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知「道可道,非常道-真空、妙有」與「北冥有魚」、「人生如夢」之原理,方得為修道人。

        老子一書章首:「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竅)。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莊子一書,逍遙遊篇首:「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知北遊篇:「夫道,窅然難言哉!夫昭昭生於冥冥,有倫生於無形,精神生於道,形本生於精,而萬物以形相生…視之無形,聽之無聲,於人之論者,謂之冥冥,所以論道而非道也…道不可聞,聞而非也;道不可見,見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當名。道之狀貌,窅然空然,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將至之所務也。此眾人之所同論也。彼至則不論,論則不至;明見無值,辯不若默;道不可聞,聞不若塞。此之謂大得。」、齊物論:「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也,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此幾則立言是在闡述世人所言之道,是為冥冥,並非真道,真正之道是看不到、聽不到、摸不到,是體,是不可言說的,是一層不變的(常道),如可言說,會變異的,即非常道,是大自然之法則,稱為:一(佛家稱為:心性,為宇宙人生之真相)。名可名,非常名。道本無名(即無形也、無極也,貫乎太極之中,超乎太極之外 ,無邊際、無內外。因此無極而太極,或謂太極即無極。實際上無極太極即一體兩面,同時產生。無極極於無,不可言說。易之本體,皆以太極言之。易經繫辭傳第五章: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太極之符號:一黑一白),可以言說的名字,不是真名,是假名,用這個假名來言說,會比較清楚而已。只有離名字相、離心緣相,才能悟出什麼才是道。而道又是真正在主宰萬物心靈之無體物(萬物變化無窮、無常,是屬於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之層級-故曰:不言。知道的人並非知者,而是在胡扯),不是皇帝、大官、政治人物可主宰的,不知道此道理者,聽到此道理時,腳底是會發麻的,但確實又是如此,不得你不信,不信也沒關係,將他視為有此一說,當參考也無礙。只要將基本概念:凡是能用嘴巴言說的道,都不是道(道本無名,強言之為:道。所謂道,最簡單的說法是:大自然之法則。世人所言之道,是為假名,假借之名,是假名,不是真常之名,道是渾沌之虛空體,一層不變的,不可言說的,才是真的名,所以稱為:一;佛家亦稱為:性、如來。將道解釋為:心無所住而行布施,是為道。佛家將無,解釋為:空-精神面;將有,解釋為:色-物質面)。名可名,非常名。名字相、文字相本來也沒有名字,那裏來的名字?是為了解說、溝通之方便,人們跟它取的名字,所建立之假設性之名、工具,所以根本沒有名字;假設性之相貌,隨時會變化。暫時性存在,並不是真的啦!也不會久存的!是假的啦!白話稱為:真空、妙有、 幻有-即真性是空無,而無就是有,有就是無(佛家說成性變化成相,相又回復為性),幻化之結果- 幻有也。白話說成:你說是有嗎?又好像是無。你說是無嗎?又好像是有。