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以「有為」之心去破壞自然,才能「無為」自然,風調雨順。
老子第1章:「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知北遊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在宥篇:「物者莫足為也,而不可不為。不明於天者,不純於德;不通於道者,無自而可;不明於道者,悲夫!」、天道篇:「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明於天,通於聖,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聖人之靜也,非曰靜也善,故靜也;萬物無足以鐃心者,故靜也。…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餘;有為也,則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貴夫無為也。…下與上同德則不臣。上與下同道則不主。上必無為而用天下,下必有為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此幾則立言是在闡述大自然最美,為化育萬物之原理,並警惕世人不可以人為有心之方式去違反或破壞自然,以免因大自然之生態失衡而引發浩劫。
前文已言及,解釋老莊之道家學說,不能完全以讀中文系之學生解釋儒家孔孟學說之方法,將文言文解釋出白話文之方式為之,道家學說中有一部分為道家自有之解釋方式,才能將其真義解釋出來,如完全以解釋儒家學說的方式將文言文解釋為白話文,有些地方會變調走樣而貽笑大方。如將本文之「無為」依儒家之解釋方法解釋成無所作為,文義解釋是對了,但與原來之真意完全變了調,如解釋成無所作為,就變成什麼事都不必做,吃飽沒事做,豈不就變成米蟲?就有如留聲機之轉速不對而失真,音樂之聲音就變成很難聽之道理相同。故「無為」之真意為:凡事不造作,無心而順著自然,不以有為之心(加入人為因素進去,即變成有為,佛家稱為:業)去破壞或改變自然;而是要順其自然,不加入有為的人心之因素進入,就是自然。故「無為」應解釋為無心自然,才是老莊所言:「無為」之真意。天生萬物以養民而不居功,就是因其自然無心而不丈恃其能,也不居功,所以能生生不息的在運轉,永遠常在而不磨滅。所以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天地有大美、四時有時序之規律、萬物有既定的道理,天地、四時、萬物都是道在運作,但大道不言,自己依自然之規律做榜樣給世人學習(行不言之教);用之於世人日常生活及身上,則為: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學習天地之美妙,希望能通達萬物之理,要有此功夫則須有修道修至聖人的層次才能知道此道理的,一般世俗之人是不會知道此道理的(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
就是因為有太多太多的世人未修至此層級,價值觀念嚴重扭曲而不知道自己做錯事,以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對的,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他自己很能幹,是別人的能力比不上他,所以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就如前文所論及之生產農藥、抗生素、生長激素、催熟劑、基因改造、生技產品…等有毒素,又在破壞自然而損及倫理道德而不自知,錢是他們在賺,所賣給人吃的東西有毒,俗話所稱之:謀財害命,這些是造型災難之原因;災難本身是果,要預防災難要由因去化解,才能免難。