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示人(不能以解釋儒家、釋家學說之方式來解釋老莊學說)-覺悟的人,就知道樓起、樓垮,興、廢、與、奪之哲理。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示人(不能以解釋儒家、釋家學說之方式來解釋老莊學說)-覺悟的人,就知道樓起、樓垮,興、廢、與、奪之哲理。
        老子第64章:「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29章:「聖人去甚、去奢、去泰」、第59章:「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第77章:「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不欲見賢。」、齊物論:「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庚桑楚:「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大宗師及天下篇:「以德為循。以約為紀,以深為根」、徐无鬼篇:「年齒長矣,聰明衰矣,而不得休歸,所謂卷婁者也。是以神人惡眾至,眾至則不比,不比則不利也。」、達生篇:「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精而又精,反以相天。」胠篋篇及老子第36章:「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示人。彼聖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此幾則立言都是在說明修道積德、減少欲望,三餐能溫飽,有間遮風避雨的房子住就可以了,以保真性,生活不要過的太奢侈、豪華享受,以免折福,知此道理,就不會刻意去求名,學凡人所不想學的(指修道),有修至無極境界,知道其原理,學:覺悟也。覺悟了,就可輔助萬物回歸自然,也就已達到修道的最高境界。
        因老子主張:聖人去甚、去奢、去泰。去除人為之不自然、去除豪奢、去除不安份、此三者皆無益人之身,所以有形與影(佛學稱因與果)的關係發生,莊子才於山木篇說:孰能去功與名而還與眾人!所以有修為的人生活很簡樸、不會穿名牌衣服、不會開名車,不會過豪奢的生活,不會浪費食物、能安於本份,能以德為循。以約為紀,以深為根,知人怕出名,豬怕肥的道理,所以不欲見賢,不求表現其才華。修道人不會去追求生活品質、不會被社會外在環境所誘惑,所以會降低一點生活水平及物質欲望,不會去與人相比較,穿著很樸素,不會被花花綠綠的鈔票誘惑,所以就不會迷惑。知神人惡眾至,眾至則不比,不比則不利也之原理。心境已寂然了,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就看淡名利,以至樂無樂、至譽無譽的心境在過日子(佛學稱:已開悟、看破繁華世界,心已放下了,覺而不迷-此種快樂稱為:妙樂;俗人之快樂為迷、邪、染,迷而不覺之快樂,稱為:俗樂)。知卷婁者會勞形自累,會如同舜一樣,年齒長矣,聰明衰矣,而不得休歸,故得行而不名處,削跡捐勢,功成者退,所以有修為的人不喜歡附隨著太多的徒子徒孫,太多人附隨就無法照顧周全,無法照顧周全,如此就不利於己,退休不了,自找其苦。所以一切依自然行事,才能無責於人,人亦無責焉。而世間之事物,都可學而知之,學所能學(知識廣博之學)。人的智慧只能知道人的事物,唯有道不可以知之,故學所不能學(絕學),不能再知道的就停止下來,再知道下去也沒有用。這就是老子的:學不學。莊子的: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 世間的好命人所學的都是為能賺到錢;不能賺到錢的事,就沒有人想學。學道,就沒辦法賺到錢,但有一些歹命人,不學道就是不行,但學世人所不能學的道(智慧之學),有修至無極境界,可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可將世人追求過頭的事物予以導正,如此就可輔助萬物回復自然,也就是莊子所說的:反以相天。老子第36章的:將欲弱之,必固強之。人體機能、事業、家庭之興衰,由強壯至衰老,或是由弱轉強?都是天地自然之結果。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個人之身體自己顧,如何保持精、氣、神之不衰?才不致無緣無故被上帝寵召或閻羅王點名,牛頭、馬面之呼喚,老天要毀滅一個人,必先讓他掌握大權,有能力去亂搞(將預廢之),搞到瘋狂,忘了自己是誰?無人可以節制他,到了無法無天之地步時,就順勢收拾掉(必固興之),就是這個原理!所以要能悟得出微明章之意境才能知之、得之其哲理的。目前社會價值觀念遭受嚴重扭曲,凡事向錢看,鈔票最可愛,倫理道德不值錢,如孝順是子女服侍父母,演變成父母孝順子女、孫子,才是孝子、孝女;婆媳相處問題,現任的婆婆忘記了其於年輕為人媳婦時,是如何與其婆婆相處的?