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畸於人而侔於天-修道與交朋友不同性質(人之小人,天之君子;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好人有無好報?

畸於人而侔於天-修道與交朋友不同性質(人之小人,天之君子;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好人有無好報?
        大宗師篇:「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盜跖篇:「小人殉財,君子殉名。其所以變其情,易其性,則異矣;乃至於棄其所為而殉其所不為,則一也。故曰:無為小人,反殉而天;無為君子,從天之理。若枉若直,相而天極。」、則陽篇:「時有終始,世有變化。福禍淳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自殉殊面,有所正者而有所差。」、列禦寇篇:「夫造物者之報人者,不報其人而而報其人之天…古之人,天而不人」。此四則立言在闡述修道人不拘於俗,而與世俗相異,因合於人道(世俗)者,不一定合於天道;合於天道(自然)者,不一定合於人道。亦即老天與凡人對於善與惡,修福德之看法、區分法不同。世人重表面之善、福德,利益自己;老天重實質之善、福德,利益他人,二者不同。一般之休閒活動,例如跳舞、打麻將、打球、旅遊,這些是交朋友,是個人之喜好,並不是修行,與修福德一點幫助也沒有。所以並不是自己認為自己是好人,有行善就是好人、有行善,而是要以老天說的才算。自己這一代行善、享福德,來世及後世子孫無法享受到利益,則不算善。自己這一代行善,未享福,來世及後世子孫享福、享利益,才是真善;行善又邪念很多,助長貪念之念頭之相也多,賺不該賺的錢而來行善,利益自己,則不是善。善惡是如此區分法的,所以有人說好心有無好報?癥結點就在於此,看事情的方法、角度不同之故也。善與不善並不是由凡夫自己說的,老天說的才算。至於可不可以逆天(反於自然)行事?會不會有報應?不論是曲是直,要幫助你自己的本性順應自然。那要如何拿捏?在於每個人的價值觀念,是很有深度也是很有智慧的話題,世人值得深思。
        道有天道、有人道,如依目前的社會環境觀之,似可再增加錢道與妖道二道,同樣都是道,與盜亦有道之歪理相同。天道即天倫,人道即人倫。天道將拘於世俗之禮者視為小人;人道將遵循世俗之禮者視為君子。蓋禮儀、制度,皆出於有心,人想出來的花樣,並非出於自然(無心),必須使民不爭者,始符合自然,二者有別。所以說合於人道者不一定合於天道;合於天道者不一定合於人道。
        大宗師篇莊子以畸人:奇奇怪怪的人來說故事,以畸人來比喻修道人。因修道人的行為模式合於無為自然,以道之立場觀之,老天認為畸人侔於天(合於自然),如孟子反、孟琴張,他們不受世俗之禮節、制度所拘束,乃曰畸人,實為天之君子。莊子立言之: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似為筆誤,而變成重複,校正時未注意所致。不論天之小人,人之君子擺在前,或人之君子,天之小人擺在後。都是同樣的意思,不符合老子之相對論。如將後面之人之君子,天之小人。或是將前面的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刪除其中一句時,即不發生重複之問題;如須前後二句都寫出來時,要寫成:人之小人,天之君子;天之小人,人之君子。才符合老子之相對論。此句之文義大家都會解釋,但其意境是如何?不一定每人都會解釋。其意境為:合於人道者不一定合於天道;合於天道者不一定合於人道。以白話文簡單舉個例子,就很清楚了。例如:社會上每個人都認為××人是個大好人,很會做人,又做了很多公益,為什麼還會得癌症、被殺、被車撞…,難到好人沒好報嗎?