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4日 星期五

風之積也厚,則負大翼也有力;水之積也厚,則負大舟也有力。祖先風水好是由修陽善、積陰德之水(德性)與風(心性)而來-不言之教、積陰德,老天回報也厚,能造福子孫,所以阿公、阿嬤是不好當的。

       老子第43章:「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人間世:「南伯子綦遊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千乘,隱將芘(庇)其所藾(蔭)。」、逍遙遊:「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負大翼也無力。」此幾則立言是在闡述無為自然,心性向善(風之積-水比喻心性、自性),積陰德(水之積-比喻德性、氣數),修德性與心性(水與風)之總合(這輩子之成績單),行不言之教,作好榜樣給晚輩學習(上行下效),有積陰德,老天回報也厚,能造福子孫,很少人能知道此道理的,此陰德即為堪輿學所稱之地理、風水(坐向),西方人稱為磁場,東方人稱為氣數(人身體之靜電-氣也)。有修道積陰德,所居住之陽宅為福地、祖墳寶地(陰宅)就能得到好風水,氣數強,就能旺(庇蔭)子孫,子孫身心健全、身體健康;寶地也不是由堪輿師堪輿就能得到好風水,氣數強;如生前無德行,堪輿的再好的風水,也會因生前之德不配位,風水坐向雖然很好,但無法享受到好的磁場時,風水就自動會轉為與一般墓地一樣。同理,父母親於年輕時有無孝順其父母親(即阿公、阿嬤)?小孩子每天都在看、都在學習父母如何對待其父母,等到自己年老時,小孩就會以自己年輕時如何對待其父母、公婆(即阿公、阿嬤)之同一方式來對待自己父母,輪到自己年老時,如果認為兒女、媳婦不孝,得到這種果報,不能怨天尤人,即應該好好懺悔自己年輕時是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公婆?這就是不言之教(上行下效)理論,也是自然法則。所以修道是在修人眼所看不到的自然的本性及德性;修不違反自然規律就是德,有修道德積水(氣、磁場)與風(心性),就可以庇蔭(台語稱為:遮蔭)、造福(旺)子孫。祖先有修善積德就能感動天地、山川,能得到好風水,所以風水是由修善積德而來,但世人很少人知道此道理(天下希及之),即使知道,也很難做得到,使老莊感到無奈,而這些話卻是天地自然之不變法則,世人之所做所為,於晚年時都會完整的顯現到每人的眼前的,世人不可不知。即知北遊篇:知遇而不知所不遇。哀樂為人眼前所能看得到的,那未來眼前所看不到之因果才是可怕的(人之所做所為將來會是殃及子孫或庇蔭子孫?是眼前所看不見的,須於所不可見之未來,才會顯現出來的-参見2014、7、19錢財與健康孰富有一文)。白話為修福而不享福,福份享受完了,衰小事、身體健康、家庭不幸福,就跟隨在後而來,所以身心健康,日子過得快樂才是享福,活得像神仙,才是福報;財富、地位並不是享福,錢很多,而人躺在病床不能動、日子過得不快樂,就不算享福,至於要不要積陰德,積多少陰德、善事,才能造福到子孫?讀者可思考之!參考之!
