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領悟到含車之獸、吞舟之魚也會遭受到罔罟之患、蟻能苦之之醒世語,選舉要守誠信,不要去踩到道德紅線,教壞囝仔大小,才不至殃及子孫之苦果。

領悟到含車之獸、吞舟之魚也會遭受罔罟之患、蟻能苦之之醒世語,選舉要守誠信,不要去踩到道德紅線,教壞囝仔大小,才不至殃及子孫之苦果。
       人間世篇:「德蕩乎名,知出乎爭。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盡行也。」、庚桑楚篇:「夫函車之獸,介而離山,則不免於罔罟之患;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蟻能苦之。故鳥獸不厭高,魚龞不厭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厭深眇而已矣!」、知北遊篇:「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樂未畢也,哀又繼之。」、老子第73章:「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此幾則立言是在闡述免禍之道及政治人物要守誠信,選舉不守承諾,被選民看破手腳,所產生之政治因果報應之關係,為老天所制定之不易之道之自然律,讀者可供參考。
       老莊說:道德的蕩失是由於世人好名所引起的,聰明智慧的外露是世人好爭所引起的。名這種東西,祇能成為世人相互頃軋的禍根。聰明智慧這種東西,是由於世人好爭所引起,祇能成為世人互相鬥爭的工具。名與爭這二者都是凶器,不可用作處世之準則。但世俗之人卻反其道而行,認為人生之目的不就是為了名與利而來?所以不免會相爭,但此相爭,就會失去道德而成為禍根,所以有修道與未修道二者的價值觀念完全不同。因世人未修道而違反老天所規定的自然法則而不自知,所以老子提醒世人說:天之道,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也因為老天如此規定,才會有因果報應這檔事,世人也沒有辦法與老天對抗,你問他,他也不會說話;你罵他,他也懶得聽,也懶得理你;即使氣死也沒有用,這就是大宗師篇所言之: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已固存。世人違反其規定的自然律,最後都要依齊物論第3節:喜怒哀樂,慮歎變慹,姚佚啓態之12種現象及漁父篇第2節所言之:八疵四患,視世人所使用陰、狠、狡、詐手段,失德之強度來算總帳的。為什麼全家歡樂出遊,突然車禍傷亡?家裡突然失火,收走幾條人命?上市公司大老闆內線交易、掏空公司資產被收押?為什麼平常健檢都沒問題,突然要割大腸、洗腎或癌症第三期…等等?先使用手段享樂後受苦也,也就是莊子所說的: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樂未畢也,哀又繼之。眼見其樓起、樓倒,所以說:無形的道威力無窮,世人不可小視。人生決戰於晚年,年老時最好不要:要笑也笑不出來,要哭也哭不出眼淚就好了。世人就是拿老天沒辦法的,其道理就在此,也是如此!
        莊子於庚桑楚篇立言以證之:夫函車之獸,介而離山,則不免於罔罟之患;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蟻能苦之。罔罟為戰國時代農業社會捕魚、捕獸的工具, 現代為工商社會,已很少有這種玩意,是為名詞。但此處罔罟、蟻則用為形容詞!以現代的用語是比喻人太出名或太有錢而被綁票、仙人跳及有理說不清的人。碭:同盪字,流盪也。函:同含字。以函車之獸、吞舟之魚,大獸、大魚來比喻出名的人。名見於世,能害其身也。介:無偶也,白話為:單獨一人。名有美名,但容易成為鬥爭對象;名也有臭名,眾人敬鬼神而遠之。清朝有義和團之刀槍不入;文革時期有紅衛兵之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現在有被利用而不自知,於媒體興風作浪之團體或於網路發表不負責任之謠言,語不麻辣死不休之次級團體,只是時代不同而有不同的用語、用辭,但都是在做亂的同一群人之意思。太有錢、太出名的人,雖然居住於深山別墅、門禁深嚴之大廈,單獨出門,容易被綁票,綁匪是要錢才會去綁票,總不會去綁個窮光蛋吧。