有些人很多人認為他是壞人,不太會做人,但都不會生病,也很長壽,難到老天沒有長眼睛嗎?其實並不見得,問題就出在這裏。世俗的觀點與老天的觀點不同,俗人認為此人是君子,但老天認為是小人。道理就在此,有修天道,就知道天道自然,因人受制於五行,修人道之好人雖符合世俗,如未修天道,心性虛偽、反自然,不符合自然而不自知時,則仍須由自己的五臟來承擔罪惡(駢姆篇)及因迷惑,於處世中尚無法避禍(人間世、山木、庚桑楚篇…之故事),有修天道就可避開這些問題而免禍,此為修天道與人道之大不同,因為世人真正的老闆是老天,並不是由世人所選出來的政治人物或董事長、總經理在當老闆,伙計不聽老闆的話,不是自討苦吃,就是被炒魷魚。莊子於幾千年前就將此話以說故事的方式說給世人聽了,只是世人不解其意而已,現在知道其意了,至於要怎麼決擇?就由世人自己決定,並無強制力或拘束力。時有終始,世有變化。
        福禍淳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自殉殊面,有所正者而有所差。是在說明有的人的人生方向選對了;有的人選錯了。福禍變化無常,就像春夏秋冬的時序一樣,有終也有始,不可能常在。有所得就有所失;有所失就有所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此意境是在比喻辭去高薪而回鄉照顧行動不便的老父母,盡子女反哺之責任,表面上辭職會損失很多收入,但符合天道自然,屬老天認定的君子,實質上並無所失;相對的只顧高薪,不願自己照顧行動不便的老父母,只出一張嘴,而花錢找外傭照顧,就認為自己很孝順,自己在外很努力的在炒股票、炒房價、炒地價、攀緣富貴,名利雙收,表面上有高薪收入,很有社會地位,但不合天道所稱之利益大眾之為善,並非老天所認定的君子,反而被認定是利益自己之為惡,如過了中年或到了晚年,自己身體出狀況或家庭、事業才出問題,那就虧大了。只有符合自然,隨緣而不攀緣,心自然就清靜,達道之人,才無福禍之問題。小人為財犧牲,君子為名犧牲。他們所追求的事物和性情本質雖然不同,他們犧牲自己生命去追逐外物卻是一樣的。所以說:不要像世俗之小人追逐利益,要回返自然的本性;不要像世俗之君子求名,凡事要順從自然之理。無論是曲是直,要幫助自己的本性順應是然。造物者(老天)所回報於世人的,不回報人為,而是回報其自然的天性,各人有各人之天性。古時候的人遵從自然(天),不遵從人為(人)。道者,理也。理有道理、天理、倫理、人理。道有乾坤(天地)、陰陽、男女,為自然法則,稱為天。人不可逆天,也就是不可違反自然,至於要怎麼抉擇?一樣也是要由世人自己決定,並無強制力或拘束力,同性婚姻是屬於人為?或自然?有無逆天(違反自然)違反倫常?要不要回返自然的天性?則道理自明。因為是老天在當家,不是陽間之皇帝在當家,所以世人不管如何的在亂搞?就是不能踩到道德的紅線,不然就會有苦頭可吃了。是真是假?不試試看也沒有人知道,庚子年一到,似可窺究出道理來的。提供讀者參考!


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

因果、影響關係(上一代之所作所為,影響到下一代之形影相隨理論)-人與影子賽跑,誰會贏(現世報之原理、靈魂在生病或肉體在生病)?常接近賢人-久與賢人處(善知識)才知道此道理。

因果、影響關係(上一代之所作所為,影響到下一代之形影相隨理論)-人與影子賽跑,誰會贏(現世報之原理、靈魂在生病或肉體在生病)?常接近賢人-久與賢人處(善知識)才知道此道理。
