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篇:「本在於上,末在於下,哭泣衰絰,隆殺之服,哀之末也。末學者有之,而非所以先也。」、養生主篇:「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至樂篇:「莊子問之空骷髏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醜,而為此乎?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德充符篇:「仲尼曰:死生存亡,窮達富貴,賢與不肖毀譽,飢餓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老子第77章:「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此幾則立言及故事是在闡述什麼是為人生?富貴、貧賤循環之原理、道理,以及有那一個人死亡時能帶走任何一樣東西呢?觀之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劫富濟貧),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劫貧濟富)。即知此原理、道理,足為世人省思。天道篇已告知世人:本為上,末為下。哭泣衰絰,隆殺之服,哀之末也。末學者有之,而非所以先也。本,無為也(佛家稱為性)。末,有為也(佛家稱為相)。無為處於上位,有為處於下位。哭泣悲傷,披麻戴孝,穿不同喪服區分等級之禮節,是有為之哀悼。這種下位之有為末學,古人早就有了,但不是上位無為之學,是世人以有為之心所想出來的花樣,並不是老天所規定的禮儀。喪禮前所印發親友之訃聞,有家屬之稱謂、姓名,稱謂欄之孝子、孝孫、孝媳婦,除禮儀公司人員外,現代之晚輩很少人懂得「孝」字之意思,或根本不曉得,而直接將「孝」字解釋成孝順的兒子、孝順之孫子、孝順之媳婦,那就貽笑大方了。於治喪期間,家屬很傷心,如果使用「喪」字,用字不妥,反而會觸到親屬之眉頭,而改用與「喪」字音同字不同之「孝」字,以破音字讀法來替代,用字較優雅 。「孝」字是「喪」字之破音字,臺語發音發為:ㄏㄚˋ,即帶喪兒子、帶喪孫子、帶喪媳婦,則帶喪與帶孝同意思。國語之意思為:披麻帶孝。用字較為文雅之故也!此「孝」字不能誤解;如因時代變化,是非、正邪、善惡、次序已迷惑顛倒,將兒女應先孝順父母,行有餘力,再來孝順兒孫之人倫次序給顛倒了,本末倒置,將老父母、公婆送去養老院、看護中心等死,自己在家裏孝順兒孫、養寵物,長輩先孝順晚輩,於自己死後,晚輩為感謝長輩,才於訃聞中特別加上一個「孝」字,如長輩於生前未先孝順晚輩,兒、孫、媳婦就不加印一個「孝」字,親友一看到訃聞,不就代表長輩生前有無孝順晚輩,專視有無加一個「孝」字來區分,週告親友去判斷?曲解、諷刺世人將人倫次序搞亂了,也無可厚非,但不能不知此「孝」字是「喪」字之破音字,是當「帶喪」解,不是當「孝順」解!
莊子一書不但玄又很深奧,是寫給有修道基礎之修道人修心養性來讀的,無道學基礎或剛要修道的人一開始就讀此書,就會如丈二金剛摸不到邊,像小學、國中程度的人,要他一下子就去讀研究所碩、博士所讀的書一樣,也就是莊子所說:邯鄲學步的故事。其原理就如行政學的梯階理論相同,最基層的修道人最多,越往上位階層,人數漸減,至高層時人數更少,至領導階層時,只剩下功力高強的少數幾個人而已。所以有很多人有讀過此書,但不知道他是在講些什麼?道理就在此。
人不論是好人、壞人最後總是會死的,如果人不會死,就會變成妖怪,只是死法不同而已(駢拇篇所言之:所死不同,其於殘生傷性均也)。人為生活、生兒育女兒忙,於社會大染缸中打滾、不論是求名、利、權、位,體力總有耗盡的一天,於死亡的一星期內不知自己已死亡,以為自己在作夢,但靈魂以跑到閻王爺那邊報到了(欲知內容可點閱「延續香火之生死學」一文),於此不再贅述。因人的死法不同,有慘死、病死、戰死、死刑而死、拋家棄子之死、冷死、餓死、壽終正寢而死、氣死…等等死法,所以莊子問骷髏說: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醜,而為此乎?將子有凍餒(冷死、凍死)之患,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年壽期滿)故及此乎?所以說人生勝負決定於晚年,以透過骷髏的口道出第三世界之實境。每人都想有美好的晚年,最大條的是在於自己的不言之教,上行下效,是產生因果定律之關鍵。所以有修天道自然之修道人,心情很平靜,知道身體不是自己的,是老天所給的,是假相,既然無身、無我了,那來身外物呢?身外物也是假的,死後通通要歸還,一切回歸自然,空空如也。那一生拼命的爭權奪利,又得到什麼呢?換來整身的病,死也死不了,閻羅王拒收,活又活的很痛苦,拖垮健保,連累子孫不打緊,又擔心著有那麼多財產,死了又帶不走,要怎麼辦呢?於進入彌留階段,知道指窮於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指,同脂,臘燭也。薪,香火也。人生如一根臘燭,終有點完的時後,有傳宗接代留香火即可 ,將棒子、香火傳給下一代。臘燭快點完時,火焰會跳躍,比喻人彌留成昏迷狀態了,等火一熄滅,人就嗚呼!哀哉!掛了,人死亡一星期,不知自己已死亡,以為是在作夢,必須至第七天作頭七時就會醒來,這一醒發覺不對勁,怎麼會是跑到陰府來呢?才知道自己已死。人死了第七天由子孫作頭七,超度亡魂後,就可觀看下一代子孫是在演爭家產之戲碼或傳福德、智慧給子孫了。如未修成天道,只修人道、錢道,臘燭可能點不到67歲就熄火,人就掛了,無法壽終正寢。原理、道理就是如此!
年輕時為人子女、媳婦未盡服侍父母、公婆之責,於自己邁入老年時,一心只想媳婦、兒女能服侍他(她),有可能嗎?老師教學生,家長開記者會譴責老師或跑去告老師,將來小孩畢業離開學校就業時會走正路嗎?賭博、酒駕、傷害被警察抓到時,民意代表有無跑去施壓警政高層,不就範就要砍預算,執法的基層員警迫於壓力,悶在心頭,此種民意代表的下一代會走正路嗎…?道理就是如此,也不必爭辯,看看左右鄰居、親朋好友家中的老人晚景、子女有沒有學壞?答案就出來了。老天(道)有眼,因果定律安排得好好的,也就是莊子所說的:一雀適羿,羿必得之,威也;這就是因果定律!莊子理論意境高深,是人生的答案,願世人能體悟其道理,必能勝物而不傷。凡世事、家事都要以智慧,處理得究竟圓滿,才不會惹禍或鬧家庭革命,不能圓滿就會有遺憾。武漢肺炎病毒剛獲得控制,應開放觀光客入境觀光來救經濟?還是寧願犧牲經濟來保性命要緊?老子第80章已明示世人要:不遠徙,雖有舟車無所乘之。庚子年才只過了四個多月,還有半年多的時間正等待著老天之考驗,到底是要以鈔票為主要之考慮因素?還是以人民生命為優先考慮?正考驗著各國執政者之智慧,人能否違逆自然法則行事,與大自然(老天)作對、唱反調?看看最後是誰會吃到苦頭?庚子年尚未過完,如果想以開放觀光來救經濟,生命其次,那是福還是禍?也不知道,要試試看才知道。但老子已將:老死不相往來、莊子: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不想再出生當人而來受苦的道理之話說在前頭了,願人人能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