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主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徐無鬼篇:「盡有天,循有照,冥有樞,始有彼,則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後知之;其問之也,不可以有崖,而不可以無崖。頡滑有實,古今不代,而不可以虧,則可不謂有大揚搉乎!闔不亦問是己,奚惑然為!以不惑解惑,復於不惑,是尚大不惑。」、天運篇:「世疑之,稽於聖人。」此三則立言是在闡述世人之迷惑,一生為名利而忙,最後把身體搞壞了,值得嗎?值得世人深思。
世俗之養生為吃千年靈芝、天字人蔘、冬蟲、夏草、健康食品來補身,做spa,按摩等高級享受,以求延年益壽;而修道人之養生是在養其真性,二者完全不同,不可混為一談。養生主篇之養生,生為古性字,在養世人自己的真性。養生方法有三種。上士之養生:在養氣,不會生病,是為最高竿。中士在養心:減少煩惱。下士在養身:重外表、吃山珍海味、住豪宅、開超跑,在養形骸之美。養生是對於是非、美醜、善惡,不執著一邊,二邊都可以。吃大魚大肉、剩飯、剩菜,隔夜飯菜都一樣美味可口,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葷素不拘,無禁無忌,什麼事也沒有,也不會有病,如此就已達到成道、成佛的境界,自在、快活,無憂愁、煩惱,快樂如神仙。主:生(性)命之主人。而生命之主人為何人呢?為無形之真君(真宰),即道家所稱之靈魂、元神也。真君是原於德,而成於天(天地篇:人卒雖眾,其主君也)。主:主宰者也。天:自然也。故養真性有所本,並非賣藝江湖郎中所言之進補養生。莊子的文章,國學造詣之高,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簡單的幾個字,就可道盡一切,讓人有無限之體悟空間,研究之學者就可寫一本論文書了,且俯仰皆不得罪於人,功力無人可相媲美。生:生命也。涯:水的邊際,有涯,引申為有限之意思。知:思慮、情識、欲望也。無涯:無限也。隨:追逐也。殆:危險也。已:通矣字,了也,業已知道了也。已經知道了危險,還不斷的在追逐思慮、情識、欲望不已,那就更加危險了。盡有天:謂人事盡而天理見。循有照:循,順也。順其天然,智自明照。冥有樞:冥冥之中,自有執其樞要者,即所謂綱維是者也。始有彼:太一渾沌之時,已有產生彼此的因素存在。其問之也,不可以有崖,而不可以無崖:道體沒有邊際形跡,但又充滿於天地間,體現於萬物中,所以不可以有或無邊際的方式去衡量的。則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後知之:意謂對妙道這些現象之體悟,不敢以為可知可解,只能以無心的態度,以不知為知。亦即:雖知之亦不解之,以免陷入思慮之中,乃為真知(因世人對南華經之解釋大多1:望文生義,強作解釋。2:一知半解。3:半知半解。4:不知又要解。以知止其所不知,才算真知,來應對)。頡滑有實:頡,不可繫也。滑,不可持也。若無物而有實也。古今不代:凡物皆有更代,而獨道無更代。即大宗師篇:自古以固存也。而不可以虧:不可以有虧損的。這樣還不算是論道之大致情形嗎?闔,何不;為什麼也。是,指即不要問大道之精華(即:為什麼不問大道奧妙的道理呢?反酸對方),因道可道,非常道。大道之精華是無法言說的。奚或然為:為何迷惑到此地步。以不惑解惑,復於不惑,是尚大不惑:尚,庶幾也。差不多也。意謂以不惑之理,解瞑眩之惑,以復其本性之不惑,然後差不多就至於大不惑矣。世人明於大道,即可解除自己的大惑。但談何容易?所以要修道,才不會迷惑啊!世疑之,稽於聖人:世人如仍有疑惑,可去請教修道高人就知道了。
