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延續香火之生死學-燃燒自己,照耀別人,人死亡後做頭七前,不知自己已死亡,以為是在睡大頭覺。

延續香火之生死學-燃燒自己,照耀別人,人死亡後做頭七前,不知自己已死亡,以為是在睡大頭覺。
       大宗師篇:「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田子方篇:「老聃曰: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歸,始終相反乎無端而莫知乎其所窮。非是也,且孰為之宗!」、養生主篇:「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天地篇:「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封人曰: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則何事之有!…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於帝鄉;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此幾則立言,是在談人之生死、有悟道與未悟道者對人生看法之觀念不同,答案為不違反自然,觀念就對。
        莊子一書,對人一生之生、老、病、苦、死過程之闡述,讀者如有進入意境,知其所言之真意,樂時,會讓讀者笑到流眼淚,笑到腰都快挺不直,甚至連尿都快流出來;悲時,會讓讀者感受到快涕泣沾襟了。所以說:樂莫樂乎此書,悲莫悲乎此書!天下篇對於道被後世學者分割成快四分五裂,莊子感時憂道,讀者可為流涕。故此書稱為天下第一奇書,且為真道,又為人一生中所遭遇甜、酸、苦、辣,悲、歡、離、合,之真實寫照,也是人生之生死學標準答案,讀者不可不讀。對於有關人死的部分之闡述,於養生主篇所言之人死了,參加弔唁之人要不要哭?前文已談過,讀者可自行點閱,於此不再贅述。對於人將死,處於彌留狀態之闡述為: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僅簡單13個字,代表燃燒自己,照耀別人,就可讓世人有無限之體悟空間。知北遊篇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老天賜給我們氣息,小孩呱呱落地時,感覺出怎麼不是轉世去當神仙或佛陀?而是轉世來人間當人受苦、受難,嘴巴喊著:慘了!慘了!於是呱呱大叫,那一剎那所吸收到之氣息,就決定了人生四柱(八字),命運就按此八字走,除於成長過程中有修道,可跳脫五行之箝制外,即使再高明之算命師也改變不了其一生之命運。此言之指:同脂,即現代語之蠟燭,代表人之形體,比喻人就像蠟燭,在養育子女,延續香火。薪:現代語之蠟燭點燃之火焰,火焰是比喻子女成長。人生育子女,自己之形體如蠟燭,蠋火慢慢燒,兒女慢慢長大,兒女長大了,蠟燭也快點完了,形體也慢慢壞掉了,把香火傳給下一代。窮於薪:蠟燭點完就沒有火焰了。是比喻人老了,像火焰沒有蠟燭時,火焰會慢慢跳動,表示快沒蠟燭了(火焰跳動是隱喻此時人處於衰老成彌留階段)。比喻人老了,體力耗盡了,人快死翹翹了,在苟延喘氣,處於彌留階段,等到老天原來所賜給我們的那口氣息,無力氣再繼續呼吸,也懶得呼吸時,血壓一下降,把原來那口氣吐出來,氣散了,二腳一伸,就嗚呼!哀哉了!等待獻花、獻菓、奏哀樂,送進火化爐,魂歸西天之意。火傳:火是指傳給子孫之智慧,是比喻傳給子孫之基因、品種也。不知其盡也:人死亡前,處於彌留昏迷狀態,於斷氣死掉時,不知自己已死,內心之靈魂會認為自己是在睡大頭覺,等睡到第七天(比喻在頭七之前之一星期內,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亡了),靈魂就自然會醒起來,此時才驚覺人怎麼會跑到閻羅王這裏來呢?發現自己的指甲發黑,土地公告訴他,你已回來報到了,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但已經不會再說人話了,只能說鬼話了,此就是知者不言。如想念子孫,因不同世界,磁場不同,無法與子孫對話,只能以幻化為蝴蝶之方式為之,此稱為蝴蝶夢莊周也。
        莊子於故事中,將人一生之生、老、病、苦、死之過程交代的一清二楚,所以說: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死生由命,就像白天、晚上一樣,人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所以老聃說: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歸,始終相反乎無端而莫知乎其所窮。非是也,且孰為之宗!人從甚麼地方來轉世當人,死的時候就回到什麼地方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沒有人知道其究竟。如果不是道,那何人有此能力主宰呢!如果有人知道人之前世、今生,那就是胡扯一通,是賺錢之玩意罷了,也就是言者不知也。知莊子者,樂矣!悲矣!足以歸矣,死而無憾矣!對生死有所認識,於死亡時就不會有所恐懼,會說:我要回家了,再見!byebye!也不必哭,哭:到底是要哭給人聽,做做表面工夫?或哭給鬼聽?也不知道,還是在哭爽的?也沒人知道,這就是人生!
        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封人曰: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則何事之有!…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於帝鄉;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是有修道與未修道者認知之不同,讀者可作參考,也不必有不同之解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