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人心、思想、見解、精神,不可被名、利之物質欲望所污染,也不能污染下一代,就能生智慧,無為無不為(道德經為體,南華經為用)。

人心、思想、見解、精神,不可被名、利之物質欲望所污染,也不能污染下一代,就能生智慧,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為體,南華經為用)。
        老子日損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莊子知北遊篇:「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也。今已為物也,欲復歸根,不亦難乎!其易也,其為大人乎!」、在宥篇:「崔瞿問於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臧人心?老聃曰:汝慎無攖人心。人心排下而進上,上下囚殺,淖約柔乎剛強。廉劌雕琢,其熱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俛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其居也淵而靜,其動也縣而天。僨驕而不可係者,其為人心乎?」。作者一再強調:莊子之南華經是在解釋老子的道德經,道德經為體,僅原則性、概括性對世人予以訓示、提醒而已,並沒有答案,要知其每句話之真意,世人要自己去體悟,才能得知其答案(見齊物論第7節:道行之而成。修道是要自己親自去體悟力行,才能得道。只讀理論,光是用嘴巴說不練-不力行去做,等於是在說空話,則有修也等於沒有修)。猶如老子僅將房子之結構體蓋好,並無規畫房子內部之設計裝潢一般;而莊子之南華經,係於既有道德經之結構體下,予以規劃室內設計,故道德經為體,南華經為用。所以說要懂得道德經之真義,必須要先懂得南華經,解釋道德經才不會走鐘,道德經已不好懂了,南華經更難懂,既使能解釋南華經,亦僅止於學理,望文生義,必須依學理,親自去力行,才能領悟其道理,探討出其弦外之音,才能運用於日常生活(實務),坊間有關老莊學說之著作,大都是從事於學術之研究或當教科書使用,而每位學者各有其學術領域之專精,也都論述得很有道理,但中國幾千年來,從未見過有關已進入老莊學說意境之修道者最高心靈指導指南有關之實務著作、書籍,故讀者無法體用合一,誠為可惜。世人於閒暇之餘,欲求清心寡欲而去修道,為一般之修道,能修多少?算多少。但賦有任務之修道人修道之過程特別艱苦,非得修到能過關,是畢不了業的,猶如海軍陸戰隊非得通過天堂路這一關卡,是結不了訓之道理相同。賦有任務之修道人有許多類型之被磨練法,有的被磨經濟、有的被磨身體、有的被磨家庭、有的被磨婚姻、有的被磨事業,被磨到走投無路,才知自己是要走修道這條路。
        老子說:求學問,愈求愈專精。修道是愈磨練愈精進,此[]字,當磨練解釋,不能解釋為損害或減損,磨了又磨,磨到修道者能順其自然,心境能順其自然,則所做之一切事都能順其自然。就叫無為而無不為。修至至此境界,道家稱為已通天了(與天地能心電感應);佛家稱感應道交。道家老子僅點到此為止,以後就沒答案;莊子則再補加一句:今已為物也,欲復歸根,不亦難乎!其易也,其為大人乎!亦即現今之世人,心靈已被外物(金錢、身外物)之欲望污染了,要回復至原來之真性,有點困難了!如果說能容易回復真性,大概只有能悟道者才有此可能吧!僅差此一句話而已,就將老子所說的話之真意,解釋得淋漓盡致。在宥篇:崔瞿問老聃說:不治天下,[此天下是比喻人心,也就是說自己之心境不能管理好,不是指管理天下事,也比喻為心境寬廣才能服人而言],又有怎樣的方法能使人心變好?老聃說:你要謹慎,不可亂了人心,人於失志被人排擠時,人心就居下,得志被捧時,人心就居上。也就是比喻世人之眼光是看高不看低、看上不看下的,得志與失志之間,有兩樣情,都是自累、自苦的,排與進兩者在相鬥,想要能柔弱勝剛強,以小搏大,則為人處世有菱有角的部分要先磨掉,磨到很圓滑,不會動則得罪於人。修道者於神來磨練時,整個身體熱呼呼,冷氣、電風扇也吹不涼,滿頭大汗;於鬼來磨練時,由體內之骨頭縫冷出來,好像中猴(著猴)一樣,蓋棉被、穿毛衣也不會暖和,身體一直發抖而且抖不停。但於冷於熱之間,很快就能調整回原來之體溫,可到處走動都不受冷熱之影響,如此就能將欲望磨到沒有欲望,再壞也不過如此時,他的心境就能如淵靜極而動,心動極而靜。驕傲、盛氣凌人而難以拘束的,不就是人心欲望在做怪嗎?故真正修道者要能放下身段,不能高高在上。與一般修道,假日去聽人講講經,聽一些道理,聽完了,吃吃飯,與度假相同,沒有被磨到,如聽完回家,沒幾天又忘光了,則有修等於沒有修,僅是自己認為有修而已,兩者完全不相同。
