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於人而侔於天-修道與交朋友不同性質(人之小人,天之君子;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好人有無好報?
大宗師篇:「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盜跖篇:「小人殉財,君子殉名。其所以變其情,易其性,則異矣;乃至於棄其所為而殉其所不為,則一也。故曰:無為小人,反殉而天;無為君子,從天之理。若枉若直,相而天極。」、則陽篇:「時有終始,世有變化。福禍淳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自殉殊面,有所正者而有所差。」、列禦寇篇:「夫造物者之報人者,不報其人而而報其人之天…古之人,天而不人」。此四則立言在闡述修道人不拘於俗,而與世俗相異,因合於人道(世俗)者,不一定合於天道;合於天道(自然)者,不一定合於人道。亦即老天與凡人對於善與惡,修福德之看法、區分法不同。世人重表面之善、福德,利益自己;老天重實質之善、福德,利益他人,二者不同。一般之休閒活動,例如跳舞、打麻將、打球、旅遊,這些是交朋友,是個人之喜好,並不是修行,與修福德一點幫助也沒有。所以並不是自己認為自己是好人,有行善就是好人、有行善,而是要以老天說的才算。自己這一代行善、享福德,來世及後世子孫無法享受到利益,則不算善。自己這一代行善,未享福,來世及後世子孫享福、享利益,才是真善;行善又邪念很多,助長貪念之念頭之相也多,賺不該賺的錢而來行善,利益自己,則不是善。善惡是如此區分法的,所以有人說好心有無好報?癥結點就在於此,看事情的方法、角度不同之故也。善與不善並不是由凡夫自己說的,老天說的才算。至於可不可以逆天(反於自然)行事?會不會有報應?不論是曲是直,要幫助你自己的本性順應自然。那要如何拿捏?在於每個人的價值觀念,是很有深度也是很有智慧的話題,世人值得深思。
道有天道、有人道,如依目前的社會環境觀之,似可再增加錢道與妖道二道,同樣都是道,與盜亦有道之歪理相同。天道即天倫,人道即人倫。天道將拘於世俗之禮者視為小人;人道將遵循世俗之禮者視為君子。蓋禮儀、制度,皆出於有心,人想出來的花樣,並非出於自然(無心),必須使民不爭者,始符合自然,二者有別。所以說合於人道者不一定合於天道;合於天道者不一定合於人道。
大宗師篇莊子以畸人:奇奇怪怪的人來說故事,以畸人來比喻修道人。因修道人的行為模式合於無為自然,以道之立場觀之,老天認為畸人侔於天(合於自然),如孟子反、孟琴張,他們不受世俗之禮節、制度所拘束,乃曰畸人,實為天之君子。莊子立言之: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似為筆誤,而變成重複,校正時未注意所致。不論天之小人,人之君子擺在前,或人之君子,天之小人擺在後。都是同樣的意思,不符合老子之相對論。如將後面之人之君子,天之小人。或是將前面的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刪除其中一句時,即不發生重複之問題;如須前後二句都寫出來時,要寫成:人之小人,天之君子;天之小人,人之君子。才符合老子之相對論。此句之文義大家都會解釋,但其意境是如何?不一定每人都會解釋。其意境為:合於人道者不一定合於天道;合於天道者不一定合於人道。以白話文簡單舉個例子,就很清楚了。例如:社會上每個人都認為××人是個大好人,很會做人,又做了很多公益,為什麼還會得癌症、被殺、被車撞…,難到好人沒好報嗎?有些人很多人認為他是壞人,不太會做人,但都不會生病,也很長壽,難到老天沒有長眼睛嗎?其實並不見得,問題就出在這裏。世俗的觀點與老天的觀點不同,俗人認為此人是君子,但老天認為是小人。道理就在此,有修天道,就知道天道自然,因人受制於五行,修人道之好人雖符合世俗,如未修天道,心性虛偽、反自然,不符合自然而不自知時,則仍須由自己的五臟來承擔罪惡(駢姆篇)及因迷惑,於處世中尚無法避禍(人間世、山木、庚桑楚篇…之故事),有修天道就可避開這些問題而免禍,此為修天道與人道之大不同,因為世人真正的老闆是老天,並不是由世人所選出來的政治人物或董事長、總經理在當老闆,伙計不聽老闆的話,不是自討苦吃,就是被炒魷魚。莊子於幾千年前就將此話以說故事的方式說給世人聽了,只是世人不解其意而已,現在知道其意了,至於要怎麼決擇?就由世人自己決定,並無強制力或拘束力。時有終始,世有變化。
福禍淳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自殉殊面,有所正者而有所差。是在說明有的人的人生方向選對了;有的人選錯了。福禍變化無常,就像春夏秋冬的時序一樣,有終也有始,不可能常在。有所得就有所失;有所失就有所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此意境是在比喻辭去高薪而回鄉照顧行動不便的老父母,盡子女反哺之責任,表面上辭職會損失很多收入,但符合天道自然,屬老天認定的君子,實質上並無所失;相對的只顧高薪,不願自己照顧行動不便的老父母,只出一張嘴,而花錢找外傭照顧,就認為自己很孝順,自己在外很努力的在炒股票、炒房價、炒地價、攀緣富貴,名利雙收,表面上有高薪收入,很有社會地位,但不合天道所稱之利益大眾之為善,並非老天所認定的君子,反而被認定是利益自己之為惡,如過了中年或到了晚年,自己身體出狀況或家庭、事業才出問題,那就虧大了。只有符合自然,隨緣而不攀緣,心自然就清靜,達道之人,才無福禍之問題。小人為財犧牲,君子為名犧牲。他們所追求的事物和性情本質雖然不同,他們犧牲自己生命去追逐外物卻是一樣的。所以說:不要像世俗之小人追逐利益,要回返自然的本性;不要像世俗之君子求名,凡事要順從自然之理。無論是曲是直,要幫助自己的本性順應是然。造物者(老天)所回報於世人的,不回報人為,而是回報其自然的天性,各人有各人之天性。古時候的人遵從自然(天),不遵從人為(人)。道者,理也。理有道理、天理、倫理、人理。道有乾坤(天地)、陰陽、男女,為自然法則,稱為天。人不可逆天,也就是不可違反自然,至於要怎麼抉擇?一樣也是要由世人自己決定,並無強制力或拘束力,同性婚姻是屬於人為?或自然?有無逆天(違反自然)違反倫常?要不要回返自然的天性?則道理自明。因為是老天在當家,不是陽間之皇帝在當家,所以世人不管如何的在亂搞?就是不能踩到道德的紅線,不然就會有苦頭可吃了。是真是假?不試試看也沒有人知道,庚子年一到,似可窺究出道理來的。提供讀者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