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懂了:積陰德,造福子孫,你認為是有?還是沒有(無)呢?但真性是真無(空),所以只有修成道,修到最後,才知道什麼也沒有,一切回歸於無,一切歸0,空空如也,佛家說成:無智亦無得。可參考之!道是體、是性,是一層不變的,所以是常道,而沒有名字,取名為道,是為強名,故逍遙、自在就是道。可以言說的道,就不是常道,而言者是在胡扯(即道可道,非常道);有名字的,是由性體變化出來的相,本來也沒有名字,名字是世人跟他取的,是假設性的,隨時會變異的,名字會隨著相的變化而異其名,不是常設性的,所以是非常名(即名可名,非常名)。所以只有離開言說相、名字相,才能真正體會大道。因性、體不會變,名相,言說會變,所以人的性不會變(這就是有名之:莊周夢為胡蝶、胡蝶夢為莊周、人生如夢之典故、名言),但相貌會變(當人很高興時,顯現出來的面相就很好看;當不高興或生氣時,顯現出來的面相就很不好看,會變臭臉或面色變鐵青。尤其剛修道之凡夫,觀照他的面相變化,盯著他的臉部看,他憂愁時,臉部就變成八、九十歲的老公公,又愁眉苦臉,臉頰凹陷;當高興恢復正常時,臉又恢復到三、四十歲之臉,而且臉頰豐滿,慢慢著看就看得出臉之變化),就是不會消滅;如果相會消滅,則性體也隨著消滅,所以沒這種道理的。因體不會變,永遠存在而不會消滅,所以道體才稱為:「一」。凡是眼睛看得到、聽得到、摸得到而有名有相的,是由性體起的作用而來的,都是暫時性,而且是會變化的,不能久存,所以是假的,如果說真話,名、相這種東西,根本是不存在的,都是強名,所以說相即非相也。能從相上觀其性;從事上觀其理,不落入空、有(是、非),兩邊都不執著。觀,就是改變觀念。能觀就是返照的工夫。所以說:無就是有,有就是無(佛家說:性就是相,相就是性,兩者是為一,不是二,才能圓融起來;如果把他當成:性不是相,相不是性,是為二,不是一,那怎麼融也融不起來,要怎麼講圓融呢?)。空是在講性,色是在講相。搞通了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與色,性與相是一養的,就覺悟了。與有即是無,無即是有,是同一道理的,只是中國文言文與外來文譯語不同而已。沒搞通前,還是一樣是迷惑未覺悟。人活的時候像做夢一樣,會將它(名、利)誤認為是真的,於人死了才發現是假的,是假相,只是讓人短暫空歡喜一生;人活的時候,對於看不到、聽不到、摸不到之無形物(修道),將它誤認為是假的,於人死後才發覺是真的,是真實永久存在。這就是人生如夢、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之理論與道理(即迷惑、迷悟也)。將這些基本觀念、道理先確認起來,才能修到正道,不會修到邪教變成邪魔,至於要不要修道?就要由世人自己做決定與選擇,並無強制性。不能連基本概念也沒有,那就可悲了!
        修道入門學,要先知道有形與無形之概念。有形:看得到,摸得到之有體物,如人、房子、車子…等。無形:看不到,摸不到之有體物或無體物均包括在內,如鬼、靈魂、房子、車子…等。有形:因為人眼所看得到、摸得到,於實證科學上就無爭議;無形:因為人眼所看不到、摸不到,於實證科學無法證明,所以就會產生信與不信之問題。同一物,人眼看不見,但狗眼有一層油,可看得見。狗於正常狀態下,尾巴是捲曲的,當看到無形物時,尾巴即時下垂伸的直直的,驚慌失措的往別處跑(台語稱:跑到直尾溜),又會吠狗螺,如果是沒有東西,狗突然驚慌失措又吹起狗螺,豈不是狗得了精神病,突然發作?平常不會吠狗螺,突然會吠狗螺,就產生狗是否會有精神病之問題?