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亂、苦、疾、辱、憂、畏,為迷惑與禍患之根源,不可被名、利之欲望誘惑遺忘不知察,而帶來禍患。

        盜跖篇:「平為福,有餘為害者,物莫不然,而財其甚者也…亂、苦、疾、辱、憂、畏。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遺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盡性竭財,單以反一日之無故而不可得也。故觀之名則不見,求之利則不得,繚意絕體而爭此,不亦惑乎!」、讓王篇:「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此二則立言是在闡述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之理論及道理,要世人能知足,意境至高,不可被物質欲望誘惑,因煩惱而失性,弄清楚其原理,即可避開各種禍害,世人應警惕之。
        莊子說:平為福,有餘為害者,物莫不然,而財其甚者也。平,適如性分也。有餘,超出性分也。適如性分就是福氣啦!超出性分,反而有害。萬物莫不如此,而錢財有餘所帶來的為害最大。莊子為什麼會如此說呢?以下就依亂、苦、疾、辱、憂、畏,依序逐項解說莊子如何說法?
亂:
今富人,耳營於鐘鼓筦籥之聲,口嗛於芻豢醪醴之味,以感其意,遺忘其業,可謂亂矣。富人,指有錢人及高官、高幹。營,謀求也。嗛,快意也。喜歡這種調調也。筦籥,古代的樂器也。比喻靡靡之音,聲色場所(舞廳、歌廳、夜店、Pub酒店、牛郎店、換妻俱樂部…等等)。芻,食草的動物。比喻吃牛肉、羊肉。豢,食穀類的動物。比喻吃豬肉、雞鴨、鵝、肉…等食穀類之動物。醪醴,美酒也。有錢人及富二代、官二代,耳朵追求的是美好的音樂,歡樂場所。嘴巴樂於吃大魚大肉、外加美酒,辣妹,粉味,誘發他的興趣,卻忘了自己的正當事業,去泡妞、泡辣妹、泡馬子、紅杏出牆、養小三、拋家棄子…等等,這就可以說是心志昏亂。
苦:
侅溺於馮氣,若負重行而上坂也,可謂苦矣。侅溺,陷溺甚深,異於常人也。馮氣,盛氣也。比喻講話大聲,走路有風,氣勢如火燄,而盛氣凌人也。坂,山坡也。有錢人說話就大聲,男人娶小老婆、小三,說成是女秘書、助理。女人想第二春,說成是男朋友或主任。沒錢人說話沒人聽,男人娶小老婆,被說成是姘頭或伙器,女人紅杏出牆,被說成是討客兄。有錢人的氣勢佔上風,講話雖處處占上風,沒錢人聽了感覺很不是滋味,但也沒辦法,因為沒錢,講話沒人會聽,也不敢反駁,話都是有錢人講的才對。有錢人雖有盛氣,眼睛長在頭上,但這種盛氣就好像身背重物走山路而上,剛開始走時很輕鬆,沒什麼感覺,走一段時間就會感覺累,此時,就要知道須休息了,不能再有盛氣了,如再不想休息,繼續行盛氣,等盛氣消退時,病就跟著來的道理相同,這就可以說是苦。
疾:
貪財而取慰,貪權而取竭,靜居則溺,體澤則馮,可謂疾矣。慰,怨也。竭,氣衰也。溺,沉溺於淫欲也。澤,肥胖也。馮,血氣滯塞不通也。疾,病也。人太貪財,表面上,別人雖不會說出口,但會惹人討厭。迷戀於權力,深怕失去權力,以後就沒有鬥爭的本錢,腦筋用錯地方,忙於初選提名,鬥的刀刀見骨,最後就會精疲力竭。閒著沒事時,飽暖則思淫慾,吃太好,就會肥胖,血氣就會滯塞不通,這就可以說有病。
辱:
為欲富就利,故滿若堵耳而不知避,且憑而不舍,可謂辱矣。就,追求也。堵,牆也。避,足也。憑,恃也。舍,止也。即放不下、收斂也。為了富貴而去追逐財利,所以錢賺了很多,可堆成跟牆一樣高,還不知足,不知收斂,見好就收,恃其財富多,但還是要貪得無厭,這就可以說是恥辱,但貪到了不要臉時,就天下無敵了。
憂:
