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繫辭傳第五章: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第1章:無,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第36章: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第39章: 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 ,侯王無以貞而貴高將恐蹶。莊子逍遙遊篇第6節:湯問棘曰:上下四方有極乎?棘曰:無極之外復無極也。秋水篇第9節:夔憐蚿,蚿憐蛇,蛇憐風,風憐目,目憐心 …風蓬蓬然起於北海而入於南海…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眾小不勝為大勝,為大勝者也,唯聖人能之。齊物論第16節:罔兩問景(影)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寓言篇第27節:衆罔兩問於景(影)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而今也被髮,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大宗師第9節:撓望無極。天地篇第1節:萬物雖多,其治一也;人卒雖眾,其主君也。君源於德而成於天。通於天者,道也;順於地者,德也。達生篇第1節: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命之所無奈何。養形必先之以物,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有生必先無離形,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為養形足以存生;而養形果不足以存生,則世奚足為哉?在宥篇第9節:獨有之人,是謂至貴。庚桑楚篇第5節:明乎人,明乎鬼者,然後能獨行。此幾則立言是在闡述道、無極、無形之概念;天災、地變發生之原因;婆媳關係、養形與養生何者為重?搞清楚了肉體與靈體之區別之這些道理,就會天下太平、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也可成為獨有之人,獨有之人,是謂至貴。讀者可參考之!
這些概念問題很簡單就能懂,那為什麼要等到最後才要講呢?理由很簡單,與看連續劇一樣,都讓好人先死,壞人留到最後才死,才能看出全部劇情來,如剛開始演,沒幾集就被看出結局,那就很少人會一直觀看到完結篇、與求學一樣,要由幼稚園、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研究所一級一級往上升,基礎才會穩固,才能取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不可能小學都還沒讀畢業就想修大學、研究所的課程之道理是相同的。要能悟出老莊哲學經典每句話之意境(即弦外之音)之能力,最基本的無極、太極,無與有之概念要先建立起來,猶如蓋房子一樣,要房子蓋的牢固,必須於基地開挖時,把地基蓋穩固,再一層一層往上蓋,房子蓋好後就會很堅固,基礎沒蓋穩固,地震時房子容易倒塌是相同道理的。常無者,無聲無臭,什麽東西也沒也有,看也看不到,空無一物(佛家則言之:本來無一物),無法更改,是以謂之常無(佛家將無稱為:空,這就是空無之由來)。在常無之中來觀察至道生化之妙。真常之妙卻是在無中生有,其有不盡,所以為妙。人如能觀常無,而會心于其妙,則知常無者,即無名天地之始。常有者,有形有象,由常無演化、幻化出天地、日月、星辰、萬物(萬有),自古皆然,是以謂之常有。在常有中來觀察至道的的確確之徼,卻在無中而有據,隱微獨知,所以為徼。徼:源頭、發端也。有跡可循的端倪也-有形的天地、太陽系、萬有的源頭。知常有者,即是有名萬物之母。無極者,無形也、無名也,至極至靜,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杳兮冥兮(道德經第21章),萬劫而不壞,貫乎太極之中,超乎太極之外,無邊際、無內外。由無極而生太極,或謂太極即無極,就是無與有之關係,所以老子才說有與無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至於為什麽說有就是無,無就是有,想要搞清楚,就必須要修道,要從基本經典先開始修,修到最後快成仙、成佛了,自自然然的就懂得空無(無與有)。沒有修成道,則似懂非懂,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修成邪道(著魔)而不自知,還以為自己真的是修成仙、成佛了,實則是修成魔、成妖了,修此邪道而未修正道者,大有人在。