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物化與葆光之妙用-要修道承擔任務,必先經過苦其心志(為道日損)之磨練,執天之行(順乎本性-自然之理),才能金光強強滾,快樂如神仙。

物化與葆光之妙用-要修道承擔任務,必先經過苦其心志(為道日損)之磨練,執天之行(順乎本性-自然之理),才能金光強強滾,快樂如神仙。
        齊物論:「莊周夢蝶與蝶夢莊周,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天地篇:「財用有餘,而不知其所自來,飲食取足,而不知其所從,此之謂德人之容。」、刻意篇:「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之道,聖人之德也。」、「聖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老子第3章:「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第48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道家之中心思想為無為、自然,要懂得無為、自然前,須先弄清楚何謂物化、葆光?玄之又玄、妙之又妙。此為無形變化、氣之幻化過程與原理,於徐无鬼篇:「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也。」即欲知莊子一書之理論及其意境,非修至大聖級,具有二、三把刷之功力,是很難懂得其意境的,要如同負有修道任務者,須有寂然之心境,順乎本性,就能符合自然之理,經過人磨、神磨、鬼磨之階段、過程(如同孟子告子篇下之: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大任:大任務也(同佛家之發大願)。違反本性、自然之理,就是佛家所說的造業。老天要付給與任務之修道人,會被磨練身體、經濟,被磨到無知、無欲,磨到最後沒有被老天擊倒,也不會怨天尤人,最壞也不過如此的程度,才算修成道(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損字應作磨練解釋),人不會運用智、巧、欺、詐,沒有欲望之心境,慢慢親自去體悟,最後就會懂(觀之天運篇:道不可獻、不可進、不可告人、不可與人),搞通了,身體就不會有病痛,無形之道就是具有此威力,那麼玄妙!。
        道家學說為道家之中心思想,與宗教信仰之道教不同,是道教及各宗教之上位思想(合稱為一),二者不可混合為一談,有關莊周夢胡蝶與胡蝶夢莊周之意境,於痞客邦部落格文章已解說過,讀者可自行參考,於此僅補充說明莊周是比喻人世間之凡人;胡蝶是比喻第三世界之亡者,活人與死人之靈魂均能幻化,活人作夢幻化為蝴蝶是代表神遊,在遊天堂;死人作夢幻化為莊周,是代表回家看子孫,兩者之夢境都很快樂,同樣是幻化,一個是比喻活人;一個是比喻死人,故稱之為莊周夢胡蝶與胡蝶夢莊周.其餘就不再贅述。回顧二年前,早已盛傳有世界末日之說,甚或有曲士,竟妖言惑眾、危言聳聽,要信徒買貨櫃、帳篷至山上避難,等待末日來臨,而大發不義之財,於人心惶惶之時,作者即接獲理天之指令,必須將莊子一書(南華經)之真意公諸於世,以安撫眾生,今甲午年已將屆,台灣仍然國泰民安,除一切妖、魔、鬼、怪之大咖人物必須一一現形外,老天已將苦難轉移至選舉結果,將災難化解於無形,等於甚麼事也沒發生,天佑台灣,因台灣修道人多,才享有此福氣也(見「悟老莊之領導統御哲學」第三段之結論)!並非事後諸葛,但乙未年(104)以後,還是要小心,不要整天在媒體吵吵鬧鬧,要能學會相互容忍,不要有儒、墨之爭(藍、綠之爭或黑、白之爭辯),才能繼續保持此福氣,不然於2020庚子年到來時會很麻煩,吃不完兜著走的。至於「莊周夢蝶與蝶夢莊周,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有關「物化」論,依莊子一書之內容是在闡述人之生、老、病、苦、死所發生之原因,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氣之幻化過程,將夢與覺明載於經典中,眾生如有去體悟,對死亡就不會有恐懼,這就是人生。
        葆光,是指有修至天道無為、自然階層之高人,於其體內之氣場中所潛藏之自然光明而不會外露之靈光(或曰自性光、氣:如同已授記,一般修行人所發出的光顏色為橘紅色或白色之光,有人稱之為佛光,但能發出藍白色之光,則為鑽石光,稱之為道光,亮晶晶的像由鑽石發射出的光,功力相當高之高人才有此光(也可稱為:氣),一般人看到鬼會落慌而逃,鬼也是一樣,鬼碰到道光,就如同狗碰到鬼,狗於平常在遊玩時,其尾巴原來是往上捲曲,但於遊玩中發覺有鬼,狗尾巴即改為往下垂,落慌而逃並吹狗螺,妖魔鬼怪碰到道光,二話不說,逃命要緊,一樣要落慌而逃,否則是會自討苦吃的)也。也就是齊物論所言之:「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之謂也!財用有餘,而不知其所自來,飲食取足,而不知其所從。其生也天行(處世、事,順自然法則、自然生態、天理-天然之理,順乎這個道理而行,亦即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其死也物化(靈魂幻化)。有此能耐,則已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一切好的福份,他都會得到)。如海水一樣,永遠不增也不減,是老天所賜給他的,連他自己也不知其所由來、不知其所自來。老天賜給他的財富、飲食,夠用而有餘,但不會給太多,所以就不必煩惱東、煩惱西,無憂無愁,心就真的放下,什麼好康(洞)的都會有份,不求自來,這就是物化與葆光之妙,也是世人所不知道,而且眼睛也所看不到,讀了齊物論及秋水篇,出道了,就會體悟出此道理,即能避患解惑,永保安泰,達到當人間皇帝(應帝王)之境界了。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福禍相生與福禍無有(有用有害,無用無害),退一步,轉個彎,避開迷陽(權勢、鈔票之誘惑),為明哲保身之道理。


