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自己是恐龍,卻指摘別人是恐龍之原因-心靈生病,要醫治,處方箋為修道德。
莊子列御寇篇:「鄭人緩也,呻吟裘氏之地。祇三年而緩為儒,河潤九里,澤及三族,使其弟墨。儒墨相與辯,其父助翟。十年而緩自殺。其父夢之曰:使而子為墨者,予也。闔胡嘗視其艮,既為秋柏之實矣?夫造物者之報人也,不報其人而報其人之天。彼固使彼。夫人以己為有以異於人,以賤其親,齊人之井飲者相捽也。故曰:今之世皆緩也,自是,有德者以不知也,而況有道者乎!」。前幾篇文章作者都有提及肖仔不知自己是肖仔,卻說別人是肖仔,但肖仔自己認為自己的觀點才對,別人之觀點不對,與正常人之觀點不同,於碰到肖仔時是有理說不清的,問題是出在到底誰才是肖仔?以及蝴蝶夢莊周之意境為何?,作者並未引經據典予以論述,或許讀者也可能將作者一併與肖仔之名單並列,認為作者頭殼也有問題,作者今天心情很愉快,故依齊物論:人生是一場大夢之理論,並引經據典來予以論述,讀者於欣賞之餘後,自己可冷靜思考此一玄之又玄之問題,有人說我們這個社會是否生病了?沒有錯!社會是生病了。但病因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會承認自己是社會病原之帶原者,都認為別人才是帶原者,是同一道理。
鄭國有個人,名叫緩,在裘氏這個地方讀書。只經過三年緩就成為一個儒者,他就像河水滋潤九里之內之人,恩澤推及三族(即現代語文之裙帶關係),提拔他的弟弟翟成為墨家,當儒家與默家辯論時,他的父親站在墨家這一邊。十年後,緩,因父親選擇站在墨翟這一邊,心情悶悶不樂,緩,便自殺(被他老爸活活氣死)了,當時緩也認為是自己對,他老爸不對,但到了閻羅王那邊一經審問,終於清醒了,發現原來是自己不對,不是他老爸不對,故以蝴蝶夢莊周之方式託夢,他的父親夢見他說:讓你兒子成為墨者的人是我。為什麼不去看看我的墳墓,上面種的秋柏也已經結果實了,此句話是隱喻緩權傾一時,喊水會結凍,氣死時雖金玉滿堂,但什麼也沒帶走,一切成就及果實是由其弟及老爸在享受,心裡很不平衡,最後到閻王那邊就清醒了,也平衡了之意思。造物者(老天)給人的東西不是人為的,而是給與自然的本性。有那方面之先天本性,就會自然往該方面去發展,而緩這個人卻以為自己的學識與一般人不同,而輕視他的父親,就像齊國人鑿井,以為自己鑿井是他有造水的能力,井水不給別人喝,只要有人要來提井水喝,都會與人吵架。所以說現今之人,很多人都是像緩一樣,自以為是,這種人在有德之人看來是不對的,更何況是有修道的人以他們之角度看來,不給人水喝的就大錯特錯了呢!此故事之意境是在比喻現今之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對,而認為別人不對。肖仔也會認為自己對,是同一道理,既然有那麼多人之看法不對,那要如何導正呢?老子清靜經: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此妄心僅止於肖想之心而已,尚未達肖仔之程度,就是齊物論所說之人生是一場大夢,現今之人約90%之眾生存有妄心,整天都還在做大頭夢,只有約10%的眾生腦筋是清醒的,沒有在做大頭夢,腦筋沒有清醒,那大頭夢什麼時候才會清醒呢?人死後頭七當天一定醒,不醒也會嚇醒,此即蝴蝶夢莊周物化幻化之原理也。以緩的故事來比喻,妙不妙呢?
有打過民事官司或去法院旁聽過的人都知道,兩造差不多都是在依劇本說故事,雙方各說各話,且都說得很有道理,但誰有道理?關鍵在於證據,由法官來判斷,不是會說故事就會贏,但判決一出爐後,一造就會有恐龍法官或法官操守之聲音出現,一造會出現還我公道了或明鏡高懸之聲音出現,不管法官怎麼判?總會有一造是會不滿意的,要怎麼辦呢?由自己去考司法官,自己來判決就公平了嗎?問題是司法官考試之題目不知看得懂或看不懂?看得懂還好,只是分數之高低而已,萬一看不懂,又罵出題人員出什麼爛題目,看也看不懂?又變成出題之教授有問題了?都不認為自己有問題,這就是與肖仔不知自己是肖仔,硬要說別人是肖仔之道理相同,自己不對還要告人,告不贏又要指摘法官,這就是社會生病。樓上自己蓋違建,還要檢舉樓下有違建,且一再檢舉,不達目的覺不罷手,查報人員如不明究竟,往往就成了檢舉人之打手了,那究竟誰對呢?這都是病源,但檢舉人與被檢舉人都認為自己對,最後對簿公堂時,查報人員又變成夾心餅,有查報被這邊罵,沒查報被那邊罵,真衰小!公務員要怎麼幹才不會被罵呢?
通過莊子此篇故事,讀者就可知道社會之病因了,必境錢四腳,人二腳,有錢沒錢在其次,平安才是福,人不可太聰明,出了亂子,再多的錢也無法彌補,屆時,誰怪誰?誰罵誰?都沒有用,於事無補,社會價值觀混淆時,不懂事之小孩最可憐,須靠大人予以引導至正確的路,而大人又不認為自己有錯,上樑不正下樑歪,又怪罪小孩不聽話,一代傳一代,那就很麻煩了。唯有修道德,才能治癒社會病因,莊子如是說。大人早一天清醒,小孩則早一天幸福。莊子此學說,不知讀者之觀點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