        德充符篇:「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久與賢人處,則無過。」、漁父篇:「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此則立言及故事是在闡述只有不起心動念,心定、靜如止水,就能留住眾人求鑒照。人紅是非多,識人多,爭議也多。常接近賢人(有智慧之人),就能降低欲望而減少是非爭議(久與賢人處,則無過)。賢人:即有道德之人、靈性高的人,佛家稱為善知識。有空常接近賢人,親近他們,接受他們的教誨,享受不同之磁場、氣氛,必然受惠不盡,至於假日有空時是要到歡樂場所去消費或親近賢人、善知識?由自己決定,無人可勉強要求要怎麼做?而錢四腳,人二腳,欲望無止境,永遠追逐不完,不要為了滿足欲望而傷了身體,如受到現世報時,不但得不償失,又白忙一場(即佛家所言之:因果報應關係;道家所言之:影、響關係-形影相隨),與醫學上所言之:基因、遺傳(即白話之:品種)之理論相同,即白話所言之: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已由報應三代、富不過三代,進步到現世報、富不過三十年了,不讀聖賢書,未修善積德,違背自然法則去追逐名利、權勢、富貴,於福份享盡,果報顯現在眼前或老年而不自知,值得世人深思,所以不能太鐵齒,於碰到時才來怪天怪地,就後悔莫及了。
        每人都知道,在流動的水面照自己的影子是照不出來的,須要到靜止的水面才能照得到自己的影子此即唯止能止眾止。三止字,依次訓1止水、2留住、3停步。即心定,寂靜如鏡子,不起心動念,就能留住眾人來鑒照自己。時常與修道高人相處,聽他談ㄧ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就比較不會犯錯,這些道理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只是做不到而已。但還是會想要努力修道,不知是要修給誰看?是要修給人看或修給鬼看?老天要管理那麼多眾生,確實不容易,但老天有他的妙道可輕易來管理,他創造了道德、人與影子的關係(因果報應、形影相隨),由眾生自己來管理自己,如有犯錯而不改正時,就由人體的五臟來承擔後果的自然律,這就是人為何會生病的原因,須知道生病是人的靈魂在生病,而不是肉體在生病,就如同水不乾淨,要從源頭清洗,上游的水乾淨了,下游的水自然就跟隨著乾淨,所以人必須洗心,心是指靈魂。靈魂乾淨,肉體就不會有病,其道理就是如此,也只有老莊才知道此道理,他於幾千年前就寫了莊子一書來告知眾生,只是世人不知此道理,於生病時一味吃藥來醫病,藥吃多了,病還沒治癒而須先洗腎,洗到腎衰竭而死,病原就是無法根除,怪天怪地也都沒有用,因老天不語,冷眼在看眾生玩何種把戲?老天只負責管理世人違反自然律不改正時,他就會創造醫藥無法醫治的無明病(癌、腫瘤…等)來管理眾生,不知者不怕,知者腳底會發麻,很可怕的。所以世人不能在暗處作惡多端,壞事作盡,以為人不知,還以為作這些壞事是他的智謀、是的他本事,以惡為能,自我美化,且到處炫耀,那到晚年時就有苦頭可受的,保證到時連想哭也哭不出來!
        人與影子賽跑的故事是在諷刺有些世人不懂得找個樹蔭,太陽照不到人的地方,人的影子就不見了,人靜止下來不要走動就不會有腳印 ,這些人真笨,是在說故事沒有錯,其實並不是在說故事,而卻是一門大學問,當陽光由人的正面照射時,人影會反射於人的背面;當陽光由人的背面照射時,人影會反射於人的正面。正是老天所創造發明來管理眾生違反自然律(法則)而不改正,用來對付眾生的法寶,所以老天有人稱呼為上帝,也就是老子的:形影相隨原理。形與影之關係就如同人間之監視器啓動錄影功能,將人一生之所做所為全部錄影儲存於電腦之記憶體內,於要判定一個人一生之功、過時,將人名輸入電腦,一按搜尋,就將其一生之記錄影片從頭演到尾,無所遁其形,想賴也賴不掉的(也就是民間所說的生死簿)是同一原理。人無法勝天,人如果有辦法去改變人影關係(形影相隨)之自然律,將人影趕走,不要讓人影跟隨著人的前、後,讓人影消失的本事,這個人就可當上帝了,也就是說天公換世人來當了,也就不須由玉皇大帝(上帝)來當天公了,但自然律(無字天書)就是不能改,改了太陽會從西邊出來,行星會相撞,不像人間的立法院、議會,法律隨時可修改,且強權就是公理,須要軍公教時,就說是國家中堅份子、國家的棟樑,退休時可領18%,不需要軍公教時,可清算鬥爭,將軍公教醜化成米蟲,也可隨時停發年終獎金、三節慰問金、隨時可修法來取銷18%,美其名為公平正義,反正淡水河、臺灣海峽、太平洋也沒加蓋,老闆我在當,不爽時隨時都可已去跳,氣死活該?