福禍相生與福禍無有(有用有害,無用無害),退一步,轉個彎,避開迷陽(權勢、鈔票之誘惑),為明哲保身之道理。
        人間世篇:「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郤曲,無傷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庚桑楚篇:「能兒子乎?兒子動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禍亦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無有,惡有人災也!」、知北遊篇:「不傷物者,物亦不能傷也。唯無所傷者,為能與人相將迎。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矣!樂未畢也,哀又繼之。哀樂之來,吾不能禦,其去弗能止。」;此三則為人生旅途荊棘叢生,懂不懂得避禍?這些人生百態之醒世語,並非在說故事。是在呼應老子第20章:「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饗太牢(牛、羊、豬三牲也),如登春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眾人昭昭,我獨昏昏。眾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餘,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及第58章: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矣。人生之旅途如生於山野之荊棘,世路難行,會傷人足,而人生、世事無常,世人因迷惑顛倒行事,產生因果循環,而到晚年會有不同之果報(善報、惡報),被荊棘傷到足,有修道,懂得覺悟,才能避開各種災禍。
        上三則為警世語,意境很高,如以文言文解釋為白話文,即無法得知其真意,「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郤曲,無傷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迷陽:荊棘也,生於山野,會傷人足。是在比喻世路難行,人生荊棘。迷陽(生出藤條之樹-有刺會傷人。與有刺之玫瑰相同,人間很美好,但世路難行,有很多險境,有如玫瑰花,很漂亮,但有刺,會傷人手、腳,要小心應對權勢、鈔票,才不會被刺到)。吾行郤曲:卻,退行也。曲,紆行也。此路難行或行不通,就要退一步,轉個彎,以避開荊棘,繼續往前走。比喻:處亂世,要能明哲保身,腦筋不能死板板,死腦筋,逞強,猛闖,就會闖禍而受傷),世人凡事都是自己在害自己,並沒有人會害你的,凡有被害,問題都出在自己,自己不省思,反而在怪別人之意!政客、政治人物、賺不該賺的錢之人,常常會住進土城看守所深造、進修,其原因、道理就是出在於此。其境為斧頭沒有手柄,無法用來砍樹,山木因為樹幹很直,有用,才被鋸去當斧頭柄,就是因為有用,反而是自己害自己,如為散木,則沒有用處,就不會被人砍去當斧頭柄,也沒有人要砍;油膏,可以作火來當照明使用,就是因為有用,才被人以火苗點燃來當火照明使用,故反而害了自己,如不能當作火來使用,就不會被點燃而燒掉;肉桂樹,因為可以當作藥,所已才被人砍下來吃,如桂樹有毒,就沒有人會去砍它;漆樹,因為可當油漆,所已才被人砍下來作油漆使用,如不能作油漆使用,也不會被砍。故有用有害,無用無害。世人只知道有用之用,而不知無用之用。喻世人只知道追逐名利、財富之福氣,而不知道所追逐之名利、財富中,相對心靈也暗藏著糖衣毒藥之毒素,為莊子在長嘆之原因!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矣!樂未畢也,哀又繼之。哀樂之來,吾不能禦,其去弗能止。是在隱喻世人只羨慕別人有錢,追逐買山坡地來蓋別墅,買土地蓋房子,有山坡地、商業、住宅用地,不論蓋房子來住或一轉賣,大把鈔票就進帳了,樂歪了!但快樂還沒完,不幸的事又發生了,這就是福禍相生之原理;但要如何避免福禍相生呢?就須修道到能像嬰兒,動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禍亦不至,福亦不來!必需心性能像嬰兒一樣,天真無邪,不知為什麼而動,走路也不知道要走到那裏去,能打坐,心性寂然,如能做到如此,就能禍也不會到,福也不會來,也就無福、亦無禍,就無煩惱,快樂如神仙。那到底是要賺很多錢來買土地、住別墅、豪宅,請瑪利亞來管理,喝極品凍頂烏龍茶、開名車?還是住簡陋一點之房屋(戲稱之為別野),喝次極品之鳥龍茶、坐公車呢、不要太出名?也沒一定答案。須憑個人之價值觀念而定!炒地皮的錢用來選舉,選上了,爽死了,如因賄選被抓去關,又當選無效;或贏了選舉,但太紅了,又反民意而行,被提罷免、抑或身體、家庭出了狀況,悲哀跟隨著來;因每人之嗜好不同,也無一定標準。此即則陽篇所言之:「禍福湻湻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自殉殊面,有所正者有所差。」也!
