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老死(壽終正寢之自然死亡)不相往來與滑欲俗思之不同,知體與用,即可悟出下輩子要不要來當人受苦之道理。
天道篇: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聽而可聞者,名與聲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聲果不足為得彼之情,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豈識之哉!繕性篇:「古之人,在混芒之中,與一世而得澹漠焉。當是時也,陰陽和靜,鬼神不擾,四時得節,萬物不傷,群生不夭,人雖有知,無所用之,此之謂至一。繕性於俗學,以求復其初;滑欲俗思,以求致其明;謂之蔽蒙之民。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大宗師篇:「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吾師乎,吾師乎!虀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天道篇:「吾師乎,吾師乎!虀萬物而不為戾,澤及萬世而不為仁。」老子第80章:「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此幾則立言都是在闡述重視功利主義之國家、社會,欲望太強會使人迷惑而失真性而不知節儉,有修成道,老死(指來世)不必再來當人而受苦,沒有修成道或今世太享福,來世繼續來當人受苦則還好,如轉世當寵物,整家人都伺候他一人,繼續享福,享受寵物之福報,那就慘了。前世有沒有修?有無為惡?這一世是不曉得前一世的事,但這一世自己為善、為惡?自己最清楚不夠了,這世能修好道,反回真性,恢復到原來清淨、清明之本性(自性),將前世之恩怨化解掉,就可免於來世再轉世為人受痛苦,如這一世為人處世比前世更糟糕,來世轉世為畜生,那就可慘了。讀者可参考之!
道德經不外是在說明世人之欲望不可太強、要知足、並不可利用智巧,才不會違反自然而迷失真性;其所指之欲望是指:形、色、名、聲。故提醒世人要修道、積德,才能返回真性,庇蔭子孫,可成仙,上天堂,享受應帝王篇所言之快樂之情境。老子感嘆世人在行假仁義,而致道德淪喪,無奈之餘,才於道德經之最後一章說出人類生存老死不相往來之自然法則。因整篇都在談論欲望所產生之諸多問題,故雖有舟輿,無所陳之(是在闡述天堂、極樂世界不必使用舟車,人的靈魂可直接飛翔,以代替運輸。雖有甲兵,無所陳之。是在闡述不必陳列部隊、武器,直接以無形箭來作戰,以牛頭、馬面,黑白無常來抓人)。老死不相往來之老死是指壽終正寢之自然死亡,來世要不要再來當人而言;人能活到壽終正寢的人並不多,只有修成道者才能享受到老死-自然死亡的待遇。觀之醫院人滿為患,病床一床難求,即可得推知世人都是病死或車禍、火災、玩水溺斃之意外死亡者居大多數。往,即死也。來,即生也。這一世與欲望不相往來,將來死後就不必再轉世來當人;如未先讀其前面其所寫之文章內容,直接單獨讀第80章,就很容易變成斷章取義,誤認老子是不願意與世人打交道,為求清靜,而獨來獨往,自掃門前雪,與世隔絕之人。如單獨讀第80章就要寫成:至德之世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加列一句:至德之世四字,才不會斷章取義(觀之莊子胠篋篇第5節: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則自明)。何以知其然哉?莊子說:世人眼睛所看到的是某某人背名牌包包、戴勞力士錶、戴幾克拉之鑽石、珠寶、一年出國幾次、開三B車或超級跑車、住豪宅、別墅(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耳朵所聽到的是某某人的先生是某某上市公司之董事長、某某人一個月薪水幾十萬元、某某人之女兒嫁給某某富豪當媳婦,門當戶對、某某人的先生當大官、當民意代表、某某人之小孩讀那間知名的明星高中、國立大學、讀博士、出國留學修博士學位、某某人財產有多少、某某人開什麼名車接小孩上下學、某某人退休後投入宗教信仰的很虔誠、某某人在當志工、義工,某某人家裏養什麼寵物。一拿起電話機、手機就是聊這些聊個不完,聊到電話機快要燒掉也還在聊;於路上相碰面也是談論這些名與聲的話題,深怕自己比不上別人 (聽而可聞者,名與聲也)。莊子又說:古之人在混芒之中,與一世而得澹漠焉。上古時代之人是獸面人心,於混茫之中,能與世人淡然相處,形與色、名與聲、智與巧之欲望不必相往來,不是古人不懂形色、名聲、智巧,而是古人之行為合於自然之道,已無為之至,無須使用到形色、名聲、智巧,無須去學習這些,今人之習性受到世俗之名、利、祿所污染、擾亂,所以次序、是非、善惡、正邪、利益,已本末倒置了。道德經為體,有如99乘法,答案為81,總共有81章,老死不相往來列於終章(第80章)之結語,第81章等於是附註,對於當時諸子百家如楊朱、墨翟、田駢、惠施、公掀龍、黃繚之徒…,各一其說,紛紛不已,而以見不可恃其智,逞其辭。提醒世人要知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這些是無益於世之評語-也是醒世語,要世人能學習聖人不積,既與為人己愈有,既與與人己愈多,才符合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才能修成道、成佛!南華經是用,於天下篇,對當時各家所作之評語是相同的。其終篇結論為:形與影競走,悲乎!以現代之語言言之為:不可形與影競走。為了追逐無窮之欲望,整個身心整天在為了形、名、聲、色在與人在競爭而不停止,必須把自己的身心追到太平間,人倒下來,看見閻王爺才想到不要再追逐欲望,那就太遲了,這樣就很可悲了!老子之道德經、莊子之南華經均於其終篇道出世人迷惑,不能覺悟之感嘆!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為人生中所必須歷經過程,顯見出生來當人就要承受這些苦難,人有修道,於老死後,能去當神仙,就不必受這些苦難,因為道德經是體,於第80章中,僅將老死不相往來,作原則上之訓示。要知道這些道理,只有親自力行去修道(顯見於用),參考至樂篇第3節:莊子妻死,惠子弔之,莊子本來有哭,但惠子看到他是方箕踞鼓盆而歌,問他原因,他說出:不能不通乎命,才不哭改為唱歌,高興的送別之寓言,所以須知道體與用,才算是修成道。只知是這樣(體),沒去力行(用),不知其道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讀者可參考之!
