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依靈魂不滅定律,小孩出生只是身體轉世於富豪或貧窮之家而已,靈魂並沒有變(肉身是靈魂所寄生之處-肉身非真我,是假的、靈性才是真的)。

依靈魂不滅定律,小孩出生只是身體轉世於富豪或貧窮之家而已,靈魂並沒有變(肉身是靈魂所寄生之處-肉身非真我,是假的、靈性才是真的)。
        莊子庚桑楚篇:「有生,黬也,披然曰移是。嘗言移是,非所言也。雖然,不可知者也。臘者之有膍胲,可散可不散也;觀室者周於寢廟,又適其偃焉,為是舉移是。請嘗言移是。是以生為本,以知為師,因以成是非;果有名實,因以己為質;使人以為己節,因以死償節。若然者,以用為知,以不用為為愚,以徹為名,以窮為辱。移是,今之人也,是蜩與學鳩同於同也」、知北遊篇:「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本故事是在說明是非無常。因文義太深奧,屬於玄學,比齊物論還深,為老子第1章所說之玄之又玄;人的身體是老天所給我們的(見知北遊篇第5節:汝身非汝也。身體是老天爺所賜,並非我們自己所有,連心也不是我們的,而是靈魂所寄生之處,肉身非真我,靈魂才是真我,一般人不知此道理,以為自己之腦袋可支配自己,所以很注意養身,其實此觀念是錯誤的,應該是要養心、養性(即靈魂),要養心性(靈魂)才對,故靈性有如電磁波。人的身體就與衣服、電視機一樣,買回來的衣服是自己的所有權,這件衣服有生、有死,衣服新的是生,破了,要丟掉換新衣服是死,但身體(本性-靈體)不生不滅(死);電視機壞了,電磁波無法顯現,畫面沒有了,但電磁波還在,但換一台新電視機,畫面又顯現出來。人死了再出生來當人,還是這條靈體(靈性),不會變的,不生不滅是真的、身體是假的,所以說是靈魂不滅定律。人之腦筋受靈魂支配,但自己於活的時候不知道,於死後見到閻王爺時才知道自己肉身已死了,但靈魂沒有死,所以去見閻王爺的是自己的靈魂,並不是肉身,肉身躺在殯儀館睡覺,死人不會走路了,死人(肉身)要怎麼走路去見閻王爺呢?其原理可見齊物論最後一節:胡蝶夢為莊周之故事,此故事非故事,是為真理。心有真心、妄心,真心是本來面目,妄心是幻想,是空的,都是假的,更何況是身外物),隨靈魂來出生當人,人只有身體的使用權,並沒有所有權,所以死是身體在死,靈魂(人)沒有死,身體死後,靈魂會再轉世,換個不同身體,只是轉世會轉到什麼樣的身體(人身、牲畜身之不同)而已,如果靈魂會死,那要如何附身、轉世呢?沒具有禪學或靈學基礎,見過物化過程幻化之化境之彩色景像,看了此故事,有如鴨子在聽雷,有聽沒有懂;莊子一書是寫給具備有玄字輩之高人在讀的,初修道者,讀了會很費神又費力,猶如金字塔,基層人數眾多,越高層人數越少,居頂尖最高層只有莊子等少數人。故事中有點到:既然連自己的身體也是假的,不是自己的,是老天所賜的,已無法久留,更遑論身外之物了,人一忘記呼吸,江山就須要易主的,一毛錢也帶不走,這些道理要有修成道的高人才知道。尤其老人家整天這邊痠,明天那邊痛,如果知道身體不是自己的,是老天所賜的,不要去想它,就不會有病痛,越想身體是我的,那病痛就越嚴重。本篇文章作者本來不想寫,但早不寫,晚不寫,逼到最後還是要寫,只好硬者頭皮來寫。
        齊物論之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有是的道理,不是有不是的道理,不能執著而堅持己見,看事情不能只看一面,要多看幾面,就不會有是非,就如宰相劉羅鍋連續劇所說之:為官之道,說是也是,說不是也是;說不是也是,說不是也不是;是與不是皆是。但初當官者,有菱有角,沒有經過社會大學之磨練,認為這樣就沒有是非,但人間世,本來就不是這麼一回事,長官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與不行,皆行。