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智慧-齊物論(化解矛盾、衝突、誤會,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之萬物平等理論)。
知北遊篇:「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廣,日月不得不行,萬物不得不昌,此其道與!且夫博之不必知,辯之不必慧。」、老子第81章:「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則陽篇:「萬物殊理,道不私,故無名。無名故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時有終始,世有變化。禍福湻湻,至有所拂者有所宜。…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陰陽者,氣之大者也;道者為之公,因其大以號而讀之則可也,已有之矣,乃將得比哉!」。依老莊無為自然之理論,道本無名,屬於無形體的,既看不到、摸不到、也聽不到,但就是如影隨形,因天地是形體中最大的,陰陽是氣中最大的(也就是陰陽氣:即太和氣也),道就是天地、陰陽之總和,因為是太大了,大到無法形容,既玄又妙。然世人之觀念須以有形體而且能看得到、摸得到、也聽得到,可驗證者才會相信其存在,所以免強取個名字稱為「道」,世人才有所依循。而齊物論是在講萬物平等之原理,只要能知道齊物論之意境,自可化解心中之矛盾、衝突、誤解,知道天地自然運作之無為自然之道理是在說些什麼,即能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天下太平。
世人以名、利為依歸,而相爭、辯,齊物論文章是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以觭見之也。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無邊際之辭,如丈二金剛,使人摸不到邊,國學造詣高強,所以很難讀,也很難懂,但世間萬物之事理,最終是要以他所說的話才算數,別人說的話不一定對!所以未讀齊物論,會虛度人生。齊物論比較重要之點如下:莊子認為人生是一場大夢,認為世人終日「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人謂之不死,奚益!」。是在闡述世人之迷惑,整天忙於與名、利、財、貨糾纏不清,追逐奔騰,沒有止境又停不下來,忙碌一輩子也不見成功,還是回到原點,光著身子來出生,回去時什麼也帶不走,來去空空,勞碌一輩子,換來整身的病痛,未悟道,而不知道自己歸鄉之路在那裡?無法遷徙至南冥(天堂),這種人就算是不死,老了活著又有什麼用?等於白活而虛度人生。這場大夢如須等到回去報到時才會清醒,那就很可憐了。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是則知之。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為了名、利、財、貨而相爭辯,每個人都以自己的角度在看事情,不能以對方之角度看事情,所以每人都認為自己對而認為別人不對,天下事本來就沒有是,也沒有非,是世人太聰明,用智、巧,想出是非之辯,其實觀念相同就對,觀念不同就不對(是非之辯應由誰來當裁判?見齊物論第15節,永遠沒有答案),第16節罔兩問景(影)之故事,是在闡述形影相隨之原理(即福禍無門之原理),讀者不能不知(談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之文章已說明,請讀者自行閱讀,不再贅述),知齊物論所言之意境,就能享受到總統級之待遇(應帝王篇所述之當帝王之情境)。
整個社會整天為了是非在吵吵鬧鬧,影響了國家之競爭力,責任應歸咎於何人?也沒有答案,最後必須由全民承擔,世人如能體悟齊物論之意境,就能增加智慧,有判斷事理之能力,就不會被人洗腦,牽著鼻子走,就能自知歸鄉之路,社會就能和諧,也就不會內耗,才能造福子孫,大人先從自己改變觀念作起,行不言之教,自己作模範給晚輩學習,大人自己行不正,而冀望兒孫能行得正,有可能嗎?此道理不必用大腦想,用膝蓋或用肚臍想也想得出來,此道理每人都知道,但只會說而不會做,也做不到而已,那嘴巴說在修道、當志工是在修給誰看呢?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黑白之朴,不足以為辯.且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為知止其所不知,至已.此句知止其所不知之文辭高超,不譴是非,又為六言絕句,讀者務必須悟出其意境,才能知天道自然,否則僅能止於知人道或錢道,尚不足以增廣智慧,此為無為自然(天道)與有為有心做給人看(人道或錢道)之不同,為了子孫日後日子能好過一點,還是自己由服侍老父母,公婆做起,給子孫學習並可做榜樣,將來我們老了,子孫才會有反哺之心,也不致於只顧賺錢,不顧父母公婆,違反自然而不自知!不然是會遺傳的,等到我們自己老了,發覺子孫不養我們,才來反省我們有沒有養父母?有沒有兄弟姊妹相互推卸沒有時間照顧?而每人都認為自己最孝順?等老人家回去舉行告別式時又哭得特別認真,是要哭給人聽或哭給鬼聽?哭子欲養而親不在,以觀(瞞)眾人之耳目,而來欺騙社會?那就太遲了,縱然老淚縱橫也沒有用。怪天怪地怪政府都沒有用,為什麼地球會暖化?會有極端二極氣候之產生?出自人的心性出了問題,變成天地反覆,無天無地,無陰無陽,道德、倫常淪喪,上樑不正,下樑歪而無法轉正所造成,老莊如是說,不知讀者之觀點如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