故天道與人道,二者大不同也,相去甚遠矣。世人如不知形影相隨(人與影子的關係)的道理時,到年老的時候是會很淒涼的,也就是現世報,不但是現世報而已,已經靜悄悄的在比現世報更提前到來了,所以為什麼最近有多少人過不了67歲這個關卡?有的甚至年紀輕輕,也會無緣無故的先被召見、寵召、點名,忘記呼吸(得意忘形)、不想呼吸(厭世想不開),因果報應之人數也滿多的,看看世人怕不怕?有的被無形摀住鼻、口不讓人呼吸,直接就被牛頭、馬面捉走,連一句話也都無法說(可怕之現世報,與壞事作絕了,被眾人罵:可以直接捉去槍斃不必問理由,自己心裡有數之道理相同。如以現代之語言稱之,則稱為:無言之結局),死後才來補驗死因,其原因及道理就在此(於預防禍因、病因之道已提及),人是不能太鐵齒,不信邪,因為是無法與老天對抗的,當禍患到來時,怪天怪地都沒有用,只能怪自己幹了多少好事?雖然自己不知道,但老天清楚得很,這就是莊子所說: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人之小人,天之君子。只是世人不解其意而已。
        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古時沒有柏油路,都是沙路或泥土路,走路時都會流下腳印,也有人怕影子,看到影子就會跑,不要讓影子跟隨,但愈跑愈喘,腳印也愈多,跑到人倒下去時,影子就不見了,也沒有足跡了。是因為不懂得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的要領。此人與影子的關係是在比喻世人的欲望不可無止境,追逐名利而不知止,於追到人病了,抬到太平間時就不會再追逐了,而且ㄧ切的病都好了。每個不想呼吸的人都是躺者直直的回去報到,此時已沒得追逐了,要追就要等來世再繼續再追了,謹將莊子所說的故事意境提供讀者參考,因每個人的價值觀念不同,目標不同,看法也不同,但老天所制定的自然法則就是如此,仔細分析醫門多疾,醫院、看守所為何會人滿為患?道理至明!至於是要遵守自然法則或認為人可勝天,不要聽信無稽之談?只要世人喜歡,也沒什麼不可已,庚子年到來時就會知道答案的。願人人能平安!

鸱目有所適,鶴脛有所節,解之也悲-富貴輪流轉,故眼睛不能長在頭上。

鸱目有所適,鶴脛有所節,解之也悲-富貴輪流轉,故眼睛不能長在頭上。
        徐无鬼篇:「藥也,其實堇也,桔梗也,雞癰也,豕零也,是時為帝者也,何可勝言!句踐也以甲楯三千棲於會稽。唯種也能知亡之所以存,唯種也不知其身之所以愁。故曰:鸱目有所適,鶴脛有所節,解之也悲。此警世語是在闡述君臣、夫妻、老闆與伙計間能同甘共苦與只能同苦而不能共甘之結局不同,警告世人只重視貴、福,不重視賤、禍,不知道貴、賤、福、禍,隨時變易之道理,最終會後悔莫及的,值得世人深思其道理。
        藥也,其實堇也,桔梗也,雞癰也,豕零也,是時為帝者也。藥:以藥草來做比喻。實:藥草也。堇:藥草烏頭也。論它的效用,就像烏頭、桔梗、雞頭草、豬零這些草生的下等植物,在世人不需要用到它時,是一種雜草,不值一文錢;但當人生病需要使用到其中任何一種藥草時,這下等植物就變成很珍貴的藥草。文意解釋是如此解釋法,但其意境是在比喻貴、賤、福、禍,隨時變易。人在世間,得時而用,則為貴;不得時而用,則為賤。同樣一個人,於得時做大官、賺大錢,則為貴;於不得時,不得势下台或被打入冷宮、經商失敗,則為賤。也是在比喻凡事有得必有失。此意境以成語來說就是與:鸱目有所適,鶴脛有所節,解之也悲(貓頭鷹的眼睛視力很好,但也只能於夜間才有用,白天就看不到;鶴是長腳,世人如嫌它的腳與一般鳥腳的長度不一樣,而把鶴腳截短一點,鶴就很難走路而感到悲哀)的道理相同。世間事物因貴、賤、福、禍,隨時變易的例子實在太多了,怎麼說的完呢!