大魚流盪失水而為了名,蟻能苦之,是比喻太出名的人容易被無法無天而不必負責任之次級團體給予鬥臭,雖然他沒有犯法,但此被戴上帽子給予鬥臭的行為就等同大魚被網罟所困,而失水,使魚很難受而受苦。大野獸離山時,螞蟻群也會攻擊他,讓他痛苦,如同政治人物被鬥臭、鬥垮後就沒事了,也沒有人會再去鬥他。所以政治人物要守誠信,做好榜樣給選民學習,不能耍狠、耍詐,教壞囝仔大小,如老是不守誠信,當鬼計被選民看穿時  ,不論是富可敵國或江洋大盜、大騙子,當選民反感時,就會像大野獸、大魚被螞蟻群、網罟所困而退選。所以莊子要世人學鳥獸不厭高,魚龞不厭深。學全其形養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厭深眇。姿態放低一點才不會中槍,也才不會傷身失性,自己遭殃不打緊,如再殃及子孫,使子孫無顏見世人,抬不起頭來,那罪過就大了。
        有人說台灣的社會生病了,但也只知道是生病了,而不知病因,病因是出在人心,人心變壞了,科學進步,學校只教學生做事,不教如何作人,所以科學技術他們懂,而且一天天進步,但學生不懂得倫理道德。國會每天在吵架,媒體每天在放言高論,且各有各的立場,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見解才對,別人不對,把下一代的價值觀念扭曲了,小孩天真像張白紙,不懂事,無能力做自主判斷,所以才稱呼為囝仔,如能獨立判斷就是大人,而不是囝仔。因為國會議員、政治人物、名嘴之一言一行,小孩子以為是對的,就自動學起來了,人生就跟隨著走鐘(學壞)了,這就是社會生病之原因及亂源,下一代要怎麼教育呢?連老師也怕得罪家長而困擾,誰之過?大人為了賺錢開電動玩具店(電子遊樂場),正當營業,賺不到什麼錢,就暗中擺設賭博機具讓大人賭博,小孩子沒獨立判斷能力,老闆就要有道德良心,禁止小孩入內觀看或讓小孩也可一起賭,如又勾結管區警察或主管機關官員通風報信,店家則更可賺到大錢,但所賺的錢是黑心錢、不義之財,小孩不懂賭博會毀掉前程,無形中就學壞了,在學校成為問題少年,是因店家老闆違背道德 所造成,因而踩到道德紅線,此責任無形中(老天)就會報應在自己子孫身上,子孫自然就會不成器,只會享樂,不求上進,整天胡搞瞎搞,製造社會問題,所以報應是很可怕的。莊子的學說意境相當高,學莊子的人大都是學將其文言文解釋為白話文,能夠解釋其文章的人國學造詣已相當高了,但鮮少有人知道他所說的每一句話的真意為何?現在既然已知道其所說故事的真意,有此性向者就必須踩剎車即時回頭還不晚,否則會有苦頭可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必竟老闆是老天在當,人只不過是芻狗、眾生,只有被老天管的份,不聽老天的話也不行,故事是如是說,是真是假就由讀者去判斷。同志婚姻之立法雖然先進,但要考慮是否有踩到道德及公序良俗的紅線?否則如有教壞囝仔大小,立法之人自然須承擔逆天之因果的 ,必竟天下事沒有絕對的對,也沒絕對的不對,只要人民喜歡也沒什麼不可已,但宜先深思此一問題,人無法勝天,如違反了道德,老天才不管你凡人如何立法,所以立法前宜先三思而後行,唯一要注意的是老天在當老闆 ,不是凡間的領導在當,不能把道德的根也想給除掉,不惜違逆天理來製造絕後,禍及子孫,成為民族之罪人而臭名萬世、遺臭萬年。高興就好,慎之!慎之!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形影相隨(相隨心、業力轉、體質也隨心轉)、越雞、魯雞,德非不同,但修道層級不同,其才有巨小。

形影相隨(相隨心、業力轉、體質也隨心轉)、越雞、魯雞,德非不同,但修道層級不同,其才有巨小
        庚桑楚篇:「南榮趎曰:目之與形,吾不知其異也,而盲者不能自見;耳之與形,吾不知其異也,而聾者不能自聞;心之與形,吾不知其異也,而狂者不能自得;形之與形亦辟矣,而物或間之邪?欲相求而不能相得?今謂趎曰:全汝形,抱汝生,勿使汝思慮營營。趎勉聞道達耳矣。…庚桑楚曰: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雞不能伏鵠卵,魯雞固能矣。雞之與雞,其德非不同也,有能與不能者,其才固有巨小也。今吾才小,不足以化子。子胡不南見老子?南榮趎贏糧,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老子曰:子自楚之所來乎?南榮趎曰:唯。老子曰:子何與人偕來之眾也?南榮趎懼然顧其後。老子曰:子不知吾所謂乎?南榮趎俯而慚,仰而歎曰:今者吾忘吾答,因失吾問。…若規規然若喪父母,揭竿而求諸海也。汝亡人哉,惘惘乎!汝欲反汝情性而無由入,可憐哉!」、知此小巫見大巫的問答,就知道有修道與未修道(只知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凡夫,智慧差別懸殊。
