰人類的心靈,而世人自以為人聰明,是很愚蠢的,這個大道理沒人知道,只有老莊知道,不論世人相信或不相信都可以,可是老天由他們在當家,世人還是乖一點比較好,否則最終是會遭殃的!
        時值丙申年,在此向讀者拜個晚年,希望大家都能平安。這幾年之時、空、環境,對台灣不利,但有去領悟老莊之道的人,就會沒有事,不要僅停留於修錢道或人道。要能進階修天道,認識天道自然之原理,世人只要知道天地自然之原理,不違反自然就是修道,就可減少天災、人禍、地震所引起的土壤液化,房子下陷倒塌、新型傳染病、極端氣候冷快要冷死人,熱快要熱死人之不幸事件之發生,否則會很麻煩,不知要怎麼辦才好,也不能找老天算帳,最終還是要由世人自己來承受,自作自受,但乃願天能佑台灣,能平安渡過!

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知老死(壽終正寢之自然死亡)不相往來與滑欲俗思之不同,知體與用,即可悟出下輩子要不要來當人受苦之道理。

知老死(壽終正寢之自然死亡)不相往來與滑欲俗思之不同,知體與用,即可悟出下輩子要不要來當人受苦之道理。
        天道篇: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聽而可聞者,名與聲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聲果不足為得彼之情,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豈識之哉!繕性篇:「古之人,在混芒之中,與一世而得澹漠焉。當是時也,陰陽和靜,鬼神不擾,四時得節,萬物不傷,群生不夭,人雖有知,無所用之,此之謂至一。繕性於俗學,以求復其初;滑欲俗思,以求致其明;謂之蔽蒙之民。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大宗師篇:「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吾師乎,吾師乎!虀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天道篇:「吾師乎,吾師乎!虀萬物而不為戾,澤及萬世而不為仁。」老子第80章:「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此幾則立言都是在闡述重視功利主義之國家、社會,欲望太強會使人迷惑而失真性而不知節儉,有修成道,老死(指來世)不必再來當人而受苦,沒有修成道或今世太享福,來世繼續來當人受苦則還好,如轉世當寵物,整家人都伺候他一人,繼續享福,享受寵物之福報,那就慘了。前世有沒有修?有無為惡?這一世是不曉得前一世的事,但這一世自己為善、為惡?自己最清楚不夠了,這世能修好道,反回真性,恢復到原來清淨、清明之本性(自性),將前世之恩怨化解掉,就可免於來世再轉世為人受痛苦,如這一世為人處世比前世更糟糕,來世轉世為畜生,那就可慘了。讀者可参考之!
        道德經不外是在說明世人之欲望不可太強、要知足、並不可利用智巧,才不會違反自然而迷失真性;其所指之欲望是指:形、色、名、聲。故提醒世人要修道、積德,才能返回真性,庇蔭子孫,可成仙,上天堂,享受應帝王篇所言之快樂之情境。老子感嘆世人在行假仁義,而致道德淪喪,無奈之餘,才於道德經之最後一章說出人類生存老死不相往來之自然法則。因整篇都在談論欲望所產生之諸多問題,故雖有舟輿,無所陳之(是在闡述天堂、極樂世界不必使用舟車,人的靈魂可直接飛翔,以代替運輸。雖有甲兵,無所陳之。是在闡述不必陳列部隊、武器,直接以無形箭來作戰,以牛頭、馬面,黑白無常來抓人)。老死不相往來之老死是指壽終正寢之自然死亡,來世要不要再來當人而言;人能活到壽終正寢的人並不多,只有修成道者才能享受到老死-自然死亡的待遇。