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日 星期六

剖析天下大亂之病根(損人利己之行為,欲望超越道德紅線)及感觸出生來當人之目的(酬業)。

        知北遊:「人生於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類悲之,解其天弢,墮其天袠(帙),紛乎宛乎,魂魄將往,乃身從之,乃大歸乎!…視之無形,聽之無聲,於人之論者,謂之冥冥,所以論道而非道也!…泰清問乎無窮曰:子知道乎?無窮曰:吾不知。又問乎無為,無為曰:吾知道。曰:子之知道,亦有數乎?曰:有。曰:其數若何?無為曰:吾知道之可以貴,可以賤,可以約,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數也。泰清以之此言問乎無始曰:若是,則無窮之弗知與無為之知,孰是而孰非乎?無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淺矣;弗知內矣,知知外矣。於是泰清中(仰)而嘆曰: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冥也)?」、達生篇:「養形必先之以物,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有生必先無離形,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矣。」、秋水篇:「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故曰,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徇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此幾則立言與醒世語,道盡出生來當人之目的是為了什麼?讀者於夜闌人靜時,回想自己的左右鄰居及親友長者之晚景,來思考莊子之所言是否如此?尤其到了中年,感觸就良多;到了晚年,感觸就特別深,知道了這輩子幹了多少好事(損人利己之反諷)?大概也可預知道下輩子應受何種果報了!這輩子來當人,就是來承擔上輩子之果報(佛家稱為:酬業-出生來討債、還債、報恩、報怨,業力:無形之最高法律),有苦有樂(善業得善報,惡業得惡報)!既然出生來當人,是要世人能修道,把前世帶來的恩恩怨怨化解掉,沒有恩怨,下輩子就不必再出生來當人而受苦,直接當神仙去享受。恩怨無法化解,則生生世世糾纏不清,沒完沒了。修至能超凡入聖之境界,這才是出生來當人之目的。古時中國戰國時期有七國,才四億人口,各國是小國寡民,修道的人多,社會單純,民心純樸,則正常的人多,不正常的人少,為至德之世,地球適合人居住,當時的人所居住的環境(國度)就像神仙居住之第三世界,屬於小國寡民之情境;現在已十幾億了,如與全世界人口加總起來,則不得了了,世人為爭食大餅,勾心鬥角在所難免,不但修道人少,正常的人變少了,事事向錢看的結果,不正常的人變多了,但不能逾越道德底線,亂檢舉、陷害人、訕謗聖賢,侵凌道德、賺取不義之財、黑心錢,否則就有苦頭可吃了,人不依倫理,天即不依天理,會脫離軌道運行,災難就會到臨,世人所居住之環境為你爭我奪之國度,等同過著住在地獄般或惡鬼道之苦難生活。天下之所以會亂糟糟,原因就在於此 !出生來當人是要來修道德,凡事要順勢而為(自然),以早日返回真性?或以人為(反自然-非自然)方式來求功名利祿才對?即可得知莊子之大智慧。
        修道修至無極境界之高人就會知道,單就修北冥有魚,才只有一個「冥」字,威力就已無窮了,道有二個「冥冥」的字,其威力為無窮,又無極之外復無極、大宗師所稱之:無所終窮也),南冥者,天池也。逍遙遊第6節:湯之問棘也是已,棘曰:無極之外復無極也。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看不見為冥,陰德為看不見,北代表陰晦,南代表光明。故南冥或冥海均為天池,與海、洋、池均喻為大道,都是隱喻為天然之大修道場,均為宗教所稱之:天國、天堂、極樂世界也。將來要能到天池住,必須修過「冥」字,這一關,故如未積看不到之陰德,將來想要到天池住,連門都沒有之意。至於魚怎麼可能變為鳥呢?這就涉及大學問,大道理了。莊子一書從頭至尾都是將修道人以魚、鳥、風、雨、草、木、雲、雨來隱喻,未以人直接明示,才能俯仰皆不得罪於人,以海、洋、池比喻為大道。不同物種之鳥與魚是不可能相互轉換的,魚是不可能變為鳥的,鳥也不可能生出魚來,那莊子怎麼會說魚會變成鳥呢?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大鵬鳥、鯤魚,是在比喻為修道高人,並不是世人眼睛所見之魚、鳥。因唯有道才有物化(幻化)之能力之故也,例如道可將觀世音菩薩物化為瑪莉亞,將關公物化為彌勒佛。莊周為修道高人,自己就有能力將自己的靈魂物化成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矣!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莊周夢為胡蝶)自由自在的在飛翔,變為很快樂…,只要有妄想心,性體就會起變化,表現於相。由道體變為用;佛家則稱為:性變為相。這就是物化!
