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貴賤有時(反衍、謝施),未可以為常(兵,恃之則亡。大兵之後,必有凶年-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故不能顛倒行事)。

       老子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兵(軍)之後,必有凶年。」第31章:「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則以喪禮處之。」第46章:「天下有道,却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人間世:「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則陽篇:「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阻。死生非遠也,理不可覩。」、天地篇:「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閒…高言不止於眾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勝也。以二缶鍾惑,而所適不得矣。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嚮,其庸可得邪,知其不可得也而強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釋之而不推,不推,誰比其憂?」、天運篇:「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泉涸,魚相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秋水篇:「北海若謂河伯曰: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爭讓之禮,堯、桀之行,貴賤有時,未可以為常也…默默乎河伯,女惡知貴賤之門,小大之家…以道觀之,何貴何賤,是謂反衍。何少何多,是謂謝施」、列禦寇篇:「聖人以必不必,故無兵;眾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順於兵,故行有求,兵,恃之則亡」。此幾則立言,以俗人之眼光視之,會認為人不能消極,須積極上進,與人相爭,贏了,才能過好生活,話是如此說並沒有錯,關鍵在於相爭是否爭過了頭?有無違逆自然?就涉及兵,恃之則亡。兵:相爭也。指的是心兵,內心之爭戰也。依恃相爭之心取勝,必然自取滅亡。每人都有親友,於其回去報到,不論是去殯儀館或火葬場送別時,就感受出:啊!這就是人生,辛苦一輩子,也沒帶一樣東西,二手空空,躺著直直的回去,死生同狀,人有什麼好爭的?人生變化是無常的。有的政治人物違逆天理,只要看到鈔票,什麼樣違背職務的事都幹得出來,但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最後都會跑到土城看守所去進修,此時就會想到老莊所說的哲理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但已來不及悔改了,要悔改就要等下一輩子囉!同理執政與在野之政黨理念不同,施政方針也會不同,以前的執政黨都在照顧軍公教,勞工、農民被忽視,都沒有補助,公務人員福利優厚,被洗腦了,故一心效忠;但政黨輪替後,政策轉向照顧勞工、農民,許多優惠之法令都被修改了,被退休公務人員駡為是在進行清算鬥爭?那到底是以前的執政者對,還是現在的執政者對?未可以為常也!故為無常。大兵之後,必有凶年。爭鬥的太厲害,欠債就要還債,有因必有果,因果不空,不能顛倒行事,如果欠債不必還,強者永遠為王乎!讀者可參考之!
        老子說: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主者:人之心靈也。兵:爭、鬥也。天下:指在內心與心鬥,在外與人鬥。道是在輔佐人類之心靈,內心不能六欲相傾軋、起干戈,自亂性情,干擾心靈,心靜不下來,會讓邪魔入侵而想做壞事,而在外與人相爭、相鬥或以權勢凌人,凡是做了壞事,都會有因果循環,報應很可怕,與佛家所言:萬法(萬事)皆空,因果不空同義理。兵強天下:比喻以權力、勢力,高壓他人,作威作福,胡搞瞎搞。其事好還:比喻欠債還債,一報還一報。與養生主篇:為惡無近刑同義。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師:不能解釋成軍隊。文義是軍隊眾多為師。而是在比喻內心紛亂,招來眾多邪魔,讓自己的心靜不下來。荊棘:指未修道,心田(方寸)荒蕪,戈矛生,亂胸次之中,整個心田亂紛紛,血氣就會衰退(同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閒)。大兵(軍)之後,必有凶年。大兵:相爭鬥的太厲害,隱喻壞事或缺德事幹多、幹絕了(即為惡也)。凶年:身心之凶也。隱喻自己或子孫之身體健康(即報應:刑也)。刑之白話為:報應。意為必定會走衰小運、報應、報復跟隨,惡運接二連三的跟隨著自己或子孫而來,禍不單行。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則以喪禮處之:形容壞事幹多了,內心要悲哀哭泣。爭贏了,要以懺悔心悔過(文言文之另一形容辭為:哀矜勿喜),比喻政治惡鬥或爭食大工程、大訂單之利益,逞強,爭的你死我活,而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得逞後,甜頭雖然拿到了,當氣勢轉弱時,身體、家庭、事業,就容易出狀況。天下有道(世人不妄作非為,不生邪念),却走馬以糞。天下:指的是人心。有道:指世人不會妄作非為(獸面人心)。却:退回來、轉換也。走馬:善戰之馬、強人也。是比喻人很凶悍。糞:種田。比喻修道。比喻壞人有修道也會變好人。天下無道(世人不守無為,不養清靜,貪得無厭,求名利之榮,妄作非為,胡搞瞎搞),戎馬生於郊。天下:指人心。無道:不悟真常之性,心裏沒有在修正道(人面獸心或半人半禽獸,人如果沒有倫理道德觀念、沒修恥心時,心性則與禽獸無異,或更超過時,則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如此就很麻煩了)。戎馬:文義為母馬,作戰之馬。形容性中之意馬也。生於郊:文義為母馬在戰場上生小馬。郊:文義為郊外。形容未修道。比喻亂搞男女關係,在外生私生子。意即人不修心,讓心中六欲滋生,心上之刀兵橫生,性情中之馬亂闖亂撞,整身之五臟六腑都成了交戰之場,魂魄均成為魔軍之輩,心靈無法降伏妄心,就會在外亂搞男女關係或不倫戀,拋家棄子,小孩只會生,不會養,小孩缺乏父母任何一方的愛,長大後行為就容意偏差,製造社會問題,社會就不能安定,整天打打殺殺,賣槍、販毒、詐騙…。所以要保性命長久一點,就要修心,不能有心兵(相爭),心才能靜得下來,自然會清靜無事,不要等到癌先生找上門來時,才來怪天怪地,則為時就已晚矣。由老子及秋水篇河伯(比喻未修道之俗人、一曲之士)與北海若(隱喻莊子自己)之對話中,文字上老子使用大兵之後,必有凶年。莊子文字上使用反衍、謝施。文義及意境上大同小異,意思是相同的。大兵之後,必有凶年。意境就如上段所述!反衍:貴與賤,是輪流反覆在轉動的。與風水輪流轉同義。謝施:謝,代謝,轉化也。施:延伸,發展也。反衍與謝施,僅是文字用法之變化而已,才不致產同一文義重複使用之感覺,實則是同一意思。北海若說:以道的觀點來說,萬物本來就無貴賤之問題。以萬物本身來看,都以自己為貴,而以他物為賤(自己比較高尚,自己的孩子不論怎麼壞,都是好孩子;別人的小孩稍為頑皮一點,就認為是野孩子)。以世俗的眼光來看,貴賤是由世俗之人所區分出來的,並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亦即與自己同夥的就認為貴,不同夥者為賤)。北海若認為河伯是俗人、一曲之士,女惡知貴賤之門,小大之家!不知道這些道理,所以要河伯默默乎(意謂要河伯少說話)。女:通你、汝。門:門徑。引伸為有關貴賤之道理。家:道理也。與門同義!
