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

不馮其子,靈公得而里之、萬物一府,死生同狀(魂魄將往,乃身從之)-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祖先風水寶地、長輩居住之房子,是視其生前修善積德,地隨心轉所得到之利益,其子孫亦有積德,即能守住好風水、房子)之道理。

不馮其子,靈公得而里之、萬物一府,死生同狀(魂魄將往,乃身從之)-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祖先風水寶地、長輩居住之房子,是視其生前修善積德,地隨心轉所得到之利益,其子孫亦有積德,即能守住好風水、房子)之道理。
        知北遊篇第7節:「解其天弢,墮其天袠,紛乎宛乎,魂魄將往,乃身從之,乃大歸乎!」、養生主篇第5節:「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則陽篇第9節:「夫靈公也死,卜葬於故墓不吉,卜葬於沙丘而吉。掘之數仞,得石槨焉,洗而視之,有銘焉,曰:不馮其子,靈公奪而里之」。此幾則立言是在闡述了悟人生,萬物一府,死生同狀;魂魄將往,乃身從之之原理,也是自然法則。不必算命,看風水,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處處是好處,因相隨心轉,境隨心轉,地也隨心轉,地是一樣的,而心有正也有邪,心正,住的地也是正,轉出來的住家環境就是正數,祖先所得到的風水(處)就好,就是福地(能成就智慧、功德之地方);心邪,轉出來的環境就是負數,祖先所得到的風水就不好 ,則子孫之音聲、容貌、身體也會不正常。相隨心轉,人有修、沒修?有功力、沒功力?自己有幾斤、幾兩(土話說腳倉-屁股有幾根毛)?氣質如何?全部都顯現在臉上,假也假不了。心之正與邪,其身體健康、居住環境都會受影響。只要心善、行善,自然環境、生活環境也跟著轉善,風水也跟著轉好;風水不好,心一轉正,就變好了;風水選得很好,心不正,風水又轉壞了,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有福人在此地住,當地人也有福了。長輩居住之房屋氣勢很旺時,其子孫是不會輕易的把房子賣掉,以免被家族、鄰居所議論;如後代祖孫未積德,事業不順,家庭問題一堆,就會起心動念找風水師到祖墳、家裡看風水,變更風水或床鋪、家具之擺設位置,想改變磁場,如仍無法改善,就會選擇將房子賣掉,另外找適合其居住之新房子,但房子不是說你想賣就賣得成,房子也會找新主人,會找與其磁場相近之新主人,不然房子賣很久也賣不掉,舊主人認為房子不好,賣掉後,新主人買去,進住後就住的很如意,同樣是一間房子,舊主人認為磁場不好、新主人認為磁場很好,這就是事在人為,自然環境之變化根本之原因是在於人心,道理就是如此,尤其是有帝王穴位之房子,不是你有錢買得起就能住得很順利,必須有帝王之德之人才住得起的,古代的皇帝是一國帝王,其以帝王之尊,所住的房、宮都是坐北朝南,南是代表代領人民朝向光明,官吏官位較低,只能住坐南朝北或其它方位,否則會抓去砍頭的,自有其道理在。而風水是由祖先積善修德累積之德行,感動天地、山川,由老天所賜與其祖先、子孫所居住之陽宅、陰宅均為好地理、好風水,氣數強,其祖先及子孫有得到地理,氣數、氣勢旺,身心健全、身體健康、家庭圓滿,能得到此利益(好洞),並非靠堪輿師堪輿而來;生前如無好的德行,不論堪輿師堪輿到如何好的風水,都會因德不配位,風水再怎麼好,就是得不到地理(氣數、磁場),自動變為與一般風水一樣-即靈公也死,卜葬於故墓(生前自己已找地理師選定,將來要當自己風水寶地的土地)不吉,卜葬於沙丘(看不起眼,沒人要的小沙堆反而藏有穴位)而吉之道理(你認為不吉,但別人認為大吉)。磁場(氣)不好,會讓人身心不安,所以氣(質)很重要。與沒有當官命的人,偏偏愛當官,找關係走後門弄上一官半職來當官,但官沒當多久就出事,送去土城受訓;但命中有當官命的人,不必背景,官運亨通,當一輩子的官,什麼事也沒有,其道理、原理是相同的。今人迷惑顛倒,心反而被境界所轉了,已分不清楚對、錯,才會認為極端氣候與心性無關,這樣麻煩就大了!故任何人都無法與老天對抗之天律(自然法則),信不信並無拘束力,但最終的結局就是如此。
