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養生(性)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留條活路讓人走之養生之道(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
達生篇:「魯有單豹者,巖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幸遇餓虎,餓虎殺而食之;有張毅者,高門縣薄,無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豹養其內而虎食其外,毅養其外而病攻其內。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後者也」。此二則醒世語是在闡述老子第9章:「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天運篇:「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講人算不如天算之道理,讀者可為借鏡。 此篇文章於:「回歸人性固有道德」一文中已有提及,讀者有興趣可自行點閱,但為何又於此冷飯熱炒呢?原因出於在出國散心期間,靈學教學又一再重提此事,故予以簡單筆記,不敢懈怠,回國第一件事就趕著寫此篇文章。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於文義上之解釋不外善於保養其身體者,就好像牧童在牧羊時,看見小羊有離群時,會把走路較慢的羊追趕上來,讓小羊能趕上羊群,不致失蹤。但讀莊子的文章不能僅探究其文義,須能進入其意境,悟出其道理來,才有用。此處養生之生為古性字,其真意為養性,是指:在於養世人之真性、心性而言,道德經第50章則稱之為:攝生。是指明道之人,善於愛護自己的性命,暗中有鬼神(守護神)護持之好處。生為古性字,故養生有上士(養氣-最高竿之養生)、中士(養心-一般人養免煩惱之養生)、下士(養身-凡夫進補、穿着、美容、住豪宅、開超跑之養生),並非世人望文生義之:吃千年靈芝、天字號人蔘、如何進補、如何高級享受,故讀者不可搞混。養生之意境(弦外之音)是在比喻以(有)知識不能解決問題,問題表面上看起來是解決了,但存有人為因素在內之解決方式,是會有後遺症存在,不知什麼時候,一方後悔,不滿就會起報復心的;以(有)智慧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而且很自然巧妙的解決,雙方皆大歡喜,沒有任何後遺症。這是修道人與凡夫間最大不同之養生之道,必須要能區別,知道其道理就好,但不能以此為養生之道理與人起爭執,才是真正養生之道。
魯有單豹者,巖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幸遇餓虎,餓虎殺而食之。單豹在深山修行,離群而索居,不善於與人互動,比喻存有私心,只考慮自己要怎麼修?將來可到極樂世界(天堂)去。活到了七十歲,身體保養得很好,臉色還是像嬰孩一樣很紅潤,但是不幸被餓虎咬死,這只是形容辭,古時候深山才有虎,現在老虎已經快要被人殺光了,那來老虎,以此來比喻出家修行人如無法修心養性(即養生),一樣也會被歹徒所殺之意。有張毅者,高門縣薄,無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張毅很會攀關係,很會鑽營,家中隨時高朋滿座,但到了四十歲卻中風而死。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後者也:這二個人都像迷失的小羊一樣,最後不是被殺死就是病死。其意境是在闡述:善於修道之悟道者,隨時會鞭策自己,為人處世(事)必會觀前而顧後,做人不會太絕,會留一條生路讓人走,如此才能進、退有據,就不會被殺,也不會英年猝死、早逝。鞭其後是在隱喻有修道者會將子孫視為羊群,不會讓任何一位子孫迷失,學壞而誤入歧途,會照顧好自己子孫,雖子孫中有一、二位能力較差,落後其他人,也會隨時關注,甚至留在自己身邊照顧,不會將他放牛去吃草,不去管他,全家才能圓滿,也能庇蔭子孫。也就是白話之:做人或賺錢要存後步(路),不能快、狠、準,趕盡殺絕,即為佛家所言:放生之意。
天運篇:「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不管世人如何追逐權位、名利?權位、名利這種東西有如裝飾品一樣,不足以增強人類道德之本性,裝飾品剛買回來很新鮮漂亮、人人喜愛,但時間久了、失勢沒權力、經商失敗時 ,裝飾品就會慢慢退色,就漸漸失去觀賞的價值,也沒有人會認識你了。以此來比喻當人在位當權得勢或賺大錢時,很容易忘掉我是何人?但老子提醒世人,不管你官做得多大?錢賺到富可敵國?最終一樣是:「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回去報到時都是直直的躺在太平間,一樣東西也帶不走,只是留給子孫臭名在打遺產官司或留美名給人懷念而已。人一有錢,有了權勢,就容易做怪,富貴而驕,一心只想獲得更高的權位,本身如不守誠信,剛開始,選民沒搞清楚此人有無誠信?看他財大氣粗,一味去支持他,如此自己就很容易忘了我是誰?深信自己能取得大位;但老天看得很清楚,大筆一揮,不是自己不敢參加初選,就是參加了初選,也會落選的,如此就自留遺憾。
最近流行以前提前(錢)來談的官場關說升官之復古文化,不管關說者、被關說者、正等待要升遷者,都有二樣不同心情,一方認K為我夠力,表現出自己是有力人士。但被關說者到底要不要接受關說?是要遵循升遷倫理或要保住烏紗帽,不顧部屬內部反彈?會不會又重回以前沒背景的公務員高考及格 ,六職等任用後,幹到25年退休時也是六職等之惡夢再現?二難!如果關說成功官升了,身體、婚姻、家庭、操守出了狀況,那就不見得是占到便宜?也就是此故事之意境。君不見最近有許多紅的發紫的名嘴、演藝名星、政治人物、股票上市之董事長,年紀輕輕,未達67歲就回去報到,其於年輕時之言行、手段,經媒體傳播就具有示範作用,如朝正向發展,可移風易俗,改善社會不良習氣;如只顧以賺錢,求名、利為目的,往負面方向發展,教壞囝仔大小,也可把整個社會給搞爛掉,問題究竟出在那裏?讀者可由此反思參考之,願人人能如牧羊然,善養生,視其後而鞭之。隨時督促自己,守住倫理道德之紅線,不可越過,認清什麼錢可以賺?什麼錢不能賺?才不會失性,一失性就會貪,一貪就會將秩序、是非、正邪、善惡、利害給搞顛倒,搞亂了。身心清靜(淨),身體自然就不會出狀況,就沒有生病之理由,也可庇蔭子孫。以前做錯事的人,趕快回頭是岸,把錯誤改正過來,還來得及,不然等到庚子年是災難年到來時,那皮就要繃緊一點,以歡喜去面對個人之所作所為,不要怪天、怪地。願人人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