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以「形形之不形」來剖析窮響以聲與窮聲以響-生、老、病、苦、死及免禍之道。

       在宥篇:「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獨有之人,是謂至貴。大人之教,若形之於影,聲之於響,有問而應之,盡其所懷。」、知北遊:「知形形之不形。」、 天下篇:「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皆以其有為不可加矣。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由天地之道觀惠施之能,其猶一蚊一蝱之勞者也。其於物也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貴道,幾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寧,散於萬物而不厭,卒以善辯為名。惜乎!惠施之才駘盪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是窮響以聲,形與影競走也。悲夫!」;此二節為莊子在闡述因果關係及對惠施之學術所作之評論,讀者於夜闌人靜時慢慢去體悟,即能悟出其道理來。
        讀莊子一書,如單獨去研究其學術,其學術是很高深,國學造詣之高,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研究其學術,只能增進其國學能力,通過論文,取得碩士、博士之學位,屬於學者形,很會說話,但無法增進其智慧,也就是只會說,不會做,也做不到,須能悟出其每句話文義及每一故事所含之真意及其意境,才能增加其智慧,知道於亂世中求生存,如何保性、全身,不受傷害之至理妙道之言,所以該書又名之為南華經,實際是一本在闡述人生之生、老、病、苦、死及免禍之道之一本大經書。莊子當代時空環境背景在研究方術之人很多,而真正懂得道術的並不多,故有道術與方術之區分。治,研究也。全者為道術,因道無所不在(道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之故也。分者,局限於一方之學術,為方術(即一曲之士)。每一局促於一方之學派,都認為自己的學派是登峰造極,是最好的學派。莊子只對百家爭鳴中學員較多的墨家、名家、法家…等七大學派之治方術給予評論一番,如用之於現代時空背景,則是在評論各宗教教派,每個教派都認為自己的教派是正統的,也是最好的宗教教義。不論各家之主張如何?都要知本,以現在的白話稱為吃菓子要拜樹頭,也就是國家或社會有現在的進步,是前輩先人打拚累積而來之成果,不能把前人的耕耘視為自己的成果,撿現成割稻尾收割別人的耕耘還不打緊,如連樹頭也要砍除,把前輩老人說成是罪惡之源,以現在之時空環境來評定以前他們都做錯了事,要以現在年輕輩之看法才對,所以要對以前時空、環境所做的事,以現在的時空環境來進行清算,以報老鼠之冤,不懂得敬老尊賢也無所謂,如把老前輩辛苦所建立之退休制度、文官體制也要破壞,來進行大改造,也並無不可,但糟蹋老人,罵退休人員是米蟲,砍其退休金,如抗爭的越厲害,退休金就要砍得越兇,等同在清算鬥爭老前輩之半人半禽獸(人面獸心)之性格,這就違反天理了,因果關係就在後頭等著這些不懂天理而在進行清算鬥爭之這批人及其子孫了,因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之故也。都市計畫想要怎麼變就怎麼變,農民要抗爭、要自殺,是你家的事。房子要不要拆?要不要選天賜良機之黃道吉日來拆?要招商來成立商圈?既有的商圈要不要消滅?要不要砍退休人員之年終獎金?