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 星期三

知天地有官,陰陽有藏;離(罹)內刑者,陰陽食之(上首-人,食傍首-牲畜、傍首食下首-草木、草木吃泥土)食物鏈之自然法則運作原理,就不敢為惡-得不治之疾是賺了不該賺的錢、作了不該作的事(幹了壞事,要由五臟來承擔罪惡),自己闖禍所惹來而不自知。

        列禦寇篇:「施於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賈不齒。雖以事齒之,神者弗齒。為外刑者,金與木也;為內刑者,動與過也。宵人之離外刑者,金木訊之;離內刑者,陰陽食之。夫免乎內外之刑者,唯真人能之。」、則陽篇:「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遁其天,離其性,滅其情,亡其神,以衆為。」、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人間世:「治國去之,亂國就(救)之,醫門多疾」、德充符篇:「受命於地,唯松伯獨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於天,唯堯舜獨也正,在萬物之首」、讓王篇:「內省而不窮於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在宥篇:「廣成子曰: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女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未常(嘗)衰」。此幾則立言均是在闡述不會生病為心清靜(淨)、會生病之原因為心胸狹窄、妄想與煩惱、念頭不善所生。病痛之根源-內心存在貪、瞋、癡病毒,影響到細胞之正常生長,細胞遭受破壞,身體就會生病,知道心胸廣大、心量廣大,可開智慧,沒有煩惱、妄想,細胞正常,外在遠離邪染,就不會生病之道理、原理者,則會視修道為圭臬至寶,讀者可參考之,必受惠無窮。
        前文已多次言及:老莊學說已超越時空,自古至今,世人均須一體適用,無一人能例外。只是以周朝時代所使用之語言,須以現代之語言來闡述,世人才能了解,不依老莊無為自然之原理,逆天行事時,世人自有苦頭可吃,逃也逃不了,當禍患來到時,怪天怪地,求神拜佛也都沒有用,老天也懶得聽,是件很麻煩之大事,世人信不信均無所謂,也無強制力,要試試看也無妨,等到中獎時,要後悔已來不及了,須等到下輩子才有機會改正,如此而已矣。癌症、腫瘤之病因,則陽篇已說出: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遁其天,離其性,滅其情,亡其神,以眾為。2014年1月26日修道德就不會有病痛一文已闡述過了,於此則不再贅述。本文僅就五臟會生病之緣由來做闡述!因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未有天地以前,已超越時間、空間,自古以固存(大宗師篇第5節);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可行已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齊物論第4節)。有修道者,大都知道此道理。但對於生病之原因,只有修至無極境界之高人及執拂塵者才知道此道理的。莊子已將病因、緣由都以立言及說故事方式交代的很清楚,世人可事先預防之,就看世人信不信邪而已。就是因為道是無為無形,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到,但又真實存在的在主宰萬物,才稱為「玄」、「妙」;醫學則須以看得見而能實證才能相信。不論道學或醫學,二者之位階、層級不同,各有其理論基礎在。道是教世人如何事先防範疾病之發生及可避開災難,但相信道學,修道,是沒錢可賺的;醫學是教世人得到什麼病,要用什麼病來醫治,平常可努力賺錢、求發財,但無法避開災難,兩者,各有所長,對國家、社會都有貢獻。至於是要相信道學或醫學?那就要靠世人之口味、喜好而定,並無強制力,高興就好。受命於地,唯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青:凡厥草木,皆資厚地,而稟質堅勁,隆冬不凋者,唯松伯,特稟自然之鍾氣,故能為衆木之傑,通年四序,常保青全,其他樹木,夏冬都會落葉。凡不正者,皆可來求正耳。是在比喻修道人經過修行磨練,通年精氣神寶滿,不畏寒暑之意。受命於天,唯堯舜獨也正,在萬物之首:受自然之正氣者至希也。若物皆有青全,則無貴於松柏,人各自正,則無羨於大聖而效之。白話為上樑(長輩)必須先正,下樑(晚輩)效法,自然會如松柏一樣也正。上樑不正,下樑就歪之意。人稟天地人三才,受命蒼天,至如挺氣正真,獨有堯、舜。修道人合道,其義亦然。下首有松柏,上首唯有聖人,但人頭在上,去上則死;木頭在下,去下則死。是以呼人為上首,呼木為下首。上首食傍首,傍首食下首。下首,草木也。傍首,鳥(禽)獸也。人吃禽獸,禽獸食草木之菓實。下首-草木,吃泥土,成一生物鏈。天地有官,陰陽有藏:官,掌管,主宰也。指的是天官:日月星辰;地官:金木水火土五行。天地各有職司,自會管理好自己;陰陽各有藏所,自己會藏住自己。處其和:調和陰陽二氣。即陰陽二真氣之和。也就是太和氣。人體內陰陽二氣有調和,無所偏,就能相互平衡。故凡事要順著自然,順著時鐘序而行,五行之氣順暢,就會相生相成,自無生病之理。反之,如逆天行事,反於自然(反其道),反時鐘序而行,五行就會相剋,自然會傷及五臟六腑。因為皇天賦我以全理,父母生我以全身,綱常倫理與天地(陰陽)同其體用。性命陰陽,與大道同其出入。男為陽,女為陰,一男與一女結婚符合綱常倫理,如果男與男,女與女結婚即違綱常倫理,不男不女,變成無法無天,無天無地,天地反覆,天下將會大亂。觀之養生主篇:庖丁解牛,牛體與人體之結構相同,人有順著自然,體內經絡虛氣有暢通(緣督以為經),自無生病之理。道理至明!
