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 星期四

一厲一戾(運斤成風-好搭檔難覓),為「緣督以為經」之不變法則-道學與醫學之見解、親自實證與道聽塗說之不同。

       秋水篇:「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之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養生主篇:「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在宥篇:「人心排下而進上,上下囚殺,淖約柔乎剛疆,廉劌雕琢,其熱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俛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其居也淵而靜,其動也縣而天。僨驕而不可係者,其唯人心乎!」。此三則立言,道盡有修道與未修道之區別可大了,如未能進入意境,光從文義上,來望文生義,跟本無從得知莊子此大師級人物到底是在說些什麼,以下就慢慢來品味。 話說秋水篇是莊子以齊物論之觀點,極力論證萬物大小、是非的無限相對性,及人生貴賤、榮辱的極端無常性,其用意是在要世人息偽還真,順應自然,不為追求名位、富貴等而傷害天然本性。其境界相當高,沒有修道基礎是看不懂他到底在說什麼,不要說小學、高中、大學生看不懂,連博士也不見得看得懂,因為莊子所說的是至高、極妙之言論,沒有二把刷,確實是搞不懂的,觀之: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因為莊子所講的都是無形又看不到的道在主宰萬物,而世人所講的是有形又看得到的名利、貧賤、富貴,才會相信,二者相差十萬八千里。可得知憑著我們的才智,還不足以談論極精妙之理論,追逐一時的口舌之利,想要借口才辯論來得利,是不可能的事,以道觀之,事實上也是等同井底之蛙之觀點及言論而已(老聃於天地篇已說過: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眾,有形者與无形无狀而皆存者盡无。白話為:只具有人的形體而對於無形的道之原理无知无聞的人很多,具備有人的形體又同時知道无形體之道的原理之這種人少得很,幾乎快沒有人,一般都是只知道錢而已)。但人生的終點站,以莊子說的話才算。所以說未搞懂南華經,而去解釋道德經,常常會鬧出貽笑大方的笑話。
        秋水篇的意境有之1、之2、之3、之4…之分,數字越大,層級越高。一般能看得懂秋水篇之大意,達到之1水準,就已經不是普通的俗人了。再往上一層級修,所受的磨練就會更艱辛,每上一層級,其功力越高強,但於睡夢中,靈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批評、指摘、磨練,則越難撐得過,此為一厲一戾理論。故到目前為止,能修到之4層級的人已少之又少,若要再修至之5層級,大概肉身也是不堪負荷的,只有神人才辦得到。莊子與惠子是至交好友,從小就穿同一條褲子長大的(好搭檔難覓),二人很知心,又愛抬槓,猶如乩童與桌頭,一拉一唱,二人都會心電感應,互知對方心理在想什麼(相與為質-知心之至交之人,為談心,能與之盡言、抬槓之好對手、對象)。莊子去送葬,經過惠子之墓時,回頭跟隨從人員於徐無鬼篇第7節中道出: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我失去了一個知心人,可相與抬槓之好搭檔、對象(如乩童與桌頭,一搭一唱搭配的天衣無縫絕妙感情)之傷感之情。質,施展技巧地方、條件也。比愈好對手、好搭檔、理解雙方內心之人-即現代人土話所言之:抬槓。此感嘆之語,其意境為道學發展到高峰期,自惠子死後,就沒有能像郢人堊(石灰)慢(塗)其鼻端若蠅翼(像蒼蠅翼那麼小),使匠石斲(砍)。匠石運(揮動)斤(斧頭)成風(揮動斧頭之速度像風那麼快),盡(砍掉)堊(石灰)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那麼高強之修道人,漸漸去改修其他學派之學說了。後因生前二人喜歡抬槓,莊子說:鯈魚出遊,很快樂。魚是指修道人。儵魚是隱喻莊子自己,說修道人出遊,很快樂。但惠子故意把儵魚扯成在溪水中游水的魚,「遊」與「游」,音同字不同,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樂不快樂,莊子說:你又不是像我是修道人,怎麼知道修道人快不快樂?最後說:好了,不要再抬槓了,把話回歸正題吧。