       人一出生就被八字命所定格了,是老天給予每個人的軀殼所加之自然無形如弓套束縛,綁著世人所放不下之牽掛與煩惱(類似人間之緊箍咒或天界之捆仙索,任何神仙都解不開該繩索,只有太上老君才可解)套住一樣,每個人的命運就須照著八字運走,也就是要世人修道,有修至一定層級時就能跳脫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因為對人生有一定程度之了悟,已看開了、想通了,老天給他的無形弓套(捆仙索),牽掛、煩惱的繩結也就解開了、解脫了。解:解除也。脫:脫離也。即解除脫離習性、妄想、執著,回歸自性也。可逍遙遊於無朕,也就是養生主篇所說的: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沒修至一定層級的人,老天給他的無形束縛須要到死亡時才會自動解開(解脫),此為有修與無修之分水嶺。也就是莊子所說的:解其天弢,墮其天袠。習俗上,人往生時,家屬及參與弔唁之人都會哭,有的哭得死去活來,表示對死者的不捨,於人在世時為人子女的有盡孝道,於告別時哭,還有些道理;在世時未盡孝道,於告別時哭得很大聲,那是要哭給死人聽或哭給送行的親友聽呢?或以哭來表是其已盡孝道來欺騙社會?也不曉得。而有修道者,知道死亡只是換身體而已,如換衣服一樣,所以面對死亡不畏懼,其心裡所想的是想換更好的身體,如果是換成牲畜身,一樣是身體,但不是人身,那就麻煩了。
        人要死亡前,閻羅王已先點名,被點到名時,靈魂先出竅,先被收走,就要等待回去報到的時間了,此時,人就處於彌留狀態,等到要回去報到的時間一到,就會把最後一口氣吐出,二腿一伸,心臟就停止跳動,就嗚呼!哀哉了,肉體也跟隨著死亡。也就是文言文中莊子所說的:魂魄將往,乃身從之,乃大歸乎!逍遙遊篇有言及: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此道理應證於則陽篇之:不馮其子,靈公奪而里之。馮通憑字。其子:原死者子孫。即意謂原葬子孫不能保祖墳,將被後世靈公奪去居住。未修道人自己已自身難保了,也沒能力來庇佑子孫,子孫又未修道,也就無能力保住其祖先之福地祖墳,子孫能積德,才能保住祖墳之好風水。未積德 ,福地反而被有修道之人祖先得到。當事業不順或家庭狀況連連時,子孫就會怪罪祖墳風水不好,要去遷葬祖墳。祖墳一遷,剛好靈公撿到便宜,有好風水可居住。所以說祖墳最好不要去動它,台灣來臺祖之子孫至今已平安的相傳到第十代,比較早婚者已是第十一代了,能保住祖墳至今而未遷墳,表示子孫中必有修道高人存在,老祖先赤手空拳,來臺開疆闢土,繁衍下一代,其墳墓就等同是陽間子孫的古厝住宅,子孫居住的很平安時,長一輩是不會輕易去賣房子的,都會守住老房留給子孫或出租的道理相同,老祖先所住的陰宅能住到現在,表示住的很安穩舒適,子孫也能平安,子孫要去動祖墳陰宅,等同要老人搬家,是很痛苦的,老祖先就會心慌,等同無家可歸,一去動祖墳,將來子孫也是一樣會心慌,難保平安的,一般人是不懂這些道理的。尤其地方諸侯更不可憑藉其權力,嫌人祖墳刺眼,力用公權力去變更都市計畫,要強遷別人祖墳,如有此念頭,著手去變更者,不顧其後世子孫異議,照常一路開綠燈審議通過,還未變更完成公告實施,罪刑較輕,會得猛暴性肝炎,讓動邪念之首長要死不活,以示薄懲;等到變更完成,公告實施,下命令準備要遷人祖墳時,讓祖墳之祖先知道,馬上就被抓回去報到跑去閻王爺處受審,有許多此案例,很可怕的。此靈公的故事是代表有修為之人,你認為風水不好,但有修為之人認為風水很好,這是比喻老天早已安排好了,世人無多賢之意。所以不必太在意風水之說,風水(勘輿)也分成好幾派,那到底要聽誰的才對?答案是守住祖墳,聽老天的話才對,有修至無為之層級,能達到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所有之問題都可解決。子孫不能太聰明,認為子孫有人事業已輝煌騰達了,想讓祖先也能住豪宅而去遷祖墳,如此一遷,老祖先不氣死才怪,如不懂此道理,也可去分析為什麼老人家都寧願住鄉下老家,而不願意隨兒女到都市去住,子女就要回鄉去照顧老父母的原因,就是此道理的。
        每人都會有親友往生,於參加告別式時都會感慨萬千,看到會場所懸掛之音容宛在、返樸歸真之輓聯,就會想到人生就是如此,沒什麼好爭的。告別式完成,大體棺木送火葬場化成灰燼,骨灰可餵鯊魚,也可當肥料,樹葬、海葬,放置於納骨塔都可已,一切就回歸自然,返於大虛(理天)。也就是莊子所說的:萬物一府,死生同狀。天府與地府合稱一府。一:即道也。府:藏也。道體,為萬物最後都變為灰燼,回歸道體之自然府藏,可冥於變化也。意即宇宙、世界是同一府藏,而萬物因冥於變花,而各居住於不同空間,故死生同其形狀,無變於己。胎生、卵生動物,都居住、生存於宇宙、世界之同一空間,萬物平等,最後都須回到道藏(體)中,一切化為無,回歸自然;人光著身子來出生當嬰兒,生的方式同一,也沒有一個人是穿著衣服或帶金銀財寶來出生的;但死的方式有百百種,不論是壽終正寢之老死或病死、氣死、註死、赴死、替人死、冤枉死、自殺死…等等,死法雖然不同,死像之面貌是慈祥或悽慘,回去報到時,每個人死狀相同,一律都是躺著直直的放置於棺木中,也不能帶任何東西回去,送進焚化爐化成灰,每人都一律平等,沒人能例外,也沒有富人坐著死,窮人站著死,就沒有貧、富、貴、賤之區分了,這叫作齊物,也稱為公平、平等,其餘的平等都是假平等、不公平。莊子的齊物論就是在說明這些哲理。知道這些道理(道者,理也。理者,路也。經由修道回歸理天之路也),就會了悟人生,人生就是如此,也沒什麼好爭,於面對死亡時就不會恐懼,只差別是到天堂(極樂世界)或地獄(枉死城)住而已!這就是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