        故事中南榮趎問庚桑楚問得很妙:每個人都有眼睛與形體,我看不出有什麼不同,可是瞎子就是看不見東西;每個人都有耳朵與形體,我看不出有什麼不同,可是聾子就是聽不到聲音;每個人都有心與形體,我看不出有什麼不同,可是瘋子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人的形體都是彼此相近,是因為外物阻塞而有好人壞人之分別嗎?我想要知道答案,但無法悟出其道理來。庚桑楚要他保全形體,守住本性,腦筋不要胡思亂想而被困惑。南榮趎勉強把話聽進耳朵。庚桑楚故意裝迷糊,大打太極拳,要讓南榮趎去老子那邊聽他訓話,所以很謙虛,回答得很妙:奔蜂:小蜜蜂也。藿:豆也。蠋:豆中之大青蟲也。伏:孵卵。鵠:天鵝蛋。小蜜蜂不能變成豆中之大青蟲,越國的雞無法孵出天鵝蛋,魯國的雞就可以了。此二種雞一樣是雞,天賦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本能不同,就有大小之別。比喻我的才能與奔蜂、越雞一樣才小,修道之層級不高,難當重任,無法回答你所要問的問題,為什麼不去南方拜訪修道層級高強之老子呢?文義解釋是如此,意境是比喻南榮趎求道只想速成並留痕跡,自己的眼睛、耳朵(比喻其心),從形狀看來與人無異,但卻不能自見、自聞、自得:即不能懂得至道之言,這跟盲、聾之人又有什麼兩樣呢?以此比喻來說明每個人都有器官,有的人器官就不會壞,有的人器官就會壞。南榮趎準備糧食,走了七天七夜才走到老子住處,老子說:你是從庚桑楚那邊來的嗎?南榮趎說:是的。老子說:你怎麼帶這麼多人一起來呀(隱喻南榮趎心不清靜,內心有妖、魔、鬼、怪那麼多人跟隨著他)?南榮趎很驚訝的回頭看(明明是只有我一個人來,老子怎麼說我帶這麼多人來),心裡就慌了,老子說:你不知道我所說的意思嗎?南榮趎羞愧的低下頭來,仰天嘆息說:現在我忘記應該怎麼回答?因而也忘記所要問的問題,講話就結結巴巴的,不知道要怎麼問,也不知要怎麼答(吾忘吾答,因失吾問)。為什麼會這樣?當然是遇上高人,層級相差太大,所以會亂了分寸,問題就出在南榮趎心中仍存有知、仁、義,而放不下,愁眉苦臉,對世俗涉入太深。老子所看到我帶那麼多人(知、仁、義)一起來,人是從那裏冒出來的?這就是玄。代表有修為與沒修為的人功力差太多了,一個可看到無形的東西,一個是看不到,正因為南榮趎所問的問題涉及到道的層面問題,所以庚桑楚自認自己功力不強,不願正面回答,所以只以南榮趎所問的方式來回答他,才叫南榮趎去拜訪老子,老子的武功最強,知道無形的道,所以看得到南榮趎後面所跟隨而來的是什麼人。
        道是看不到、摸不到而卻真實存在的無體物(知、仁、義),永遠存在。人眼睛所看得到、聽得到的是有體物,不會長久存在。二者差別在此。人與妖、魔、鬼、怪都是物,只是居住的空間不同,磁場不同,陰陽兩隔,互不相關,不論是人碰見妖、魔、鬼、怪或妖、魔、鬼、怪 碰見人,雙方都很衰,都是見到不該見的東西;人抓不到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也抓不到人,因為一個是有體物,一個是無體物之故也。凡是有修至無極層級之修道之士都知道此道理的,說白了,就是如此而已,並不足為奇。修道要澈悟於心,不可只想檢現成、操捷徑的(僅達於耳,只想問人知道答案而不知所以然:即老子第53章之:民好徑)