嬰兒二手空空,未穿衣、褲,也不能自己選擇父母,即來出生當人,長大成人後,為了功名利祿,以身體來換金錢維生,老年時以金錢來換醫藥活命,回去報到時,也無法決定自己不想死,閻王爺一召見,就要回去報到,一樣也是二手空空,未帶任何東西回去見老祖先。人生啊!來空空,去也空空,那出生來當人之目的是為了什麼呢?這是很有趣之話題。人生百年為期,曾有涯盡,而心之思慮,千變萬化,無盡涯,以有盡之身隨無盡之智,相刃相磨於是非利害之場,豈不危險哉!追逐到老年,百病叢生,把年輕時所賺的錢花在醫藥費、瑪莉亞身上,錢花完就再見了,有的人連錢都來不及花或錢賺了一大堆,但有糖尿病,什麼東西也不能吃,就再見了,也有啊(達生篇: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矣)。豈不可憐哉!人生還是白忙了一場。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都做不到,而還要修道,是要修給人看或修給鬼看呢?這叫迷惑。修真性,返其真,才能以不惑來解惑,此為徐無鬼立言之旨。依天地篇所載:物得以生,謂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之道理觀之:反樸歸真之次序為1.命2.形體3.真性4.道德5.泰初。還沒有形體,有分陰陽,但又渾然一體,這叫做命。先天八字就已將要來出生當人的八字定格了,長成何種身軀,謂之形。形體保守精神,各有各的法則,叫做性。性修反(返)德:加強本性的修養,就可以返歸於自然之德性。道德修至最完美之程度,就可與泰初之境界渾同為一體了。所以出生來當人的目的是要來人間修真性與道德,才能返回自然;並不是要來修功名利祿的。因眾生之迷惑,為是非、名利,你爭我奪,把社會搞成烏煙瘴氣,未修真性與道德,無法返其初(未來出生當人前之渾然狀態),不能上天堂、天國、極樂世界當神仙,下輩子一樣還須來當人,繼續磨練受苦難;如出生為其他動物,不能講人話,也沒機會修真性及道德,就永無機會再來轉世當人,那就更可憐了。
老子第28章的: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莊子知北遊的:今已為物也,欲復歸根(反樸歸真),不亦難乎!其易也,其唯大人哉乎(現在世人在社會上受物質欲望污染的那麼嚴重,要回復原來的本性,恐怕很難,如果說可容易回復本性,也只有修道高人吧)!天地篇:物得以生,謂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莊子幾千年前於養生主篇所道出之: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既然已經知道以人生有限之生命,去追逐無限的思慮(齊物論:舉世古今之人,未明大道之原,各以己見為是,故互相是非,最嚴重的是以儒墨相排:即統、獨,意識型態相爭。皆未悟大道,固執而不化,迷其真宰,妄執我見為是,未有大覺之人,不能正之。此悲世之迷而不解,皆執我見之過)、情識、欲望(世人迷却真宰,妄執血肉之軀為我,人人只知為一己之謀,求功名利祿以養其形,戕害其真宰而不悟。此舉世之迷,皆不知所養,果能知養生之主,則天真可復),那就更加危險了。那世人為什麼要以頭髮去試火(齊物論:若有真宰,而特(獨)不得其朕(眹):徵兆、跡象)。可得已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大宗師: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至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莊子已經說過:真宰(即心靈、靈魂)是看不到的,已經過修道高人認證過是真實存在,世人硬是不信邪,還要確認火是否真的能燒掉頭髮?這樣也好,非要試試看不可(即今已為物矣也,欲復歸根,不亦難乎,其易也,其唯大人哉乎),這一試的結果,到年老時換來一身病痛,又把所追逐的錢財,花在醫藥及瑪莉亞身上,不能老死(壽終正寢,自然死亡),大都是病死(插管、不良於行,要坐輪椅-指中風,並非指自然老化無法走路、有口難言,手腳皮皮挫、化療、標靶、雙標靶、洗腎,人瘦成皮包骨、躺在病床,望錢興嘆、糖尿病,很有錢,但什麼東西也不能吃、失智症不知自己是誰?桌上吃飯,桌下拉屎、老了才得神精病,胡言亂語),想後悔也來不及了。縱然讀者花上幾百萬元也不可能讀到莊子一書有意境及其道理之文章,因為是理天所交代下來的任務,故不收分文錢,目的是要世人早日回返真性:反樸歸真。不能早日反樸歸真,即為天堂有路人不走,地獄無門人硬闖,等到於人生終點站之告別式中,親友送來反樸歸真之輓聯時,則於事無補了,會如同迷失之小孩,找不到回家之路,哭著要找媽媽之情景相同,那就可憐哉!願人人都能壽終正寑的老死,不相往來,不要病死或橫死。人人能平安,無病痛,不要以身試火,不然到老時是會後悔莫及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