都是當權者說了算,等到選民看不下去,民心一變,選民將鴨霸之討厭政權拉下台換人當家,新東家如能記取前東家為何會被選民請下台之原因,好好的照顧子民,則國家慶幸得人;新東家如因勝選而得意忘形,也來胡搞瞎搞,甚或青出於藍而青於藍,只允許自己可以罵人民,且怎麼罵人都認為是理所當然,但就是不允許人民罵他,別人對他們的批評,稍微一說錯話,就呼朋引伴,群體圍攻人民、給予查水錶、情蒐,秋後算帳,此鴨霸個性,如比舊東家更討厭,人民反對,也無所謂,照常我行我素,人民走上街頭抗議,仍不理採,抗爭無效,人民也只能忍耐,當抗爭民眾於不說話、不抗爭時,就要小心了,表示人民已忍耐到極限,說也沒有用,此時就要防止選民變心,有可能於選舉時又會以選票將討厭黨拉下來,換別人來清算討厭黨,清算鬥爭之因果循環戲碼永不會了結的,成語稱之為暴風雨前之寧靜,等風雨一到,則防也防不了。
        窮響以聲,是以聲窮響之倒裝句,窮聲以響,是以響窮聲之倒裝句。土話稱為:老番顛。窮:止也。響:回聲也。文義上是:用聲音來止滅回響也。響出於聲,欲窮響而不知止聲,是在比喻不知本也。聞響聲就要以高聲來壓制,不知聲越宏而響越振也(比喻:會得到反效果)。是當有人跑去敲銅鑼鐘時,自然鐘聲就會響起,當發覺有鐘聲響起時,就用棉花、衣物,將鐘罩塞起來,不要讓鐘發出響聲出來。以響止聲,是要找出誰跑去敲鐘?要他以後沒事不要亂敲鐘,鐘就不會發出聲音出來。此二句成語是在比喻:1.當權者是要聽民意,把引起民怨之原因找出,以解決民怨,人民就不會出來抗爭,不可黨意高於民意;還是知道有民怨,也無所謂,也不去找原因,只要有抗爭,就用鉅馬、蛇籠隔離抗議民眾,裝成沒看見、沒聽見,以英文之Liar或中文之畫(話)虎藍方式,先鼓動其他團體去抑制抗爭團體,使他們不敢出來抗爭或壟斷媒體,不能於媒體報導,不讓人民知道真相再說,而不去找出原因,把癥結點找出來,將火種撲滅掉,於選舉一到時,只要能呼籲、欺騙選民,只要把選票投給我,就有慧根,就是愛台灣,選票沒選給我,就沒有慧根,到不愛台灣,等選票到手後,一樣我行我素,火種未熄,不知星星之火,足以燎原之道理。2.比喻為人處世要放下身段,就不會有是非。有二種不同之思維方式。古時民智未開,要靠武力、土霸王來推翻王朝來取得政權,就能當皇帝,稱為竊國者為諸侯理論;近代民智已開,取得政權要靠選票,不是靠武力。於選舉時不論是以新思維之口號來獲取人心,採辦嘉年華會式來爭取選票,或以傳統之奧步造謠、抹黑、分化、抹黃、抹紅之方式,都是希望能獲得選票,都會相互猛攻對方之弱點,雙方各有各的支持者,一方希望獲取政權,一方希望守住政權,開票多數者獲勝取得政權,獲勝取得政權者就滿口仁義道德,古話說為:諸侯之門仁義生焉。這二種選舉模式,以那一種獲得選票的方式才對呢?答案是選勝者一方才對:與將來死後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天國、天堂者為大勝者才對之道理相同,此二種不同之思維模式,也都有其死忠之支持者在。只要世人、選民高興就好,也沒什麼不可以之意。
        農民、漁民、勞工是比較吃苦耐勞型,靠勞力賺錢養家,只要有飯吃,能過日子,就不會去過問政治的多數族群,所以為政者只要能搞定農民、漁民、勞工,政權就穩了一大半,每到選舉時,只要農民、漁民、勞工之首領高聲一呼要支持誰?誰就能當選。當這些團體造反時,選舉要獲勝的機率就不大,所以不論那個政黨執政,寧願去得罪軍公教,刪減其年終獎金或退休金;但對於老農津貼,勞動工時或勞工退休金,都不太敢去強行修改,以免失去政權,道理在此。鄉下地方的基礎建設,是考慮政治利益或民心?也不用爭論,只要就把水溝蓋掀起來,看看水溝是暢通,還是汙泥、樹枝葉阻塞,就知道下大雨會不會淹水?會不會產生天坑?政治人物大都是以基礎建設、重要建設、治水計畫,來爭取預算,此預算中夾雜多少政治利益在內?憨百姓不知道,只知道政府只會挖馬路,挖好了沒幾天又再挖,柏油路好好的,一鋪再鋪,水溝挖了又挖,錢永遠用不完,但排水溝淤泥、樹葉阻塞不通,要清理時,政治人物怎麼興趣缺缺呢?