        題目之物隨人形(形影相隨),也就是陰德(真的知、仁、義)、罪孽(假的知、仁、義),會隨人的靈魂、形體一起在走,人走到那裏,善、惡就跟著人一起走,所以世人幹了多少缺德事(假的知、仁、義),違背了仁、義、禮、智、信,就是違背了道德之根本,冤親債主就跟隨著人的形影一起在走,就有苦頭可吃了;積了多少陰德,此陰德就隨著人的靈魂一起在走,能庇蔭子孫,不知道此原理的人就不知道因果關係的可怕,知道此原理的人,連腳底都會發麻,所以看到有人在追殺人、無故發瘋住進瘋人院,怎麼醫也醫不好,這都是有其前因後果的,只是此因果關係人眼看不到而已,是真實存在的,當問題發生時,不明事理而見義勇為的人,往往會公親變成事主的,人做事為什麼敢亂搞?問題就出在此處。老子說是:形影相隨;莊子說是:形與影的關係。其實南榮趎問庚桑楚之有關目、耳、心、形四個問題,莊子於故事中都已說過,作者也已於文章中都闡述過,於此即不再贅述,此文章謹引述題目來源及語文出處,是有所本的,並非無稽之談,因世人都知道任何事都有因果關係,只知道因為這樣,所以如此。只是不知道因為與如此之前所形成之理由及過程的原理,如依南榮趎一開始求道僅達於耳的方式,就會若喪父母,揭竿而求諸於海(竿:表識也。諸海:人海的形容詞。求道於跡象,就如同失去了父母而拿著修道的大旗,於茫茫的人海中找父母一樣很難找到,是會徒勞無功的),還會被高人虧:汝亡人哉,惘惘乎!汝欲反汝情性而無由入,可憐哉(是迷失真性的人,茫無所知,想要恢復本來的真性,可是找不到路啊,真可憐)!所以要知道因為與如此間形成之理由及過程的原理,就須澈悟莊子所寫的:知北遊與庚桑楚二篇文章,知道並澈悟其道理,就知道社會所以會亂及媒體天天吵吵鬧鬧的原因,就了然於心,不必說出口。因言無言,終身言,未嘗言;終身不言,未嘗不言。所以幹好事與壞事,老天都看得一清二楚,逃也逃不掉,都會有善惡之報,形影相隨(如影隨形)。也會先顯現於自己及子孫的面相上,例如當人心情很好時,顯現在臉上之表情就很高興;當心情不好時,會顯現出臭臉或面色鐵青,是假不了的 ,所以要談事情前要觀察對方之臉色是很重要的。話點到為止即可,如將緣由全部說出口、多言,反而會顧人怨的,就由讀者自己來領悟吧!願人人有悟性,能悟出故事之道理來 ,能成為至人,早日返回真性,才能跳脫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遠離禍患。願人人平安!

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鬼壓床、卡到陰(煞氣)-作惡夢(眯-夢魘)的原理。

鬼壓床、卡到陰-作惡夢()的原理。
    天運篇:「師金曰: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齋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將復取而盛以篋衍,巾以文繡,遊居寢臥其下,彼不得夢,必且數眯焉。」、德充符篇:「仲尼曰:丘也嘗使於楚也,適見豚子食於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棄之而走。不見己焉爾。不得類焉爾。所愛其母者,非愛其形也,愛使其形者也。」、老子第62章:「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壁,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此幾則故事及立言是在闡述修大道有精、氣、神存在,有凝聚力的力量,可趨吉避凶,宇宙間不但有人眼睛可以看得到的有形物之存在,而且還有人眼看不到的無形物(氣、場-數之所不能分也,也就是知北遊篇第2節所言: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死)之存在,這才是大道之實情,讀者可參考之。
        師金:為其言可師,如金之不可磨滅,不是真有其人。而是比喻有主宰無形能力之人,如天根、雲將之類之高人。古時以芻狗(茅草紮成的狗)為祭祀貢品,祭祀後即棄之。芻狗未捧上貢桌前,須裝在竹製的小箱子內,外面用繡有花紋的絲巾包裹,等待祭祀官齋戒後,捧著端上貢桌,禮儀隆重。祭祀完成時就將芻狗丟棄在路上,過路人會踩到芻狗的頭或背部,已沾有不乾靜的廢氣,會更至他妖也(也就是俗話所說的卡到陰、煞到陰氣-壞磁場)。此時蘇者(割茅草的人)會拿回家生火煮飯。割茅草的人如貴於芻狗的功效,將茅草的灰燼再用盛以篋衍,巾以文繡的方式,拿回家放在寢室內與其同遊,如果不會招來惡夢,也會招妖,換來數次鬼壓床()。眯:魘也。芻狗的故事是在比喻:一般世俗之人遭鬼壓床,是因睡姿不正確或以手當枕頭,手被頭壓太久、背部睡在棉被角上,壓到神經,時間過久,血液不能流通,神經發麻,就會做惡夢(夢魘)之意境,也就是故事中芻狗祭祀後棄之,行者踐其首、脊之原理,會驚叫,想逃跑,但就是身體動不了,呼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沒人敢救他,於驚嚇中醒來,才知道是在做惡夢,世俗的迷信稱為鬼壓床,古話稱為:眯。