道自古至今已收回去了多少眾生?恩澤眾生萬世,化育多少萬物?也不感覺有暴戾,也不感覺有仁心(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所以殺死萬物的是道、化育萬物的也是道,道是永遠不會生,也永遠不會死(即不生不滅),故道是永遠長存的(吾師乎,吾師乎!虀萬物而不為戾:即殺生者不死;澤及萬世而不為仁:即生生者不生)。今世之人迷失於形、色、名、聲,以為形、色、名、聲為大道之實情;而形、色、名、聲,如果是假的而不是大道之實情,則知道大道之實情者,不會去談論這些形、色、名、聲;而談論這些形、色、名、聲者,便是不知大道之實情;世人知道這個道理嗎!因為名利是甜美之糖衣毒藥,這些名利之欲望都是人為有心之行為,就如同上段所言世人所迷失於形色名聲,而將行動不便之老父母送往養老院、看護中心,花錢請人照顧,自己確在家裏養寵物、孝順兒女、孫子,出國旅遊、信宗教、當志工、義工,這樣別人才會認識他,也才能出名。殊不知這些人為,有心之行為,都是違反無為自然之原理的;但也不能因為每人之價值觀念不同,就認為其行為不對,或許其行為於現在他是年輕人,年輕人之觀念也沒有錯,但一轉眼,沒幾年光景,就換成自己年老了,其子女一樣也會將他送去養老院的(見以己養養鳥與以鳥養養鳥之不同),此時老人家老淚縱橫也沒有用了,這叫做不言之教、上行下效、品種、遺傳。世人違反自然至萬物亂了套時,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想怎麼罵就怎麼罵,高興也罵、不高興也罵、政府沒做事也罵、有做事也罵、做的對也罵、做的不對也罵、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什麼事先做再說,不考慮後果,只要工作錢多、事少、放假多就好、時間一到就要帶小孩下學,加不加班是老闆的事,不必考慮企業主是否能撐得住,一年換24個頭家也無所謂,只要能達到我想要的目的就不擇手段、至於別人要怎麼說,是別人的事,只要能選上民意代表、諸侯、就是王道,等於天公換成由眾生自己在當了,殊不知以譁眾取寵,讓選民高興能予以附和,以此人為違反自然的方式當選所取得的大位子,如未積德,容易引發德位不當、昏了頭,有些決策或行使代表之民意,就容易挾天子而令諸侯、假公濟私、狐假虎威,人民必遭殃,因為是人民選出來的,也不能怪誰,最終還是要由選民自己來承擔,這叫自討苦吃。如果價值觀念扭曲已到無法無天,可與老天抗衡,利用智巧改變動、植物、蔬菜、水果之基因,違反到生態自然平衡之法則時,接下來新型之類似SAS傳染病毒、地震…就跟著來,當人之心靈因欲望去追逐名利追過了頭,身體上已儲存了名利病毒,如又碰上無行之傳然病毒,兩病毒相感應,病毒就會發作而生病,就很難處理了!世人就要過著自討苦吃、自作自受、拿石頭砸自己的腳的生活了(油價直直跌,但政府帶頭,什麼都要漲價,交通大亂,你罵你的,我做我的,反正我已選上了,你也拿我沒辦法,人民也無所謂),無法恢復其原來清淨、清明之本性(自性),也就是莊子所說之:繕性於俗學,以求復其初;滑欲俗思,以求致其明;謂之蔽蒙之民。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台灣話所說之:眼睛糊到蛤蜊肉,世人的思想被欲望擾亂了,也就是老子所說: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整個心都被世俗之物質欲望牽者走,迷失真性,行為本末倒置之世人了。
莊子於駢拇篇有說:欲望太強是要洗腎的,但世人迷失真性,寧願洗腎也不願洗心,此為問題之所在。繕性篇說:道者,理也。理者:天理也。德者:和也。德充符篇說:德者,成和之脩也。成者:保全也,和者:和順也,即保全性之中和也。依莊子之理論,道德之正解為:修人之本性,以符合無為自然之天理也。春節已至,在此順便向讀者拜個早年,以前是很少人知道莊子一書到底是在說一些什麼東西,現在已經知道是要如何修道德了,再下來就只剩下是要不要去做,從源頭之心開始洗,源頭乾淨,下游的腎也隨著乾淨,也不必洗腎,如此而已,只要世人能照幾千年前莊子所說的故事(也是天律、真理)去做,就能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心想事成,只是修道高人、上人,才知道要用何種方式去洗滌心靈;醫學上只有教用何種藥水來洗腎,並尚未研發出洗心的藥水出來能讓世人洗心,是比較麻煩的。只能現從教育上著手,教育禮義廉恥、倫理道德做起,祝大家平安無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