只會一味苛責媳婦之不是,而不知問題出在自己;上樑不正下樑歪,為人父母沉於賭博、賺錢,疏忽於子女的言行、教育,子女在外鬼混、乘車占據博愛座不讓老弱婦孺坐,父母也不知道,只會將責任推給社會帶壞、學校沒教好,父母一點責任也沒有。或如子女爭產…等等;都是違反自然之道,有學所不能學、不想學的道,修至無極境界,是可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的。能導正多少算多少,這種迷惑之導正力量,可輔助萬物回復自然,並不必捐獻、不必供養、不必學費,這才是大功德。至於要怎麼修將來才可到極樂世界(理天)去,是世人所想出來的謀生、賺錢之道、花樣,此非老天之天律,亦非人間法律所規定,莊子老早就知道世人在玩什麼把戲,所以於養生主篇道出:「為善無近名」之立言,提醒世人不要以為善之名,而從事賺錢、求名、掛羊頭賣狗肉之工具。社會上最有錢的行業,其財富能可敵國的是那一種行業?一推敲即知其道理。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示人。魚:是比喻修道人,並非指我們所吃的魚。解釋老莊學說,道家有其自己的解釋方式,不能完全以儒家孔孟學說、釋家解釋佛經之解釋方式來解釋老莊學說,否則會走樣(走鐘、失真)。淵:是比喻道,並非河水。如以儒家方式解釋:魚不可離開水,一離開水,魚就會被人捉拿。如此解釋法也對,但意境不對。國之利器不可示人。示:明也、炫耀也。如以儒家、釋家之方式解釋會容易解釋成:國家的有利武器(國防機密)不可洩漏(商業機密同樣也不可洩漏)。國:用之於國家、社會,是指假聖人。利器:指假聖人所制定箝制世人的法律(公權力)。國:用之於修道人則指:根本也;所修得真一之氣-精、氣、神也。老莊說:修道人不能脫離於道(道不可須臾也);國之利器不可示人:修道人的精、氣、神之根本,不可給世人看透。修道人所修得的工夫、法寶:精、氣、神,不可炫耀,讓人看穿,一被人看穿,其招牌(聲名)就會被人冒用;就如同假聖人所制定箝制世人的法律,一公示於眾,就會被大盜使用(如:冒用檢察官)一樣。以此比喻:有些事可以做,但不可以說,說出了,反而讓有心人(名嘴、政客)拿來做議題操作,反而壞了事,不說,不公開透明,反而可把事情辦成之意。莊子之: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老子之: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國:根基、根本也, 母:指道。因天地是萬物之父母。故尊天敬地的人就是修道者,同理,能尊天敬地、尊道而貴德者,莫不服侍其老父母、公婆,所以說父母、公婆不服侍,修道、拜神沒有用,只是有心修道、拜神,修、拜讓世人知道其虔誠的心而已,遠不如依人倫,無心自然有用。
       古代之挾天子而令諸侯之成語,用之於現代社會為:招牌被冒用。就如同應帝王篇:莊子只教其學生(列子)一點道之皮毛,列子尚未學到道之精髓,當列子碰見江湖術士(季咸),就認為季咸的功力比壺子(隱喻莊子)還高,就與季咸搞在一起替人看相,而被其老師(壺子)訓了一頓的故事,其道理就在此。大臣、宦官挾天子的威嚴,狐假虎威,大官挾著上面交代要辦什麼事?都市計劃要怎麼變?那些土地要徵收?下級小官也不敢去問天子,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是上級交辦?只有乖乖聽話照辦,不照辦,就等著被記過、調職還好,如調去高山賞風景或調去離島吃海產,那就麻煩了。天子的招牌被冒用,已民怨沸騰了,如再碰到昏君,又聽信下級的報告,正好中計,大官正可如願以償,事情辦成就不怕沒有合法的政治獻金可拿了,等到選舉選輸了,再來檢討敗選原因,已為時已晚的道理相同。人間世()本來就是如此,知道其道理,一點也不奇怪。內湖輕工業區之土地,誰把他搞成變為商辦大樓?造成今日之交通大打結?此處的廠房那個財團蓋得最多?誰的通天本事就最高,如此推敲或許就能略知一、二,菜蟲吃菜,雖然吃得肥肥的,但最後還是須死於菜欉下,道理就是如此,所以修道只是修其道理而已。至於人往生後,魂歸何處?靈魂是在天堂或是在地獄?也只有往者自己知道而已,江湖術士也沒陪同往生者一起去死,怎麼特別知道往生者的靈魂到極樂世界(理天)去呢?至少也要拍一些往生者在極樂世界的生活照片回來以說服、取信於世人啊!這就是道理。也就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之原理,死人知道自己的靈魂歸於何處?可是人已死了,不會說話了;江湖術士尚活著,也沒死,怎麼特別知道往生著的靈魂歸於何處呢?但不論如何,只要世人高興就好,也沒什麼不可以!所以莊子才會說:魚(修道人)之快樂。寫此文與世人(讀者)共勉,能悟出其意境時,就會體會出為什麼事業會讓人起大樓,又能讓大樓垮掉?身體為什麼會出狀況?家庭及婚姻為什麼會出問題?為什麼會生出敗家子?原因就出自於此,故讀莊子一書自可去除妄想心,降低物質欲望,不會滿腦子都在想鈔票,就不會為惡,早日返其真(自性),有百益而無害,又可輔助萬物回返自然,讀者可參考之,願人人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