        譬如有五支籤,第1支籤為:有人很有錢,家財萬貫,但就是身體不行,直直的躺在床上,望錢在興嘆,晚上又睡不著,須吃安眠藥才能睡,苦不堪言。第2支籤為:有人很想有好東西可吃,但就是苦哈哈,沒錢,沒得吃。第3支籤為:有錢人很想吃好東西,但每吃必拉。第4支籤為:有錢人很想吃好東西,但吃得進去,又拉不出來。第5支籤為:想吃甚麼就吃甚麼,一點事也沒有,晚上躺著呼呼大睡,一覺到天明。這5支籤,讀者會想抽那一支籤呢?也沒有標準答案,視個人之心性而定。莊子的學說理論就是如此,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以觭見之也;又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直搗問題之核心,直接講到世人之內心深處,但不作評論,由世人自己去醒思、體悟,才不會得罪人,又可使世人去除迷思,早一點醒起來,不要花天酒地、沉迷於聲色場所、內心不起不正之念頭,多做一點利益眾生的好事,將來才不致像迷徒的小孩、失智之老人,找不到回家之路,淪為鬼魂,答案就出自至樂篇百歲人瑞髑髏所說之: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四季如春,住恆溫之環境,永遠不會冷,也不會熱,很快樂,不必再轉世來當人,就不必再受苦了,如果再來當人,就要重新修道,萬一連人也轉世不成,轉為其他動物,那就有苦不能言,連人話也不會說(知者不言),那就麻煩大了(須再以另一篇文章說明,讀者才會懂).這就是有修道與未修道觀念與認知、有覺悟與未覺悟之不同,給世人參考並共勉之!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人不依倫理、天理(自然生態法則),只顧利害關係,天即不依天理、甲子-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人不依倫理、天理(自然生態法則),只顧利害關係,天即不依天理、甲子-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天道篇:「君先而臣從,父先而子從,兄先而弟從,長先而少從,男先而女從,夫先而婦從。夫尊卑先後,天地之行也;春夏先,秋冬後,四時之序也。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後之序,而況人道乎!」、在宥篇:「雲將曰:天氣不和,地氣鬱結,六氣不調,四時不節。今我願合六氣之精,以育群生,為之奈何?鴻蒙曰:亂天之經,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解獸之群,而鳥皆夜鳴;災及草木,禍及止蟲。意,治人之過也!雲將曰:然則吾奈何?鴻蒙曰:意,毒哉!」。此二則故事是在描述宇宙生態運作之法則與人體結構是一樣的,就如同人體有365個穴位,一年有365天;有4肢,1年有4季;有12條經絡,1年有12個月;有24節脊椎,1年有12個月。自然法則運作之核心為倫理道德,人的所作所為依循自然法則(即順天理),身體就會健康,不會生病、世界就會太平(繕性篇:復其初,致其明之道理);並非以利益為核心之經濟、貿易、高科技、學識、醫學,這些以利益為核心事項,有利益存在,可相互利用,就是朋友;沒有利益存在就不是朋友,動則反目成仇,事事向錢看,只講利、害關係,不講倫理道德,如果大多數人都是反於自然法則(即逆天行事),天下不亂、身體不生病也難。也是中醫與西醫、西方與東方國家見解不同之所在。氣候之所以反常、天災、人禍、傳染病毒(類似SAS病毒或更毒之病毒)、人倫悲劇發生之原因,關鍵就在於此 ,世人不可不知、不能迷惑,不可認為是無稽之談,還以為人可勝天,因自然法則是鴻蒙(老天)規定之天律,世人違逆不得,否則只能以「毒哉—報應也(自作自受,自討苦吃)!」二字來形容人生。有不服氣,可去怪老天,或叫老天修改天律,老天不但不會說話,也不會去理人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道齏萬物而不為戾),照常依其天律之軌道在運轉,否則星球會相撞,天地會倒轉,一年四季會亂了套,人會不像人,會像人妖或狗人。