        前文已言及莊子(南華經)一書是以魚、鳥、水、風、雲、雨、草、木…等,來比喻修道,不直接以人名來比喻,如此,文辭才會美,又能讓人悟出其意境來,也不致流於通俗。如逍遙遊之北冥有魚、大鵬鳥、水之積、風之積;在宥篇之雲氣、草木…此種比喻、隱喻方法,看得懂其文辭意境的人,其修道功力已達相當高之層級了,等同走在雲端上之神仙級人物,其行為已能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也是應帝王篇所言雖非帝王,但實質上其心靈已能享有與真正當皇帝一樣的待遇(即已達到神仙層級);看不懂的人,不論你文章怎麼寫,一樣還是看不懂,又會認為是無稽之談或鬼話連篇,看都看不懂;這就是莊子所言大鵬鳥與學鳩、北海若與河伯(井蛙)之比喻,高下立判,看得懂的知道是在罵世人是井底之蛙,但文辭上看不出是在罵人,又會讓人拍案叫絕;但井底之蛙不知自己是井底之蛙,還怪人是在寫一些怪力亂神的話,看也看不懂。這就是修道層級不同所顯現出之不同感受!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就如同國文系之大學教授,要他以小學生之層級去寫文章,他會很彆扭,不但不自在,反而會感覺自貶其身分之道理相同 。因為莊子所講的故事是天律,如以白話文來寫,古時候是用竹簡寫字,這下就不只七萬餘言了,恐怕要寫幾十萬言了,竹簡就要用牛車來載,不知要幾牛車才載得完?即使載得完,也不知要佔了多大的房屋空間。也無法顯現出一定水準的文章之故也。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此句話為什麼是那麼的重要呢?因為是修道之精髓所在。與題目之風之積也厚,則負大翼也有力;水之積也厚,則負大舟也有力。只是順手拍與反手拍之寫法不同而已,其意思則相同。水,比喻德性。風,比喻心性。除了道(一)是絕對的以外,天下事本來就沒有誰絕對的對?誰絕對的不對?之問題,只是價值觀念之不同,雙方觀念、見解相同就對,不相同就不對,對與不對都是以人為,而且有心所想出來的,以表示自己聰明(智),並非出於無心自然,才會有是非之爭。如果每人都認為自己的看法是對的話,則天下不就老早太平了嗎?為什麼還會有統獨、黑白、皇民與獨裁、去中國化與去皇民化之爭?到底台灣的祖國是日本?中國?美國?這不但有趣,還各有其歷史淵源,老一輩的人才知道其典故。也就是表示有些世人不知自己的觀念不對,還責怪別人不對,世界各國才會亂哄哄。例如照顧行動不便之父母、公婆的事,是兒女、媳婦的責任,但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老人年老時沒兒女、媳婦照顧而以淚洗臉?而每位子女、媳婦都認為自己最孝順,但就是沒有人能願意親自照顧老人家,心裡想著是老人家的財產?最基本的事都無法處理,但在行為上就是很專心的在修道、學佛、作禮拜,很認真的在修,以瞞人耳目,但其所修的道法、佛法是為正法或邪法?也不知道,如此,就很麻煩了。這就是莊子所說的大鵬鳥與學鳩、北海若與河伯(井蛙)的看法不同;人要吃葷或吃素才對?也是個說個話。也就是莊子所說的:民食芻豢,糜鹿食薦,蝍蛆甘帶,鴟鴉嗜鼠,四者孰知正味?世界各國從有歷史時一直爭辯到現在,也沒有辯出一個統一之標準答案出來,也唯有無形之道才有標準答案:一也,一就是標準答案。
        老子說世人修道要重積德,但未講明是要積陽德或陰德;莊子則明講世人修道是要重積陰德(北冥)。陰德積的越厚(水與風),則負大舟、大翼就越有力,隱喻修道層級越高,越能庇蔭、造福子孫。且福氣不是由有心的去求就可得到,而是由積陰德之厚薄所造來的。如果未修道或修道積德不厚,本身就自身難保了,那怎麼可能還有能力可庇蔭子孫呢?也就是莊子所說的: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倒一杯水在低窪處,水可以載小樹葉當成舟;如果裝一杯水放在低窪處,杯子就不會動了,這是水淺船大重量太重之故)。以此經文來隱喻世人要修道,陰德積多一點,也就是積多一點水與風,才能載船(喻庇蔭子孫)。人無永遠的富貴,也無永遠的貧賤,當別人於有困難時,你肯伸出救援之手拉他一把,而不求回報,不把幫人忙當成一回事,不會記在心裏而不忘,就是積陰德(但為善幫助人想等待回報,或於媒體上宣揚其善行,這就不是陰德,而是陽善,行陽善一表揚,善就報銷了,有行善等於沒行善;積陰德沒人知道,但果報不可思議,二者不同。同理,為惡也沒有宣傳表揚,是怕人知道,但沒人知道之惡,果報也是不可思議。只是善報與惡報不同耳)。