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處世無定則,須與時俱化-智慧如同政治行為,是社會大學必修學分。

處世無定則,須與時俱化-智慧如同政治行為,是社會大學必修學分。
        莊子外篇山木章第1節:「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茂盛,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遊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第5節:「直木先伐,甘井先竭。」、雜篇列禦寇章:「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老子39章:「譽無譽」。莊子在說此篇之故事,文言文比較不會像齊物論之故事那麼深,但意境仍然很高,一龍一蛇是代表變化,比喻複雜千變萬化的社會,世事變化難料,要跟著時勢隨其變化,小心去應對,才能免禍,如同「憲法」,於形式上、眼睛看得到的,是每個國家之最高法律,但實質上還有一部眼睛看不到的「政治法」這部法律之存在(一隻看不見之黑手在操縱一切),誰執政?誰就掌有解釋這部「政治法」之實質權力,不論怎麼解釋都對,在野者不論怎麼反對都無效。除非是政黨輪替進行清算,別無他法,但只要是牽涉到黨,都是尚黑,其政治行為之模式都是相同的,只能清算不同利益之他黨,相同利益之自己的黨之利益是不可能清算的。只是眾生未悟出其道理來,不知他在說什麼?如將其意境以現代的白話文說出來,則大家都懂得,可是知道歸知道,只是不會做而已,很可惜。山木篇就是專門在講這些道理的,懂得這些道理才能免禍,不懂得這些道理,連自己到底是怎麼會被抓去關、怎麼被鬥跨?怎麼死的都不知道?還在怪天怪地、怪東怪西。就如同大家都知道,只要是公司組織,經營營利事業,都必須受「公司法」、「都市計畫法」所規範,但有些大飯店是公司組織,如○○大飯店、○霸王餐廳,就不受公司法、都市計畫法規範,也不算是營利事業,也沒有人敢說話;內湖地區之土地一部分歸劃為輕工業區,一部分為住宅區,但輕工業區歸劃完成後,又竄入一部「政治法」進去,將輕工業區搞成變為廠辦大樓,嚴然就變成是商業區,導引上班族人口之大量移入,現在內湖區交通就成了大問題,很難處理,也沒人敢去碰這些政治問題,敢去碰的人,最後的下場會是如何也不曉得,所以說想免禍之道是社會大學必修之學分。
        此篇是入世法又兼出世法,其意境是在說明處世不能一成不變,須看事辦事,能觀風向,見風轉舵、嗅氣味,看清情事,知進退之道,以保平安,沒有一定之標準答案,這就是智慧。是在比喻人若太聰明、智巧,將引起他人眼紅,會被人鬥垮;若太傻,傻到像憨猴,憨到不會抓癢,老是被人欺,這也不是辦法。故須懂得趨吉、避凶之道,才能全身之意。白話文之意思大約是如此:莊子與學生在爬山,看見一顆大樹,枝葉很茂盛,而砍木的工人卻坐在樹旁休息而不去砍它。莊子問工人是什麼原因? 砍木的工人說:這棵樹沒有用處。莊子就對學生說,這棵樹就是因為沒有用處才能活得那麼久,否則老早就被人砍去加工做木材了。莊子一群人下山後,借住在老朋友家,老朋友很高興,就叫僕役(長工)殺鵝來招待客人,僕役問頭家(老闆)說:一隻鵝會叫,另一隻不會叫,請問要殺那一隻鵝?老頭家說:殺不會叫的那一隻。隔天,學生請教莊子說:昨天在山中看到那棵樹木,因沒有用處才沒有被砍,能活那麼久;現在老頭家的鵝,卻因為不會叫,不成材而被殺,老師與老頭家的看法不一樣,那到底誰的看法才對?莊子笑著說:老師選擇中道(老子第5章之守中),材與不材之間,好像對又好像不對,看起來如此而其實不是如此,仍然無法逃避世俗之拖累。如果能順著自然,跳脫三界外而不在五行中,修道德遨遊於世,那就不同了,可經炁化、物化,幻化成化境,浮遊於天堂與人間,未來的事,於化境中就可看到,但為天機,不能說出口(老莊之知者不言)。沒有追求榮譽,也就不會被人罵,這就是老子所說的:譽無譽。也就是說只有沒有榮譽,才是最高的榮譽。一龍一蛇:龍與蛇都是代表變化,是說屈伸無定,世事隨時變化不定,不執著,不能一成不變。龍蛇代表變化,是在比喻世事變化難料,要小心去應付,才不會遭受到傷害。一上一下,是說浮遊如龍蛇飛潛,順著自然法則,遨遊於太初(來當人之出生本源地)。物物而不物於物:是說人要會利用錢,不要被錢所利用,這樣怎麼會被世俗拖累呢!這是神農與黃帝之處世法則。如果萬物依世俗之情,人倫之延續,就不是這樣了。有合就有離,有成功就會失敗;太清廉擋人財路就會被中傷,太高貴就會被人攻擊,一有心就會遭人非議,太聰明、智巧,別人會眼紅,就會被人暗算,太傻就會被人欺負,這樣看來,怎麼可以執著而堅持己見呢?很可悲啊!學生們要記著,為了要免除物(金錢、權力)所拖累,只有朝著道德方面去修,不可逞強,以免搞到最後頭破血流,後悔也沒有用的。