老天以萬物自然成長,提供天然的食物來養民,這些天然食物已足夠供世人食用,是因世人的欲望、利益無止境,才有此價值觀念之不正確之行為發生,一般自然成長的豬、雞至少要飼養一年、半年的時間才能殺來食用,如於豬、雞之身上注射催熟劑或於飼料中加入生長激素來飼養時,豬三個月、雞35天就長大了、以此方式大量飼養,則要多少豬、雞,就有多少,供應無缺,但這些肉經過食物鏈,最後通通跑到人的肚子裏去了;食物中添加塑化劑(毒澱粉)、防腐劑,既好吃,保存期間又長,食品要多Q就有多Q;蔬菜、水菓噴灑農藥、殺蟲劑、催熟劑、賀爾蒙,蔬菜、水菓要多肥美就可有多肥美、要多甜就可有多甜、要多鮮脆就可有多鮮脆;基因改造食物量既大,成本低,更可賺大錢;殊不知這些人為、有心,表現於外部之行為都違反了自然,這些食物吃多了,毒物殘留於人體內,衍生出各式各樣的癌症、腫瘤、糖尿病、腎臟病、失智症…等等,原因是出自人心出了問題,為了欲望、利益,而編織出增加糧食生產來自圓其說,以賺取更多的錢,卻不知是毒害世人之缺德行為,此類行為等同謀財害命,製毒(藥品製造商)、販毒(農人、雞農、果農)、吸毒(消費者),此三角關係相互依賴,形成難解的習題,變成不吃它也不行,要吃它也不行,因人類破壞自然的結果,最後還是人類自己毀滅自己,這些心性出了問題之人,已違反倫常,不要以為沒人知道其為惡,只要錢賺飽賺滿,等到人一死了,什麼問題也沒發生。真正是人一死了,麻煩可大了,問題才要開始,因果會算總帳的,決定下輩子要出生轉世為何種動物 ,此為形影相隨(因果)理論。老莊於幾千年前就已於經典中告知世人,但因欲望、利益沖昏了頭,所以什麼事都幹得出來,而卻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只會說是別人的錯,所以老子於第3章才說: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要世人不要利用人為、有心的聰明、不要有無止境的欲望,才能使這些自認聰明的人不會做出缺德事,破壞自然而不自知。凡事不要違背自然,要遵循倫理道德,就不會有天災、人禍的發生(為無為,則無不治)。並不是古聖先賢不知道要賺大錢,而是他們知道自然的原理而不敢胡作非為,並非古聖先賢的關念落伍,而是現代的人太聰明,只想賺大錢,只要能使生活過得多采多姿,有錢才是王道,古聖先賢與現代人之價值觀大不同,那到底誰對呢?就如同將有捐獻或有交供養金的人說成是善人,依反對之解釋則未捐獻、供養的人就變成不善之人?如果不說有捐獻、有交供養的人是善人,將來可去極樂世界,則就不會有善與不善之區分(齊物論之: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所以到底誰對?連作者自己也不知道、也搞不清了,但老莊如是說。由聰明的讀者自己做正確的價值判斷,才能俯仰而不得罪於人,不然庚子年是災難年 ,一到來就很麻煩了。
首長或領導人,以無心自然的方式指揮下屬辦事,掌握大方向、大原則,動口不動手;下屬依指示辦事,為百姓謀福利,動手不動口,下屬想享受與上屬同樣的權力、地位,就不是稱職的部屬;上屬沒有主見,什麼事都相信部屬,部屬挾天子而令諸侯,謀自己人之福利,收取非政治獻金,致民怨沸騰之原因如不察,即為昏庸(下與上同德則不臣。上與下同道則不主)。所以居上位者所決定的政策,不能違背自然之理,原住民狩獵、自製老米酒,是其謀生及消遣之工具及手段,執政者如不了解其生活習性,對其狩獵、製造老米酒來食用之行為,立法予以重罰,而將其老祖先留下來讓其後代子孫謀生之山林,拿去開設遊樂區,供人觀光收費、水源區不可蓋房子,如可曲解法令,發給建照供財團蓋別墅、民宿,原住民不恨死當權者才怪,所以說:居上位者須以無為,不能違反自然的心領導子民;居下位之公務員必須服務百姓,這是自然不變之法則(上必無為而用天下,下必有為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如違反此自然法則,未謀人民之福利,欺上瞞下,如可洩漏底標,專謀財團及自家人之福利而違背自然及道德之結果,不管官當得多大、權力、背景有多硬,總有一天,老天之拂塵一揮,就會跑去土城看守所受訓的。天下事本來就是這麼一回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誰是?誰非呢?決戰點在於年老時能否善終(大宗師篇之: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已老,息我以死)。全憑各人不同之選擇而已。老莊所說的話是為真理,為不易之道之自然法則,世人不可不信邪,寧可違逆自然去賺不該賺的錢,自以為人可勝天而胡搞瞎搞,等到晚年,百病纏身,有錢而自己卻無法使用,須請瑪莉亞、醫師、看護中心來幫忙用時才來歎氣,怨天怨地都沒有用,一切均為時已晚了。願人人身體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