        句踐也以甲楯三千棲於會稽。甲楯:披甲持盾的兵士。越王為吳所敗,越王率領三千兵士退守會稽山上。唯種也能知亡之所以存,唯種也不知其身之所以愁:此故事的意境是在比喻君臣、夫妻、老闆與伙(夥)計間能同甘共苦與只能同苦不能共甘之結局不同。至於故事文義的內容,前文以解釋過,於此不再贅述,讀者也可自行參考坊間莊子學術研究的書籍。
        易經算命最重視時與位,凡事都選擇吉日、吉時,最忌諱時不當、位不當、德不配位,廟宇、車站、公園為什麼有那麼多流浪漢而不回家住?道理就是如此!夫妻、老闆於剛創業時都是夫妻、老闆伙計共同打拼,同患難,但當自己事業有成,為人夫、老闆者,有錢就會開始作怪,不給妻子生活費或拋妻棄子到外面養小三、老闆開始刻薄員工、裁員、往國外遷廠,夫妻、老闆伙計間變成只能同苦而不能同甘,得其時也,但當事業失敗,負債累累,走頭無路時才想到夫妻、老闆伙(夥)計未能同甘共苦,於流落在外時,想回家找妻子、兒女,妻子、兒女會接受嗎?故事是在講這些道理,是否如此?看看左右鄰居、親朋好友有此故事情節者,其晚年的結局是否如此?同理,當你在位得權勢時,當然有權力去清算鬥爭不同黨派或異議人士,美其名為改革、轉型正義;但當你下台失去權勢換別人在位時,換成自己也會遭受到清算鬥爭,所以人的眼睛不能長在頭上,走運時看高不看低、看人衰小;氣勢轉弱時,換成自己被人瞧不起,吐口水。這就是莊子說此故事的道理,尤其庚子年是災禍年,很快就會到來,任何奇奇怪怪,不可能發生的事、新傳染病毒,以前未曾發生、未看見過的,都有可能發生。以前的人是獸面人心,心地善良;現代的人大不同了,是非、正邪、次序、善惡給迷惑顛倒,將孝順之次序給予反轉,由孝順老父母、公婆顛倒為孝順兒孫、寵物,讓老人氣得牙癢癢的,認為自己比家裡的狗還不如?!將倫理道德、禮義廉恥視為古人、黨國之遺毒,如夢幻泡影,虛幻不實,追逐名利、權力才是真的,變成人面獸心了,沒有人性、違逆天理、不男不女,毁倫常的事也都幹得出來,而且是先幹再說,說翻臉就翻臉,在搞造神運動,人比老天、神還大,天公伯已變成世人在當了,天地反轉,無法無天,無陰無陽,不男不女,已快無藥可醫了,世人必須懂得故事內容之道理,如發覺自己有錯,心性趕快改過回頭,還來得及,不然會是很麻煩的大事,提供讀者參考,願人人能平安!



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開天者德生,開人者賊生(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開天者德生,開人者賊生(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達生篇:「不開人之天,而開天之天。開天者德生,開人者賊生。不厭其天,不忽於人,民幾乎以其真。」、徐无鬼篇:「古之真人,以天待人,不以人入天。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太上感應篇:「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此三則立言是在闡述禍與福,沒有其他方法,都是由世人自己召來、惹來,沒有人會害人,都是世人自己害自己,禍與福都是由為善、為惡之報應而來,而且是一輩子跟隨著人的靈魂、人影在走,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結髮夫妻有善緣,也有惡緣,如果是惡緣,會讓對方受氣,吵吵鬧鬧,借忍讓,把惡緣化解掉;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小孩很聽話,就是來還債;不乖、忤逆是來討債,借不乖、忤逆,由修道之磨練,把欠債還掉。如無法忍受惡緣、討債行為,動輒離婚;父殺子、子殺父,債則越欠越深,結也越不好解開。這些債都是世人自己召來的,用不得怨天尤人。玄得很,由不得你不信,有修道、學佛就知道這些道理,未修道之凡夫,如果根本不相信這一套,那就好好享受自己的行為所召來的果報!讀者可參考之。
        所謂真人,於大宗師篇已闡述過,於此不再贅述,白話文是指:得道之修道高人,已成人中之仙了,能掌握天地陰陽變化規律,善於保全精、氣、神,諳通呼吸、吐納之養生之人。人之天:指智、巧、果、敢。此四者皆屬人為、有心;天之天:指自然、恬淡,無心。要世人不要以人為來開啟人心之竅(智、巧、果、敢),須無心而順著自然,不虛偽。開天者德生:人無心,開啟自然之門,就會生出自然的德性。開人者賊生:以人為開啟有心之門,就會生出禍害。不厭其天,不忽於人:厭,滿足也。隨時涵養天性,對自然就不會感到滿足,不忽視人為。民幾乎以其真:世人就差不多可以達到反樸歸真的境界了(即秋水篇: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徇名。謹守而勿失-指能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想得通,是謂反其真)
