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能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宇宙人生本原真實相之學問)者,知神佑之(保佑其無形之財富)。

能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宇宙人生本原-真實相之學問)者,知神佑之(保佑其無形財富)。
        知北遊篇:「知北遊於元水之上,登隱弅之丘,而適遭無為謂焉。」、逍遙遊篇:「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天下篇:「古之所謂道術者,果惡乎在?果惡乎不在?曰:無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莊子一書為道家最高心靈指導指南,因道是無所不在,又是主宰萬物者,該書意境相當高,所以能悟出天地純真自然之美及古人對對道全貌之體悟者,即表示對宇宙人生(宇宙之真實相)本原之學問(道學)及對知北遊篇有所領悟,表示對道的全貌有所領悟,對人生之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也都了然於心了,知神(佛家所言之識神)就能當他的守護神,隨時保佑著他(刻意篇第2節: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其神純粹 、其魂不罷。天道篇第2節:其鬼不祟,其魂不疲-即知神佑之),可避開災禍。與太上感應篇所言之: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意思相同,有此感應,才是修道者所得到的最高無形財富,等同是藏金於山,藏天下於天下,一點也不會流失。有形的財富帶不走,只能留給子孫爭家產,打官司,二者不同。讀者可參考之!
        莊子內篇含蓋入世法及出世法,於逍遙篇首冒頭即明示:北冥有魚,其名為鯤。…揭開道之大體(全貌)。如以不同治方術(研究部分之道術,即無法完全研究出道之全貌)解釋之,即會解釋成北極海有一條很大的魚,它的名字稱為鯤魚。但依道之全貌,則應解釋為有個修道積陰德的高人才對。此條魚,並非指我們所吃的魚,而是為修道人之代號。當於細讀此書悟出其道理時就會發現,莊子不會直接批評指摘人,而都是以風、水、草、木、雲、雨…來比喻,比較不會傷人,才能俯仰而不得罪於人(天運篇)。外篇知北遊則全為出世法,於篇首亦明示:知北遊於元水之上,登隱弅之丘,而遭適無為謂焉。北,幽冥之域。知,識也。即能體認大道全貌之修道高人(即知神)。元水,玄水也。比喻幽玄之境。隱,深遠難知也。弅,鬱然可見,似有似無也。篇首是在比喻欲明大道玄妙,顯晦無常,故寄寓此言,以彰其意,期世人返其真性。所以北冥有魚與遊於元水之上,意境相同,用辭不同而已,二者都是比喻修道是看不見,故以冥、元水來比喻。
       古時研究道術,隨物變化,純樸無為,而能超越百家之上,反映出大道全貌學問之研究方法定在何處?先假設疑問,創造議題,以果真有道這種東西存在嗎(到底在那裡)?答案是:道無所不在(知北遊篇:道大至天地,小如螻蟻、稊稗、瓦甓、屎溺,無所不在,所以不一定要在菩提樹下才能悟道,在上廁所時也能悟道)。再提問:神明從何處降臨?從那裡跑出來?答案是:會出生聖人、成為明王(明君或暴君),都是由道而來(均原於一,亦即萬流歸宗)。所以不論現在世人所信仰的宗教不論是天主、阿門、阿拉、阿彌陀佛、玉皇大帝、瑪莉亞、觀音菩薩,都是太上老君的化身,事實上是同一個無形之主宰者(原於一)。每一個太上老君所化身的宗教主,其教義都能符合該國度人民信仰之所需。神明由乎事感而後降出(易經之感而遂通),這些感應也是原於一(道)。一也是道,也是天。天意如此也!
       知北遊之知是指知神(能體悟大道全貌之修道高人,隱喻莊子自己),莊子於至樂篇透過百歲骷髏的口說出: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說出人死了最大,也不必擔心寒暑,以天地為終始,與天地一樣長壽,當皇帝的人也沒有那麼快樂。莊子再問骷髏願不願意再轉世去看看前世的親友,骷髏表明不願意。以此故事來說明轉世來當人,是在受苦的,但人有修持,知道了知北遊、庚桑楚篇所講的出世法時,也能享受到此相同的待遇,晚上睡覺時,不必考慮冬天有沒有蓋被?夏天要不要吹冷氣或電風扇,身體隨時保持恆溫,不必怕太冷、太熱,會感冒或中暑,知神隨時當你的守護神保佑著你,不是很快活嗎?但要修到能享有此待遇的人必竟不多,要想能享受到此待遇,唯有努力修道。
        莊子於天下篇所評論道術七個學派,就如同現代的佛家、釋家、道家…,各家都有分支教派,每教派之學道者,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統,如此就不能研究出道術之全貌,也就是不能見到天地之純:即無為也。古人之大體:即樸素之道。再說更明白一點,就是在紛雜的社會中,學道者就很難悟出無為樸素自然之道之全貌,都會有所偏。不能悟出宇宙人生本原之學問,很容易變為假道學,物離其性時,即會迷惑而失其真性。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中國古代出了孔、孟二聖人,桀、紂二暴君,武則天、慈禧太后二個女皇帝,最終都產生進退失據,二個女皇都將自己的朝代結束掉,是當時之世人失其真性,天意使然(皆原於一)也。現在的國際局勢混亂,世人無法見到無為樸素自然之道,都是以名、利掛帥,失其真性。應趁此時修道返其真,才能國泰民安。回顧228事件殺死多少菁英分子,政府為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所制定的375減租條例及其它特別法令,剝奪了多少地主的財產?及戒嚴時期所制定的種種限制人民權利的法令,再再須由軍公教人員來配合及執行,因此而吃虧受苦的地主及其後代子孫所銘記在身之歷史仇恨 ,將外省人以外省豬(國語意思為:很番、野蠻、鴨霸、有理說不清之人)稱呼,外省人自認自己為高級人物,瞧不起台灣人,稱呼台灣人為台巴子(國語意思為:土包子、可吃定的無三小路用之人),此歷史仇恨、恩怨至今仍無法化解,政權再度輪替後,這股仇恨的力量,就變成須由以前執行戒嚴政策之軍公教人員來承擔罪過 ,其退休金就變成遭受到無情被砍殺,以為發洩仇恨之命運。此一砍殺,其後代子孫之仇恨是消了,但新的仇恨又開始展開了,如未修道,就無法知道此政治因果循環之道理,所以必須修道才能化解歷史仇恨,否則冤冤相報,永無盡期,現在人心變了,與古人謙讓、講信用、敬老尊賢、尊師重道之觀念完全變了,也不講倫理道德了,只講鈔票,所以才天災傳染病毒不斷,且一次比一次嚴重,要想避開災難之發生,就只有修道一途,當道德(道:五倫、倫常也;德:孝、剃、忠、信、仁、義、禮、智也),倫常淪喪,就是違背道德,人心浮氣躁,要修道就很難,當國家處於國不泰、民不安,風不調、雨不順時,人民的日子就會越來越難過,生活壓力大,就不快樂,只能修道(學人所不想學:即絕學無憂)才能化解恩怨及避開禍患,至少也可降低災難損失,別無他法了,不然到了庚子、辛丑年交換年之間就會很麻煩。願人人能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