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材與不材是同樣道理,直木、甘井、材,是人人搶者要,與台灣俚語:湯圓先浮起來、先撈、先吃,是同樣之意境。此則故事有多種意境,多種比喻與隱喻,在說明處世無定則,要與時俱化(例如:要抗爭也須要有觀風向、嗅味道的能力,有的政黨你去包圍國會、衝進行政院,首謀及帶頭做亂的幹部會被抓起來並移送法辦,有的政黨會傾聽民意,就不會抓人移送法辦,所以必須自己要有判斷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你也無法以以前抗爭就說是公民有不服從的權力,現在怎麼不可以來抗辯,因為誰在位,誰講的話就對,人民不聽話時,政府有部隊、有警察可以鎮壓,可小事嚴辦,也可大事小辦,也不能堅持我已選上了,不然要怎麼辦?要考慮到對手是否會提罷免案,不論最後是罷得成?罷不成?都會讓自己很難看的,這叫作無定則與時俱化理論,亦可參考盜跖篇:世事無常理論,沒有固定準則),材與不材,用之於物與人,有時相同,有時則完全不同,如果只認為是相同,往往處世會搞得傷痕累累,碰得滿頭胞而不知所以然,甚至連怎麼死的也不知道,那就可悲了!須先瞭解齊物論是非之說,莊子說:天下事沒有對與錯,是世人太聰明強行予以區分,你認為他不對,他卻認為你不對,對有對的道理,不對有不對的道理,只是世人僅看到其不對的一面,未看到其對的另一面所致,多方面看看時,就會覺得爾()醜,說不定就是自己不對,還說是別人不對,也就不會有是非之爭了。能不執著於是非、善惡、正邪、利益,去妄、離相,就返樸歸真(佛家稱:回歸自性、明心見性、如來)了。莊子之南華經是在解釋老子之道德經,也只有莊子解釋的才對。如同孔子之學說,孟子解釋的才對。有修道德者,你讚美他,他不會高興;你批評他,他也不會少一塊肉 ,聽聽而已,不會在意,也就是莊子之無譽無訾,老子之譽無譽與守中。為人處世不能被人看破腳手,被看清腳倉有幾根毛,於社會就不好立足了。如同打棒球一樣,一個好頭手,必須會投各種變化球,如只會投一種球路,會被對方打全壘打,故處世可正可反,堅持自己之原則是沒有錯,但有時也要行行例外,有時要強勢一點,有時姿勢要放低一點,才不會中槍,有時要裝傻一點,視之而不見,水清無魚,不能一成不變,與行政學之權變管理意思相同.也不能太直,直到走路碰見牆壁也不會轉彎,非得把牆壁撞倒才要往前走不可,那長官對你也很頭痛。例如你以前之長官,與你的嗜好相同,愛打牌,你經常陪他打牌,有時打打政治麻將,故意給他胡牌,他會把你當成自己人,年年給你考績甲等,但換了一個喜歡喝酒的長官來,你就須試者去摸索,投其所好,不能老是要邀他打牌,會引起他的反感,考績也許就會變成考鴨了;對於肥缺,須見好就收,那個位子不只是你想要,別人也想得要,不要占著不走,最後跑到看守所去住了,不能功成身退,就可悲了。
        現在之年青人起薪22K確實是太低了,生活苦是苦,但總不會比23年級生還苦吧,多充實一點精神欲望,就可補足物質欲望之欠缺,物質欲望之提升,是眾人想追求的,吵吵鬧鬧之抗爭,於社會所容忍之範圍內,不要出事,也算是進步,也是一種幸福,民主國家之好處、可貴就在於此,但超過社會容忍之臨界點,就不能繼續往前衝了,故有越過紅線者就必須要踩剎車了,不能認為自己才是大人,國中無大人了,那就違反了自然,大人一生氣時,小孩是會遭殃的。處世不能一層不變,須搞清楚什麼叫作政治?為獲得政治利益或維持既得之政治利益,在朝在野都為了自己團體之利益,於選舉時拼得你死我活,拼贏了,不論講什麼話都對,甚至反民主,亂搞也對;輸的團體,講什麼話都不對,再怎麼講都是狗吠火車,沒有人會理你的。不能永遠沉醉於以前是執政黨,當老大當慣了,老是認為自己的想法、看法才對,換政黨執政,有他們自己的一套治理模式,人民也不能沉迷於民主,只要不合己意就要出來抗爭,如有影響或會動搖到治權,屢勸不聽,等到坦克車開來鎮壓時,那就麻煩了。此社會大學必修之學分要好好的修、好好的學,懂得此道理,才不會逃亡海外,背後罵皇帝是沒有用的。戒之!慎之!社會已搞到是非、善惡、正邪、秩序迷惑顛倒,很難醫治了,要明哲保身或逞強?由世人自己作抉擇,不仿可讀讀老莊哲學,是有利而無害的。台灣有老莊在罩者我們,是不會有大事的,但眾生也不能太過火,如不能維持安定生活,如惹到老天不開心時,天威一怒,那可就麻煩了,尤其要注意庚子年之到來,該年是災難年,什麼怪事、怪病、大災難,都有可能發生。居住於香港之民眾更須要搞清楚現在之老闆是那一國之政府在治理?不可沉迷於物質之享受,一有不合己意,動則遊行示威,才不會惹禍上身。此處世無定則理論,讀者搞清楚了,到經過一段時間,於更精進後,再來點閱禍福、榮辱、是非無定則理論時,就會完全搞懂了莊子所說的一切故事之道理。願天佑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