        此二則故事文義看起來較簡單,但意境深奧,如不解其道理時,看了會認為沒有甚麼含意,但進入故事之意境時,知道其原理,世人就會收斂,不敢為非作歹,否則自討苦吃。孔子不曰:「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乎?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定律,自古皆然,否則就不會有官、民,老闆.伙計之分。所以天律早已規定君先而臣從,父先而子從,兄先而弟從,長先而少從,男先而女從,夫先而婦從。世人必須就是要照尊卑先後,天地之行也規定之原理處世、行事;而老天就依天道(自然界及其運行之規律),依天運-由六極、五常、陰陽、五行在運作,春夏先,秋冬後,四時之序也之順序運轉。如有偏離該軌道進行,就會發生車禍,造成傷亡,天律之原理規定就是如此。俗語所說的: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失去了倫理道德,沒有次序先後,將孝順父母、公婆的次序顛倒了,變成孝順子孫、孝順寵物,亂了套,那要如何國泰民安呢?這是老天所規定的自然律、自然法則(即自然生態、天理),任何人均違逆不得,不然就會因自然生態失去平衡,須承受自然災害之苦頭,就是沒有辦法像人間之法律,不合時宜,立法院可隨時修改,兩者不同。人無法勝天,邪不勝正,眾生就是要歸老天來管,又無法逃離於天地間,這就稱之為玄。天下事只有道是絕對不變的,死生同狀是絕對的,每個人都是光著身子來出生,死時都是躺著直直的,動也不會動,所以稱為一;除死生同狀為絕對外,其餘都是相對的,老子第2章之相對論就說的很清楚,有有就有無、有難就有易、有長就有短、有高就有下、有音就有聲、有前就有後。因世人自認比老天聰明,人可勝天,不考慮先後次序,不考慮天地、乾坤、陰陽、男女、倫常,大搞男女平等,搞到男人可娶男人當老婆,女人可嫁給女人為丈夫,已天地反覆,連老天也看不下去了 ,世人自須承擔違反天律之苦果,世人如不尊從天律,不依倫理、天理行事,老天即不依天理、甲子,最終受害者為眾生,當大自然反撲,二極極端氣候、SAS類之病毒(如與眾生一生為了欲望在追逐名利,體內所積存了名利之糖衣病毒,兩病毒相結合,起了作用發病時就會無解的)、地震、海嘯、颶風、颱風、暴雨所生的災難降臨時,怨天、怨地都沒有用,此為老子第72章所言: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由世人承擔苦難之道理,就知道是世人厲害或老天厲害!
        時代在進步,世人也跟著洋化,事事向錢看,只要有錢賺,老天所規定之「君先而臣從,父先而子從,兄先而弟從,長先而少從,男先而女從,夫先而婦從。尊卑先後之秩序都拋在腦後,執政者乾脆將學校所教之公民、倫理道德課程廢除,大學聯考也不必考該學科了,致倫理道德失序,天地反覆,呈現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男不男、女不女之同志婚、男扮女裝,女扮男裝,不辨男女,父弒子、子弒父,完全違背了自然,故整個天下亂紛紛,但世人違反自然而不自知,即使知道,也都認為正當而不以為意,但老天並不認為如此,老天雖不語,也不會去理人的,仍然呈現於自然之災害中,給世人知所警惕,世人仍不警覺,則災害會越來越嚴重,病毒會一次比一次更毒,氣候熱會熱到比人體溫還高,冷會冷至極凍,大水(雨用倒的下,不論花幾百億、幾千億來治水都沒有用,且越治水越淹大水,主要的人心出問題不去解決,解決水是一時的,無法永續,須知道人是無法對抗大自然的力量之道理才能解決問題)、乾旱、傳染病毒,越來越嚴重,轉到潤年又潤月之庚子年就麻煩了,直到眾生覺醒為止。
        古人是生男孩子要炒油飯分送親友,今人演變成生女孩子要炒油飯分送親友;古人是娶媳婦、嫁女兒,今人演變成表面是在娶媳婦,但媳婦娶進門不久,兒子、媳婦即搬至娘家住,實質上變成在嫁兒子,媳婦不喜歡與公婆一起住,喜歡與娘家一起住之傾向,社會之結構明顯改變,改變歸改變,但不能違反自然,否則將來仍有苦頭可吃,這就是雲將所說之天氣不和,地氣鬱結,六氣不調,四時不節。今我願合六氣之精,以育群生,為之奈何?才要來請教高人;而被鴻蒙(即天公)以:亂天之經,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解獸之群,而鳥皆夜鳴;災及草木,禍及止蟲。意,治人(領導人、政治人物)之過也。予以回敬!白話文稱之天意不可違也(即題目中人不依倫理、天理,天即不依天理、甲子)。莊子於幾千年前就已把話講在先,只是眾生將他所說的話當成耳邊風,不當成一回事,於災難到來時才來求老天爺保佑,則為時已晚矣!先看庚子年,再看辛丑年,比一比是人厲害還是老天厲害,就知道老莊講的話對或不對?但仍希望人人能平安!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婆媳論戰、爭家產與不孝之原理(小孩三歲定終身之不言之教理論)。

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婆媳論戰、爭家產與不孝之原理(小孩三歲定終身之不言之教理論)。