        古之真人,以天待人,不以人入天:古時之得道高人,以自然之道對待人、事,不以人為有心而干擾自然之理。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之:指自然。古時之得道高人,以得為生,以失為死;以得為死,以失為生。意謂:將生、死、得、失,一任自然;由老天以其積陰德的程度來定其生死得失。
        中國五千年有史以來都是在爭王位,每個政治人物都認為自己的觀念才對,如果是真的如此,豈不是老早就天下太平了?如果取得的政權,施行所有的政策皆對人民有利的話,那為什麼為何又會改朝換代或失去政權呢?政爭最終結果都要由老百姓來共同承擔,說是民意也對,說是天意也對,這都是由老天在做主,玄得很。但每個人的價值觀念之不同,也沒有誰對誰不對的問題,這輩子爭的不過癮,等下輩子,換個生肖、換個角色,再來繼續爭,有12個生肖可以輪替,這就是人生。只怕是下輩子轉世時沒有轉成人而轉世成其他動物,那就慘了,至於是要選擇不開人之天,而開天之天。開天者德生,開人者賊生。都要由世人自己決定,由自己來承受禍福。老莊如是說,相信、不相信、參考都可已,但最後的答案就是如此,此稱之為玄。前人經驗之累積,留傳下來的妙方,後人最好不要去頂撞,家庭才能圓滿。願人人能美滿!

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善養生(性)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留條活路讓人走之養生之道(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

善養生(性)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留條活路讓人走之養生之道(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
        達生篇:「魯有單豹者,巖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幸遇餓虎,餓虎殺而食之;有張毅者,高門縣薄,無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豹養其內而虎食其外,毅養其外而病攻其內。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後者也」。此二則醒世語是在闡述老子第9章:「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天運篇:「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講人算不如天算之道理,讀者可為借鏡。 此篇文章於:「回歸人性固有道德」一文中已有提及,讀者有興趣可自行點閱,但為何又於此冷飯熱炒呢?原因出於在出國散心期間,靈學教學又一再重提此事,故予以簡單筆記,不敢懈怠,回國第一件事就趕著寫此篇文章。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於文義上之解釋不外善於保養其身體者,就好像牧童在牧羊時,看見小羊有離群時,會把走路較慢的羊追趕上來,讓小羊能趕上羊群,不致失蹤。但讀莊子的文章不能僅探究其文義,須能進入其意境,悟出其道理來,才有用。此處養生之生為古性字,其真意為養性,是指:在於養世人之真性、心性而言,道德經第50章則稱之為:攝生。是指明道之人,善於愛護自己的性命,暗中有鬼神(守護神)護持之好處。生為古性字,故養生有上士(養氣-最高竿之養生)、中士(養心-一般人養免煩惱之養生)、下士(養身-凡夫進補、穿着、美容、住豪宅、開超跑之養生),並非世人望文生義之:吃千年靈芝、天字號人蔘、如何進補、如何高級享受,故讀者不可搞混。養生之意境(弦外之音)是在比喻以(有)知識不能解決問題,問題表面上看起來是解決了,但存有人為因素在內之解決方式,是會有後遺症存在,不知什麼時候,一方後悔,不滿就會起報復心的;以(有)智慧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而且很自然巧妙的解決,雙方皆大歡喜,沒有任何後遺症。這是修道人與凡夫間最大不同之養生之道,必須要能區別,知道其道理就好,但不能以此為養生之道理與人起爭執,才是真正養生之道。