那就要去問狗自己或狗醫生才知道,但狗又不會說人話,說狗話,人又聽不懂,這下子就很麻煩了,無法去應證其原因了,那到底是有沒有鬼?這是有趣的話題,道理也就在於此。不形之形:沒有形體之形體。也就是無形。形之不形:有形之有體物,於死亡後,靈魂離體時,就變成鬼,鬼魂就是無形物,此鬼魂有形狀,長得跟活人一樣,但人眼就是看不到,也摸不到,只有修道層級很高,又經過靈界同意,才轉換磁場,讓修道高人看得到,也可以心靈之心電感應與其相互溝通對話,一般人是無此能耐的。就是在說明此事。昭昭:昭明顯著之物,如天理昭昭,是也。冥冥:窅然也。幽暗也。似有若無也。於未修道人面前論者,謂之冥冥,係強名也,如冥冥中自有定數,是也,因道本無名。於修道者言之,強名曰道。故曰道可道,非常道也。 北冥有魚(同佛家所言之:如來、阿彌陀佛),北,代表陰晦。陰晦,表示看不見之陰德。其相對應為南。南,代表光明。有積陰德,將來才能走向光明,老天回報也厚,能造福子孫。此陰德是指一切事以眾生之利益著想,做了好事,別人不知道,媒體也不會報導,也沒人讚嘆,此善的力量之果報是不可思議的,稱為陰善(陰德也);以自己之利益著想所行之善,是為惡,一行善,媒體即報導、表揚、讚嘆、敲鑼打鼓,此種善為陽善,經此途徑公告週知,善就被抵銷了,變成為惡了;為惡之道理亦同,為惡之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是病根,也就是人為什麼會生病之原因,此道理不可不知也。此光明之路,即南冥(大鵬鳥南飛)也。冥,代表幽暗。相對應為昭。昭,昭明顯著。所以古代皇帝之皇宮必須坐北朝南之正位。臣子以下房子必須坐南朝北 以為君臣有別。北冥就是比喻修道是要由陰晦走向光明。要走向光明,必須要先積人眼所看不見之陰德。魚是修道人的代碼或代號,並不是指我們所吃的魚,不可望文生義,否則解釋就走鐘(樣)了。而且古代之皇帝制,想要當皇帝,都是要以武力取得江山(統治權),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新取得統治權之皇帝於改朝換代時,所取的新朝代之國號名稱都是取一個字或二個以上不同字為其國號,都是採世襲之父傳子、子傳孫之父系社會制度,皇帝如無子嗣,須傳給女兒或旁系兄弟,還是讓位(禪讓)給賢者,國號才會取名為二個相同的字當為其新國號,代表承平世,免於爭戰,兩者有所區別,國號也是屬於自然律。歷史演變至民選皇帝時,國號就由代表多數新民意之選民來作決定。作者於晚上神仙下凡來靈學教學教南華經時,一開始就遇到了瓶頸,摸不到邊,也搞不清楚這條鯤魚到底是什麼魚?天下怎麼會有那麼大條的魚?問神仙說這是什麼魚?怎麼會那麼大條?神仙也不跟我說,只是笑笑的說,修道沒那麼容易的,你就往後一直讀,反復的讀,慢慢的去領悟,到最後,你就自然會知道是什麼魚。作者為了這條魚到底是什麼魚?翻遍坊間之教科書本或文獻記載都解釋為北極海的大魚,而且將該鯤魚畫劃得有模有樣的。要問人也問不到,也沒人知道,足足被這條鯤魚搞了七年半的時間,終於開竅搞通了,原來這條魚是指修道高人,暗指莊子自己,莊子不好意思明說自己是修道高人,所以以魚來代表修道高人。神仙也沒有說對或不對?因為沒有說是不對,相對的就是對。所以讀者能讀到作者的文章,就可省掉七年半的時間去思考研究這條鯤魚到底是長得怎麼樣的魚,是賺翻了。作者係接獲理天指令,為天下蒼生能早日返回真性(老子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主者:人之心靈也。道是在輔佐人類之心靈,所以內心不能干戈相爭:六欲橫生在內心相互傾軋、交戰,外與人相爭。兵:相爭也。不能解釋為打戰。天下:指的是人的心性。凡是做了什麼事都有因果循環,最後都須回歸到真性),須將老莊哲學之真意、意境及其道理告知眾生,至於眾生要不要以心靈去領悟?