        知北遊篇有關人生生死死之過程,於前文已闡述過多次,於此不再贅述,本文僅就注然勃然,油然漻然二句做說明,使讀者能知道知北遊之意境,未修道者是看不懂的。注、勃,是出生之容。皆是萬物興起,成長之樣貌。油、漻,是人死之狀。萬物消逝前,逐漸萎靡的樣子。出,謂生。入,謂死。生物哀之,人類悲之:物哀人悲,為人之常情,只是不明其未嘗生,未嘗死之故也,此為世人之迷惑。道德經第79章: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無親:指的是大人不仁及天地不仁,一視同仁,無特別喜愛某人。善人:指的是順隨天道自然,積陰德的善人,並不是指以行善之名而在求名(為善無近名)之世俗所認為之善人(也就是第八章所言之: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比喻人說他好、說他壞,稱呼他牛、稱呼他馬,他都不會高興,也不會生氣,認為我還是我,這些稱呼都是假相,不會跟你爭論,肚子內能行船,能幫助人,不會與人相爭。不會去爭家產,所以說兄弟姊妹間會去爭家產的人,雖然是很會做人,也有很高之社會地位,於人道上,世俗之人會認為他是善人;但於天道上因為會相爭,老天就不認為是善人)。用方型的杯子裝水,水就成方型;用圓杯裝水 水就是圓型,它不會跟人計較、不會選擇,都是隨緣,人行善如能像水性一樣 那就是上善,不然就是偽善。第80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重死:注重老死(道德完備,能壽終正寢,怕不能善終老)。不願病死、橫死、意外死、自殺或他殺而言(與得癌症,很怕人知道,怕被說成是否有幹了什麼缺德事,才會得不治之症之道理相同)。老死不相往來:指的是於年老,自然死亡後,不必再轉世來當人而受苦,希望死後可上天堂而言。此章是以至德之世之情境來書寫神仙世界之情境,故冒頭未加上「至德之世」四個字,未修道之世人常會產生誤解,冒頭如有加上「至德之世」這四個字,就會顯現出當時的世人所居住之環境與神仙居住之神仙世界或佛家所說的極樂世界之國度相同,則全章意境就會完全呈現,但修道人一看就懂而不會誤解,其實那裡有神仙世界、極樂世界呢?只是人為惡為善,臨終時經空間之轉換,所顯現幻化出來於每人眼前的境界,並不是真正有這種世界,不能誤解(所以有悟道者才知道神仙世界或極樂世界就如同自己的心性);就是因少了此四個字,所以一般世人在解釋該章文義時,不論如何解釋,都不順,感覺怪怪的。何以知其然哉?因解釋道德經須以莊子(南華經)為準則,觀之胠篋篇:至德之世,…伏羲氏、神農氏,當是時,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若此之時,則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頸舉踵曰,某所有賢者,贏糧而趣之,則內棄其親,而外去其主之事,足跡接乎諸侯之境,車軌結乎千里之外。則是上好知之過也。上誠好知而無道,則天下大亂矣…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亂。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種種之民而悅夫役役之佞,釋夫恬淡無為而悅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亂天下矣。自:從也。三代:夏、商、周也。舍:棄也。種種:純樸之人。役役:奸滑,狡黠之樣子也。