但修道人,於修道過程中就有安排被無形鎮壓的課程,已先受過訓,知道鬼壓床的情境,所以遇到鬼壓床時,不會害怕,幾分鐘過後即恢復正常,照常睡你的覺。所以說修道人沒有自己的主見,完全須依照自然行事,稍有偏離自然就會遭鬼壓床,此時也就是在警惕,要你不能違反自然,原理就是如此!至於要如何除掉陰氣?待後階段把道學理論、實務面全都介紹完畢後,再來介紹實務運作面,來與讀者分享!因為要懂得道德經、南華經,與蓋房子一樣,須先打底(基礎),先認識什麼是有形?什麼是無形?如無此基礎,亦僅止於學術、理論之研究,要了解實務也僅能達到似懂非懂階段,如要以學術研究的方式來研究實務,很容易走鐘,還認為是迷信的!
        小豬不會嫌母豬醜,只愛母豬使其形,眼睛能看著小豬,表示母、子是同類,就會糾纏著母豬吸母奶,但當母豬眼睛閉上,斷了氣,形狀一變,小豬發現母豬沒有氣存在,就知道母豬死了,不跟小豬同類了,一會兒,突然就會驚慌,棄母豬而逃跑。人也是一樣,父母是子女的凝聚力、向心丸,父母健在時,子女經常會與父母團聚在一起,傾聽心聲,撒撒嬌,但父母不在人世時,兄弟姊妹各有各的事業,團聚的向心力道就減弱了,各奔前程重要,小豬食其死母的故事意境就是在說此一道理。此死豬之故事意境就是在闡述俗話所嘆息之:死爸路頭遠,死母路頭斷。兄弟姊妹親情到此告一段落之悲歡離合路逕、情境。
        古時立天子,置三公,典禮隆重。雖有拱壁,以先駟馬,為戰國時代的用語,現代語為排場,封官、加爵之排場有如現在的金鐘獎、金馬獎的排場。拱壁,駟馬,以現代語文宜解釋為穿金、戴銀、提名牌包包、開超跑、住豪宅。老莊認為要講究此排場,不如修大道比較實在。如有得大道,有罪以免耶?此處之有罪以免耶,並不是犯罪判決確定要發監坐牢,靠總統特赦而不必抓去關,而是指遇到有災禍時可逢凶化吉。不是很好嗎?老子、莊子二本書,境界很高,武功不是很強的人不一定看得懂,但有循序漸進,慢慢體悟到人生,就知道光著身體來當人時是空空的;死了,只剩骨灰,拿去餵鯊魚、當肥料、放在納骨塔之不同而已,都回歸自然了,也是空空的,一樣東西也帶不走的道理。名、利也跟隨為空,什麼也沒有。也不會爭,也沒得爭,要相爭就要去跟鬼相爭。又回到無生於有,有生於無。只有陰德與罪孽跟隨靈魂一起走而已!人生就是如此,沒什麼好羨慕!知道此道理,就是快活的人生。


2016年10月7日 星期五

一人得道,雞犬昇天(吉人天相,直系血親、姻親受惠)-出生來當人之目的。

一人得道,雞犬昇天(吉人天相,直系血親、姻親受惠)-出生來當人之目的。
        齊物論:「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謂天府。」、徐無鬼篇:「德總乎道之所一。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至矣。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知之所不能知者,辯不能舉也;名若儒墨而凶矣。故海不辭東流,大之至也;聖人並包天地,澤及天下,而不知其誰氏。是故生無爵,死無諡,實不聚,名不立,此之謂大人。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而況為大乎!夫為大不足以為大,而況為德乎!夫大備矣,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備矣。知大備者,無求、無失、無棄,不以物易己也。反己而無窮,循古而不摩,大人之誠。」、則陽篇:「雞鳴狗吠,是人之所知;雖有大知,不能以言讀其所自化,又不能以意其所將為。」、老子第79章:「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此幾則立言在闡述修德之重要性,人之所作所為,各人所得到之德,都統屬於大道之中,冥冥中由道在主宰一切(德總乎道之所一,與田子方篇第5節:萬物之所一、齊物論之:天地一指也略同),善者,吉人自有天相;惡者,因果循環伺候。讀者可參考之,以資借鏡。