        魯有單豹者,巖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幸遇餓虎,餓虎殺而食之。單豹在深山修行,離群而索居,不善於與人互動,比喻存有私心,只考慮自己要怎麼修?將來可到極樂世界(天堂)去。活到了七十歲,身體保養得很好,臉色還是像嬰孩一樣很紅潤,但是不幸被餓虎咬死,這只是形容辭,古時候深山才有虎,現在老虎已經快要被人殺光了,那來老虎,以此來比喻出家修行人如無法修心養性(即養生),一樣也會被歹徒所殺之意。有張毅者,高門縣薄,無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張毅很會攀關係,很會鑽營,家中隨時高朋滿座,但到了四十歲卻中風而死。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後者也:這二個人都像迷失的小羊一樣,最後不是被殺死就是病死。其意境是在闡述:善於修道之悟道者,隨時會鞭策自己,為人處世(事)必會觀前而顧後,做人不會太絕,會留一條生路讓人走,如此才能進、退有據,就不會被殺,也不會英年猝死、早逝。鞭其後是在隱喻有修道者會將子孫視為羊群,不會讓任何一位子孫迷失,學壞而誤入歧途,會照顧好自己子孫,雖子孫中有一、二位能力較差,落後其他人,也會隨時關注,甚至留在自己身邊照顧,不會將他放牛去吃草,不去管他,全家才能圓滿,也能庇蔭子孫。也就是白話之:做人或賺錢要存後步(路),不能快、狠、準,趕盡殺絕,即為佛家所言:放生之意。
  天運篇:「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不管世人如何追逐權位、名利?權位、名利這種東西有如裝飾品一樣,不足以增強人類道德之本性,裝飾品剛買回來很新鮮漂亮、人人喜愛,但時間久了、失勢沒權力、經商失敗時 ,裝飾品就會慢慢退色,就漸漸失去觀賞的價值,也沒有人會認識你了。以此來比喻當人在位當權得勢或賺大錢時,很容易忘掉我是何人?但老子提醒世人,不管你官做得多大?錢賺到富可敵國?最終一樣是:「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回去報到時都是直直的躺在太平間,一樣東西也帶不走,只是留給子孫臭名在打遺產官司或留美名給人懷念而已。人一有錢,有了權勢,就容易做怪,富貴而驕,一心只想獲得更高的權位,本身如不守誠信,剛開始,選民沒搞清楚此人有無誠信?看他財大氣粗,一味去支持他,如此自己就很容易忘了我是誰?深信自己能取得大位;但老天看得很清楚,大筆一揮,不是自己不敢參加初選,就是參加了初選,也會落選的,如此就自留遺憾。
        最近流行以前提前(錢)來談的官場關說升官之復古文化,不管關說者、被關說者、正等待要升遷者,都有二樣不同心情,一方認K為我夠力,表現出自己是有力人士。但被關說者到底要不要接受關說?是要遵循升遷倫理或要保住烏紗帽,不顧部屬內部反彈?會不會又重回以前沒背景的公務員高考及格 ,六職等任用後,幹到25年退休時也是六職等之惡夢再現?二難!如果關說成功官升了,身體、婚姻、家庭、操守出了狀況,那就不見得是占到便宜?也就是此故事之意境。君不見最近有許多紅的發紫的名嘴、演藝名星、政治人物、股票上市之董事長,年紀輕輕,未達67歲就回去報到,其於年輕時之言行、手段,經媒體傳播就具有示範作用,如朝正向發展,可移風易俗,改善社會不良習氣;如只顧以賺錢,求名、利為目的,往負面方向發展,教壞囝仔大小,也可把整個社會給搞爛掉,問題究竟出在那裏?讀者可由此反思參考之,願人人能如牧羊然,善養生,視其後而鞭之。隨時督促自己,守住倫理道德之紅線,不可越過,認清什麼錢可以賺?什麼錢不能賺?才不會失性,一失性就會貪,一貪就會將秩序、是非、正邪、善惡、利害給搞顛倒,搞亂了。身心清靜(淨),身體自然就不會出狀況,就沒有生病之理由,也可庇蔭子孫。以前做錯事的人,趕快回頭是岸,把錯誤改正過來,還來得及,不然等到庚子年是災難年到來時,那皮就要繃緊一點,以歡喜去面對個人之所作所為,不要怪天、怪地。願人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