財積而無用,服膺而不舍,滿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謂憂矣。無用,捨不得用錢,當守財奴也。服膺,念念不忘也。舍,止也。戚醮,煩腦也。賺的錢可堆的比城牆還要高,連要拿去銀行存,銀行也不讓他存了,就是捨不得用錢,寧願當守財奴(也是俗話所說的:有錢人,乞丐性命),滿腦筋都在想要怎麼樣才可堆積財富,不想停止追逐,整天心裏為了那麼多錢,怕被偷,為了錢財是要存銀行或放家裏的保險箱,而整天滿心煩惱,但還是貪得無厭,這可以說自找煩腦。
畏:
內則疑刦請之賊,外則畏寇盜之害,內周樓疏,外不敢獨行,可謂畏矣。刦請,劫取也。刦,同劫字。周,密也。樓,即現代之電眼。疏,即監視器也。有錢人在家裏時,就怕被小偷打劫,在外又怕被搶劫、綁票,於是就於家中裝電眼,加裝監視器,可以手機的App連結,隨時上網查看看家裏有沒有人來偷錢,整間房子裝設的有如銅牆鐵壁,出外怕被搶、綁票,則要保鏢、護衛隨行,保護其生命安全。這就可以說是恐懼了,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有錢人怕死。
        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因煩惱所引起,但遺忘而不知察(被物質欲望誘惑而不自知)。及其患至,求盡性竭財,單以反一日之無故而不可得也。故觀之名則不見,求之利則不得,繚意絕體而爭此,不亦惑乎!盡性,復歸本性也。單,僅也。反,同返字。無故,指無事而過著平安的生活也。繚意,意中繚繞不絕也。絕體,捐生以殉也。以上六種情況,是天下最大的禍害,大家都忘了這些事,而不知去詳察,等到禍患一但臨頭,想要盡去錢財,想要過著一日平安的日子也不可得。所以,莊子於讓王篇道出名利是虛幻的,不能忘利,用心去追求,是徒勞無功的,心中念念不忘名利之欲望而整天煩惱,卻把身體搞壞了,不知名利是至害,也不知害死了多少人,如果不修道,滿腦筋都是以功利主義為中心在想錢在煩惱而不顧道德、禮義廉恥,這不是很迷惑嗎?
       上述之道理搞通,知足了,就不會天天去講究生活品質,不會去追求時麾,會把生活水平及欲望降低一點,不會看到別人開名車,也想要買,看人背名牌包包也要買,如此就不會被外在環境所誘惑,你過高品質的生活,我過次一等級的生活,就不會迷惑了。回頭再來觀內篇的齊物論:終身役役而不見其功,而不知其所歸…人謂之不死,奚益?人一生為了錢財、名利(身外物)在忙,到老時又回到原點,卻把身體搞的都是病,主要的原因為不知足,被財所害,莊子說世人卻忘了這六大害,以致到老時,變成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了,躺在病床上,戴著氧氣罩,嘴巴開開的不省人事,成植物人,只剩一口氣息在,只是斷不了氣、或得了失智症,眼睛開開的看著人,忘了我是誰,你講你的,他講他的,雞同鴨講,有聽沒有懂、化療,標靶治療,苦不堪言、中風不良於行、有口難言,插管進食、提尿袋、屎袋,經常洗腎…等等。以此法反推回去,就可得知此六大獎中,自己是得到那個獎?莊子於寓言篇道出:生有為,死也。勸公以其私,死也,有自也。可應證該六大害之原理。生病是有原因的,自找的。因世人忘記此六大害,失察的結果,就變成找不到歸鄉、回家之路,猶如迷路的小孩或流浪漢,將來成為遊魂,這種人就算不死,活著又有什麼用呢?就會感慨萬千。但想回復真性,已經來不及了,就發覺千金難買早知道,也買不到後悔的藥來醫治,只能去講給閻王爺聽,等來世再換個生肖,重新來當人,看有沒辦法回復真性了。世人如能明察這些道理,就能盡天年,享受天倫或人倫之樂,禍患自然遠離。願大家共勉!人人能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