        知北遊篇:「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聖人行不言之教。…老聃曰:夫昭昭生於冥冥,有倫生於無形,精神生於道,形本生於精,而萬物以形相生。故九竅者胎生,八竅者卵生。其來無迹,其往無崖,…中國有人焉,非陰非陽,處於天地之間,直且為人,將反於宗。」、至樂篇: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漁父篇:「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天之理也。」、逍遙遊篇:「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老子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是在闡述無形之道不能用講的,而世人須親自去體悟才能領受,不是靠傳授而可得(詳天運篇:老子曰:使道而可獻,則人莫不獻之於其君;使道而可進,則人莫不進之於其親;使道而可以告人,則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與人,則人莫不與其子孫)
        所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依文義解釋為:知道的人比較會守密,不會亂說話,不知道的人比較不會守密,而會胡扯一通,與事實不符(其真義是在說明:知道萬物變化無窮、無常之人,不會去描述大道事實,故曰:不言。能去描述大道之真實及其變化之人,並非知者,而是在胡扯形、名、聲、色之人,而自以為是知者)。經典之意境並非作如此解釋,是有多重意境可解釋,依事實而作不同之意境解釋!1.解為:人死後,魂歸何處?只有亡者本人知道,但人死了,知道自己已死了,想說話又不會說人話,即使會說話,也是依心電感應在說鬼話,不能再說人話了-此即為知者不言理論;活的人因磁場、頻率不同,死人說話,活人也聽不到,而活人並無法看到亡者之靈魂,又胡扯一通,所以才有蝴蝶夢莊周之故事,此為言者不知理論。2.解為:依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之萬物平等理論,人死後如再轉世為人,會說人話;如轉世為豬、狗,就不會說人話,他們是聽得懂人說的話,也很想與人講話,但就是不會講人話,只能依同類相從,同聲相應之天律,說豬話、狗話,豬、狗本身自己知道是由人轉世而來,但就是苦於不會說人話,要說人話也說不出口,所以說是知者不言,而人除非本身是由豬、狗,修成道,再回來轉世為人外,人根本不知道豬、狗是由那一個人轉世而來的,人所說的根本是在胡扯一通,此為言者不知。
        九竅者胎生,八竅者卵生。胎生與卵生動物都有七孔(七竅),胎生動物多了肛門與尿道二孔,成為九孔(九竅);卵生動物僅多肛門一孔,成為八孔(八竅)。同屬動物,故萬物平等,沒有再轉世為人,有修道,修至成仙、成神佛時,則為無形體,住不同之空間(應帝王篇所描述之空間),也就無有形體之九竅、八竅之區別!老聃說:夫昭昭(光明:指天堂)生於冥冥(修道積陰德),要想升天堂就要積陰德;有倫生於無形(人是有形體,此有形體是由無形體之道體所生),精神生於道,形本生於精(形體來自父母之精蟲、卵子),而萬物以形相生(然後萬物藉者形體,依基因、品種之優劣,代代相傳)。道,來去無蹤迹,但又無所不包!既玄又妙,人是無法說出其所以然來的,故稱為自然。中國(九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有人:有得道之聖人、至人,超然於陰陽,一般之凡人為非陰非陽(人是由父母精卵之陰、陽兩氣之結合體而生,只有男人或只有女人一方是不會生小孩的,所以說是非陰非陽,亦即精卵之結合體),處於天地之間(人生存於天地之間,寄形骸於天地之間),直且為人(暫時來當人,來人間借住旅遊一趟),到老時總是會死的,將反於宗(人間遊玩一趟後,將來老了都必須回去出生的本原地報到.反,亦可解釋為:改變觀念。宗,亦可解釋為生命之源頭(即本性),修道層級之不同,解釋就不一樣,出生來當人是要來修行,改變前世所帶來的壞習性(錯誤觀念),不論怎麽解釋都對。因: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如於人間壞事幹太多,就會如同迷徒之小孩.失智老人迷路,找不到歸鄉.回家之路,淪為鬼魂,不能再轉世當人,而轉世當卵生、濕生、畜生動物,那就麻煩了)。此就是道之奧妙,人無法知,故齊物論言:「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功力已很強了)。」而「知止其所不知」為六言絕句,莊子有特別交代,經典中有遇到六言絕句時,要特別用心去悟,才知道玄理、妙道,讀者可自己慢慢去體會!