儒家易經繫辭傳第五章將道解釋為:一陰一陽之謂道,天為陽,代表白,地為陰,代表黑;男為陽,女為陰,儒家道陰陽,道家道無極、太極,與道家太極圖樣一黑一白相同;此一黑一白,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君子,代表得道之人,所以說:得道之人實在太少了。釋家則說成是空與有、性與相,文字不同,但經義相同。因此無極與太極是一體兩面,同時產生,無極極於無,故不可言說(道可道,非常道);所可言說者為太極,易之本體皆以陰陽(太極)言之,由太極來研究無極(由陰陽來研究易,故儒家是在道陰陽);釋家謂性變化為相,所以以相來研究性。天地篇第8節說的很清楚:泰初(即太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由此可得推知宇宙最早之時(太初),只有無,沒有有,沒有名。無極限、無界限(即宇宙)。由無中生有(一之所起),所起,一:有也。起,由來也。無:即無極也(0也)。有:即太極也(1也)。無極(無)生太極(有),太極生兩儀,兩儀歸無極,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乾、坤、震、巽、離、坎、兑、艮)。八卦化萬物。兩儀指的是陰、陽,陰有代表黑暗之特性(以黑來代表);陽有代表光明之特性(以白來代表),所以兩儀代表天、地。兩儀演化成木、火、土、金、水五種之不同屬性與特性,並產生地、水、火、風四大現象(四象)。與電腦一樣,只有0與1二個數字一直演算,變化出來。有將最早這些基本的無極、太極,有形、無形,0與1之概念搞清楚了,才能去領悟道。概念沒搞清楚就去領悟道,常常會解釋的走鐘。在宥篇第11節有言:何謂道?有天道,有人道,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而累者人道也。天道之與人道也,相去逺矣,不可不察也。聖人修道是修自然法則(天理),是修天道自然之理,是在修天道,修給老天看;凡人於世間受社會大染缸汙染,迷而不覺,一心追逐名利、權勢,想修道來炒股、炒房發發財、能升官、選國會議員、選縣市首長、黨主席、總統,能養養小三,所修的是人道,是在修錢道、修社會地位,修給人看,兩者大不同。專一修道,修到成道時才知道「道」是無極,無形,空空如也,無就是有,有就是無;無極就是太極,太極也是無極;無形幻化為有形,有形又回到無形,什麽也沒有,如果沒有實質的去力行於日常生活(人民日用而不知),則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道?什麼是無極?什麼是無形?所以相爭的結局最後歸於無,回返到自然,光著身子來當人,回去報到時只是多穿一套衣服、鞋子,兩手空空,也沒有帶走任何東西。這是修天道與人道之大不同。觀之現代之功利社會,事事向錢看,把良心、道德拋在腦後,利字擺中間,想辦法操捷徑,賺些不該賺、不能賺的錢或不義之財,炒股、炒房地產、行騙,較容易發財,則似應再加上修錢道、妖道,修成迷惑顛倒修到床上共修之邪道、妖道,將婚姻當兒戲,經常離婚換新夫、新妻,求新鮮,等同在吸毒,以毒品來麻醉自已在找快樂,但一染到毒癮就很難戒得掉,把整個世界、社會都搞亂掉,豈能不哀哉乎!不論賺到了多少錢、官當得再大,大到當皇帝、宰相,只要超越道德這條紅線,雖然鈔票賺到富可敵國成世界百大首富、大到權力能壓死人,到老年時,一樣都是不能老死(壽終正寢,自然凋謝之死亡-道德經第80章),都是歸列於病死、非自然之死亡,無法庇蔭子孫;有修成道者能老死(好死-壽終正寢),能庇蔭子孫,人生之方向是要朝年老時能一睡不醒,不會拖累子孫、健保之好死或躺病床,不得好死,拖累子孫及健保,對人生苦、樂之認知不同、慾望不同,所以也無定則,由世人自己選擇。這就是老莊哲學所講的由無到有(無中生有),再由有到無(回歸自然)-即佛家金剛經結語:無智亦無得,並由老天創造發明的形影關係(佛學則稱為因果關係,猶如現代之監視器錄影-見齊物論第16節、寓言篇第5節)來管理世人、將無所遁形於天地間之自然法則(天理、天道)輕鬆的在管理世人,首揭齊物論、寓言篇所闡述之形影關係是在闡述婆媳關係,什麽樣的東西,經陽光一照射,就顯現出什麽樣的影子出來,這是學理之解釋法;實務上用之於日常生活,則要悟出其弦外之音,即是在比喻女人年輕時為人媳婦,會與婆婆論戰,顛倒行事,以為自己很能幹,認為是自己對,婆婆不對,認為是惡婆婆,不是惡媳婦,自己只孝順自己的兒女而不孝順自己的公婆(迷惑,顛倒行事),讓自己公婆氣的牙癢癢的,這一日常生活之婆、媳相處之方式,經陽光一照射,所顯現出來的影像就存入陽光中之監視器磁碟機內,無所遁形,等到媳婦自己所生的兒子長大,要娶媳婦入門來升格當人之婆婆時,就會娶到如陽光照射所存檔之影像,娶到與自己同一德性之媳婦入門,來繼續跟婆婆作戰,自己的媳婦也是只會孝順自己的兒子(即婆婆的孫子),一樣不會孝順自己的公婆,一代遺傳一代,如此,衣鉢相傳,誰也沒欠誰啊!自己年輕為人媳婦不孝順公婆,娶進門的媳婦也不孝順公婆,就是因果報應,醫學上稱之為:基因、遺傳,也就是老子所說的:玄。找不到源頭。如有不服,自可去找老天理論,看看老天會理妳嗎?未修道,不知其道理者不怕;有修道知其道理者,會嚇到尿流,自然不敢與婆婆對幹或為非作歹,莊子於故事中說的再清楚不過了,奈何世人只認識鈔票而不認識莊子之南華經,那要怪誰呢?但有些學歷較高之讀書人,也知道修天道與人道之不同,但因受外在環境的影嚮,必須平常修人道給別人看,才有利於取得金錢財富、社會地位,於有須要時再來修天道給老天看,也可向老天交代,以此種方式來修道也不生對與錯之問題,是性向之問題,只要高興就好!至少已懂得天道與人道之不同,與不懂什麽是天道、什麽是人道的凡人已有所區別,至於是平時就要修天道或是平時修人道,有須要時再來修天道?就由世人自行抉擇。