而地球又是圓的,等到後世子孫有遭遇困難時,以前受你幫忙的人也一樣會感謝你,也同樣會拉你子孫一把,這就是為什麼有人的子孫於人生旅徒很平坦順遂,又會有很多貴人相幫助,凡事多如意;有人的子孫就很坎坷顛簸,得不到幫助,過不了難關、有的人孫子一出生就帶來殘、疾,無法解決,讓整家蒙著愁雲慘霧,苦不堪言,道理就在此。凡是行事都是以眾生利益著想,此行為是為善 ,此善沒人知道,媒體也不會報導、表揚、讚嘆,此看不到的行為才是善(陰善,即陰德也),此種看不見之無形之陰德,造福子孫之果報是上善,是不可思議的;同理,凡事是以自己利益著想所行之善,只要一行善,媒體就競相報導、表揚、讚嘆,此種敲鑼打鼓之善(陽善)就被抵銷掉了,等於沒行善了,變成是為惡,此惡即是病根-生病之原因。為惡之道理也是如此!一為惡,沒人知道,媒體也沒報導、批判、指摘,此種惡之果報會影響到自己或下一代子孫,也是不可思議。此道理不可不知!這就是玄!此道理也就是老子第79章所講的:和大怨,必有餘怨。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以戰爭、殺人、放火…等等方式想發洩仇恨,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要用智慧才能化解仇恨。心中仇恨尚未化解,只想要以和事佬來化解,於和事佬面前表面上看是化解了,接受和事佬的建言,但內心的怨恨沒有化解,所以公親很容易會變成事主的,清官難斷家務事,所以介入家產紛爭之排解,最後大都是變成自討苦吃,都會被正、反二方駡,吃力不討好。現代之世人,為人處世,每個人大都是以自己的角度看事情,都認為自己的看法才對,別人不對。既然每個人的看法不相同,但每個人之看法都對,但已因看法之不同,已發生爭吵了,有人想當和事佬,就會惹來麻煩。要有能力去化解衝突所引起內心的怨恨,必使無怨,當和事佬才可為了行善事而去介入紛爭。例如兄弟分家產在起紛爭,每個人的看法都認為自己分的比較少,對方分的比較多,每個人的看法都對,而第三人介入調解,雖然暫時衝突是停止了,但沒多久,介入調解的人就會惹來滿身腥,都得不到對方的諒解,而成為分家產之罪人(必有餘怨-內心之仇恨無法化解),所以介入別人分家產的事要有相當的能耐,有把握對方會無怨,會感謝你,才可介入,才可避免公親變成事主,何苦來哉!人家有困難時才會不顧老臉向你借錢,你既然有能力借錢給人,就把借據留著就好,不要去跟人要債,不然就婉拒不借就好,等人家有錢時就會拿來還,他就是沒有錢才會跟你借,而你又去要債,給債主難為情,就會傷感情或因債,跑去法院告人,而反目成仇,何苦來哉?做人不要太絕,要留一條路讓人走,也就是佛家所說的:放生。人家會感謝你的,沒能力還,就當成捐獻、布施,不要放在心裡,不求回報,如此不但不會與人結怨,又能庇蔭子孫(有德);不能像地下錢莊放高利貸一樣,斤斤計較,借錢到期不還,就要砍、就要殺、放火燒房子,就會逼人走絕路(無德司徹:周代的稅制,現代民間用語為討債、官方稱為強制執行,以管收來逼債),這樣才算修道人。與本文相關之文章有:以鳥養養鳥、是人的靈魂在生病或肉體在生病、無形主宰有形的天律,我們知道多少、修道德為無用之大用,讀者有興趣可參考之,只要能知道其道理,就能知道妙道之行。孫子八字命之好與壞,決定於其阿公之德行,也不必特別去算命、命名,阿公有修成道、學成佛,其孫子要出生時的日期、時辰,以及要取什麼名字?都可以心電感應出來,可見積陰德可庇蔭子孫,真正的答案也就是如此,不必懷疑。阿公有積陰德(風—人眼所看不見)在暗中幫人忙,使被幫助的人感覺有人在相助,但就是不知道是誰在相助,但老天無形的眼睛(風)看得很清楚,此人眼所看不見的風(無形之陰德),會直接的反應在孫子身上,決定了孫子的八字命;陽善(水—人眼所看得見),則僅能間接反應。同理,今世之阿公、阿嬤如果年輕時為惡,不孝其父母、公婆,其父母、公婆有怨氣,死後會轉世投胎來當其孫子、孫女,來討債、出氣,則其孫子從小出生就不好養育,毛病一堆,到長大後,不乖,問題不斷,諸事不順,讓今世之父母、阿公、阿嬤傷透腦筋(佛家稱為:因果循環)。角色互換,換自己嚐嚐苦頭。如果今世之孫子是來感恩,還孝順其前世父母、公婆之恩,則其母親於懷孕時就不會害喜嚴重(病子),其今世之父母、阿公、阿嬤可享受天倫、人倫之樂。所以即將當人阿公的人要知道此道理(也就是形影相隨或因果循環理論,種什麼瓜,得什麼果),決定是庇蔭子孫,年老時要享受天倫、人倫之樂或殃及子孫,過著痛苦的日子!由眾生自己抉擇,莊子如是說!信與不信、參考都可以,但最終的答案就是如此。只要將道法、佛法之道理搞通了,就自然會知道此結果的。願人人都能享受到此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