        有關「不言之教」,是指做好榜樣給人學,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用之於道,由眾生自己去體悟;用之於日常生活,百分之百神準,比以飛彈打飛機還準,即上行下效也;小孩子不必怎麼特別去教導,每天之生活中,與家庭相處之時間最長,故父母之一言一行,小孩子是百分之百當做其學習之榜樣,小孩三歲定終身,三歲以前,小孩是由父母親在帶,此時小孩的父母親之父母(即阿公、阿嬤-媽媽之公、婆)還在,此期間,父母如何對待其父母、公婆?小孩整天都在看、都在學,到八十歲都忘不了(等同一輩子都忘不了),等到我們自己老的時候,小孩就會以我們對待自己父母、公婆之同一方式來對待我們,此即為不言之教理論,玄得很,比飛彈打飛機還準,所以上樑一定要正,不能歪。阿公、阿嬤不正,兒女、孫子也跟著不正(歪),如果自己老的時候認為兒女、媳婦不孝,那就是果報,不能怨天尤人,應該好好回想自己年輕時是如何對待自己父母、公婆?好好的懺悔一番才對,這就是到底是壞媳婦還是惡婆婆?之爭。我們年輕時不養父母、公婆,被自己小孩學起來了,等到自己老的時候,兒女、媳婦不養我們,也是剛好而已,誰也沒欠誰啊!這是老天所規定之天律(也就是自然法則),任何人都違逆不得的,所以為人父母之年輕父母不能太鐵齒。天底下那裏有這種好事?自己不養父母、公婆,等到自己老的時候,想靠兒女、媳婦養我們,兒女、媳婦有這種義務養我們嗎?如果兒女反問我們:爸爸、媽媽有沒有養阿公、阿嬤?那要怎麼回答呢?所以現在為人媳婦之年輕父母,如果認為我只要養我父母,是沒有錯,而不養公婆,也沒關係,那等到自己年老時,兒女、媳婦也不會養我們,那就有好戲可看了,而且逃也逃不掉,盡在因果(形影)中,這就是不言之教之因果定律。父母行得正,小孩長大自動行得正,不會走歪;反之,父母行不正,但父母不認為自己行不正,而將責任推給學校沒教好、推給社會把小孩帶壞了,都是自己對,別人不對!是否如此?不必爭辯,道有長無形之眼睛在看,遠的不必說,光看左右鄰居就知道了,君不見警察捉到犯案小孩時,其父母家人到警察局之第一句話都說:我小孩很乖,不會做壞事,如會做壞,那就是交到壞朋友把他帶壞的,父母自己沒有錯,而是別人的錯,故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於祖父母年老時有無服侍老父母、公婆?小孩都看在眼裡,不必大人去教,小孩會全部學起來了,等到我們自己老了,小孩也是用同樣的方法來對待我們,所以奉勸為人媳婦的人,千萬不能認為我會與婆婆處不來而論戰,是因惡婆婆不好相處所致,如果媳婦之理論為是,則等到媳婦升格當人婆婆時,輪到媳婦與妳論戰,你就應該誇獎媳婦說:媳婦啊!妳可是青出於藍喲!怎麼我對付妳阿嬤之招式,妳都會?而且比我更厲害?還是要批評媳婦說:怎麼會取到如此之壞媳婦呢?這就是不言之教之奧妙之處,老天是公平的,就自然會賜個妳所滿意的媳婦進門來與妳論戰,要知答案很簡單:用反推法,一推即知!婆婆如認為媳婦不好,那就由婆婆自己摸著自己的良心反思:以前我當人媳婦時,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婆婆的?答案就出來了!再看看車站、公園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不回家住?就知道答案啊!就是那麼玄,那麼準,這就是道的無形力之可怕。要想將來進門之媳婦與公、婆不會論戰,就由媳婦自己本身現在開始就孝順公、婆做起,以後輪到自己升格當人婆婆時,媳婦就不會與妳論戰,這也稱之為遺傳,會一代傳一代的,很可怕!信不信?由自己去體悟就知道,光聽人講或看別人之文章是無法體會出來的!同理。會為父母之遺產打官司的人,以後輪到自己老了,兒女也學會了,一樣也會爭產打官司的,這就是不言之教之威力!所以說身教不如言教,於醫學學理稱為基因,土話稱為品種,玄得很。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修道德為無用之大用(看得開、想得通),可庇蔭子孫-再多的財產能換來什麼?