要升你官,就說你行,不升你官,就說你不行,行與不行,皆行。故曰:朝中無人難做官。同樣一個小官,做同樣的事,碰到這位長官,考績年年甲等,碰到另一位長官,則年年考鴨,不同基因、血統不純正或派系不同、或不能迎合長官之口味也。就要讀莊子之人間世篇,裏面就有答案,保證你年年考雞,不會考鴨,長官升官到那裏,你就跟著他一起升官,把你當成心腹,且血統純正。因是非無定則,是與非是大官在說的,將來輪到你當大官時,是非就換成你在講了。且換了位置,就必須換了腦袋,當教授與當首長不一樣,政府因職務設事,以教授之性格來當官,不能換腦袋,馬上就會發生水土不服之病。故:說是也是,說不是也是;說不是也是,說不是也不是;是與不是,皆是。
        有生,黬也。是比喻人的生命是由無到有,本來沒有生命,經由父母之精卵之結合,著床受胎、受氣(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受氣時之那一剎那所得氣之清濁及程度,決定了小孩一生之命運(先天八字),猶如鍋底所黏之鍋巴,經過細胞之分裂再分裂,成為胎兒,出生為嬰兒,此時嬰兒最可愛,未受污染,於成長過程中,經由學校、社會之薰陶,就會慢慢接受到汙染,會失去真性,到老時,死了(氣散則為死),大體化成灰,回歸自然,則由有再變為無,生生死死,靈魂生生不息,此為靈魂不滅定律,老天所規定之天律也。披然是指人死,離散再轉世之意。曰移是。到底是生為是,或死為是?我們來試著說轉世,原因是什麼?是無法說清楚的,即使是說清楚了,也沒辦法理解,故曰:知者不言。譬如,祭祀的牲品中有牛之四肢五臟,在祭祀後可以分散,為是。而在祭祀時不可分散,如果當時予以分散,則為非。又如參觀宮室的人,於參觀宮室久了必須上廁所,這些都是改變是非之例子,但參觀宮室的人與上廁所的人是同一匹人,有時是有時非。轉世也是這匹人在轉,轉個不同軀體、不同家庭環境,但還是同一個靈在轉,本性還是如此,不會改變的。此例子是在比喻一個家庭中有寢室、有客廳、有廁所、有餐廳,亦猶是非不定;會舉此例,真使人拍案叫絕。亦比喻同生長在一個家庭中之小孩,長大後有的成才,有的不成才,成才與不成才,誰是?誰非?無一定標準。與小孩應該出生於富豪家或貧窮家是一樣道理,長大後有的成才,有的不成才;與讀好學校也有壞小孩,濫學校也有高材生,道理是一樣的。我們再來試著說移轉是非。如以自己之生存為主體,以自己之成見為準則,什麼事都聽我的,就會造成很多是非,果真有名與實,就以自己之是非做為是非之標準;使人以自己之節操為榜樣,為是非之判斷標準,使人以死來報答他的節操而效忠(有供養他就有修道,將來就能到極樂世界或天堂,沒供養他就沒慧根,將來就不能去),像這樣的人,以用世為智巧,以不用世為傻瓜,此類型則歸類為職業修道人,以通達為榮譽,以窮困為恥辱。與笑貧不笑娼同類型,如果轉世為現代的人,將是非改變了,這樣就像是蜩蟬與學鳩是一樣的小見識的,問題是沒有人會承認自己如同是井底之蛙之小見識,總會認為別人才是井底之蛙。此句話是經通過古人之忘生、忘死,與今人之分人我,生是生非之對比,在諷刺現代人像人面而獸心,不像古人像獸面而人心,罵人不帶髒話;如寫成為蜩與人同於同也,或寫成學鳩與人同於同也,那就罵得太明顯了,會給人看了會產生反感,但是看得懂就是看得懂,看不懂還是看不懂,這就是文字之藝術。
        此故事與台灣之俚語:做到汗流,被嫌到沫流之道理相同,是伙計太笨,不懂得做事要領,無法達到頭家之要求?或頭家在找麻煩?你說他不對,他說你不對,那到底誰是誰非?等到換一時空、條件,角色互易時,就能感受出來,也沒有是非之問題,人生本來就是這麼一回事,好好修道德來庇蔭子孫,給下一代過得更好日子,才是王道!不知讀者之看法如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