等到下大雨一淹水,政治人物在國會或議會罵一罵,政府就給預算,但預算一下去,如何花?也沒人要管?也不敢管?但憨百姓不會眼紅,只要下大雨不淹水,不要有災損,就不會產生民怨,但治水治了幾千億預算,沒有颱風,只來個西南氣流就淹大水不退,那麼治水預算治到那裡去?人民就會起疑,那就會產生民怨,所以沒有人能騙得了老天的,老天只要打個噴嚏,世人就人仰馬翻。這就涉及窮響以聲(以聲窮響)、窮聲以響(以響窮聲),迷惑顛倒之問題了,莊子評論惠子研究多種學術,滿腹經綸,天生好辯,能把死的說成活的,也能把活的說成死的,就是沒有人能辯得贏他,一沒有辯論,則全身不自在,可是莊子說這種靠聰明吃飯之人才,只是想要求名,修養不足,他的才幹,就像蚊子、牛虻那樣勞碌,但對萬物有什麼用處呢!他發揮自己一技之長還算可以,如果他能更進一步去修道,那就差不多了!惠施不能靜得下自己的心去修道,老是喜歡為萬物分散心思而樂此不疲,最後也只能獲得善辯之聲名,但無法增進其智慧。很可惜啊!此處要注意的是,莊子是在說故事,惠施(惠子)是故事中主角的名字,並不是惠施本人喔!是以評論故事中各學派方術理論主角之優缺點來比喻世間上未修道之人,只會爭名求利,其意境為此,不可搞混哦!世間上如有多一點人能懂得莊子所說的話之道理,台灣仍可富庶過個幾十年沒問題的。莊子的智慧對或不對?選舉日已至,開票的結果或許可應證此道理的,不管誰當選都好,誰能贏得民心,誰就會贏,只要選舉和平落幕,就能國泰民安,這就是天意,因為是老天在導引民心,並不是政治人物能導引民心的,所以說老天最大,也沒有人能鬪得過老天的,這就是莊子所說的:天地一指也。一,指道(白話為天公伯也)。指,導引也。知道在主宰宇宙一切事務的人不是政治人物,而是無形之道也(知北遊:知形形之不形=在宥篇:物物者之非物也。第一個物:當主宰解。第二個物:當萬物解。第三個非物:指無形之道解。第一個形:為動辭,當主宰解。第二個形:當有形體之萬物解。不形,當無形體解,指道。第一個物為動詞,當主宰解。第二個物當萬物解。非物=無形,指看不見之無形物解,亦即道也)。人的形體可影響影子,影子無法影響形體的。人的形體又是受到無形的道所主宰,此道理為世人所不知,只有老、莊二人知道而已,此道理為決定人生成敗之關鍵或轉捩點,知道此生死門時,世人就不敢亂搞,不要搞到無法無天,無天、無地,同性也可結婚,無陰、無陽,違反天律,天怒人怨而不自知,到底是政策影響民心或黨意影響決策?等到民心一變,變成討厭黨,知道民心已變時,則太遲了,如事先知道此道理,則無患矣。就是因世人不知此道理,一輩子為名、利、權、勢在爭鬥不已,卻不知爭鬥後會產生何種因果關係,要知道因果關係就要先知道篇首之:大人之教,若形之於影,聲之於響。形,指的是因。影,指的是果。音隨聲響,聲是因,響是果。大人之教,若形之於影,聲之於響。大人:指獨有之人(即德充符篇第1節:無形而心成)。像莊子一樣,是獨有之人,能以心電感應(心法),獨自與天地往來,相互溝通,不必燒香、起乩、畫符,就能溝通。獨有指的是修道高人。形之於影,聲之於響。是在比喻上樑不正,下樑歪。有怎麼樣的父親,就有怎麼樣的兒子;有怎麼樣的婆婆,就有怎麼樣的媳婦;政權輪替,也是如此,居上位者正了,居下位者,不敢不正。居上位者不正,居下位者,也跟者不正,為因;失去民心,被選票請下台,為果。上樑正了,下樑自然跟著正。彼此互為因果,所以其意境是在闡述因果關係。有問而應之,盡其所懷:把心裏想到的和盤托出,暢其所言,使聽問的人能通曉領悟。老莊認為世人未修道,不知此道理,所以是可悲之人,於莊子一書之完結篇之最後,以「悲夫-即可悲之人!」兩字及感嘆號來做結語,而感嘆不已。知道知北遊篇第5節及外物篇所述:吾身、性命、子孫、身外物、江山皆非己有,不能永存,回去報到時,二手空空,全部都要還給老天之道理,世人為人處世(事)就會順自然,不敢反自然,不然就會受到形影(因果)牽制,故以此文與讀者共勉,願人人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