去作?要憑其個人之造化,以因應庚子年之到來。於接到此指令,深感責任重大,但又是任務,不敢懈怠,所以已寫了六年半的時間,也沒收取任何費用,文章已寫三百多篇了,有領悟之心者,讀之,返回其真性已足足有餘了。因為是任務,所寫的文章雖屬於智慧財產權,但網站並無放送廣告來賺取收益,雖有其他網站(noreply+sub)以作者所寫之文章邀集其會員或讀者訂閱,不論其是否有獲取其收益?作者係要向理天有所交代,所以不會在意,反而會以其從事公益之善心而感謝該讀者。
        知道了什麼叫有(即有形)?什麼叫無(即無形)?什麼叫魚(即修道高人)?也就知道老子所說的:常無,欲以觀其妙。重視無形,會心于真常,就會知道無形之奧妙。常有,欲以觀其竅。重視有形,能洞見竅門在那裡,這樣就稱為:開竅了,開啟了智慧之門。往後進入修道就很容易,如未開竅,修起來是會很累的,也不想修。就如同我們於讀小學時,數學程度不好,讀後段班之同學,九九乘法不會背誦,明明是七七四十九,他卻背成七七五十一或七七四十七,老是相差二,而且怎麼背都不會,會被其他同學笑說放牛班不會背九九乘法,這不是他不會背,而是智慧未成熟,尚未開竅而已;與一隻雞有二條腿,一隻兔子四條腿之雞兔同籠之數學,考學生籠子裏有幾條腿?要學生作答籠子裏有幾隻雞?幾隻兔子?升學班同學早已開竅,一看題目就知道籠子裏面有幾隻雞?幾隻兔子了,但放牛班怎麼算就是算不出來,數學老是抱蛋,而且很排斥數學,甚至連上算數課時就翹課跑去玩彈珠或偷挖別人的藩薯焢窰去了,反而比較快樂。但小學畢業後開竅了,九九乘法就背的很順,又很會作生意,當起董事長來了,讀升學班的同學,反而無法當董事長,只能當懂事長,而去替董事長提皮包之道理相同,這就是觀妙與觀竅的道理。以背九九乘法的故事來解釋有、無,妙、竅,雖然比較粗俗,但讀者一看就看得懂,也聽得懂,馬上可領悟。這就是妙與竅之淺說。
        世上有那麼多人整天為能看得到、聽得到、摸得到之有形的名、利、權、勢而忙,卻呼略了看不到、聽不到、摸不到之無形陰德,年輕時以性命換金錢,雖可名、利雙收,但爭到老年時換來整身病痛,而要以金錢換醫藥、把一生辛苦賺來的錢分享給醫師、醫院、瑪莉亞來保性命。又如用智、巧,以批判、抹黑對方的方式即可贏得選舉,而未積陰德,就難敵老天之大筆一揮,就會從南輸到北,輸到脫褲子還不知道原因,等於白忙了一生,又無法增進智慧,老莊認為世人很可悲,所以於齊物論直接告知世人,人生如夢,人一生都在作夢中,沒有清醒,但很多世人傻傻的,自以為自己是清醒之人,而且能力很強,要等到至閻王爺那邊報到後第七天,大夢才會清醒,但為時已晚了(這稱之為:莊周夢胡蝶與胡蝶夢莊周之道理),要領悟該道理,只有等待來世了。雖二者最後都是由有到無而做終,都要去找閻王爺報到的,等到報到時一切都回歸自然了(佛家將自然解釋為心性或性德,平常凡事順勢而行,不加入人為因素進去,就是自然,也就是心性沒有出問題;凡事只為名利權勢著想,想要的,一定要想辦法得到,加入人為因素進去,改變了自然,就是不自然或反自然,表示人的心性出了問題了,如不調整回來,順著自然而行,就很容易得到睡眠暫停呼吸、終止之疾病),也不會相爭了,也沒得爭了,等於是白忙一生,最後又回到原點,什麼也帶不走,那到底人生中要順自然,不要爭鬥、偽善?還是要反自然,沉溺於名、利、權、勢之鬥爭,容每個人的價值觀念之不同,不能強求一致,但老莊已將人一生有關生、老、病、死之一切問題及其道理,都以概括式重點提醒或以說故事之方式間接提醒世人了,就看世人如何決擇了,只要世人高興,也沒什麼不可以,願人人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