        列禦寇篇第7節:知、慧外通,勇、動多怨,仁、義多責,六者所以相刑也。第5節:為外刑者,金與木也;為內刑者,動與過也。宵人之離外刑者,金木訊之;離內刑者,陰陽食之。易經繫辭傳: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不動則無吉凶,亦無悔吝。故人當自警惕,則必可免咎;自貞固,則必可無悔;自順時,則必樂道而吉。反之,違天悖德必凶。故知吉凶悔吝皆以其動辦之,世人須懂此原則,才可趨吉避凶。離:罹也。外刑:違法者須受國家刑罰之制裁也。訊:問也。宵人:小人也。猶為非作歹之小人、盜賊等為惡之壞人也。金:刀鋸斧鉞。木:捶楚桎梏、警用棍棒。金木以現代語言為:腳鐐、手銬、警用棍棒之刑具、戒具也。內刑:由五臟來承擔罪惡也。為什麼要由五臟來承擔罪惡呢?動與過也。動:深心計較也。如暗算他人、坑人、霸占祖產、淘空公司、賺不義之財、黑心錢、作不該作的事或缺德事…等等。過:尤悔迭生也。動而過分,則性氣傷於內,金木訊於外也。若不止分,則內結抵抗寒暑功能之氣,因陰陽氣失調之結果,無法維持平衡,是會被慢慢侵蝕、殘食而發病(世人事事要取實,不想取虛之結果,不能緣督以為經,體內五臟之某部位,氣堵塞不通,存於體內抵抗寒暑之氣,會因陰陽氣失調,無法維持平衡,慢慢會被侵蝕、殘食,久了,五臟就會慢慢出狀況),故人過了五十歲,有人會得到五十肩之毛病,是老天事先發出警訊,讓人今天這邊痠,明天那邊痛之疾病纏身,病因就出自於此,來提醒世人不能再繼續為惡了,不知者不懼,知者就會有所警惕,不敢為惡,原理就是如此。相刑之原因為:知、慧外通,勇、動多怨,仁、義多責。知慧,同智巧。即奸狠狡詐是也。外通:以有崖逐無崖,拼命追逐身外物而傷其內也。勇動多怨:容易生氣,逞兇鬥狠之人。怨:招致怨恨。仁義多責:不重視道德,只重視假仁義,虛偽,掛羊頭在賣狗肉之人。責:招致責難。心魔於心中傾軋,因而傷害到內臟。「施於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賈不齒。雖以事齒之,神者弗齒也」。天布:以無心自然在做好事,幫忙人,內心不會去考慮以行善來求名,也不會想說幫人忙以後,等待被幫忙者以後能回報。商賈:經商之生意人也。不齒:鄙視也。白話為瞧不起以布施之名先行善,於媒體公告週之其善行,讓人知道他在行善布施,先求名,再等待回報之有心行善這類型之善人。神:內心、心底也。雖以事齒之,神者弗齒:雖然有時因事偶爾提及有心布施行善之人,但心底裏却鄙視他(意謂以行善之名在掛羊頭布施,實則在賣狗肉求名、求回報)為善無近名也。這句話說的很重,因天布,是在說:老天生成萬物,也未嘗辭而不作,生而不有,為而不恃,自然之布施在養民,而不居功(老子第2章:萬物作焉而不辭,功成而弗居),不求萬物回報,這才算是天布。政府施政是在為民謀福利,給人民過好日子,如因此而念念不忘其功德,這就不算是自然的不施,反而陷入人為,有目的之矯揉造作了。此話是在比喻有錢人如給他人一點好處,捐點錢出來,幫人一點忙,做好事,還要在媒體公告週知,念念不忘於心,隨時等待被幫忙者能回報,捐錢或繳納貢養金給自己所成立之基金會,如此就有錢入帳,可不必托鉢,也不必工作,做起無本生意,這就不是自然的布施了,而是有目的人為之布施,在利用布施來求名、求利了,變成是在掛羊頭而賣狗肉。莊子於養生主篇稱之為:為善無近名。例如公司為了節稅,要捐款出來做公益,成立財團法人或基金會,公司就不要去過問、干涉財團法人、基金會之事務,就交由熱心公益之人士來經營就好了,如公司還要指派法人代表去治理財團法人、基金會業務時,即已顯示出心術不正了,做公益時要向何廠商採購?