觀之醫院人滿為患,病床一床難求,即可得推知世人都是病死或車禍、火災、玩水溺斃之意外死亡者居大多數。往,即死也。來,即生也。這一世與欲望不相往來,將來死後就不必再轉世來當人;如未先讀其前面其所寫之文章內容,直接單獨讀第80章,就很容易變成斷章取義,誤認老子是不願意與世人打交道,為求清靜,而獨來獨往,自掃門前雪,與世隔絕之人。如單獨讀第80章就要寫成:至德之世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加列一句:至德之世四字,才不會斷章取義(觀之莊子胠篋篇第5節: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則自明)。何以知其然哉?莊子說:世人眼睛所看到的是某某人背名牌包包、戴勞力士錶、戴幾克拉之鑽石、珠寶、一年出國幾次、開三B車或超級跑車、住豪宅、別墅(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耳朵所聽到的是某某人的先生是某某上市公司之董事長、某某人一個月薪水幾十萬元、某某人之女兒嫁給某某富豪當媳婦,門當戶對、某某人的先生當大官、當民意代表、某某人之小孩讀那間知名的明星高中、國立大學、讀博士、出國留學修博士學位、某某人財產有多少、某某人開什麼名車接小孩上下學、某某人退休後投入宗教信仰的很虔誠、某某人在當志工、義工,某某人家裏養什麼寵物。一拿起電話機、手機就是聊這些聊個不完,聊到電話機快要燒掉也還在聊;於路上相碰面也是談論這些名與聲的話題,深怕自己比不上別人 (聽而可聞者,名與聲也)。莊子又說:古之人在混芒之中,與一世而得澹漠焉。上古時代之人是獸面人心,於混茫之中,能與世人淡然相處,形與色、名與聲、智與巧之欲望不必相往來,不是古人不懂形色、名聲、智巧,而是古人之行為合於自然之道,已無為之至,無須使用到形色、名聲、智巧,無須去學習這些,今人之習性受到世俗之名、利、祿所污染、擾亂,所以次序、是非、善惡、正邪、利益,已本末倒置了。道德經為體,有如99乘法,答案為81,總共有81章,老死不相往來列於終章(第80章)之結語,第81章等於是附註,對於當時諸子百家如楊朱、墨翟、田駢、惠施、公掀龍、黃繚之徒…,各一其說,紛紛不已,而以見不可恃其智,逞其辭。提醒世人要知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這些是無益於世之評語-也是醒世語,要世人能學習聖人不積,既與為人己愈有,既與與人己愈多,才符合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才能修成道、成佛!南華經是用,於天下篇,對當時各家所作之評語是相同的。其終篇結論為:形與影競走,悲乎!以現代之語言言之為:不可形與影競走。為了追逐無窮之欲望,整個身心整天在為了形、名、聲、色在與人在競爭而不停止,必須把自己的身心追到太平間,人倒下來,看見閻王爺才想到不要再追逐欲望,那就太遲了,這樣就很可悲了!老子之道德經、莊子之南華經均於其終篇道出世人迷惑,不能覺悟之感嘆!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為人生中所必須歷經過程,顯見出生來當人就要承受這些苦難,人有修道,於老死後,能去當神仙,就不必受這些苦難,因為道德經是體,於第80章中,僅將老死不相往來,作原則上之訓示。要知道這些道理,只有親自力行去修道(顯見於用),參考至樂篇第3節:莊子妻死,惠子弔之,莊子本來有哭,但惠子看到他是方箕踞鼓盆而歌,問他原因,他說出:不能不通乎命,才不哭改為唱歌,高興的送別之寓言,所以須知道體與用,才算是修成道。只知是這樣(體),沒去力行(用),不知其道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讀者可參考之!