佞:指巧言諂媚之人。釋:丟棄也。舍與釋:同義。啍啍:多言的樣子。意即以己誨也。五代十國之小國寡民,是至德之世,人民順應自然,道德完備,於老死(自然死亡)後,即可上天堂去,不必再來轉世當人,故曰不相往來,所以國內人民就會很少,不會相爭,自然可過得如神仙世界,聽雞鳴狗吠之聲之生活,為小國寡民之情境;但至三代以後,人心變壞了,社會也跟著變亂,不講誠信了,以大國併吞小國,人民因戰爭,逃難、追逐名利,才須遠離自己的家鄉去討生活,未能順應自然,修道人少,人老死後能上天堂當神仙的人也少,還須來轉世當人的比較多,一些壞人,不能出生來當人的妖、魔、鬼、怪,不男不女的也都轉世來當人了,就變成小國多民或大國、多民之情境;世界上之國家如果是大國而寡民,則該國之人文素養、道德水平必然是相當的高,該國的人民就能過著悠哉遊哉,如住在神仙世界之國度;如果是大國而多民,那就比較麻煩了,人民會用智巧,事事向錢看的結果,就不會去考慮倫常、道德一斤值多少錢之問題,所以陰陽怪氣、不男不女、妖魔鬼怪,無奇不有,原理就是如此。但須考慮天地、陰陽、男女之自然律,如惹毛到老天,就會以傳染病毒來侍候,看看是世人厲害或是老天厲害?上誠好知而無道,則天下大亂矣:在上之統治者(女王、國王、天王)不能無為恬淡,而以知能治物(用智巧治國,即老子第65章:以知治國,國之賊也。最好是不以智治國,才是國之福。則陰陽怪氣、妖魔鬼怪、不男不女之現象就不會擴散開來。白話為:用騙選票,取得政權,也以意識型態,賊頭賊腦的方式來治理國家,是賊頭:詐騙集團首腦),故天下大亂也。天下人只知舍內求外(客觀存在的知識),追逐知識,而不知自己性分內所具有之一切(本身之天性);只會指摘別人不對,人家對的一面反而不說(如電視名嘴對於他人之私德亂爆料、製造假新聞來打擊異己、別人的見解都不對,他的見解才對、同一件事別人不可以做,而且天天在罵,可是等到他自己做了就可以,就不准別人罵他,雙重標準,只會天天在媒體罵來罵去,教壞囝仔大小,不考慮到小孩子學起來了,長大後會對社會產生什麼影響?上樑不正還想要下樑正,有此可能嗎),應該是要學習別人之長處,不是要揭人瘡巴,要以身做則,做好的榜樣給小孩子學,才符合天道自然,上樑正了,下樑就不會歪,如反其道而行,違背了道德,就是幹了缺德事,一再造口業而不自知,天下就會大亂,而且還會殃及自己子孫的。三代以下用智更甚,拋棄純樸之素士,而喜愛狡滑、諂媚之人,捨棄恬淡無為之素人(農漁民庶民),愛用有心、品種純正之政客來誨物,只顧民調要採用電話或手機來進行?而不顧民心,以洗腦方式欺騙百姓,則已亂天下,可不悲乎(民心一變,採用什麼方式的民調?廟怎麼拜?神明不想看,跑去出國,不在廟裏面,不保佑時,連託夢說也不敵老天之那把拂塵一揮,通通不管用了)!以及讓王篇: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予立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人因用智黠,拋棄純樸之百姓而不用,喜歡狡滑的諂媚巧言之人,不用恬靜淡泊無為之原則,反而喜歡表現自己之才能,去教誨別人,這樣喜歡表現自己才能,以謙卑、謙卑、再謙卑之信條來教誨世人,卻不能忘掉仇恨,內心仍充滿了歷史之仇恨,不能往前看,而趁機製造對立,在清理黨產歷史舊帳,進行清算鬥爭退休軍公教人員之退休金,退休之總統、政務高官則繼續爽領18%,這樣子天下就大亂了,主其事者更應提防不要讓失智症(德充符篇)、胃癌、胰臟癌之病魔找上身(駢拇篇),莊子認為很可悲!。以此來警惕世人要降低物質欲望,不要狡黠用智,也要重視精神糧食,將心性調整回來,尤其政府更應該講誠信,使民復結繩而用之(講誠信原則),要忘記歷史仇恨,返回真性,才不會得到失智症、胃癌、胰臟癌!才能逍遙遊世。