修道德為無用之大用(看得開、想得通),可庇蔭子孫-再多的財產能換來什麼?
        逍遙遊篇:「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樑,不辟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乎哉!」、人間世篇:「南伯子綦遊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千乘,隱將庇其所藾()。」、外物篇:「惠子謂莊子曰:子言無用。莊子曰: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天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則厕足而墊之致黃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無用。莊子曰:然則無用之為用也亦明矣。」;此三則故事是在解釋老子第9章之:「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要世人能看得開、想得通,欲望不能無止境、不知足的一再追求身外物來滿足欲望,再多的財產,人所佔的土地也不過是一尺長(容足耳)而已,晚上所睡的床鋪也不過6、7尺長而已(容身耳),其它都不是我們的,如不懂得積德、修善,換來是靈魂帶走無邊之罪惡(至黃泉),因為這些名、利(財產)是假相,對人生並無幫助,只有善、惡真正的跟隨著每個人的一生(靈魂)走到底,這才是人生的真實相。
        前文已言及:釋家思想僅教人如何修心養性?才能出世,屬於出世法;儒家思想僅教人如何修心養性?才能處世,屬於入世法;道家思想同時教人如何出世及處世,兼具出、入世法。三法門並無一定標準,故無那一法門較優之問題,是隨人之口味而定,猶如楂、梨、橘、柚,四口味味相反,但皆可於口,同樣都有酸甜之味道,歡喜吃就好了!同理;有人喜歡吃齋、唸經,有人喜歡吃豬肉,拜神明、有人喜歡吃牛肉、禱告一樣,高興就好,同樣都是在求心靈之安慰。莊子不敢洩漏天機,而以說故事之方式要世人自己去體悟故事之意境及其道理,故事懂了,老子道德經之真意自然就會懂,未悟出莊子所說之故事真意,讀道德經僅能望文生義,說文解字,故道德經意境相當之高,故不懂得莊子(南華經)即無法懂得老子(道德經)。故事文義大概為惠子懷才不遇,向其好友莊子抱怨,將自己比喻為樗樹,木材樹身及枝葉之材質均不佳,大樹樹立在路旁,砍樹的工人連看一眼都不看,現在你所說的話就像大樗樹一樣,大而無用,眾人是不會相信的。莊子與惠子抬槓說:你沒有看過狐狸嗎?會彎著身子躲起來,在等待適時抓小動物來吃,狐狸很狡猾,東跳西跳以誘引小動物,以便抓來吃,不避位置之高低,跳到最後中了獵人所裝設之機關,死在捕獸夾、網,中。犛牛的身體夠大了,但是不會捉老鼠,現在你有大樹,擔心大樹大而無用,為什麼不種在虛靜遼闊之原野,逍遙躺在樹下乘涼,也沒有人會去傷害樗樹,傷害它也沒有用,那還擔心甚麼呢?南伯子綦去商丘遊玩,看見一顆大樹與眾不同,一千輛四馬共拉的大車,都被隱蔽在它的樹蔭之下。」、惠子告訴莊子說:你所說的話沒有用。莊子說:知道無用,才可以與你說有用了。天地不是很廣大嗎,人能所用到的土地只限於腳能所踩到的土地,腳踩不到的為無用之地,如連腳所踩的有用土地也要一併挖掉,挖到了黃泉,人所踩的土地尚有用嗎?是在比喻再多的財產,人的腳所能踩得到的也不過一尺左右之土地,其它的土地都不是我們的,如人心不知足,一再追逐財產,縱然把全國的土地都歸於你所有時,於人死掉時,這些土地對於你來說還有用嗎?惠子曰:沒用。莊子說:那麼無用的用處也就很清楚了。」;光就故事以文言文解釋為白話文,未能進入故事之意境中,是無法融入於日常生活中,只會學理,不會實務,則看故事一點味道也沒有,看久了就會倒味口,但當會實用,能融入於日常生活中,就像啃蘿蔔乾一樣,越啃越甜,越有味道,會對故事產生高度之興趣。