        莊子盜跖篇所說之:盜亦有道乎?為一歪理,但不能認為其全無道理,目前之社會氛圍就處於此環境中,你說他不對,他說你不對,對與不對都對,都各有其道理在,整天吵吵鬧鬧,欠缺中心思想。孔子之儒家思想不是主張: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嗎?依目前之社會氛圍看來,憨百姓似欠缺成本觀念,一切以物質欲望為重,整天在吵薪水要幾K才合理?總統、院長、部長、董事長、總經理,薪水幾十K那麼高,基層員工才22K,不公、不義,高薪者要捐款、砍爺們之年終獎金,此道理與盜亦有道之道理相同,但這些居高位者,能居此高位也要經過一段相當時期之經營與投資,也必須要一併列入其成本回收之考量,是乎?非乎?總不可能老闆(勞心)與伙計(勞力)領同樣之薪水,那資本要由誰出資呢?不論現在之薪水有多低,政府至少定有最低生活工資保障,再怎麼苦,也不會像清朝末年及日據時期或政府遷台,那段時期那麼苦,年輕一輩如不瞭解者,可問問長一輩二、三年級生之ㄚ公、ㄚ祖們就知道,就可不必爭辯了,物質欲望似有所欠缺或不足,但所不足及欠缺部分可以修道之方式,以精神糧食來補足其欠缺或不足,日子三餐還是要過,是因大環境使然,是以前景氣好,大家好日子過習慣了,現在要勒緊褲子而有所不習慣,相信這些執政之爺們也不樂見經濟不景氣,雖然經濟成長力道不足,這些爺們被憨百姓罵到臭頭,但也不能太苛責爺們,相信爺們也盡力了,他們也早出晚歸,忙到半夜,有時還須外加早點名,早餐會報也不能遲到,爺們也不能有怨言,已夠辛苦了,眼淚流到褲管下,只是憨百姓眼睛沒看見而已,如憨百姓知道爺們之眼淚是往肚子裡吞,就不會太苛責爺們,現在當官與以前之當官,大不同了,被升為主管、首長,以前是爭破頭,現在則變為是件苦差事,很難幹了。如再動則輒得咎,內閣不斷改組,有功無賞,打破要賠,不但政策會產生空窗期,新手上任也要適應期,對憨百姓不見得有利,政策也可能會因爺們之不同人在當家而變來變去,亦可能越改組越糟糕,甚或有能力者沒有人敢入閣去淌混水,又會被罵到頭殼發燒,又要下台一鞠躬,那豈不更麻煩嗎?不管憨百姓什麼罵法,總也輪不到由勞力者來入閣,勞力者可能一坐上此位置,頭都發昏了,要怎麼執政呢?故罵還是要罵,罵是憨百姓對爺們有所期待,也是善意,爺們也不必失志。可以修道方式來找快樂,如有修至無為無不為之階層時,其心境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與電風扇、車輪高速轉動時,人之肉眼看風葉、車軸之轉動,好像又靜止沒動,看起來好像反轉一般;極靜時,如太極寂然不動,但於打坐,或閉目養神時,形體又會不自主的動起來,能與天地以心電感應相互往來(易經之感而遂通)。如同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動而萬物生,與天地無為而無不為相同,身心無時不在無為之中。無中有有,不言而信,不行而至,不疾而速,不為而成。心清靜中又求清靜,人之欲望去盡了,心就會如本體一樣之光明,真心自在,可顯露出自己本來之真面目,心靜時,眼睛一閉,可自己看到自己,見彩虹之光芒,金山、銀山盡在眼裡。故人心、思想、見解、精神被欲望(無止境)污染,遠比被空氣或環境污染還來得嚴重,欲望也會污染到下一代,變成遺傳,就很麻煩。人的智慧被欲望掩蓋而出不來,人心能捨棄、戰勝、降低欲望,智慧就生出來了。心性清淨到極處,就變成真心,妄心就沒有了。沒有妄心,未被名、利之物質欲望(金錢及身外物)污染,人類就不會去破壞大自然,做事就會循天理,也就不會違背自然去賺黑心錢,那地球就有救了。否則到那一天,天威一發,天搖地動、海嘯、超級颱風、大病毒一來到時,就很可怕了。願越多人修道返回真性(自性),凡事順應自然,不能違逆天理在砍伐深林樹木,氧氣不足以中和二氧化碳,就會影響生態平衡,廢氣排放太多,會破壞臭氧層,造成極端氣候(大自然之反撲)。世人須能體悟到此道理,故要能降低欲望,去除妄想心,才能解救地球,不然眾生就要繼續承受極冷、極熱之氣候、不斷變異之新型傳染病毒!這些天災、人禍都是世人貪、妄之心所惹來的,不能怨天尤人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