        不動產、身體、子孫之所有權是屬於老天的(天道自然無為、無心也),世人充其量頂多是只有使用權(所有權,是世人比老天聰明,以人道人為、有心方式所想出來,想永久據為己有的把戲),愚者以為其權利是屬於自己的(知北遊篇第5節),不論世人是在孝順父母或在孝順兒孫?都已盡孝了,只是花錢買房子來住、出租、炒房地產,忙得不亦樂乎!政府則拼命扣稅,當於無能力繳稅時,政府就會叫法院把房地產拿去拍賣來抵稅,所有權就換成別人的,江山就易主了;有孝順兒孫,於自己年老要回去報到時,訃聞上加印孝子、孝孫、孝女頭銜,沒有孝順,則僅印子、孫、女兒姓名,不印孝字而已(諷刺語,孝子、孝孫之孝字,為古字喪事之意,為破音字,並非指孝順,不可搞混)?父母越孝順兒孫,兒孫越有能力者,跑得越遠,出國留學,畢業後,娶外國人,生洋娃娃,因風俗、文化之不同,於西方資本主義,商業化之國家,兒孫不必養父母,父母老了,就去住養老院,東方國家的父母要去西方媳婦那邊住,吃飯也要算錢?眼睛一張開,開口、閉口都是在談錢,也搞不清楚孝順是什麼意思?父母老淚縱橫,必須在國內獨居,死到屍體爛掉,生蟲、發臭,被人發現,才通知國外之子女,那辛苦一輩子,換來如此之結局,人生有何意義呢?懂得道德經第80條所言:至德之世,人民道德完備,一切順從自然, 過著像神仙世界日子意境之人,到了6、70歲時,就會感慨萬千,人生是要違逆自然,追逐功名利祿,遠渡重洋到國外求學,謀高薪,要利用智巧狡黠來賺黑心錢,或騙選票來滿足政客之欲望,政府不守信用;還是順著自然,過著與世無爭;以結繩記事(現代所使用語文為:遵守誠信原則)來講信用;不遠徙;聽雞鳴狗吠的聲音;不穿金戴銀、開超跑、住豪宅,恬淡樸實過日子;回復誠信;還是繼續違逆自然(天理),不男不女,陰陽怪氣,亂搞下去,把國家、社會搞成烏煙瘴氣,直到把地球搞爆為止,到時大家一起死?綜上觀點,有人想追求天道順應自然,有人想追逐人道、錢道之功名利祿,錢最好(道德經第81章:天之道-天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人道,為而不爭。天道篇第1節: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地道運,故天下歸;聖道運,故海內服)。看樣子,老天的標準與世俗的標準答案不同,那要怎麼辦呢?就由世人自己決定,只要高興,不要後悔就好。莊子於達生篇已把話說在前:養形必先之以物,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有生必先無離形,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矣。人很有錢,但不能養自己之形體(精氣神),什麼壞事都敢做;人還活著,形未離體,但魂已離體,形成活死人,閻羅王拒收、上帝又不肯寵召,則變成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了之活死人,不但拖累了子孫,也會拖垮健保的,什麼樣的人都有啊!所以來出生當人之目的就是酬業(業力),享受上一輩子自己之所作所為,為惡,享惡報 ;為善,享善報。所以必須要反樸歸真,下輩子才能享福報。必竟這個世界是老天在當家,並不是強權大國之領袖在當家,同時也要知道人不能勝天的道理。願人人能平安就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