        逍遙遊篇首(冒頭-文章之開始、開端、開頭):「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化而為鳥…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依老子的相對論,則:水之積也厚,則負大舟也有力。…風之積也厚,則其負大翼也有力。莊子一書,開宗明義即點出:世人要修道積陰德(北冥)、魚是修道人的代碼,並非人們所吃的魚,不可誤解而失真。每個人都有父母,而父母源自天地(陽陰),父母的父母稱為祖先。達生篇即指出:「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故人不可不尊天!出生轉世來當人,是要世人來修道積德,下輩子才免於再轉世來當人,可直接當神仙,既已來當人,就如同出外謀生之遊子,隻身在外,暫住於旅店,於社會大染缸中不受污染,年老落葉歸根時,才能返回老家,如迷失真性,就如同迷失在外的小孩,回不了家,淪為遊魂,繼續再轉世來當人,有12個生肖可輪替,輪到能悟道為止。沒有悟道,就如同: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自己已自身難保了,那有能力庇蔭子孫?如有悟道,可怒而飛:不知不覺中擺脫世俗之煩惱,脫離輪迴。就如同海運:生命之動能,即是宇宙之動力,力量很大。如同:水之積也厚,則負大舟也有力。風之積也厚,則其負大翼也有力。就有能力庇蔭子孫,得到好地理、好風水。故由己身所從出或從己身所出之直系血親、姻親,其卑親屬中之子孫有一人得道時,其尊親屬的祖先也都全部跟著得道(子孫有能力負大舟、大翼),回饋祖先,就像氣漩一樣,一直往上漩,越漩越高,比喻一代優於一代,也就是俗話所稱之:一人得道,雞犬昇天(吉人天相),祖先得到陰宅之好地理、子孫得到陽宅的好地理,家族氣數、氣勢會很旺,身心健全、身體健康、家庭圓滿、有好事業、居高位當領導人物。未修道,就像水之漩渦一樣,一直往下漩,越漩越深,比喻一代不如一代。就是世俗所言之:祖上有德、祖上無德,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有修道之人),其原理就是如此。
       冒頭所點出之幾則立言,要如何解釋都對,也都不會得罪於人,這就是莊子文章之功力,就由讀者自己解讀就可已,讀者青出於藍,必青於藍。說不定解釋的比作者更棒,作者謹於其立言之意境悟出道理,供世人於實務上能用之於日常生活中,能悟出者,必能快樂如神仙。齊物論第7節之:「道行之而成」。你可把他解釋為:路是人走出來的,也沒有錯。也可解釋成:道是要靠著去領悟、力行(實際去作)才能得道的,也對。二個解釋都對,也都不會得罪於人,只是意境有所不同耳!有去解釋總比沒有去解釋來得好!以悟道的角度解釋一人得道,雞犬昇天是指:吉人天相。吉人:善人也。天:老天也。相:保佑、幫助也。老天保佑善人(老子第79章-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知北遊:知神佑之。太上感應篇: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刻意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永保安泰)。水之積也厚,則負大舟也有力。風之積也厚,則其負大翼也有力。以世俗之角度言之則指:一人取得權力時,血統純正之選舉有功人員,都能取得政務官或國營事業、基金會董事長、總經理的寶座。也就是盜跖篇所言之:「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白話為:誰在位,誰講的話就對;不在位者講的話就不對,且等於狗在吠火車,你吠你的,我的火車照開,狗太靠近火車,會被火車輾死,所以吠歸吠,也不敢太靠近火車,以免被輾死。
        不論是名若儒墨而凶矣、與其譽堯而非桀也、藍綠對抗?最終都會受到因名、利而惹來的禍害,無辜的憨百姓說不定也會遭受到魚池之殃。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所以為了台灣,名嘴、政治人物於媒體上不要有二個極端之言論,才不會傷害到台灣人民,否則天災、人禍、傳染病毒會在後面等著到來,即使年金再怎麼改革,所省下來的錢,也都無法彌補錯誤之政策、與外國斷交前之投資、大灑幣之政策買票或炸彈雨、乾旱所生災害的損失,願天佑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