        老子之:「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是在說明處世自大自滿、會利用權勢而居高位的人,容易跌倒,錢夠用就好,見好就收,不要猛賺不義之財,而不知止。人不要鋒芒太露,以權勢壓榨百姓,雖會出眾,但不能常在,於失勢後,就會被清算,囂張不會比落魄久之意。而莊子為闡明其真意,寫了上項三則故事,將其解釋的淋漓盡致,足為世人之借鏡。此三則故事運用於日常生活中,講到人的心坎裡去,故事之比喻又是不變之天律。老莊之理論主張既已來當人,要能於複雜之社會中生存,就必須修道,才能保身並可免除禍患,知道回去本原地之路(南冥者,天池也。天池者,帝鄉也。意即能回天堂),才不會像迷路之小孩,找不到歸鄉之路。故有修道,心靈才能幻化,又可庇蔭子孫。現今之世人就如同惠子,重視功利主義,世人整天忙著賺錢或有心的在爭名、利,一切向錢看,以能賺得到錢,看的到的有形利益才算有用,名、利雖有如糖衣,但暗藏病毒於人體內,病毒總有一天會發作,如與無形傳染病毒(類似SAS病毒)磁場一相對應,病毒就會發作(中獎了),此道理就如同運毒者一樣,心術已含病毒而不正,於過海關時,經電腦一掃描或緝毒犬鼻子嗅一下,就現形了,逃也逃不掉;如果有修道,修到沒有妄心,回返真性,心清淨,體內沒有病毒,縱使再強的世紀大病毒來襲,與海關X光掃描行李箱一樣,箱內有無放置違禁品?掃一下就無所遁形之原理相同,心清淨的人與X光機不相應,就不必害怕會遭到病毒傳染。修道是在積德,為無形財富,但看不到,賺不到錢,則算是無用,認為莊子講的話大而無用,但莊子則以修道為看不到的,雖然無用,但實則為大用,並舉出文木(直木)與散木(樗樹)、狐狸與犛牛之故事,以此故事比喻世人怎樣才算有用、怎樣才算無用,直接講到世人的心坎裡,以散木(樗樹)、犛牛來比喻修道人,以直木與狐狸來比喻賺錢與爭權奪利;山木篇有提及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之故事、樗樹雖然是散木,才質雖然無用,但不會被伐木工人砍掉,能終其天年。以一千輛四馬共拉的大車,都被樗樹之樹蔭隱蔽,以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來比喻修道的無形力是無窮的,又可庇蔭子孫。以天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腳所能站立的土地約一個腳掌的長度約一尺)耳(而已)。然則厕足而墊之(連腳所站立地方的土地也要賺去)致黃泉(喻人死了,財產也帶不走),人尚有用乎(人還能使用這些土地嗎)?惠子曰:無用。莊子曰:然則無用之為用也亦明矣。來比喻追逐財富,雖然富可敵國,如仍不知止,連腳所踩的土地也要一併挖掉(也要賺),最後把身體搞壞了,人死了,所賺來之土地(錢財)還有用嗎?來比喻賺不義之財之下場,惠子恍然大悟,才認為追逐財富是帶不走的,財富是假相,是無用的,莊子才說: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那麼無用的用處也就很清楚了,才可與你言用之道理,與用而不用(相隨心轉-人有修、沒修、有沒功力?有幾斤、幾兩?土話說:屁股有幾根毛?全部都顯現在臉上)是相同道理的,且思想、見解、行為影響面貌,人喪失倫理道德,心有妖魔鬼怪的思想,相貌就顯得不倫不類,不男不女;守住倫理道德的人,相貌就很好看,假也假不了的。
        莊子雖然是在說故事給世人聽,故事是屬於無形又看不到的,但是玄得很,又是為不變之天律,其所說之故事之意境是否真實?世人是否會存疑?真假與否?看看紅極一時之大官、諸侯、民意代表、紅頂商人,當其當紅時,紅到發紫,收巨額賄款、政治商業化,商業政治化,官商、財團聯合治國,炒股、炒地、炒房,昧著良心,都市計劃想要怎麼變就怎麼變,要徵收多少土地就徵多少土地,官商樁腳聯手炒地皮,炒高房價,使年輕人望樓興嘆,買不起房子,你抗議你的,我做我的,要自殺是你家的事,我就是要這樣幹,他們都無動於衷,又滿口仁義、道德,當東窗事發時,一個個都跑去土城受訓,吃免錢的飯,或逃亡國外,死於異鄉,不但無法庇蔭子孫,反而使子孫蒙羞,見不了人,此故事之意境是在說這些,依直木先伐,因有用而有害;散木無用,免伐,因無用而無害之理論觀之,追逐財貨,爭名利之有用之用,不如修道心境可化其身為寂靜(一心清淨,一塵不染-無何有之鄉),可遮蔭之樗樹之無用之用,如有世紀大病毒傳染,老天長有無形之眼睛,也可很自然的讓有修道積德德的整家人避開感染病毒之禍患,修到誰無所得,但就有此種好處,這就是無用之用之好處,世人足可當借鏡!如不相信,當參考也不錯,有百利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