        莊子說:以道的角度來看吧,萬物一齊,本來就沒有貴與賤之問題;但以萬物的角度來看,自己為貴,別人為賤;如以世俗之角度來看,同一伙(黨派)的人為貴,不同伙(黨派)的為賤。貴與賤是世人為爭名、利所想出來花樣。但世人、俗人卻不知貴賤是會反衍、謝施的,亦即貴賤是會輪流轉的。爭讓之理,堯桀之行:舉大家都知道的。。大王,過世後,子孫為遺產擺不平,將大體置於大廳四年才下葬,換第二代子孫,人還沒死 ,先因失智,不認識自己子孫是誰?無能力理財,子孫又開始為其財產管理權在爭訟,齊物論說:雖曰不死,奚益!錢那麼多,雖富可敵國,但失智了,什麼事也不懂,只會吃飯,拉屎,成了活死人,那活著有什麼用呢?而且爭產還會遺傳的,所以富貴不可能常在,玄得很。人在紅的時候,起高樓,賺大錢,當大官、國會議員,此時為貴;在走衰小運時,選舉選輸了,官位不保、生意失敗、大樓垮了,此時為賤。這句成語為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名譽、富貴就像裝飾品一樣,新品(人紅時)人看人愛,都想巴結他,時間久了,新品漸漸就會退色(沒官位,生意失敗、人不紅了) ,於走在路上也沒有人認識你,而且人見人怕,離你而遠去。世人為什麼都知道此道理,但還是往名、利中打滾以求富貴,就是被迷惑二字害死的。莊子又說:只有一人、二人迷惑還有救,但三個人迷惑,就個走個的路,就會迷失人生的方向。莊子要導引世人走向明路,但至高的言論,俗人聽不進去,俗人的言論贏了,到現在,天下人都迷惑了,都不知人生的路要往那裏走,讓他很憂心,但憂心也沒有用,不如放任不管,才不會有煩惱,就看世人自己的造化了。
        當處於亂世時,就如同人間世篇於孔子之年代,瘋人接輿挖苦孔子的話: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白話為:怎麼會那麼衰小(喻未修道德),不是出生於太平盛世,而是會在這個亂世年代來出生當人?來世會轉世為何種動物,無法期待,也沒有人會知道;前輩子幹了什麼壞事,當何種動物,而來轉世當人,也無從查考,也不知道(仝: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阻。死生非遠也,理不可覩。忌:禁也,選擇也。覩:視或看見也。將來要出生於富貴或窮人之家,或轉世為何種動物,沒有自己的選擇權,人已死了,也不能以遺產還沒分好,賺那麼多錢都還沒花,或小孩還小,還不想死,也不能阻止他不要死,要他活起來,等遺產分好、錢花完、小孩子長大一點再死。死生相去不遠,但其中的道理就是看不見。是因為是無形的道在主宰,由黑、白無常、牛頭、馬面來執行捉人之故也,不想死也不行,魂被帶走,人就自然無法呼吸,嗚呼哀哉了)!現在是處於亂世,只能求平安,不能添福壽,只要不要得到報應(刑)就不錯了,以對於亂世中出生來當人真苦,碰到一大堆複雜的問題要由當代人來處理之無奈。以這個時代的話來說,則應解釋為:碰到一個中國是為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獨爭議,藍綠對抗年代,要統,原來的台灣人不同意,要獨,老共不肯,雙方都認為自己對,對方不對,此涉及二個都對,二個都不對的問題,也只能莫若以明,以時間換空間,才能解決。如以對抗到鬥爭,把國家由亞洲四小龍之龍頭搞到掉至龍尾,政黨只在拼政治而不拼經濟,人民苦哈哈!當權者肥吱吱,百姓又不能多說話,也很麻煩,如因被戴帽子而抓去關或家庭、事業、身體出狀況,疲於奔命,而要應付這些情況是很累的,此無奈會顯現在現實的人生中。既然出生來當人真命苦,麻煩的問題一大堆,那如果不要出生來當人,將來老了,回去報到時如能直接當神仙,不知是否會比較快樂?讀者認為如何呢?願人人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