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物化與葆光之妙用-要修道承擔任務,必先經過苦其心志(為道日損)之磨練,執天之行(順乎本性-自然之理),才能金光強強滾,快樂如神仙。

物化與葆光之妙用-要修道承擔任務,必先經過苦其心志(為道日損)之磨練,執天之行(順乎本性-自然之理),才能金光強強滾,快樂如神仙。
        齊物論:「莊周夢蝶與蝶夢莊周,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天地篇:「財用有餘,而不知其所自來,飲食取足,而不知其所從,此之謂德人之容。」、刻意篇:「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之道,聖人之德也。」、「聖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老子第3章:「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第48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道家之中心思想為無為、自然,要懂得無為、自然前,須先弄清楚何謂物化、葆光?玄之又玄、妙之又妙。此為無形變化、氣之幻化過程與原理,於徐无鬼篇:「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也。」即欲知莊子一書之理論及其意境,非修至大聖級,具有二、三把刷之功力,是很難懂得其意境的,要如同負有修道任務者,須有寂然之心境,順乎本性,就能符合自然之理,經過人磨、神磨、鬼磨之階段、過程(如同孟子告子篇下之: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大任:大任務也(同佛家之發大願)。違反本性、自然之理,就是佛家所說的造業。老天要付給與任務之修道人,會被磨練身體、經濟,被磨到無知、無欲,磨到最後沒有被老天擊倒,也不會怨天尤人,最壞也不過如此的程度,才算修成道(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損字應作磨練解釋),人不會運用智、巧、欺、詐,沒有欲望之心境,慢慢親自去體悟,最後就會懂(觀之天運篇:道不可獻、不可進、不可告人、不可與人),搞通了,身體就不會有病痛,無形之道就是具有此威力,那麼玄妙!。
        道家學說為道家之中心思想,與宗教信仰之道教不同,是道教及各宗教之上位思想(合稱為一),二者不可混合為一談,有關莊周夢胡蝶與胡蝶夢莊周之意境,於痞客邦部落格文章已解說過,讀者可自行參考,於此僅補充說明莊周是比喻人世間之凡人;胡蝶是比喻第三世界之亡者,活人與死人之靈魂均能幻化,活人作夢幻化為蝴蝶是代表神遊,在遊天堂;死人作夢幻化為莊周,是代表回家看子孫,兩者之夢境都很快樂,同樣是幻化,一個是比喻活人;一個是比喻死人,故稱之為莊周夢胡蝶與胡蝶夢莊周.其餘就不再贅述。回顧二年前,早已盛傳有世界末日之說,甚或有曲士,竟妖言惑眾、危言聳聽,要信徒買貨櫃、帳篷至山上避難,等待末日來臨,而大發不義之財,於人心惶惶之時,作者即接獲理天之指令,必須將莊子一書(南華經)之真意公諸於世,以安撫眾生,今甲午年已將屆,台灣仍然國泰民安,除一切妖、魔、鬼、怪之大咖人物必須一一現形外,老天已將苦難轉移至選舉結果,將災難化解於無形,等於甚麼事也沒發生,天佑台灣,因台灣修道人多,才享有此福氣也(見「悟老莊之領導統御哲學」第三段之結論)!並非事後諸葛,但乙未年(104)以後,還是要小心,不要整天在媒體吵吵鬧鬧,要能學會相互容忍,不要有儒、墨之爭(藍、綠之爭或黑、白之爭辯),才能繼續保持此福氣,不然於2020庚子年到來時會很麻煩,吃不完兜著走的。至於「莊周夢蝶與蝶夢莊周,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有關「物化」論,依莊子一書之內容是在闡述人之生、老、病、苦、死所發生之原因,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氣之幻化過程,將夢與覺明載於經典中,眾生如有去體悟,對死亡就不會有恐懼,這就是人生。
        葆光,是指有修至天道無為、自然階層之高人,於其體內之氣場中所潛藏之自然光明而不會外露之靈光(或曰自性光、氣:如同已授記,一般修行人所發出的光顏色為橘紅色或白色之光,有人稱之為佛光,但能發出藍白色之光,則為鑽石光,稱之為道光,亮晶晶的像由鑽石發射出的光,功力相當高之高人才有此光(也可稱為:氣),一般人看到鬼會落慌而逃,鬼也是一樣,鬼碰到道光,就如同狗碰到鬼,狗於平常在遊玩時,其尾巴原來是往上捲曲,但於遊玩中發覺有鬼,狗尾巴即改為往下垂,落慌而逃並吹狗螺,妖魔鬼怪碰到道光,二話不說,逃命要緊,一樣要落慌而逃,否則是會自討苦吃的)也。也就是齊物論所言之:「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之謂也!財用有餘,而不知其所自來,飲食取足,而不知其所從。其生也天行(處世、事,順自然法則、自然生態、天理-天然之理,順乎這個道理而行,亦即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其死也物化(靈魂幻化)。有此能耐,則已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一切好的福份,他都會得到)。如海水一樣,永遠不增也不減,是老天所賜給他的,連他自己也不知其所由來、不知其所自來。老天賜給他的財富、飲食,夠用而有餘,但不會給太多,所以就不必煩惱東、煩惱西,無憂無愁,心就真的放下,什麼好康(洞)的都會有份,不求自來,這就是物化與葆光之妙,也是世人所不知道,而且眼睛也所看不到,讀了齊物論及秋水篇,出道了,就會體悟出此道理,即能避患解惑,永保安泰,達到當人間皇帝(應帝王)之境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