        一般世俗之人,於不得志時,愈見頹廢;得志之時,則好進不已。人心被外界力量所左右,而一上一下,結果被弄得憔粹不堪。當受到排斥時,往往表現出柔媚之態,以求剛疆之人憐憫而同情他,這種人平時的所謂廉隅方正、有稜有角之氣,至此已全雕琢殆盡。此時其內心焦急若火,其內心很害怕,像若置寒冰。人內心忽冷忽熱的疾速變化,俛仰之間是很疾速的往來四海之外,此時就要修道使其能靜如淵的收斂,動如天的自然才行,這些激盪驕縱難以約束的,就是受人心影響的。所以說,目前社會之亂哄哄,殺人分屍、販毒、詐騙、放火、賺黑心錢、清算、鬥爭、醫院、看守所人滿為患、等等,都是人心出了問題,但少有人會承認,都怪是別人不對,是被人所害的。此種心境對於修道人來說,老早就受訓磨練過了,當神來磨練時,整個身體像火爐,吹冷氣、電風扇都吹不涼;當鬼來磨練時,全身發抖,躲在被窩裏或穿大棉襖也穿不暖,是相當的苦,有時神、鬼一起來磨,會是很慘的。到了夏天,天氣很熱,當睡覺時,身體躺平在床上,就像躺在冰塊上,又好想躺在鐵板燒之烤肉版上,說冷嗎?又好像熱,說熱嗎?又感覺背部很冷,必須要吹高速的電風扇或冷氣,但又上涼背熱,好像在煎魚、烤肉般,要睡也不是,不睡也不是,身體受不了,沒多久就要起床小便,把你給搞得慘兮兮的,等到受訓能過得了關時,就自然適應了,以後不管冬、夏天,睡覺時,只要肚擠有用小被單蓋著,隨你看要吹電風扇或冷氣,蓋不蓋被,身體都保持恆溫(即至樂篇:無四時之事),一覺到天明,也不必起床小便,精神百倍,有如無敵鐵金剛,有像是金剛經,萬物破不了金剛之原理。所以修道是件苦差事,但很快樂,老早就經過此訓練過程,已把名利、富貴、貧賤,都拋開、都放下了,就能去偽,回復真性了。
        緣督以為經,是順著督脈,保持關節縫隙氣之暢通,是集虛氣之不變法則。莊子的至理極妙之言論,沒經過靈學受訓,親自體會到背部督脈的靈魂被灌過霜雪靈,是不懂得什麼叫做緣督以為經的,當靈魂受訓時,胸前及腹部任脈的氣,也一樣要打通,但縫隙之虛氣要打通,也要一段時間讓你難受,又像要吐口水,又好像在吐出胃酸,想吐又吐不出來,老是在流口水,吞了又吐,吐了又吞,要被搞了好幾個月,才能打通任脈之氣,以後肚子有不舒服時,用指頭按一按任脈之筋,看那一點不通,只要按到痛點,按到不感覺痛時,氣就通了,這就是人體的自然療法,也不必看醫師或吃藥,這些道理只有莊子一人懂而已,學到此氣,即表示有接收到天地自然之氣,也是在宥篇所說的太和氣。當人無故常閃到腰、拐到腳,連蹲馬桶也蹲不下去,或得到四十肩、五十肩,雖不算是病,但就是夠你難受的,看醫師就讓你吃美國仙丹類固醇,久不癒就開刀,這些症狀,當碰到太和氣時,就自然不藥而癒,妙得很。必竟莊子之道學至理言論是教人免除病痛及避禍之道,是在醫人之靈體(明乎鬼),醫學是教人得病後用什麼藥來醫治,醫治人之肉體、身軀(明乎人),此兩者,涉及科學與迷信之問題,但原理、原則相同,都很重要,是很難抉擇的,專視每人自己之選擇,也無一定之標準,是要靠智慧決定,到底要選擇修成道不生病,醫院就沒有生意;或選則修鈔票、權力,年老一身病,存錢請醫師、看護幫忙用?就涉及醫門多疾之原理,由世人自己抉擇,沒有標準答案-見庚桑楚第5節-明乎人,明乎鬼者,然後能獨行。理論上科學越進步,人的壽命會越長才對,但現今醫學如此先進,但過不了67歲的人有一大堆,問題就出在於此(於預防病因禍因一文已說明過)。此一厲一戾(嚴猛、凶狠-形容很苦、難修)原理,是今天清晨靈學受訓時所教導的,此節涉及知者不言-親自實證而來之正知、正見,與言者不知-未經證實,由道聽塗說而來之邪知、邪見問題。趁記憶尚未消去前,分享給讀者,信不信都可,當參考也不錯,此至妙之理,願大家都能體悟得到,身體健康,免除病痛之痛苦之道-緣督以為經。要神遊於虛,凡事不能都要取實而事事計較;一取虛,心情放下了,什麼事也不會發生,什麼病也沒有之意。願人人能平安無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