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物篇:「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山木篇:「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刻意篇:「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此二則故事及立言是在描述,人在遇到困難走頭無路時,會被人看衰小,揭示出朋友之間,平日侃侃而談,似乎親如手足,而一但遇到危難,卻冷若冰霜,道盡人間冷暖。讀者可供參考。
邑金,現代用語之徵稅也。貸,借也。粟,粟子也。古時候並沒有米,人只有菓實可吃,近代才研究出種稻產米,所以粟字,要當米解釋,才合時宜。監河侯,魏文侯也。諾,許也。鮒魚,即鯽魚也。中道,半路上。波臣,水族中的臣子,即小水官也。且,將也。遊,遊說也。激,决也。西江,即蜀江也。常與,常相與者。即水也!然活,則活也。曾,竟也。所,尋找。枯魚,干魚也。肆,市場也。人世社會,五花八門,三教九流,熱鬧非凡,冷暖炎涼,甜酸苦辣,悲歡離合,真善美醜,應有盡有。世人究竟要怎樣才能應付這種繁雜的社會現實,安度艱難的人生,又不受到禍害呢?這是一門大學問。莊子一書就是大學問的總彙集本,讀莊子一書,能悟出其道理來,人生中,一點事也沒有,故未讀此書,會虛度人生。外物篇的故事,是在寫莊周家貧,去向監河侯借粟子;監河侯是個一毛不拔的吝嗇鬼,現代語稱為鐵公雞,不但不借給他,還戲弄莊周。此故事以幽默詼諧的態度,予以反諷,道出人間冷暖之現實面,這對於世態炎涼,重視勢利之交,或緩不濟急,不講情誼之徒,給予有力的諷刺。故事指出:莊周家貧,因此去向魏文侯借米,魏文侯是鐵公雞,不願借米給莊周,也就算了,還戲弄莊周說:好的。但要等到我向人民徵完稅以後,我才借給你三百斤米,可以嗎?讓莊周頗為生氣,并以幽默詼諧的語言,以談笑風生講故事的方式,來諷刺魏文侯說:我昨天來的時候,半路上有人喊我。我回頭一看,在車輪凹處看到有一條鯽魚。我問他說:鯽魚啊!你在這裏做什麼?他回答說:我是東海的水族之臣。你有沒有一升一斗的水給我喝,讓我能活下來嗎?我說:好的。等我到南方遊說吳國、越國的國王,讓他引進蜀江的水來給你喝,可以嗎?鯽魚氣的臉色都變了,說:我失去了平常賴以維生的水,沒有容身之處。現在我只要有一升一斗的水就可以活命,而你見死不就也吧,竟然說這種話,不如早一點去乾魚店找我算了(隱喻不如叫苦難人,早一點去死好了)。道出人間冷暖,世態炎涼,只重視勢利,而不重視情誼面之社會現實。
於艱苦的人生旅途中,要能保全自己,又能免禍,無病痛,事業順遂,家庭和睦,不會被人看衰小,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神仙級之人物才辦得到的。當一個人中年失業或事業失敗,亦或疾病纏身,花完積蓄後,想要跟親戚朋友借錢來度日時,人見人怕,避之猶恐不及,深怕錢一借就有去無回,也會向你喊窮,沒錢可借;找人幫忙做一些小事,也會被婉拒,推拖說我很忙,沒時間幫你忙。但同一時間內,有勢利的人找他幫忙時,他沒空也要抽空去幫忙,此時就會感覺出人間冷暖,世態炎涼,只注重勢利而不顧情誼之社會現實面。要能避開這些不如意的事,也只有修道一途,能修至無極境界時,就會像莊子於刻意篇所說的: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人之心境已淡然了,憂患也擾亂不了你的心,妖魔鬼怪也不敢靠近你,所以德全,精氣神寶滿,也就沒有生病之理由,禍與福都遠離了,就能逍遙過自己的日子,無憂無愁,快樂如神仙,也就不會被人看衰小囉。莊子是在教人修道,人生才能順遂,也不會有大病痛;醫師是在人生病後,教你如何吃藥、開刀、化療?醫得好,代表其醫術高超,可發表論文,也能升官。醫不好就送去太平間,再換另一病人當白老鼠來做試驗,化療、標靶、雙標靶沒效,一有新藥推出時,免醫藥費,拿新藥來給願意當白老鼠實驗,以測試療效的病患使用,醫學認為修道是眼睛看不見,又無科學依據,要經過科學應證才會相信。此二者,何者為宜?留給世人自己去決擇。不論世人是選擇莊子的事先預防或事後生病找醫師?也是無定則,也無一定的標準,只要世人喜歡,也沒什麼不可以,但願大家都能身體健康,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