不論是道家、儒家、釋家其修道原理都是相同的,為了配合國情,其經點所使用之文字必須符合當地之國情,人民能看得懂文字之原意,才有興趣去修道,如以自己國家的文字來寫經點,卻看不懂經典之意趣,而往國外去求不同文字的經典來修,豈不就變成外來的和尚會唸經、懂經義,不亦怪哉?儒家將道定義為一陰一陽。道家定義為有與無。釋家定義為有與空。修其道,都是貴以專,一門深入,不能夾雜。首揭秋水篇第9節:夔憐蚿,蚿憐蛇,蛇憐風,風憐目,目憐心,是比喻世人都很羨慕有錢人或社會地位、有權有勢的人,這些人是值得別人羨慕的。風起於北海,風是人眼所看不見的,但能折大樹、毀壞建築物、船隻的,平時風也是無三小路用,但發起威來其威力最強,發起威來,人人害怕他的破壞力。此處所言之風,學理上之文義上之解釋是風有能力從北海吹到南海;但實務上之意境是在闡述積德之人(先於北方陰晦處修善積德),德積多了,就有能力(借海運)飛往光明的南方(喻光明的天堂-天然道場),將風比喻為德性,也就是說:修道、修德的力量高於一切。風能把大樹折斷,把船、房子鐵皮吹開,力大無比,這是大自然的力量,颱風16、17級之颱風一來,人都嚇的發抖,但這是自然法則(即老天爺所制定之天律),誰也無法與老天為敵(即表示天律不可違);天無法清澈,臭氧層可能會破掉,極端氣候就會熱死人;地無法安寧就會地震,大地震搖一下就會讓人腿軟。這些原因的造成,首揭老子第39章、莊子達生篇已闡明是世人追逐名利、權勢、鈔票、炒股、炒房、爭權奪利、賺不該賺的錢 …等等慾望追過頭所造成,必須追逐到人住進醫院裡的加護病房、法院看守所內,慾望才會滿足,當發現不對了,想後悔改正也來不及了,都交代的很清楚。
綜上,世人是要積水與風,讓台灣能國泰民安,造福子孫或爭權奪利,讓颱風、大水、地震來殃及子孫?每人的價值觀念不同,也沒一定的標準,這些道理,以前之文章都已闡述過,有興趣之讀者可自行上網點閱,本文僅就修道之過程、要如何修道、所修的道是正道或邪道,提供形、影關係(婆、媳關係),讓世人能覺悟,不能去違反自然法(有順應自然法則就是道-即天律),在搞婆媳論戰,以為自己能幹,而造成如此高之離婚率,把倫常(倫理道德)毀掉,讓美滿家庭變成家庭成員互動關係緊張,或演變到離婚而變成單親家庭,使子女之心靈受傷,產生行為偏頗,造成一大堆之社會青少年問題,搞到天下大亂,老天是不會允許的,一切苦果是要婆媳自己及下一代來承擔的;以及老天以何方式來管理那麽多的眾生?提出天地篇第1節:萬物雖多,其治一也-世人很多,其管理的方式是一樣的,由自己的五臟來管理自己,管理的好,五臟就不會生病。人卒雖眾,其主君也。人卒:百姓也。主:主宰者。君:置於五臟之心靈也。人體內並沒有心,心就是靈臺,所以都將心靈兩字合在一起使用。觀之陰符經:五賊有心,施行於天下。五賊:五臟也,五臟也代表心。用世人之五臟(人心)來管理世人,自己管不好自己,老天爺就會以癌症來侍侯世人,為什沒會有那麽多人得癌症,原因出就是自於此(駢拇篇第1節: 多方乎仁義而用之者,列於五臟哉!非道德之正也。也作相同之提世示在警告世人)。因人的心靈主宰者是受制於無形的道,人自己並無主宰權,所以會不自主的為非作歹、離婚、拋家棄子,而這些不能自主的行為是源自前世所帶來的習性(因),要這世出生當人便於修行,改正前世所犯之錯誤之行為,用來還債(果),這世如還是不修行來改正錯誤行為,繼續亂搞時,那就沒完沒了,只得留到下輩子再出生當人,換個不同生肖,角色互換,繼續扯(演)下去,永逺扯不清,要一直演到改正為止。這就是莊子於天地篇所言之:君原於德而成於天,天就是自然,順著自然法則就是德,所以修道就是修要順應自然法則,不要去與老天對抗(知道道老子第36章所講的因果報應原理,才不會像因高雄氣爆善心捐款受災難戶得不到應有之捐助,善款被流用於經營政客之政治前途,所種下之惡因,惹惱了老天爺,帳簿上被記上了一筆,果報會於今年及明年相繼顯現出來,政壇上會發生腥風血雨之肅殺氣象,相關政客會一個個住進土城看守所的),才是真正的在修道,才會知道什麽是肉體(明乎人-有肉體、身軀)?什麽是靈體(明乎鬼-無形體、身軀、無狀,只有微微陰影,似有若無,即道德經第21章所言:杳兮冥兮、齊物論第16節所言:罔兩)?是人的肉體在生病或靈體在生病?然後才能獨立與天地往來(獨行)。至於說要如合修才能升天、成仙、成佛都是假的(是幻相)。讀者可參考之,並無拘束力,願人人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