也要捐款人所指派之法人代表來指定,說穿了,只是先利用抵稅,再把做公益賺來的錢轉到私人口袋,事實上是利用財團法人、基金會在做生意,還可免稅來達到逃稅目的之把戲而已,根本就不是在布施,老天是看得很清楚的,所以已將非天布之話講在先了,不是老天不知道;又如要捐款給大學蓋醫學研究中心,就把錢捐出來給學校就好了,其他的事,捐款人就不要去過問,要怎麼研究?要買什麼醫療儀器、設備?要向何廠商購買?學校自己會去處理的;如先捐一半的錢,等硬體建築完成,捐款人如又提出條件出來,干涉東、干涉西,沒有按照捐款人的意思去做,就找理由藉故遲不付尾款,如此就會變成利用捐款之名而實際在做求名、求利的事,這樣子吃像就很難看了,是會被人瞧不起的,這些都是罹內刑之因子,只是世人不懂,但莊子已明白告訴世人了,就看世人要如何拿捏了?
        莊子學說之實務未見諸於世前,世人不懂得不治之疾之原因,醫界一再怪東怪西,怪吃到什麼會染病之食物而來,想找出真正原因,將來致癌之因子找出來後,依人無法勝天之原理,造病之神必然又會再創造發明出更先進之疾病,讓醫界好好再去研究病因。依莊子之理論,只要不挑食,什麼天然之食物皆可食,食物吃進肚子後,有自然之中和作用,毒素會排出體內,如吃了太多非天然的食品而不該加入之添加劑食品、蔬菜農藥殘留過量,是商人為了賺黑心錢,提早搶收,其道德、良心出了問題所致,故凡事不取實,不要事事向錢看;而要取虛,就不會想去賺黑心錢,凡事順著自然去做,不要違背道德、良心,體內的虛氣就會暢通,五臟自然沒有生病之理由,是世人的心性(知慧外通,勇動多怨,仁義多責)出問題所惹來的。那要怎麼樣才能免除內、外刑呢?莊子說:心若死灰,內不滑(擾亂)靈府(心靈),形同槁木(詳齊物論第1節),外不挂桎梏,唯真人(修道高人)能哉(能辦得到)!如未能止其分,必受內、外刑。這也是老一輩之長者,會勸晚輩說:醫院及法院之看守所最好不要進去住,道理就在於此。必竟每個人之價值觀不同,有人想出於眾,最好是能名、利雙收,只看眼前利益,不考慮未來晚景會是如何?先幹再說;有人是在朝未來之晚景及子孫設想,不敢用智巧賺錢,凡事順著自然,希望能壽終正寢。因為知道追逐名、利、權、勢追過了頭,等於是吃到了糖衣毒藥,很好吃,如不知將毒藥戒掉,繼續的吃,等同是慢性中毒,毒性於人年老時會慢慢發作,各種難治之疾病就會到來,所以每人都有不同之晚景。但只要是人,最終都是會死的,差別在於死後靈魂是在庇蔭子孫或殃及子孫?如此而已矣!修道高人有時也會到醫院探視一下親友、長者,當腳踏入急診室或加護病房時,耳朵聽到無數亡靈之求救聲,有的是意外事故送去醫院急救無效或因病而死在醫院,葬儀社未處理好靈魂,靈魂還停留在醫院,無法歸鄉去見自己祖先,像迷失的小孩,哭著要找媽媽,很可憐,找不到歸鄉之路,而淪為遊魂,流浪在外(駢拇篇第3節: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盜跖死利於東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於殘生傷性均也);有的是呈現彌留狀態,最後一口氣尚未吐出,人還未死亡,但靈魂已被無形界在算總帳,被銬打,刑求,呼天喊地,痛苦哀嚎,都在喊救救我!救命啊(知北遊第7節:魂魄將往,乃身從之,乃大歸乎)!有那麼多靈魂在喊叫,那到底要救誰呢?聽了也會鼻酸,此是無可奈何的事,也只能安慰亡魂,託夢給自己子孫,要子孫看應如何救法?高人也愛莫能助,一般人是不知有此情境在,只要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就好,不必追問下去,而想知道答案(知止其所不知,至矣),但也不能太鐵齒。 於知道有此情境在時,不知讀者之感受、看法會是如何?願人人能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