        道自古至今已收回去了多少眾生?恩澤眾生萬世,化育多少萬物?也不感覺有暴戾,也不感覺有仁心(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所以殺死萬物的是道、化育萬物的也是道,道是永遠不會生,也永遠不會死(即不生不滅),故道是永遠長存的(吾師乎,吾師乎!虀萬物而不為戾:即殺生者不死;澤及萬世而不為仁:即生生者不生)。今世之人迷失於形、色、名、聲,以為形、色、名、聲為大道之實情;而形、色、名、聲,如果是假的而不是大道之實情,則知道大道之實情者,不會去談論這些形、色、名、聲;而談論這些形、色、名、聲者,便是不知大道之實情;世人知道這個道理嗎!因為名利是甜美之糖衣毒藥,這些名利之欲望都是人為有心之行為,就如同上段所言世人所迷失於形色名聲,而將行動不便之老父母送往養老院、看護中心,花錢請人照顧,自己確在家裏養寵物、孝順兒女、孫子,出國旅遊、信宗教、當志工、義工,這樣別人才會認識他,也才能出名。殊不知這些人為,有心之行為,都是違反無為自然之原理的;但也不能因為每人之價值觀念不同,就認為其行為不對,或許其行為於現在他是年輕人,年輕人之觀念也沒有錯,但一轉眼,沒幾年光景,就換成自己年老了,其子女一樣也會將他送去養老院的(見以己養養鳥與以鳥養養鳥之不同),此時老人家老淚縱橫也沒有用了,這叫做不言之教、上行下效、品種、遺傳。世人違反自然至萬物亂了套時,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想怎麼罵就怎麼罵,高興也罵、不高興也罵、政府沒做事也罵、有做事也罵、做的對也罵、做的不對也罵、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什麼事先做再說,不考慮後果,只要工作錢多、事少、放假多就好、時間一到就要帶小孩下學,加不加班是老闆的事,不必考慮企業主是否能撐得住,一年換24個頭家也無所謂,只要能達到我想要的目的就不擇手段、至於別人要怎麼說,是別人的事,只要能選上民意代表、諸侯、就是王道,等於天公換成由眾生自己在當了,殊不知以譁眾取寵,讓選民高興能予以附和,以此人為違反自然的方式當選所取得的大位子,如未積德,容易引發德位不當、昏了頭,有些決策或行使代表之民意,就容易挾天子而令諸侯、假公濟私、狐假虎威,人民必遭殃,因為是人民選出來的,也不能怪誰,最終還是要由選民自己來承擔,這叫自討苦吃。如果價值觀念扭曲已到無法無天,可與老天抗衡,利用智巧改變動、植物、蔬菜、水果之基因,違反到生態自然平衡之法則時,接下來新型之類似SAS傳染病毒、地震…就跟著來,當人之心靈因欲望去追逐名利追過了頭,身體上已儲存了名利病毒,如又碰上無行之傳然病毒,兩病毒相感應,病毒就會發作而生病,就很難處理了!世人就要過著自討苦吃、自作自受、拿石頭砸自己的腳的生活了(油價直直跌,但政府帶頭,什麼都要漲價,交通大亂,你罵你的,我做我的,反正我已選上了,你也拿我沒辦法,人民也無所謂),無法恢復其原來清淨、清明之本性(自性),也就是莊子所說之:繕性於俗學,以求復其初;滑欲俗思,以求致其明;謂之蔽蒙之民。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台灣話所說之:眼睛糊到蛤蜊肉,世人的思想被欲望擾亂了,也就是老子所說: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整個心都被世俗之物質欲望牽者走,迷失真性,行為本末倒置之世人了。
        莊子於駢拇篇有說:欲望太強是要洗腎的,但世人迷失真性,寧願洗腎也不願洗心,此為問題之所在。繕性篇說:道者,理也。理者:天理也。德者:和也。德充符篇說:德者,成和之脩也。成者:保全也,和者:和順也,即保全性之中和也。依莊子之理論,道德之正解為:修人之本性,以符合無為自然之天理也。春節已至,在此順便向讀者拜個早年,以前是很少人知道莊子一書到底是在說一些什麼東西,現在已經知道是要如何修道德了,再下來就只剩下是要不要去做,從源頭之心開始洗,源頭乾淨,下游的腎也隨著乾淨,也不必洗腎,如此而已,只要世人能照幾千年前莊子所說的故事(也是天律、真理)去做,就能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心想事成,只是修道高人、上人,才知道要用何種方式去洗滌心靈;醫學上只有教用何種藥水來洗腎,並尚未研發出洗心的藥水出來能讓世人洗心,是比較麻煩的。只能現從教育上著手,教育禮義廉恥、倫理道德做起,祝大家平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