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修入世法兼出世法求生之道,知純純常常,乃比(類似)於狂(隨心所欲)VS未修道,不知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何者能上天堂(極樂世界)?

修入世法兼出世法求生之道,知純純常常,乃比於狂(隨心所欲)VS未修道,不知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何者能上天堂(極樂世界)?
        山木篇:「孔子圍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弔之,曰:子幾死乎?曰:然。子惡死乎?曰:然。任曰:予嘗言不死之道。東海有鳥焉,其名曰意怠。其為鳥也,翂翂翐翐,而似無能;引援而飛,迫脅而棲;進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後;食不趕先嘗,必取其緒。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汙,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乃比於狂;削跡捐勢,不為功名。是故無責於人,人亦無責焉。至人不聞,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辭其交遊,去其弟子,逃於大澤,亦裘褐,食杼栗,入獸不亂群,入鳥不亂行。鳥獸不惡,而況人乎!」此節故事是在闡述修道人不能求名,賣弄聰明,眼睛不能長在頭上,瞧不其別人,擋人財路,要修入世法,要能忍讓,不相爭,才能賺錢養家活口,才不會成為別人的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也唯有如意怠鳥孤鳥入鳥群求生之方式,修身從修心做起,心清淨才能免禍(即佛家所說之命運逃不過因果關係也)。人生之吉、凶、禍、福都受到命運之支配,唯有修道一徒(修出世法)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心不修,只修身,無用。足為世人借鏡!
        莊子一書不會拿人直接來比喻,都是以魚、鳥、草、木、雲、雨、風、露……來比喻修道人,本節的故事是拿意怠(燕子)來比喻修道人。此節所闡述的完全是入世法,教世人要如何於紛雜的社會中處世(事),不能有太多的妄想心,才不會得罪人而被鬥爭、排擠,才能免禍。因處世不能得罪人,才能求生存,是相當重要的處世原理、原則,所以連續於秋水篇、山木篇、天運篇、以孔子圍於陳、蔡之間的故事來提醒世人。孔子圍於陳、蔡之間之典故為楚昭王要聘請孔子做官,孔子要前往應試,但陳、蔡的國人怕孔子當官後會擋到他們的財路,對他們不利,於孔子要去應試時,就發兵圍困他,使孔子無法應試,就無法當官,也才不會危及陳、蔡之國人。此節故事不會像內篇、外篇之秋水、知北遊、庚桑楚、寓言、天下篇那麼深奧,有國學造詣者都會解釋,文義上於此就不再作解釋,僅就其意境運用於日常生活部分來作說明。
        故事中以孔子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汙,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的毛病,想當官就會碰到很大的阻力。會賣弄聰明,驚異愚俗;修心而嫌別人沒有修行;眼力太好,容納不下別人:炫耀自己才能時,就好像在光天化日下,敲鑼打鼓,昭告世人說我來了,當然會惹人討厭。孔子被圍困時,大公任去探視他,教他學意怠(燕子)求生免禍的不死之道。意怠鳥飛的慢,要靠別的鳥帶領才肯高飛,飛前面,容易被人打出頭鳥,飛在最後面容易被獵鷹攻擊,所以要有鳥羣時才敢棲息,前進時不敢走在最前頭,後退時也不敢落後。不敢自己先吃東西,一定讓別的鳥先吃,自己吃剩下的。所以他在鳥羣中不會被排斥,而他躲在鳥羣中,人們想傷害他也傷害不到,因此他就能避開禍患,此故事是在闡述世人謀生之道。樹木直的很容易被人砍伐,甘甜的井水一定會被人拿去吃光。是在比喻人愛表現聰明,能力太強,鋒芒太露,得理不饒人,就容易成為別人的眼中釘,被鬥爭、暗算、陷害。同時告訴孔子修道人不能顯耀自露自己是修道人,有德行的人也不會自顯其有道德。純一其心,平常其行。隨心所欲,任意而行(比:類似也。狂:指隨心所欲,自己能做得了主,稱為主宰。生命:無常,老天才能做得了主,自己做不了主;但事情自己能做得了主)任意而行之人(白話為:槌槌)。俗話稱為:人外表看起來好像傻傻的、愚愚的、憨憨的、無三小路用型的人,其實這些少數平凡人才是真正修道高人,所以真正修道高人是穿便服混跡於人間,與一般人並無不同,外表及長相根本看不出他是修道人,與一般修行人平時穿制服、團體服、法服,顯示與一般人有所不一樣,二者有所區別)。要孔子去除有為之心,拋棄權勢。只有這樣,才不會得罪人,別人也才不會排擠你、鬥爭你。修道高人都是默默無聞,你何必為能求名利而高興呢?孔子說:你說的很好。就辭去酒肉朋友,遣散弟子,過著寂、靜生活,逃到山林中,穿粗布衣服,吃野果;走入獸群,獸不會亂跑,走入鳥群,鳥不會驚飛,鳥獸都不會討厭他,何況是人呢(隱喻人比鳥獸聰明,當然更懂得合群)!
        此節故事是在啓發朝中無人難作官的無奈,一個沒有背景,只會讀書,考上公家機關或公司任職時,因是隻身進入社會職場,無人可相挺,如常堅持自己的看法或意見,不太能接受別人的看法時,很容易被小圈圈所孤立、排擠而丟掉飯碗,所以須學意怠鳥能融合,與同事、伙伴,打成一遍的求生方式,才能生存下來。至於談改革,就要看人間世篇的故事,你要有二把刷,對業務很熟,操守要好,當部屬反彈不配合時,你要有領導能力或自己去克服業務的能耐,不要為了只要改革,得罪一羣人,不但改革不成,反而被同化或換成被人改革掉。肥缺單位,要改革,自己的操守要很好,因改革會擋人財路,如操守有一點小瑕疵,就會黑函一堆,搞得你頭破血流,所以要改變組織氣候,要採循序漸進的方式,能取得多數共識,改革才能成功,如未經充份溝通就以權力強行表決通過,雖然算是改革了,後遺症、併發症,也會跟隨而來。所以強勢改革是要付出代價的,絕對不能小看後續問題。因每個人的價值觀念不同,看法也不同,也沒誰對?誰不對?的問題,人民的日子好過就沒問題,日子不好過時,問題就會一大堆,莊子早已將處事(世)道理、法則,以說故事的方式提醒世人了,不知世人是否已領悟出故事的本意?這是山木篇給世人的啓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